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_第1页
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_第2页
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_第3页
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_第4页
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内容:一、个别差异概述二、智力差异与教育三大学生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四、大学生人格的个别差异目标要求:了解大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和人格差异熟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熟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掌握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与健康人格的培养本讲知识要点重要概念:智力、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认知方式、人格、气质、性格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知方式的差异及其表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与表现重点掌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如何根据个别差异对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动物运动学校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个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了便于管理,所有的动物学习所有的科目。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对于飞行这门课,只能勉强及格,而对跑这门课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行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差异动物运动学校兔子在刚开学时是班级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结果精神都快崩溃了。松鼠的成绩一向是班级里最出色的,但对飞行科目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科目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了老师们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差异动物运动学校学期结束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成绩是班级里最高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生活在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里读书,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里增加挖掘这一科目。为了子女的将来着想,他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商贩那里当学徒,之后又联合了其他鼠类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成功。胡东芳:《困惑与超越》,福建教育出版社,01年3月,64页。差异孔子这样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好建议我是否可以去做)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不可)冉求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当然应该去做)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讨论什么是个别差异?在学习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有哪些表现?反思:在教育活动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认为什么是个别差异?学业成绩高低预备学习的状态不一学习时速度的快慢学习风格不同参与学习时有不同的贡献在全面的学习观点下,个别差异不是“问题”。提升学习水平是根本解决所谓个别差异的问题。2/4/2023一、个别差异概述

(一)个别差异及其起因(二)个别差异的构成要素

(三)个别差异—我国的观点(四)学校环境中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一)个别差异及其起因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erences):是指个体在内在身心结构和外在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着重分析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关于个性差异问题的起因:在个别差异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议尤其集中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问题上。行为主义一般把个别差异归结于不同的经验或不同环境的影响,而认知论者则常常根据遗传和环境的结合或交互作用来说明差异。资料

50~60年代,美国试图克服对少数民族歧视,试图对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出身的儿童给予帮助,进行了大规模的补偿教育。后来美国的詹森(Gensen)用了大量的研究证据说明这种补偿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且,根据他的研究证据,估计80%~85%的智力潜力是由于遗传。当然,他的观点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事实上,大部分教师所观察到的经验还是为许多研究所肯定的。即学生个别差异的主要表现都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阶级。在这一争论中,那些对环境作用持否定意见的看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托儿所进行的大量的实验使热心于早期教育的人感到非常失望。这些实验研究表明,那些加入托儿所的相当富有的人家的孩子,在测验分数上并没有很大的改进,他们的发展速度与控制组的孩子大致相同。另外,对一些心理迟钝的孩子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令人失望的结果,在正常家庭条件成长的迟钝儿童,并未从人们给予的特殊治疗中,得到多少益处。60年代,美国政府给幼儿园大量拨款,以加强城市儿童教育。这对儿童的健康确是有利,但是,从1966~1970年间所作的研究报告看来,这一计划对孩子的智力影响同样是令人失望的。资料:个性化学习的源起2006年7月,新西兰教育部长史蒂夫•马哈雷在一次研讨会上就做了题为《个性化学习: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的演讲,演讲中十分强调“个性化学习”,而所谓个性化的学习就是意味着要围绕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塑造教学,以及关注发掘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天资。马哈雷的演讲就个性化学习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个性化学习并不是新概念,著名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他的《明日的学校》一书中,他曾经用大量笔墨论述了更加灵活的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取向,并且通常指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带领我们朝这一方向更进了一步———我们寻求把每一个学生的成就置于教育的中心。个性化学习是指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而采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内容、进程、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的个性、独特性、进取性、发展性与创新性。(二)个别差异的构成要素

1、生理差异在生理方面,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感知觉等方面的差异;2、心理差异在心理方面,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智力类型、兴趣、爱好、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差异。(三)个别差异—我国的观点1、认知差异2、人格差异3、性别差异4、学习优秀学生和学习落后学生的差异认知发展水平、智力的水平和类型、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控制点与焦虑等差异1、认知差异(1)一般认知能力的差异(智力差异)一般认知能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0.6-0.7;中学阶段:0.5-0.6;大学以后为0.4-0.5(2)专门领域知识的差异特定知识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3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整体性和系列性2、人格差异在我国心理学界,人格通常与个性等同,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及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能力和性格构成)。3、性别差异在智力分布上:男性智商分布较离散,女性智商分布较均衡、集中。在智力结构上:女性观察力极强,男性的视觉和空间知觉能力较强,女性听觉和言语知觉能力较强;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在个性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男生的成就动机明显高于女生;男性创造力更强,女性忍耐力强。4、学习优秀学生和学习落后学生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学习策略的差异思维策略的差异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主体性人格适应差异(四)学校环境中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民族和种族等。先前知识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即学习动机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男女生的学习差异

