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物流标准化_第1页
第八讲 物流标准化_第2页
第八讲 物流标准化_第3页
第八讲 物流标准化_第4页
第八讲 物流标准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物流标注化重点掌握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系统的特点

掌握

物流标准的种类,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物流标准化的形式,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

2物流专业的期刊推荐(1)《现代物流》(2)《中国国际物流》(3)《物流管理》(4)《中国物资流通》(5)《仓储管理与技术》(6)《物流技术与战略》(7)《信息周刊:物流》(8)《市场周刊:新物流》3物流专业相关网站推荐(1)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中国物流人才网(3)锦程物流网站(4)中华航运物流人才网(5)物流人·圈子在上述各网站的基础上再和其它网站进行链接一、物流标准化概念(一)物流标准化的含义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产品、工作、工程、服务等普遍的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的过程。4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相对的概念。5(二)物流标准化的概念1、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像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6(三)物流标准化系统的特点7(一)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ISO认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600mm×400mm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物流专业术语标准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二、物流标准的种类8(二)分系统技术标准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工作标准:对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三、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一)市场导向原则(二)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三)科学发展原则(四)推进企业创新原则9四、物流标准化的方法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一)简化(二)统一化(三)系列化(四)通用化(五)组合化10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一)物流标准化的基点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联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二)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包装)的配合性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的配合性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的配合性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11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一)确定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mm×400mm(二)物流模数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可从600mm×400mm按倍数系列推导出来(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12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物流基础模数:600*400mm集装基础模数:1200*1000mm、1200*800mm、

1100*1100mm1200mm400mm600mm1000mm14四、物流标准化的内容

1、物流标准体系表15物流标准化的内容①物流标准化的基点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②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性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至包装环节的配合性。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的配合性。集装与仓库的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仓库建筑的配合性。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性。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等的配合性。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③物流标准与环境及社会的关系④安全与保险方面内容16物流标准化的分类及体系①物流大系统的基础统一性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集装模数尺寸标准,包装的识别与标志标准,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②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主要有: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③物流作业与规范性标准④物流信息化标准172、物流设施标准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标准物流设施集装化器具物流设备183、物流信息标准一、物流信息基础标准二、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三、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四、物流信息服务标准19五、

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与物流密切相关的两大标准化体系ISOEAN(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与UCC(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201、国际物流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其中涉及运输有181条,涉及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等。21编号名称秘书国我国各归口单位ISOTC7ISOTC22ISOTC51ISOTC63ISOTC96ISOTC100ISOTC101ISOTC104ISOTC110ISOTC122ISOTC888ISOTD4造船公路车辆托盘玻璃包装容器起重机链条及链轮连续装卸设备集装箱工业用货车包装货物作业标志物流(协调有关标准)荷兰法国英国捷克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美国法国加拿大全国船舶标委会秘书处天津中国汽车研究中心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原轻工部玻璃研究所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原机械部标准化所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全国集装箱标委会秘书处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国家经贸委综合运输所222、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目前,我国在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的研究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标准。②成立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与机构,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③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在物流标准化的操作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规划以及物流标准化体系,尚未制定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B:由于物流总体规划不明确,我国物流管理受各地区、各行业部门的多头干预。

23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对策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应注重如下几点:①政府部门要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②企业应成为物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③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④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⑤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243、物流标准化地位及作用(1)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3)现代物流活动多环节协调管理的要求(4)加入WTO与现代物流国际化发展的要求(5)环境法规的要求25识别技术1条形码技术2射频技术261条形码技术

1.1条形码技术概述1.2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271.1条形码技术概述

28(1)条形码的起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普及于20世纪80年代的条形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了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条形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未来学家称之为“计算机文化”。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形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计算机市场的“身份证”,使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象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条纽带,一经与EDI系统相联,便形成多项、多元的信息网,各种商品的相关信息犹如投入了一个无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动导向传送机构,流向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1.2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9(2)条形码的工作原理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有时也称之为条形码符号。条形码是一组粗细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组成的。图8-1为条形码符号的组成结构图,图8-2为条形码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8-1条形码符号的组成30(3)条形码的分类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交叉二五码、39码、UPC码、EAN码、128码等。近年来又出现了按矩阵方式或堆栈方式排列信息的二维条形码。若从印制条形码的材料、颜色分类,可分黑白条形码、彩色条形码、发光条形码(荧光条形码、磷光条形码)和磁性条形码等。不论哪一种条形码,在设计上都有一些共同点:①条形码符号图形结构简单;②每个条形码字符由一定的条符组成,占有一定的宽度和印制面积;③每种编码方案均有自己的字符集;④每种编码方案与对应的阅读装置的性能要求密切配合。图8-2条形码系统的工作原理条形码的分类物流条码与商品条玛31条码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商品条玛:专门应用于流通领域商品标识的条码

