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红楼梦》的阅读准备与一般性误区-红楼梦的哲学课件_第1页
第一讲:《红楼梦》的阅读准备与一般性误区-红楼梦的哲学课件_第2页
第一讲:《红楼梦》的阅读准备与一般性误区-红楼梦的哲学课件_第3页
第一讲:《红楼梦》的阅读准备与一般性误区-红楼梦的哲学课件_第4页
第一讲:《红楼梦》的阅读准备与一般性误区-红楼梦的哲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里的哲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哲学系李飞第一讲:《红楼梦》的阅读准备与一般性误区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的,…但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一切经书,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山本玄峰禅师)一、怎么看待《红楼梦》与其作者的关系

“批评的要义是,诗人不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而是他不能说他所知道的。因为,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批评的存在权,就要假定批评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结构,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就其所讨论的艺术而言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诗人当然可以有他自己的某种批评能力,因而可以谈论他自己的作品。但是但丁为自己的《天堂》的第一章写评论的时候,他只不过是许多批评家中的一员。但丁的评论自然有其特别的价值,但却没有特别的权威性。”(NorthropFrye)(一)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二)作品的独立性(三)确立以作品的“文本”为核心的解读模式在这几个前提之下,我们就要破除几个基本的阅读、解读误区。比如:1.将《红楼梦》看做曹雪芹的个人经历的客观记录(注意:不同于自叙);2.文本是某种单一思想的形象化表达;3.重视文本的“故事”,而忽视文本的“情节”,或者只重视“主要情节”而忽视“细节”;4.以现代的价值观去整理和重构文本。等等。二、

怎么看待《红楼梦》中的人物“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象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地让我感到惊讶。”

(米兰·昆德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他用独白方式宣告个性的价值,而在于他把个性看做是别人的个性、他人的个性,并能客观地艺术地发现它、表现它,不把它变成抒情性的,不把自己的作者声音同它融合到一起。

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做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巴赫金)巴赫金这种“复调”理论,构成了我们对小说人物进行解读的基本哲学前提。相应的我们就应该走出以下的惯常误区。比如:1.林黛玉代表着个性解放,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或者反之,薛宝钗具有完美的个性而林黛玉“不可理喻”2.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典型形象”;3.晴雯是可爱的,袭人是虚伪的;4.贾政、王夫人是封建道德的典型代表

。等等。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还原人物各自的真实的“个性”和这种“个性”产生的土壤、原因发展逻辑,及其与自身命运的联系。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追问人物身上的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三.《红楼梦》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的吗?

“其书则反复开导,曲尽形容,为子弟辈作戒,诚忠厚悱恻,有关于世道人心者也。顾其旨深而词微,具中下之资者,鲜能望见涯岸,不免堕入云雾中,久而久之,直曰情书而已。”(讷山人)“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定偷盟之可比。”(第一回)(一)从主题表达上看,《红楼梦》虽然“大旨谈情”,但此“情”并不只是“爱情”,而是“人情”。在更深入的层面上,作品赋予了“宝黛之情”远远大于“男女之情”的哲学象征意味,既与“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不同,也不构成作品的核心叙事。作品的大部分“人物”和“事件”并不是围绕着“宝黛之情”展开的,对此既没有推进作用,也没有阻碍作用。就“宝黛之情”本身来说,也不是简单的予以肯定和展现,而是通过这段感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来探讨人的命运和自我救赎的问题,这就对《西厢记》那种“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爱情向往的哲学式超越。(二)从写作方法上看,《红楼梦》虽然“大旨谈情”并不是单一线索叙事(与《西厢记》《牡丹亭》不同)。其遵循的是生活日常的时间线索和盛衰兴亡的命运线索。这两个大的逻辑借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聚合和发散,形成了一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一个“人物”和“事件”都是这张大网的一个“纽结”,这些“纽结”相互联结,相互生发,共同构成了一幅既宏大又细密的历史画卷。人物:甄士隐—贾雨村—林黛玉—英莲—薛宝钗事件:士隐出家—雨村发迹—黛玉进府—葫芦案—宝钗进府收网: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四.《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文学作品吗?“反封建”说是在“阶级论”的基础上予以阐发的。《红楼梦》中的“阶级对立”关系(人物的阶级属性)统治阶级的代表: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劳动人民的代表:刘姥姥、焦大、众奴仆……封建礼教的代表:王夫人、袭人……反抗封建礼教的代表:林黛玉、晴雯、金钏……(一)红楼梦所描写的,是围绕着中国传统贵族家庭的“众生像”。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并不是简单地分化为不同阶级,也不具备卢卡奇所谓的“阶级意识”。他们与这个贵族家庭发生的关联是经济的、伦理的、文化的,他们只是按照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行为方式来选择自己的“生存之道”。每一个阶层的闪光之处和“劣根性”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就使得作品不是简单地赞同某种政治观念,反对某种政治观念,而是具有了对社会历史的整体和人性的多样存在进行双重展示、双重批判的哲学内涵。(二)红楼梦所着力描写的“青春世界”,是一个诗性的世界,与其说这个世界与外部的世俗世界是对抗关系,不如说是一种超越关系。而且特别重要的是,青春世界的兴起于消逝与世俗世界的繁荣和衰败是同步的。在这两个层面上,作品都表达了其深深的“哀悼之情”。作品没有把青春世界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描绘成人性解放向封建礼教的“宣战”;作品也毫不避讳地写到了“青春世界”的脆弱性和反讽之处。五、其他阅读准备(一)尽量避免“以今度古”和以政治判断取代文学批评比如:现代化与个人主义是进步的,前现代与集体主义是落后的;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统治阶级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