……小结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erences)是指个体在内在身心结构和外在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在生理方面,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感知觉等方面的差异;在心理方面个别差异主体体现在认知发展水平、智力的水平和类型、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控制点与焦虑等方面本讲主要从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和人格差异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的个别差异。

今天星期几“哪一年的4月21日是星期日?”George:2002,1996,1991,1985,1974,1963………1700商丘报业网讯:

只要你随便说出某一个年月日,从商丘市科技局退休的赵原明老人就能马上说出那天是星期几。这可不是因为赵原明老人有特异功能,而是经过他30多年的潜心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推算方法。他们是天才吗?实践:1、2011年8月15日是星期一,2012年8月15是星期几?2、你的生日是星期几?请计算一下。今天星期几1、2011年8月15日是星期一,2012年8月15是星期几?D/7=()……()2、你的生日是星期几?请计算一下。(1)S=X-1+[(X-1)/4]-[(X-1)/100]+[(X-1)/400]+CX是公元的年数,C是从这一年的元旦算起到这一天为止(包括这一天是内)的天数。方括号表示其中算式的整数部分,即在计算S的值时,三个方括号中只要算出商数的整数部分,把余数略去不计。

(2)S/7=()……()日期代码+月份代码+年份代码

日期代码指的是日期数,如3月18号,日期代码为18。4月7号,日期代码为7。月份代码(需要小小记忆)

五月是0

八月是1

二月三月十一月是2

六月是3

九月十二月是4

四月七月是5

一月十月是6

如果遇到闰年则二月代码变为1,一月代码变为5,其它不变。即,非闰年的月份代码为622503514624,闰年的月份代码为512503514624。年份代码

举个例子2010年的代码,我们用尾数10除以4(忽略余数)再加上10得到数字12,再用12除以7,得到的余数5就是2010年的代码。

也就是说,心算出2000到2099任意年份的代码,只需将其后两位数X除以4(忽略余数),然后与X相加,并除以7就可以了,得到的余数就是其年份代码。10年的年份代码是5,11年年份代码为6。秒算任意日期的星期数

如,我们算一下2010年4月25日

日期代码25

月份代码5

年份代码5

日期代码+月份代码+年份代码=25+5+5=35

35是7的倍数,所以2010年4月25日是星期日

再比如算一下2010年10月1日

日期代码1

月份代码6

年份代码5

日期代码+月份代码+年份代码=1+6+5=12

12除以7余5,所以2010年10月1日是星期五

如果得到的代码和是小于7的数,那么此数直接是星期数

如果得到的代码和是大于7的数,那么将该数除以7得到的余数为星期数。

二、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机能。给智力下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定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智力,心理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大词曲》(一)传统的智力观(二)现代智力观的主要观点(三)智力的个别差异(一)传统的智力观为了更好地把握智力的概念,在1921年和1986年,心理学家曾举行两次著名的研讨会,专门探讨智力的属性——你认为智力是什么。下表汇总了两次研讨的结果。。表6.1汇总了两次研讨的结果。

1986年1921年智力的属性50%59%高级认知过程(如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29%0%具有文化价值25%7%执行控制过程21%21%低级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和注意等)21%21%对新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21%7%知识17%29%学习能力17%14%一般能力(解决所有领域问题的能力)17%14%不易定义,不是一个结构17%7%元认知过程(处理信息过程的监控)17%7%特殊能力(如空间、言语和听觉能力等)13%29%适应环境需求的能力13%14%心理加工速度8%29%生理机制结论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在智力的一些基本属性上,人们有共同的见解。例如,智力是高级认知过程(50%和59%),是学习能力(17%和29%),是对新情况或新环境的适应(21%和21%)等定义,在两次研讨中均频繁出现。总之,大多数心理学家把智力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这种能力,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一)传统的智力观1、斯滕伯格的观点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等认为,专家和外行对智力的看法和描述显示出很高的一致性,都认为智力是由问题解决能力、言语能力、社会能力等因素组成。2、我国教育界的观点我国教育界一般认为,智力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某种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基本心理特征,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3、传统智力观下智力的类型4、传统智力观的主要弊端3、传统智力观下智力的类型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从结构论的观点解释智力,关注的是构成智力的成分和要素。主要有智力因素论(以斯皮尔曼和瑟斯顿为华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和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智力因素论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二因素论。

