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天人感应学说_第1页
第九讲 天人感应学说_第2页
第九讲 天人感应学说_第3页
第九讲 天人感应学说_第4页
第九讲 天人感应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讲

天人感应学说一、黄老之学与儒家思想的争斗

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三、天人感应学说在国家政治中的运用一、黄老之学与儒家思想的争斗刘邦称帝前对待儒生的态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竖儒”、“腐儒”。“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对有知识、有能力的儒生非常器重。刘邦称帝后对待儒生的态度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夫儒者难以进取,可与收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养子共起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无敢喧哗失礼者”。“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邦任用儒生“高帝悉以为郎”“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刘邦后又接见了儒生申公和他的弟子“以大牢祠孔子”陆贾《新语》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陆贾《新语》“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粗述存亡之徵,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儒学与黄老之学冲突加剧窦太后,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

西汉前期以黄老思想为统治思想辕固生反对黄老思想窦太后喜欢黄老思想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变化汉武帝时期,社会的变化。窦太后坚持黄老统治方针。汉武帝更改国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的最初形态是神人感应,它起源于西周初年,基本内容是,至上神监视着统治者的行为,赏善罚恶。《诗经·周颂·敬之》中,“敬之!敬之!天维丕思!命不易哉!无日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西周末至战国“自然化”的天人感应

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是由于人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国语·周语》记载,“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天是以自然为外貌的有意志的至上神。感应的方式是天监察人的行为,然后通过一系列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对人间的统治者进行告诫和劝赏。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春秋繁露·郊祭》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义》中,“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证明了皇帝统治万民的合法性,即君权神授,另一方面,又对皇帝的权威有所限制,一个有道义的皇帝不能为所欲为,必须按上天的意志行事,否则,上天就会用各种灾害警告统治万民的皇帝。

蝗灾的形成:

1、天气干旱2、土壤含水量低3、地面植被疏松

三、天人感应学说在国家政治中的运用

京畿、京东西、河北路蝗蝻继生,弥覆郊野,食民田殆尽,入公私庐舍。七月过京师,群飞蔽空,延至江、淮南,趣河东,及霜寒始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八

上(宋真宗)默然还坐,意甚不怿,乃命撤膳,自是圣体遂不康。实虑政令有爽天意。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八

熙宁七年的旱灾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淮南诸路久旱。

《宋史》卷六六

熙宁七年前后若干年的旱灾

数960年(宋朝建立)旱1处;大旱0处974年(百年以前)旱6处;大旱1处1071年(前三年)旱11处;大旱5处1072年(前二年)旱4处;大旱3处1073年(前一年)旱16处;大旱3处1074年(本年)旱1处;大旱32处1075年(后一年)旱27处;大旱8处1076年(后年)旱26处;大旱0处1174年(百年以后)旱9处;大旱0处1276年(宋朝灭亡)旱1处;大旱0处

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

《宋史》卷三一三

灾异皆天数,非关人事得失所致者。

《宋史》卷三一三山兽之君郡(九江郡)多虎暴,数为民患。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虎相与东游度江。

《后汉书》卷四一陵(刘陵,地方官)之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