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_第1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_第2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_第3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_第4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主讲人:郑江坤目录9.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周期9.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划分9.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阶段主要成果报告9.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周期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周期即从监测机构对项目的关注、研究和参与投标开始,直至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并成为支撑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良好材料结束。监测机构监测任务委托机构水利行政管理机构水保设施设计施工方水保施工监理方前期工作建设单位委托现场踏查收集资料、布置场地编制监测计划准备仪器、设备和记录表格监测阶段报告监测成果统计分析编写水保监测总结报告9.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划分1)监测项目投标竞标阶段2)监测启动准备阶段3)动态监测实施阶段4)监测总结报告编制与提交阶段1)监测项目投标竞标阶段十分重要,关系到能否中标,资金和人力投入是否合理开发建设项目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监测可行性分析与决策投标2)监测启动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技术队伍组建、基础资料收集、设施设备准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监测设计和实施计划编制、人员培训等。很大程度决定监测实施的成败。3)动态监测实施阶段按部就班地执行监测设计和实施计划编制的内容,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4)监测总结报告编制与提交阶段完成数据整理分析、编制监测报告、监测档案整理、向相关单位汇报、提交监测总结报告等。9.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阶段主要成果报告1)投标书包括编制依据、监测点布局、监测指标及其观测方法、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监测实施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合理的监测技术内容和合理的经费预算是中标的前提。经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等。2)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监测机构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写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经过现场调查,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监测指标与方法、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3)动态监测实施阶段报告提交时间提交报告按照合同确定的时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报告书》建设期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或重要位置的弃土(渣)场的照片因降雨、大风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事件的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监测任务完成后3个月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报告报送机构与要求项目批复机构报送机构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流域机构报送上述报告和报告表,同时抄送项目所涉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项目跨越两个以上流域的,应当分别报送所在流域机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上述报告和报告表。要求报送的报告和报告表要加盖生产建设单位公章,并由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的负责人签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还需加盖监测单位公章。监测成果公告定期公告:接受监测数据的流域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定期公告(至少每年1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扰动面积、植被占压面积、取土(石)量、弃土(渣)量、拦渣率、阶段治理成果、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情况等。监测管理

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定期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和监测成果的核查。

对瞒报、漏报、编造数据的生产建设单位和监测机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

对问题较严重的监测机构和个人,可向我部建议要求监测机构限期整改、注销监测人员上岗证书。4)监测总结报告主要包括:监测技术报告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档案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以《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水保监[2006]16号)中的附件2为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制实例以编制完成的《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为例,探讨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制技术。监

告监测报告综合说明

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工作过程、组织管理和监测成果质量控制,说明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测内容及其监测方法、主要结果等。例:如下页

挂治水电站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清水江中下游,是沅水规划梯级的第3级水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5.0万kw,枢纽工程属Ⅲ等中型工程。我站成立了挂治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小组,对项目建设区进行了水土流失专项调查,编制完成了《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由于监测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晚,因此本报告涉及的监测结果为截止2007年10月各监测指标现状。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建设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48.26hm2,地表扰动区域面积43.19hm2,现存弃渣总量122.60万m3,土壤流失量为93.53t,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较为完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76hm2。项目扰动土地治理率90.7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93.92%,水土流失控制比2.36,拦渣率100%,植被恢复系数76.16%,林草覆盖46.91%。

告1编制依据(略)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2.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2.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3水土保持监测布局3.1监测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3.3监测重点地段、重点对象与监测点布局3.4监测时段与工作进度4监测内容和方法4.1不同时段监测内容4.2各监测分区监测内容与监测点监测指标

以上内容均与《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相关部分相同,在此不做详细介绍。监测报告提纲5监测结果与分析5.1水土流失状况主要针对弃渣场的弃渣量、占地面积、公路的路基开挖量、边坡面积和坡度等与水保方案的设计进行对比,并就水土流失现状作出定性、定量描述。5.2危害、效果等6结论与建议6.1结论6.1.1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6.1.2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6.2建议监测数据附表附图附件监