普通因素简称G因素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只与少数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智能类型一般智能特殊智能完成各种活动都需要的智能,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集中表现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上。完成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智能,如节奏感、辨音能力、色彩感受能力等瑟斯顿(Thurstone)提出群因素论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空间知觉推理知觉速度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智力结构论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1967),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作产生一定产品(结果)的过程,所以,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智力的内容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智力的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智力的产品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应用如图这样在理论上就有可能有5╳5╳6=150种可能的智力因素,而每一种智力因素就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都分别由心理操作、内容和产品构成。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认为,一般智力(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认知能力面对不熟悉的事物,能对信息准确地进行反应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晶体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是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液体智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知觉(对关系的认识)、机械记忆、简单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速度等。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流体智力主要受先天因素影响,多半不依赖于学习。流体智力在个体20岁左右达到顶峰,30岁以后逐渐下降。晶体智力晶体智力——是获得知识和发达的智力、技能两者的结合,由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是长期学习的结果。(是经验的结晶,是学习获得的能力)晶体智力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如词汇语言掌握程度、流利程度、常识、理解、概括、推理、比较与判断等。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一部分是早期液体智力发展的结果。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流体与晶体两种智力的发展流体智力:神经系统的成熟晶体智力:社会文化经验4、传统智力观的主要弊端(1)智力的内涵狭窄(2)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忽视了智力活动的动态过程(4)无法说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综上所述,传统智力理论自身具有的仅囿于学业智力范畴、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仅通过传授学业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等一系列偏颇,不但对学生智力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响,而且也从整体上导致了学校教育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而最终导致教育的难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智商的书呆子”的应试化倾向。(1)智力的内涵狭窄传统智力观局限于学业智力,认为智力是由言语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因素组成,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而研究表明,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及思维能力远未涵盖智力的所有成分,学业智力仅仅是智力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全部。(2)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传统智力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学业成就,但难以预测个人在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加德纳研究表明,智力测量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平均效度系数只有0.2。(3)忽视了智力活动的动态过程传统智力观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只注重可观察的外部行为结果,而忽视内部的意识过程。因此,它强调从智力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描述的仅仅是智力的静态结构,忽视了智力活动的内部过程,难以揭示智力的本质和活动规律。(4)无法说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尽管传统智力观并不否认情绪、动机、人格等因素对智力活动的作用,但它对这一作用的说明是苍白无力的,缺乏明确的论证和深入的探讨。21世纪美国就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美国劳工部21世纪人才素质技能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应具备的五大能力是:1.资源统筹能力——指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发现和对这些资源加以计划组织和分配的能力。包括:统筹时间的能力、统筹财力的能力、统筹物资设备的能力和统筹人员的能力。2.善处人际关系、同他人合作的能力——具备团队精神,能与之共同努力并为之奉献,能给他人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能为顾客服务并令对象满意。包括:领导能力、谈判能力和差异变化的适应能力。3.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获取信息、评估信息;能组织信息、保持信息;能诠释信息、交流信息;能用计算机做信息处理。4.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运作的能力。5.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二)现代智力观的主要观点传统的智力理论主要是对智力结构进行静态描述,依据这些理论编制的智力测验只反映个体差异的智力构成要素,难以对内在心理过程作进一步揭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加工心理学得以蓬勃发展,心理学家们开始把智力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其内部活动过程的分析上。现代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对智力的内部活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也叫成功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的定义多元智能的表现形式多元智能的基本观点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1世纪将属于拥有五颗“心”的人:学问之心,综合之心,创造之心,尊敬之心,道德之心

——《面对未来的五颗心》(加德纳,2008)多元智能的定义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预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1983年《智力的结构》)。

