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三)_第1页
第四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三)_第2页
第四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三)_第3页
第四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三)_第4页
第四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三)——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叙事几部深刻的“异端”作品几部作品,皆因作者过人的笔力把非常“正面”的题材挖掘到了令人不安的深度,让敏感的人们嗅出了“不祥”的气息。有的小说更直接改变了作者此后的人生命运,只是完全朝着不幸的方向(一)《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第一篇被大规模批判的小说,命运大起大落发表于1950年元旦,《人民文学》第一卷第三期作者萧也牧(1918-1970),本名吴小武,时任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负责人。最终因该小说死于非命探索中的突破以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干部)为主角,而且,第一人称叙事。以城市生活感受为题材,没有写重大的事件,而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具有生活气息和个人趣味敏感反映了“进城”后面临的新变化、新矛盾批判:重大的政治意义革命的文学要不要调整?怎样调整?会不会背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以工农兵人物和生活为主要题材,采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感情、趣味、技术,这些与革命文学有较大差异的风格气质,让小说大受欢迎。其中的“小资产阶级”趣味令人不安。

应该由谁改造谁是最大的问题批判者的深层忧虑“城市”的暧昧本质与欲望隐喻精神VS物质:中国革命的悖论过分贪恋物质享受会陷入个人欲望的泥淖,退化革命意志(革命与艺术都是反平庸的出路)

现实解放初期,老干部进城换老婆成为一时风尚延安时期,城市女青年被组织“分配”给工农出身的军队干部是普遍现象余思:“不对等”的结合可以幸福吗?李克与妻子之间的差异(共同语言)在革命时期被更重要的时代使命遮蔽了,只有到了和平年代才可能彰显。爱情稳固的基础在哪里?“共患难”与“同享福”的不同之处(二)诗性之作——《红豆》宗璞父亲冯友兰,姑姑冯沅君。清华园长大,学贯中西。成名作为1957年短篇小说《红豆》近年来又创作反映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部长篇)。小说的艺术创新整体语调清新温婉、含蓄隽永,精雅唯美,淡淡地抒情与低徊的伤感,迅速形成一种和当时年代所不同的审美格调。克服了50年代公式化概念化的流弊,既不是简单地贴上“阶级斗争”的标签,也不是从抽象的爱的概念出发,而是以人物的思想、心理和性格为依据。批判者的火力点“江玫一点没有改变,仍是充满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看出了叙述者与五四时代个人主义的感伤之间的联系。这实际上是“五四”人文主义的积淀在宗璞文学叙述中的回响。爱情的基础与可持续性

江玫与齐虹虽然在艺术趣味上是那样相近,但是,真正的爱情,毕竟是以思想的一致为基础的(那就是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社会的大致看法和基本态度)真正的爱情是一定要快乐的,是放松的,而不是纠结的、心累的。齐虹的性格缺陷:作者的预设(不乏为了“政治正确”的刻意与败笔)对待爱情的“态度”

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个》,可视为《红豆》的残酷的加强版。杨沫《青春之歌》,可视为《红豆》的“反拨”版(三)惶惑之作——《组织部……》两个标题、两个版本、两种相反的批评意见不同年代对小说主题和两位主角的解读深化:王蒙文学的永恒主题:革命-青春-爱情扩展:丁玲《在医院中》一个时代最后的守望者当代文学史中唯一一位饱含政治情怀的、真正意义的文学家,它的经历和创作都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独有的文化现象,在前代和后代作家中,他再无精神同伴。“身份”历程(1934——)40-50年代:十四岁的中共地下党员——年轻的共青团干部——锐气出众的青年作家50-70年代:被强制劳动改造的“右派分子”——主动脱离政治漩涡远赴边疆的自我放逐者——复出后创作力旺盛的文坛重镇80-新世纪:共和国的文化部长——辞去高位、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为通俗文化辩护、提倡宽容而备受争议的文化热点人物……小说背景1956年发表,改变了他的人生在当代文学中,它第一次闯进了一个文学题材的禁区:正面进入了执政党的心脏——领导机关,而且是党中央所在地北京市的区党委机关两个名字与两个版本:作者的意愿与编辑秦兆阳的主观的区别:显在层面:上级的“官僚主义”与懵懂的“爱情”潜在层面:叙述人整体的情感倾向,如何看取两位男主角最终,两个版本不同之处在《人民日报》对比发表(!!)争论焦点:反官僚主义正方反方都以其为敏感的社会现实反映,关键是这种反映在环境和性格上是否“真实”,现实矛盾有无如此突出毛泽东本人重视并多次给予正面肯定。其后支持者多成为“右派”,当然,不是因为支持这篇小说,而是与作者有共同的思想倾向解读演进从“干预生活”的政治小说到个人成长的“青春小说”两个男主角由“对立”而“对话”充满解读空间政治/成长小说叙述姿态:犹疑、摇摆。为什么?“少共精神”可以成为进入这篇小说深层内蕴的通道,成为揭示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诸多矛盾、复杂情感状态和多重价值取向的钥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诗意生活的追求与空间的刻板运转之间——复杂的生命体验刘世吾的中年“冷漠”成熟稳健,对现实有很到位的理解和应对,在限制中努力,但内心仍有正义感和理想的空间。