告2.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1)右岸挂治村弃渣场位于坝址上游3.00km,属水库淹没范围,原主要为挂治村农民居住地及部分耕地、林地,占地面积18.00hm2,弃渣来源主要为基坑、岸坡及右岸改线公路开挖。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拦挡措施结合渣场顶部的派水设施为主。在施工建设期,在堆渣体下部设置挡墙(护脚墙)及排水涵管;堆渣完成后,沿堆渣边坡设置浆砌石护坡,并在渣体表面设置排水明沟。弃渣较好地控制在渣场范围以内,渣场内基本无水土流失。自2007年3月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堆渣体基本稳定,实际堆渣122.60万m3,目前堆渣完毕,渣体顶面部分平整。弃渣场的顶部标高324m,护坡顶部标高323m,水库蓄水后,322.00mm高程以下弃渣被淹没。由于当地的水热条件较好,渣顶表面已经有自然恢复的植被(详见图2),且恢复效果较好。采用多度通用分级标准计算渣场植被覆盖度。监

告图1弃渣场治理前(2007.3)图2弃渣场浆砌石护坡图3弃渣场排水沟、自然恢复植被图4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2007.10)

多度通用分级标准多度级代号多度特征相当于覆盖度(%)SOC植株覆盖满或几乎满标准地,地上部分相互衔接76%~100%COP植株遇见很多,但个体未完全衔接51%~75%COP植株遇见很多26%~50%COP植株遇见尚多6%~25%SP植株散生,数量不多1%~5%SOI植株只个别遇到<1%Un在标准地内偶尔遇到一二株个别监

告挂治村弃渣场两次监测植被覆盖度变化表

单位:hm2监测次植被覆盖度面积SOI(<1)SP(1~5)COP(6~25)COP(26~30)COP(31~45)COP(46~60)SOC(>75)第1次8.025.162.011.650.840.320.0018.00比例(%)44.5628.6711.179.174.671.780.00100

第2次1.031.957.354.392.080.960.2418.00比例(%)5.7210.8340.8324.3911.565.331.33100

告监测报告(2)施工道路区①永久道路本工程永久施工道路为三板溪水电站对外交通改建段,右岸④号进厂道路,⑩、⒁号A、B、C区场内道路及⑿号卸料平台道路,路面均为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7.2km2,主要防治措施为挖填边坡的支护与排水。②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主要指左岸①号上游围堰道路,③号下基坑道路、⑤号岸坡施工道路,右岸⑥号下基坑道路、⑧号炸药库道路,总占地面积1.80hm2,其中⑥号下基坑道路、③号下基坑道路部分蓄水后已被淹没。永久道路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较为完善:路肩、路堤设有挡土墙、路堑墙,填方边坡设有护坡,开挖边坡已进行锚喷支护(详见图5),排水设施齐全。临时施工道路部分路段设有钢筋笼挡墙(详见图6)。图5右岸公路锚喷支护(2007.7)图6⑤号岸坡施工道路设置钢筋笼挡墙(2007.3)监

告监测报告现场调查显示,施工道路区内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果较为明显,但区内沿河岸两侧公路边坡仍有部分扰动区域尚未进行绿化,面积约0.69hm2。该区域属高陡边坡零散弃渣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侵蚀沟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单位面积侵蚀量为73.25t/hm2,可以推算出该区域年产生水土流失量约50.54t。(3)项目区年土壤流失量至2007年10月,项目建设区共扰动土地面积43.19hm2(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除外),扰动面积中已治理区域基本无流失;故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为扰动面积中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其面积共计1.28hm2。根据现场的侵蚀沟调查(详见附表2)结果显示:单位面积侵蚀量为73.25t/hm2·a,所以项目建设区产生的年土壤流失量为93.53t。监

告5.2水土流失危害定性表述在汛期水土流失强度和发展对河道下游周边环境的影响。重点包括面蚀和沟蚀的发育程度和发展、植被的破坏情况、坡面土壤流失状况、对河道或沟道影响情况及趋势、水土保持设施破坏程度等。例,如下:监