多元智能的基本观点1、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潜在可能性)2、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发展差异性)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3、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4、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来改进教育数学逻辑(逻辑——数理智力)肢体运动(身体——动觉智力)音乐音律(音乐——节奏智力)语言修辞(言语——语言智力)人际交往(交往——交流智力)视觉空间(视觉——空间智力)个人内省(自知——自省智力)自然观察(自然观察者智力)多元智能的表现形式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知认识自然智力读书、写论文、语词理解解数学题、逻辑推理找方向、看地图、放置物品唱歌、作曲、音乐作品欣赏跳舞、打球、协调性活动理解他人行为、动机和情绪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能力对自然界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一)学生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1、应该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2、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3、应该帮助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力领域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二)教学观1、重视对学生优势智力领域的关注

2、重视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重视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4、重视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三)

评价观:1、评价应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评价应侧重在要解决的问题上3、评价应关注个体智能的发展而非与他人的比较用词语交流的方式:语言修辞中心在倾听中学习有效的倾听听故事和朗读教师扮演讲故事的人听讲说话学生扮演讲故事的人班级讨论记忆访谈报告阅读寻找题材教室里的文字为理解而阅读写作写作的分类跨课程写作各领域的写作选择实际写作写作小组在倾听中学习斯狄尔博士:80%的时间是在进行人际沟通,其中45%用于倾听大多数人属于无效听众《沉默的信息》梅尔比亚:7%语言词汇38%语音语调55%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及身体语言)有效倾听的10个方法消极的倾听者积极的倾听者1)找出有兴趣的领域不听“枯燥”的科目适时询问:“对我有何意义?”2)判断内容,而不是放弃如果表达方式乏味就不听讲根据内容判断,不去在意表达的错误3)控制火气容易陷入争辩不下断论,直到完全理解4)听取观念听取事实听取中心主题5)能变通做详细的笔记,使用一种方法4-5种方法,视讲者而定6)在听讲方面的努力假装注意非常努力,展现有活力的状态7)避免分心容易分心对抗或避免分心,容忍坏习惯,懂得如何专心8)训练心智抗拒困难的材料,寻找简单的材料使用密集的材料9)开放胸襟只认同那些支持最初想法的信息在形成意见之前会考虑不同的观点10)利用事实,因为思考比说话快遇到说话慢者容易做白日梦挑战、预期、摘要、权衡证据,听取言外之意计算的心灵﹕数学逻辑中心演绎逻辑科学的方法跨课程的“第二种语言”三段论类推加强思维和学习中介学习提问的方法数学思维程序模型模型模型资料编码图表数字运算跨课程的问题解决各学科领域的数学议题提问的一些策略布卢姆的分类: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课堂讨论或学生作业中,有意识地按时布卢姆的分类范畴,仔细斟酌提问的层次,逐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更多的思考时间思考-配对-分享动中学﹕肢体运动中心戏剧正式剧场角色扮演(评估)创意戏剧模拟创意动作导入创意动作将创意动作应用于基本技能中创造特定内容的动作活动操作物作业卡作业拼图教室游戏体育活动课间活动实地考察旅行聆听﹕音乐中心创设音乐化的环境把音乐引进教室选择各种各样的音乐聆听音乐培养基本技能的音乐唱歌前的热身无词的声音集体诗歌朗诵音乐符号学习用音乐激发创造力在教室里制作乐器内心世界﹕个人内省中心创设一个培养自信的环境自信提高法﹕学会爱自己循环赞美个别的赞赏同伴支持设定并实现目标学生兴趣调查表学生个体目标单使学生的学习富于挑战性写教室日志和个人日记在班级中创设一个允许情绪表达的环境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控制学习过程作业计划及反思表格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反思人生的理想与目标培养人生理想的班级活动在学校及生活中寻找人生目标了解他人﹕人际交往中心创设一个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确定班级的价值观和准则班会合作学习学生的角色社交技巧合作学习活动冲突管理产生冲突的共同原因冲突管理程序通过服务学习把服务融入学校课程服务学习的反思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多元观点我们是谁?理解不同的观点课程中的全球观点以多元文化观点教学通过艺术了解文化差异人人都是艺术家﹕视觉空间中心创设一个可视化的学习环境形象化学具展示区通过轮换座位改变视野非语言构通图形呈现方式流程图视图化大纲单元图表概念图学习材料的视觉变化用颜色标示变化形状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棋类和纸牌游戏建筑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维用建筑带动教学视觉艺术融合视觉与语文融合视觉与数学跨课程的艺术环绕我们的世界﹕自然观察中心创设自然观察的学习环境大幅图像教室博物馆自然观察的主题学习改善观察能力描绘近距离观察情境野外观察及日记对话日记非视觉“观察”觉察关系物品分类区分相拟物体的差别认识相互依存关系联结社区假设与实验教室里的观察实验培养认真好问的智力结构自然观察中心增进小组讨论的策略思考–配对–分享﹕提出一个问题,先给每位同学一两分钟思考,然后和邻座同学讨论五分钟,最后和全班同学分享蜂鸣组﹕按排3~6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约花5分钟,每组由1名同学记录,再经过几分钟归纳,由记录者总结发言鱼缸﹕把班级座位围成一个大园圈,中间有一个小园圈,坐4~6位同学讨论议题,其余同学坐在外圈充当观察者,内外圈同学可逐个轮换,通常在一个单元中间或结尾进行三元智力理论成分智力情景智力经验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代表人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入乡随俗环境选择提取信息自动化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成分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结果:分析能力(分析、判断、评价)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在日常情境中具有的适应当前环境、选择新环境、改编旧环境的功能,表明了周围环境对个体智力的制约作用。结果:实践能力(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的能力)智力经验亚理论:指经验水平上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经验水平和智力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创造能力(创造、发现、发明、想象和探索)成功智力的培养1、重视原认知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自身思维过程了解、选择和控制的原认知能力。2、重视个性和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培养学生根据智力活动所处的情境文化,自我激励、坚持、独立、敢冒风险等等。3、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协调地发展学生的分析、首创和经验(知识)外现的能力。(三)智力的个别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类型、智力水平和智力表现早晚三个方面。1、智力类型(结构)的差异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也有人很擅长音乐,却在数字计算方面表现得无能,等等。2、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有一些人表现出早熟,在很小的时候就崭露头角(早慧)。如王勃10岁能赋,李白5岁通六甲,7岁观百家。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8岁试作交响曲,11岁创作歌剧。△也有些人前期发展很慢,但后来居上,成人后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如爱迪生,牛顿。△大多数人是正常发展。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3、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的水平通常用智商(IQ)来表示。心理学在研究个体智力水平差异时,通常采用超常、中常、低常的概念来概括水平的三个等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智力水平的差异:(1)在同龄人中个体的智力水平有不同。(2)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3)不同的智力因素其发展的速度不同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智力等级分布表智力等级IQ的范围人群中的理论分布比率(%)智力超常≧1302.2优秀120-1296.7中上110-11916.1中等90-10950.0中下80-8916.1临界70-796.7智力低常≦692.2超常落后启示:抓住大头,区别对待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正态分布“钟型曲线”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途径是:(1)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知识,学生习得的这种知识必须符合奥苏伯尔的良好认知结构特征;(2)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使之成为顺利完成各种智慧任务的技能;(3)教会学生习得与应用策略性知识,使之学会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成为自觉的自我学习者和能自我调控的人。这三项任务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均应受到重视,不可顾此失彼。讨论请发表你对“女士优先”这一观念的看法?女士优先?

