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四)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_第1页
第六节(四)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_第2页
第六节(四)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_第3页
第六节(四)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_第4页
第六节(四)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驰名商标及其保护一、

驰名商标的概念二、

驰名商标的认定

三、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驰名商标的含义《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驰名商标含义的理解1.驰名商标是“驰名”的商标驰名商标与普通商标的区别主要在于商标上所承载的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表现和信誉度。2.驰名商标的知名度并非绝对3.驰名商标表明的是一种事实状态4.驰名商标不一定是注册商标

驰名商标的认定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误区一、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商标法》第14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

(一)驰名商标认定的两种基本模式(二)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方式的确定(一)驰名商标认定的两种基本模式1、主动认定方式。又称事前认定,是在并不存在实际权利纠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出于预防将来可能发生权利纠纷的目的,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对商标是否驰名进行认定。2、被动认定方式。又称事后认定,是在商标所有人主张权利时,也即存在实际的权利纠纷的情况下,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有关部门对其商标是否驰名,能否给予扩大范围的保护进行认定。(二)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方式的确定第一阶段:1985年3月至1996年8月,零星的行政个案认定,个案保护。第二阶段:1996年9月至2001年11月底,行政批量认定。第三阶段:2001年12月至今,双轨个案认定。行政批量认定1996年8月《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3条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采取其他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暂行规定》确定了“以主动认定为主、被动认定为辅”的模式。这一阶段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步入了“一案认定,全国通用;一次认定,三年有效”的重大误区。

双轨个案认定1、行政认定2、司法认定“个案认定,被动认定,争议认定,事实认定,需要认定,动态认定”“一案一认定,认定一案用,他案作参考”行政认定

《商标法》第十四条

在商标注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局根据审查、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在商标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司法认定《商标法》第十四条在商标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纠纷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法[2009]1号】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纠纷案件,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直辖市辖区内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其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此类民事纠纷案件,需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未经批准的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此类案件。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误区1、近年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数量的逐年疯长

;2、企业将驰名商标认定异化为不正当广告的“强势资源”和打击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3、地方政府将驰名商标认定数量异化为泡沫化政绩工程“亮点指标”;4、驰名商标的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制度缺乏协调。

1、驰名商标认定数量的逐年疯长2001年全国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仅仅2件,2002年全国法院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2003年全国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仅仅8件,2004年全国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25件,2005年全国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67件,2006年全国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94件。2007年1-9月全国法院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约47件,全国法院累计司法认定驰名商标近250件。从1996年至2003年八年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一共累计行政认定驰名商标293件,但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就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53件,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也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85件,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又行政认定驰名商标约180件,2007年1月自9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已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97件,迄今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累计行政认定了驰名商标共计1000多件。企业将驰名商标认定异化(1)宁波史翠英“驰名商标”案(2)汕头康王驰名商标虚假诉讼案

(1)宁波史翠英“驰名商标”案

2007年12月底,一则有关宁波食品企业——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醒目广告先后出现在当地的多家媒体上,广告突出强调“史翠英”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耐人寻味的是,法院判决一周后还未最后生效,史翠英公司的广告就出现了。该案的案情并不复杂:06年,史翠英公司发现山西运城市居民常某“抢注”了www.史翠英.NET的中文域名,随即上诉至运城中院,要求法院认定“史翠英”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注销该域名。2007年12月19日,运城中院缺席审理,认定“史翠英”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判决常某停止侵权行为。常某透露,去年下半年,一个“知根知底的社会上的朋友”说要借他的身份证用一下,他就给了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大概知道是注册中文域名,域名在哪注册,怎么注册,我不知道。史翠英是干啥的,我也不清楚。案件起诉我没参与,从来没去过法院!”常某强调,他没有因为此事得到一分钱。他没有接到法院关于此案的传票,更没有提供应诉材料,也没有接到判决书。法院判定案件诉讼费500元由被告承担,但他没出这个钱。”(2)汕头康王驰名商标虚假诉讼案

2006年5月29日,汕头康王曾以一纸诉状将农民工李朝芳推上法庭,指控她注册的“中国康王”和“”网络域名,对汕头康王的“康王kanwan”商标构成侵权,请求判决汕头康王的“康王kanwan”商标为驰名商标。宣城中院判决汕头康王胜诉,认定汕头康王持有的“康王kanwan”等3枚商标为驰名商标。由于被告没有上诉,判决生效。造假内幕:2006年4月底,汕头康王法务部电话联系律师王静,称需要一个安徽籍身份证复印件用于注册网络域名,于是他找来了李朝芳的身份证复印件并传真至汕头康王公司。随后在5月17日,以李朝芳名义注册的两个域名“中国康王”、“”出现,5月29日,汕头康王便将李朝芳告上了法庭。此后王静与汕头康王公司签约并以原告代理人的身份,找来了自己的老乡孙中民来做被告李朝芳的代理人。最终经安徽省公安厅出具的证明证实:孙中民的身份系伪造。而“被告”自然人李朝芳,对该案一无所知,对自己曾做过被告更是莫名其妙,自己也从来没有收到宣城中院发出的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以及判决书。

地方政府将驰名商标认定异化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金额较高的有:

沈阳市奖励500万元;

大连市奖励300万元;

北京市奖励200万元;

深圳市奖励100万元;

东莞市奖励100万元;

福州市奖励100万元;

泉州市奖励100万元......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制度缺乏协调在我国现行驰名商标认定的双轨制体制下,行政认定花费巨大,需要先在县市一级进行认定,再到省一级,再到国家一级,其中耗费往往超过百万,而且所花时间往往在三年以上,并且认定标准很严格。相对于行政认定,司法认定快捷方便,一般往往花费五十万左右,在6个月左右举可以获得驰名商标的称号。两者相比较,司法认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很少而得到驰名商标称号,在政府缺乏审核机制的情况下,无论哪种认定都可以获取同等的优惠政策,企业当然会选择后者。第三节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1、《商标法》第13条、14条、45条2、《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13条3、《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商标法》13条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14条第十四条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在商标注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局根据审查、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在商标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在商标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14/0429/17/9R12NL2E00014AEE.html第45条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在先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