塞林格:“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原则轰轰烈烈的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原则谦恭地活下去。”鲁迅:“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像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

“至于林震同志的思想情况,我愿意直爽地提出一个推测:年青人容易把生活理想化,他以为生活应该怎样,便要求生活这样,作为一个党工作者要多考虑的却是客观现实。”“一个布尔什维克,经验要丰富,但是心要单纯”王蒙本人的历程也恰恰如此个人也经过了从“林震”到“刘世吾”的成长经历。“是的,四十六岁的作者已经比二十一岁的作者复杂多了,虽然对于那些消极的东西我也表现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但是,我已经懂得了‘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道理。懂得了讲‘费厄泼赖’,讲恕道,讲宽容和耐心,讲安定团结。尖酸刻薄后面我有温情,冷嘲热讽后面我有谅解,痛心疾首后面我仍然满怀热忱地期待着。我还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不能一下子变成现实,懂得了用小说干预生活毕竟比脚踏实地地去改变生活容易。”

林震的青春“激情”他用道德激情看取常态化生活,困惑、挫败与不满是必然的他的性格脉络,就是文革初期“红卫兵”的精神父兄但,“不断革命”的精神气质,也暗合毛泽东的政治主张和焦虑心态革命与建设的悖论:冲动——盲目冒进,保守——意志消磨深化:王蒙文学的永恒主题革命——青春——爱情三位一体“对于青春,没有比革命和爱情更有魅力的了。”“青春、革命、爱情,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还能不点燃全部世界与全部生命!”

他的小说一直是一种“革命加恋爱”的模式:革命就是恋爱。希望生命永远处于斑斓梦幻般的高峰体验中,永远追求纯粹,拒绝庸俗(甚至排斥水波不兴的日常生活)。扩展:1942丁玲《在医院中》同样的故事一再上演。也是这样“延安医院里来了个年轻人”,对“革命心脏”里平庸与丑陋的抗拒陆萍对事业复杂性的最终理解和妥协,比起林震要“转弯”更快,虽然小说十几年后仍被猛烈批判(四)《洼地上的“战役”》作家基本创作风格、“异质性”的革命小说、“个人温情主义”的批评意见作者努力调整自己的创作,在个人趣味和主流要求之间艰难平衡“爱情的实现”与置换,自我献祭的冲动之源

神秘的文学天才——路翎

(1923-1994)1940年开始写长篇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1944年4月完成),当年手稿丢失后,以惊人毅力重写了一遍。为当时篇幅最长的小说。1942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受文坛激赏。1955年6月19日,年仅33岁的路翎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被逮捕,后患上精神分裂症。1980年平反。创作风格受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很深,充满“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揭示社会的复杂内涵,描写知识分子的感情和意志,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其深刻性不可多得。作家心里拥有火焰般热情,非常具有灵魂的冲击力。作品大都是悲剧性的,每个人在生存的苦难中都表现出痛苦、绝望与疯狂,但他又一直在顽强地反抗绝望。本部小说艺术特点战争文学中难得的抒情笔调,温婉低沉,平静的叙述中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个人风格顽强凸显:惊心动魄的战斗,献身的激情配合以长段的心理活动,表达出细腻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人物所想所为都带着一种崇高与浪漫的理想主义光辉小说的时代“异质性”:落笔之处在于愿军战士和朝鲜姑娘的一段朦胧含蓄的恋情,有些“大胆妄为”。是一部矛盾而纠结着的小说,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纠结,革命纪律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纠结,也是作者的创作自我与“工农兵文学”时代僵硬套路的大环境之间矛盾。因而,被视为鼓吹“个人温情主义”而批判。“爱”与“死”的多重话语小说最为丰厚而耐人寻味之魅力所在“爱”与“死”的主题都从故事表面被升华突破了常规的“个人情感”与“环境压抑”这种矛盾的文学桥段,使得小说从“人性”角度已经不足以阐释爱情的压抑与实现表面看,萌芽中的爱情得到了纪律的严肃压制,但作者通过一种“置换体验”实现了美好的爱情:它得到了理解、珍惜,成全,甚至还感染、升华了别人。具体来说:(出于必要的原则禁忌),爱情的当事人是懵懂的,还没有能力体会爱情的深意。而在爱情的旁观者(更成熟的男性)那里,美好的爱情完全没有得到辜负,同时,也打开了他内心的温润情怀和家国情感(充分彰显作者的过人才华)关于“爱”:

班长在“成全”着这份爱情起初:“叫王应洪留下来从事这个绝妙的、但也是殊死的战斗,就会给那个姑娘,那个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带来一点抚慰,并且加上一种光荣。他是看见过那个姑娘的那么辉煌的幸福表情的”(如果她爱的是一个英雄,这样,爱情虽无望但也值得。所以一定要让他成为英雄,才配得上姑娘爱情)后来“他的眼前就出现了那姑娘的闪耀着灿烂的幸福的面貌……在他命令王应洪和他一同留下的那个严重的瞬间,以及在他拖着这青年爬进栗子树林的时候,这个灿烂的幸福面貌都似乎曾经在他的心里闪了一下。现在回想起来,好像确实是这样的。他替这个不论从军队的纪律,或是从王应洪本人说来都没有可能实现的爱情觉得光荣,于是他觉得,他拖着王应洪在山沟里一寸一寸地前进,除了是为了别的重大的一切以外,也是为着这姑娘。”甚至“他觉得他真是甘愿承担战争里的一切残酷的痛苦来使她获得幸福”。“说来奇怪,他所担心,所反对的那个姑娘的天真的爱情,此刻竟照亮了他的心,甚至比那年轻人自己都更深切地感觉到这个”而且,这份爱情更升华了他起初:“他是结过婚的人,并且有一个女孩。他一向很少写家信,总是以为他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觉得他对她们也一点都不思念。但金圣姬的神态和眼光,她在门前的田地里劳动的姿态,她在侦察员们走过的时候忽然直起腰来在他们里面找寻着什么的那种渴望的样子,就使得他隐隐约约地想起了那显得是很遥远的和平生活。”“正是这个,使他感到了模模糊糊的苦恼。”(?)后来“这手帕此刻竟这么有力地触动着他,使她又想起了金圣姬的所有的美好的希望”“王顺继续想着这件事,这条手帕,女孩子家的希望,并且拿它来和他们眼前的处境对比……“(王顺由此想起了家乡的妻女)透过草叶,有一线阳光落在他的脸上,他闭了一下眼睛,忽然比任何时候都更深、更鲜明地感觉到他所从事的战斗的伟大意义。(为了所有普通人和平、正常而快乐的生活)”总结班长以一个成熟男性的细腻与深沉,完美感受、完成、并升华了这份爱情。可以质疑:爱情两端直接关系人都失去了爱情,这种旁观者的爱情体验是否违背了爱情的初衷?关于“死”:

在两位男主角之间王顺是王应洪生活中的榜样,精神上的导师,甚至被后者上升到宗教高度的爱戴,乐于为他而死去。而王应洪则“开启”了班长的人间情怀,让他在战场上浮想联翩,甚至是激情洋溢。两个人互为镜像,一体两面。同样可以理解为一个真正男人成长过程的两个阶段。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于饱满人物形象的建构愿望,在时代的写作时尚中成功突围。王应洪

王顺起初:班长不让别人,却让他留下来和他一同担当这个严重的战斗,王应洪觉得意外的幸福。并且班长是这么干脆,没有说明为什么单单留下地,也没有对他特别嘱咐什么,这种绝对的信任就使得他处在他从来不曾知道过的光明和欢乐里。后来:

“在年轻的新战士心里,燃烧着壮烈的感情,他觉着他已获得足够的代价,他从来不曾想到他第一次参加的战斗有这么辉煌,他觉得现在是得到了牺牲自己而让班长脱险的时候了。”在“班长”和“爱情”之间“他所不满足的仅仅是他没有能及时地掩护班长出险,此外他在生活中就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何况那个他从来也没想到过的爱情。他也不理解那个姑娘的要建立一个和平生活的热望,她离他似乎很遥远、很遥远了。”(在“死”与“爱”之间年轻的选择)“他忍受着他的伤口的痛楚,变得这样地沉着安静,虽然他刚才还以他的全部的年轻的热情梦见过金圣姬,但在清醒的时候他却对这个很冷淡;他觉得他心里很坚强。于是,看起来他的年龄仿佛一下子大了许多,仿佛他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而那个热情的班长倒反而更像个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