告5.2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植被通过对监测点周边环境的监测分析,监测点的周边原土地利用为林地、旱地、水浇地、灌丛、河滩地、草地、居住地,在施工以前,这些区域的植被生长良好,土壤侵蚀强度依坡度的不同分别为微度之轻度。目前尽管采取了较好的水土保持措施,各扰动面的水土流失强度较施工期有所下降,但由于植物措施自然恢复的滞后性,部分植物措施尚未很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水利水电项目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被面积的减少,体现在植物覆盖率的大幅度下降;二是植被结构发生了改变,由施工前的林、乔、灌、草的多层复合结构变为相对单一的草或草灌结构。(2)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水库蓄水后,右岸上游弃渣场顶面经覆土后改造为挂职村移民生产用地,覆土层中的理化性质较原地貌的自然土有较大不同,主要是覆土由于空隙增加变得相对疏松,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不利于植被恢复,土质疏松的回填土,缺乏正常自然土壤的结构,抗蚀性显著降低,容易产生土壤侵蚀。监

告5.3水土保持措施效果主要分析说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运行及水土保持效益,重点有以下两点(1)工程防护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植被措施的植物恢复面积、生长状况、成活率和覆盖度。(2)工程措施实施后的拦挡、护坡、截排水沟稳定性、完好性和运行情况及汛期运行和损毁情况,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监

告5.3水土保持措施效果(1)业主营地及施工营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业主营地及施工营地前期已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业主营地种植土回填10000m3,设置排水沟800m、盲沟600m,喷锚200m2,营地绿化2120m2,具备条件的边坡也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与绿化,后边坡绿化2639m2。使被破坏的植被得到部分补偿,但由于前期的绿化(详见图7)效果未达到较好的要求,后又重新进行绿化(详见图8)。业主营地种植造型龙柏、夏鹃球、香樟、爬山虎等植物共计28068株;种植金叶女贞、双面红继木、杜鹃等23400m2;植草皮35000m2。业主营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详见表5-3。施工营地设置混凝土网格护坡3212m3(详见图9)、浆砌石挡墙210m、涵管60m,进行土地整治12500m2,并在空隙地进行简单绿化:植草皮4759m2(详见图10)。施工营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详见表5-4。监

告图7业主营地前期绿化(2007.3)图9施工营地网格护坡

图10施工营地绿化

图8业主营地后期绿化(2007.10)监

告挂治水电站施工营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表序号措施名称单位工程量2混凝土网格m332123浆砌石挡墙m2104涵管m605土地整治m2125006植草皮m24759(2)枢纽工程永久占区及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枢纽工程永久占区及施工道路区的开挖边坡采取了混凝土喷护(详见图11~12)、挡土墙及排水涵(洞)等措施。其中枢纽工程永久占区,左坝肩边坡喷锚322m2,贴坡混凝土875m2,网格梁防护650m2;施工道路区右岸改线公路路肩、路堤挡土墙M7.5浆砌石2236.32m3,填方边坡护坡总长354m,M7.5浆砌石822.6m3,路堑墙总长275m,M7.5浆砌石907.5m3,排水沟总长2629m,截水沟1250m,支护面积约4500m2(详见图13)。⑤号岸坡施工道路设置钢筋笼挡墙共计240m3。这些工程措施基本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到达较好的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监

图13

进场公路边坡防护图12大坝上游右岸护坡图11左岸坝肩边坡防护监

告(3)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弃渣场设计采用挡渣(护脚)墙+浆砌石护坡+浆砌石网格护坡+顶面覆土利用的方式进行防护、排水设计,并拟作为移民生产安置用地。弃渣场现已完成的工程措施较为:挡墙(护脚墙)9559m3(详见图14),浆砌石护坡20900m3(详见图15),排水沟2800m3(详见图16),土地整治16hm2。目前,仅余部分渣顶未平整,且尚未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对渣场防护的补充设计。监测报告图14弃渣场前期治理(护脚墙)图15弃渣场中期治理(浆砌石护坡)图16弃渣场后期治理(排水沟)监