现在有一些人很喜欢说女士优先。并认为是一种西化有教养的表现。其实非然。这是一种上个世纪,男女极不平等时候的一种大男人表现。让你一次就等于在你面前说一次:你是弱者,我让你。男人不跟女人争斗。潜台词儿是你不可能斗得过我,跟你斗是不公平的,所以不跟你斗。男人要保护女人。潜台词儿是女人没法保护自己,没了我,你活不成。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人不跟老婆争是因为爱她,保护她也是因为爱她,不是因为她是女人。反过来说,要是对方不是这女人的丈夫,那这女人就不该认为对方理所当然的保护你、让着你。西方国家男女平等的观念起得比较早。早已不流行这种形式上的东西。残留着的起立、让座、拉门,说是礼仪,不如说是习惯。不替女士拉门,绝没有人会说什么。拉了是一种重视对方的表现。但是也有些女性会感到反感,不希望你这样做的。在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新中国,居然有人提倡这种性别歧视的行为,实在想不通。可笑的是其中有些竟也是女子。一边高喊着平等,一边又高喊着“让我”。这我不能接受,平等就是不把人看得不一样。这和一些人的女士优先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最最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平等。看到一个外国人不会有特别好或许特别坏的想法。看到一个女人也不会有强者弱者的想法。只看到了这个人的存在。一切自由自在,同生共荣。三、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也称为认知风格,是指个人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理解:认知方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沉思型和冲动型的差异。学习的个别差异个人独特的学习方法知觉偏好认知方式社会环境偏好物理环境偏好最佳时间动机与价值观你能从右图中看出左图的模型吗?(一)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从个体在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看.具有场独立性风格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和干扰,他们倾向于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性风格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加工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为参照依据。具有场独立性风格的人适合于那些不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而场依存者则相反。在积极强化的条件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没有明显的区别,无优劣之分。(见教材P94)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学习的差异表现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学科兴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习喜好一般原理具体知识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易受外在动机支配知觉方式善于运用分析偏爱非分析的、笼统或整体的行为倾向冲动、冒险谨慎、不愿冒险教学方法结构不严密的教学结构严密的教学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的优势、劣势及注意事项学习者的类型优势劣势注意事项场独立型善于从整体中分析出各个元素,喜欢学习无结构的材料,喜欢个人独自学习,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于他人的评价有自己的看法,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偏爱自然科学倾向于冲动、冒险、容易过分主观应注意把老师等的要求与自己的想法相协调,使自己的做法与外界相辅相成场依存型善于把握整体,善于学习系统化、条理化的材料,喜欢与同伴在一起讨论或进行协作学习,注意环境的要求,很容易适应环境,受大家的欢迎,偏爱社会科学,表现较为谨慎,不愿冒险,但受到批评时,很容易受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学习欠主动,受外在动机支配应注意不轻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尤其当他人提出批评时,应分析原因,并考虑自己该怎样努力,而不能就此气馁(二)冲动型-沉思型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概念化速度),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作出决定速度上的差异,反映了在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Kagan<卡根>,1966)冲动型: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使用整体性策略,当学习任务要求作整体解释时,成绩较好。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高。使用细节性策略,在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时,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好。研究表明:教育的训练影响大沉思型学生与冲动型学生的学习特点马塞勒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沉思型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好于冲动型学生。