它以个体商品为对象,直接为销售和商品管理服务,是零售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物流条码:专门应用于物流领域的条码是生产与消费之间联系的纽带,它以物流货运单元为对象,使商品从制造商到运输、交换、保管等,整个物流过程实现数据共享,使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有效。32商品条形码:它由13位数字组成,最前面的3个数字表示国家或地区的代码(中国的代码是690~693),接着的4个数字表示生产厂商的代码,其后5个数字表示商品品种的代码,最后1个数字是校验位。例如:商品条形码6902952880041中,690代表中国,2952代表贵州茅台酒厂,88004代表53%(V/V)、106PROOF、500毫升的白酒。物流条形码:由14位数字组成,除了第1位以外,其他13位数字代表的意义与商品条形码的相同。物流条形码第1位数字表示物流识别代码,在物流识别代码中:“1”代表集合包装容器装6瓶酒;“2”代表24瓶酒。例如:物流条形码26902952880041代表该包装容器装有中国贵州茅台酒厂的白酒24瓶。33条码种类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码制,其中包括:Code39码(标准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条码)、Code39码(可表示数字和字母,在管理领域应用最广)、ITF25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较多)、Codebar码(多用于医疗、图书领域)、Code93码、Code128码等。其中,EAN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础;UPC码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在各类条码应用系统中,Code39码因其可采用数字与字母共同组成的方式而在各行业内部管理上被广泛使用;在血库、图书馆和照像馆的业务中,Codebar码也被广泛使用。除以上列举的一维条码外,二维条码也已经在迅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找到了应用。34690

1010

10109

8

1

490

1234

10109

135商品条形码与物流条形码的比较条码种类应用对象数字构成包装形状应用领域商品条形码向消费者销售的商品13位数字单个商品包装POS系统、补充订货管理物流条形码物流过程中的商品14位数字集合包装出入库管理、运输保管、分拣管理3637区别△标识目的不同商品条玛—标识消费单元(到最终用户手中的包装单元)物流条码—标识货运单元(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单元)△应用领域不同商品条玛—零售业:如POS系统物流条码—物流业:运输、储存、搬运装卸等物流操作△采用码制不同商品条玛—EAN/UPC码制:长度固定、信息容量少物流条码—UCC/EAN-128码制:长度可变、信息容量多△标准维护不同商品条玛—已经国际化、标准化,维护容易物流条码—可变性大,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易维护条形码识别装置

①光笔扫描器:似笔形的手持小型扫描器;②台式扫描器:固定的扫描装置,手持带有条形码的卡片或证件在扫描器上移动,完成扫描;③手持式扫描器:能手持使用和移动使用的较大的扫描器,用于静态物品扫描;④固定式光电及激光快速扫描器:由光学扫描器和光电转换器组成,是现在物流领域应用较多的固定式扫描设备,安装在物品运动的通道边,对物品进行逐个扫描。3839条形码技术的优点

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输入速度快;②可靠性高;③采集信息量大;④灵活实用另外,条形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轻便。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0(1)应用基本概况

条形码作为一种及时、准确、可靠、经济的数据输入手段已被物流信息系统所采用。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普及应用,已成为商品独有的世界通用的“身份证”。

(2)应用的领域

①条形码技术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完成计算机的信息采集与输入。②在交通运输方面,国际运输协会已作出规定,货物运输中,物品的包装上必须贴上条形码符号,以便所运物品进行自动化统计管理。③在邮电通讯领域。④在物资入库、分类、出库、盘点和运输等方面,可以全面实现条形码管理。

2射频技术

2.1射频技术概述2.2射频识别技术的几个实际应用412.1射频技术概述

42(1)RFID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

①Transponder(应答机)/Tag(标签、卡)②天线③RFTransceiver(收发器)④读写器(2)RFID系统的类型

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RFID系统分成四种类型:

①EAS技术系统

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RFID技术。

②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

③物流控制系统④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2.2射频识别技术的几个实际应用43(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与城区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RFID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交通堵塞,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的应用能充分体现它的非接触识别的优势,杜绝上述问题。(2)人员识别与物资跟踪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实现安全管理、自动收费或上下班打卡,提高工作效率。

44(3)生产线自动化控制在生产流水线应用RFID技术可实现自动控制和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生产成本。(4)仓储管理将RFID系统与条形码系统结合,可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有效解决与仓库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可增加一天内处理货物的件数,还监看着这些货物的一切流动信息。如图8-5所示,当叉车通过门禁系统时,射频阅读器自动识读装载托盘上的射频标签。图8-5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托盘系统的应用数据传输与跟踪技术1EDI2GPS与GIS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451.1EDI的概念

46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ITU—T(国际电联电信委员会,原CCITT)将EDI定义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又由于使用EDI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无纸贸易”。从上述EDI定义不难看出,EDI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其中计算机应用是EDI的条件,通信环境是EDI应用的基础,标准化是EDI的特征。这三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构成EDI的基础框架。EDI系统模型如图8-1所示。图8-1EDI系统模型1.2EDI系统功能模型及功能