告监测报告(4)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小结项目建设区设计的工程措施基本已实施,监测期内工程措施运行良好,保持完整、稳定,在经受雨季暴雨冲刷后,没有出现开裂、损坏等不良情况,各截、排水沟布局合理通畅,达到了设计要求。部分植物措施已实施,并在逐步发挥效益。截至2007年10月,项目建设区共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面积22.76hm2,完成《水土保持方报告书》设计面积(32.73hm2)的69.54%。由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仅遏制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而且减少了污染、绿化美化了环境,促进项目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6结论与建议6.1结论6.1.1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达标情况用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等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监

告监测报告分类分级评价指标中涉及土地面积的具体测算:1、根据现场调查在施工布置图、地形图上直接勾绘测算;2、利用影像与施工布置图、地形图直接对比分析测算。监测报告(1)扰动土地整治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建设至2007年10月,共扰动土地面积43.19hm2,扰动面积中已治理区域面积为39.18hm2,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0.72%。(2)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建设区面积48.26hm2,至2007年10月,水域和永久性建筑物及地面硬化等无水土流失面积15.53hm2,即项目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23hm2,至2007年10月,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6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3.92%。监

告(3)土壤流失控制比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之比。防治责任范围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为212.28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36。备注:平均土壤流失量的计算主要是解决类型区分区面积(面积测算方法前面已交代)和相应的土壤侵蚀模数。监

告项目建设区各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1)原地貌区域侵蚀模数:背景值、原地貌径流小区取样计算值(2)扰动区域:相应设立的测钎小区、插桩小区、简易径流小区、沟蚀调查等计算值(3)弃渣区域:相应设立的测钎小区、插桩小区、简易径流小区、沟蚀调查等计算值(4)借鉴具有相同下垫面的其它项目计算值。监

告(4)拦渣率拦渣率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之比。至2007年10月,共拦挡弃土弃渣量122.60万m3,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弃土弃渣量总量为122.60万m3,拦渣率为100%。备注:弃渣是否实施有效拦挡主要根据现场调查得出。监

告(5)植被恢复系数植被恢复系数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据调查,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27.14hm2,实际恢复的植被面积为20.67hm2,植被恢复系数为76.16%。监

告(6)林草覆盖率林草覆盖率是指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面积占项目建设区总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区内的林草面积为20.67hm2,项目区总面积44.06hm2(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除外),林草覆盖率达46.91%。监

告6.1.2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针对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保持治理达标情况作出具体的定性定量描述,并进行总结性评价。例,如下:监

告(1)定性评价

①通过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看出,项目业主(贵州清水江水电有限公司)比较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专门落实计划发展部具体负责水土保持相关工作,并明确责任到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治措施。 ②主体设计时尽量优化施工布置,充分利用三板溪水电站已有料场开采的有用土石料,因此本项目没有设置专门土石料场,减少了对地表的扰动。 ③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高度重视施工管理,科学调用土石方,项目建设最终弃渣量为122.6万m3,比原设计146万m3减少了19.4万m3,减少了弃渣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 ④项目现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较好地控制了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弃渣以及施工扰动区域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没有超越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范围,施工活动没有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项目建设区部分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一致,为48.26hm2。 ⑤项目建设单位能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并结合各工点的特点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符合要求。已完成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能与环境美化有机结合,改善了生态环境。 ⑥项目业主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增设了部分水土保持措施,弥补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的不足,完善了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监

告监

告(2)定量评价为能更好地对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进行评价,本报告采用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标值(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5.1.2实现目标”章节所提出的目标值与“工程特性表”中目标值不相符,经综合分析采用“工程特性表”中的目标值为“方案目标值”)。又因该项目地处:“贵州省重点预防保护区”,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采用“一级标准”对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治理作定量达标评价。具体详见表6-1。监

告表6-1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治标名称①方案目标值②一级标准实际到达值达标情况扰动土地整治率>90%95%90.72%达到①、未达到②水土流失治理度>80%95%93.92%达到①、未达到②土壤流失控制比10.82.36均已达标拦渣率>90%95%100%均已达标植被恢复系数98.2%98%76.16%均未达标林草覆盖率57.3%25%46.91%达到②、未达到①说明: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已移交当地政府,并作为挂治村移民生产用地,故不参与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指标的计算。监

告①由于扰动面积中未治理区域面积还较大,其面积为4.01hm2,以至于扰动土地整治率未能达一级标准。②由于部分区域的设备尚未拆除,未能恢复植被,导致项目建设区内恢复的植被面积仅为20.67hm2,植被恢复系数尚未达到防治标准;林草覆盖率也仅达到“一级标准”,而未能达到“方案目标值”。③本项目的弃渣均有序地堆入渣场,弃渣规范,拦挡措施到位,自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来,所有弃渣均实施了有效拦挡,拦渣率为100%,均已到达并超过“方案目标值”和“一级标准”,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58,也均已到达并超过“方案目标值”和“一级标准”。监

告(3)评价结论综述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已实施治理区域效果较为明显。经实地监测,截止2007年10月,拦渣率与土壤流失控制比两项指标均已到达并超过“方案目标值”和“一级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与水土流失治理度两项指标均仅达到“方案目标值”,林草覆盖率仅达到“一级标准”,植被恢复系数尚未达到防治标准,但项目业主已将未治理区域纳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加大了对项目建设区正在治理区域的后续治理工作力度。监

告6.2建议1、简要概述业主方对水土保持工作所作出的成效。2、对成效的背后仍有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例,如下:监

告项目建设单位认真落实了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及时做好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施工工作,并落实后期管护制度,但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项目业主还应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区内水土保持设施能正常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1)项目建设区内临时施工营地、拌和系统、砂石料系统尚未拆除,建议项目业主加快对其拆迁速度,并依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作好后续的治理工作。(2)弃渣场顶面部分区域尚未平整,建议项目业主尽快将其平整,并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将其渣顶面经覆土后改造为挂治村移民生产用地。(3)左岸上坝公路内侧边坡尚未实施植物措施,建议项目业主尽快将其恢复植被。(4)右岸施工便桥旁边坡尚未进行处理,建议加快对其护坡。(5)建议项目业主在返还地方的临时用地时,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明确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方。监

告7附表附图附表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附表2沟蚀调查表附图1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地理位置图附图2清水江挂治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范围及监测点布置图附图3清水江挂治水电站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清水江挂治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监

告附表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填表时间:2007年10月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建设规模水库正常蓄水位322.00m,正常蓄水时库容4184万m3,装机容量15万KM,多年平均发电量4.067亿kW·h。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151.65万m3,回填29.05万m3,总弃渣量122.60万m3,工程建设占地面积48.26hm2。建设单位全称贵州清水江水电有限公司建设地点贵州省锦屏县工程等级Ⅲ等中型工程所在流域长江流域沅水干流清水江工程总投资86803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工程总工期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项目建设区项目征地租地占地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自然地理类型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带“三区”公告贵州省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预测总量6881t方案目标值≤500t/km2·a防治责任范围面积426.07hm2(含水库淹没区356.20hm2)水土流失容许值≤500t/km2·a项目建设区面积404.46hm2(含水库淹没区356.20hm2)主要防治措施土地整治17.25hm2,浆砌石护坡20900m3,喷锚支护14500m2,浆砌石挡墙3067m,钢筋笼挡墙240m3,种植土回填10000m3,种株龙柏、夏鹃球、香樟、爬山虎等植物共计28068株;植草皮绿化面积39759m2。直接影响区面积21.6hm2弃渣场取料场工程弃渣场1座,占地18hm2,弃渣量122.60万m3。砂石料成品料堆场1座,占地2.73hm2。水土流失背景值1331t/km2·a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监

告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监测单位全称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1、扰动土地整治率调查4、拦渣率调查2、水土流失治理度调查5、植被恢复系数调查3、土壤流失控制比调查(沟蚀样方)6、林草覆盖率调查监测结论防治效果分类分级指标目标值达到值监测数量hm2扰动土地整治率>90%90.72%措施面积22.76永久建筑物及水域面积19.83扰动地表面积43.19水土流失治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