47(1)EDI的基本模块在EDI工作过程中,所交换的报文都是结构化的数据,整个过程都是由EDI系统完成的。EDI系统结构如图8-2所示。(2)EDI的基本功能①命名和寻址功能②安全功能③语义数据管理功能图8-2EDI系统结构1.3EDI的操作过程

48

当今世界通用的EDI通信网络,是建立在MHS数据通信平台上的信箱系统,其通信机制是信箱间信息的存储和转发。具体实现方法是在数据通信网上加挂大容量信息处理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建立信箱系统,通信双方需申请各自的信箱,其通信过程就是把文件传到对方的信箱中。文件交换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发送文件时,用户只需进入自己的信箱系统。

EDI可以看做是MHS通信子平台,图8-4、图8-5分别表示了EDI信箱系统通信和交换原理、以及完整的通信流程。

通信流程中各功能模块说明如下:

(1)映射——生成EDI平面文件(2)翻译——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3)通信(4)EDI文件的接收和处理49图8-4EDI信箱系统通信和交换原理50EDI映射平面文件转换EDI公司内部电脑资料EDI标准格式电子资料EDI标准格式电子资料公司内部电脑资料EDIEDI映射转换平面文件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图8-5EDI完整的通信流程51图8-6是一家贸易公司用EDI通信网络实现报关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8-6EDI通信网络实现报关的工作流程1.4EDI及在物流中的应用

52

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其后EDI的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的业务扩展。近年EDI在物流中广泛应用,被称为物流EDI。所谓物流EDI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物流EDI的框架结构如图8-7所示。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货物业主(如生产、贸易商等)协助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保险等)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如铁路企业、水运企业、航运企业、公路运输企业)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专业报关者等)EDI(电子数据交换)图8-7物流EDI的框架结构2.GPS与GIS技术2.1GPS概念2.2定位原理2.3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2.4网络GPS2.5GIS概论2.6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7GIS应用于物流分析53542.1GPS概念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2.2定位原理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2.3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

(2)用于铁路运输管理(3)用于军事物流2.4网络GPS55(1)定义

网络GPS就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公共GPS监控平台,它同时融合了卫星定位技术、GSM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等多种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

网络GPS综合了Internet与GPS的优势与特色,取长补短,它解决了原来使用GPS所无法克服的障碍:首先,其可降低投资费用。网络GPS免除了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的大量费用,其不仅包括各种硬件配置,还包括各种管理软件。其次,网络GPS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实现无地域限制的跟踪信息显示,另一方面,又可通过设置不同权限做到信息的保密。(2)网络GPS对物流产业所起的作用①实时监控功能②双向通讯功能③动态调度功能④运能管理⑤数据存储、分析功能⑥可靠性分析⑦服务质量跟踪

2.5GIS概论56(1)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简言之,GIS就是一个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2)GIS发展

GIS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从GIS的发展历史来看,每十年都上一个台阶:20世纪60年代:开拓发展阶段,机助制图、量算分析;70年代:巩固阶段,大容量、图形化人机交互;80年代:突破阶段,微机GIS软件产品、应用扩展;90年代:社会化阶段,空间信息产业、WebGIS;21世纪: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城市、数字地球。在我国,GIS技术及其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从整体来看,GIS的应用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且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至于把GIS应用于物流研究中,迄今为止还处于起步阶段。57(3)GIS的基本构成①计算机硬件平台②GIS专业软件③地理数据④GIS人员⑤GIS模型图8-8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58(4)GIS的特征综上所述,GIS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系统管理、分析和以多种方式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GIS的数据必须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个特定投影和比例的参考坐标系统,基于共同的地理基础。②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决策支持信息及其它高层地理信息。③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专门地理分析方法,作用到空间数据之上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使得GIS具有快速、精确并能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动态分析。2.6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59①数据输入1)图形数据输入2)栅格数据输入3)属性数据②数据校验③数据管理④空间数据库管理⑤地图图库的管理⑥空间查询与分析2.7GIS应用于物流分析60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就是指利用GIS这种特有的强大的地理数据处理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中的“软技术”。在此以美国Galiper公司开发的TransCAD软件为例,说明GIS系统如何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的分析工具。TransCAD软件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组成部分:1)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使用的具有强大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2)一个能为运输数据和物流信息的显示和操作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扩展数据模式;3)迄今为止最大的运输、物流分析集成软件包;4)运输、地理和人口统计的综合数据;5)功能强大的用于生成宏,服务程序和用户接口的开发语言。用于物流分析的GIS模型

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包中除包括为交通运输分析所提供的扩展数据结构、分析建模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外,还集成了若干物流分析模型这些模型也较有代表性地说明了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水平。①车辆路线模型②设施定位模型③网络物流模型④分配集合模型3智能交通系统

3.1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3.2ITS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613.1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62(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目前国内外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不论从何角度出发,有一点是共同的:ITS是用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来提高交通效率,增加交通安全性和改善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系统。(2)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