沉思型学生冲动型学生知觉和思维方式反省、逻辑性和判断性强冲动、直觉性强思考时间较长较短准确性高低意志力强,超过情感的影响弱,情感的作用大优势科目阅读、再认测验、推理测验、创造性设计多角度的任务、速度型任务学习成绩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是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

1997年11月,中国博士研究生葛海雷从哈佛大学一图书馆四楼跳楼身亡,有关专家指出:对于留学生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人格健康,方能从容应变。这一事件与1991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一样充分表明,人格健康对于受到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一)人格及其结构(二)人格发展的差异(三)人格的类型差异(四)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五)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一)人格及其结构1、人格——是一个人相对稳定并且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综合,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3、人格的结构4、人格与个性、气质及性格的关系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自我调节系统(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人格的整体性

(unityofpersonality)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organicorganization)也称统合性、统一性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内部的分裂,整体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三面夏娃》

白夏娃黑夏娃人格的稳定性(stabilityofpersonality)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的独特性

(uniquenessofpersonality)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各具特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4、人格与个性、气质及性格的关系中文的“人格”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而日文中“人格”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的意译,英语中:Personality←Persona=面具

我国心理学界,人格=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及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与性格也统称为人格。人与人的相处可以说是人格与人格的相处,很必然的要戴上假面具。

——大原健士郎(2001)(1)人格与气质气质是指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气质反映的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具有某些气质特征的人,常常在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气质依赖于个体的遗传素质和身体特点,是人格的自然基础,使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气质无好坏之分。

心理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活动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等;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程度、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的人倾向于内部体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气质差异与教育沉默寡言性格特征行为表现气质类型心胸狭窄自尊心强活泼敏捷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反应快、聪明能干、过分自信、好出风头、发议论、听不进不同意见、虚荣心强好冲动,心中容不得不公平之事,好提意见,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事后常后悔能吃苦、办事有始有终、但缺乏灵活性、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不冷静、容易产生抗衡、求胜心切。坦白、直爽、兴趣广泛、爱发牢骚、不拘小节、其言行有时易被人误解教育对策表扬为主防微杜渐经常鼓励多教方法肯定成绩避开锋芒严格要求表扬谨慎(2)人格与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某人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得热情忠厚、与人为善、虚心谦逊、严于律己、遇事坚毅果敢、深谋远虑。注意:(1)稳定而不是偶尔的(2)有好坏之分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包括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性格特征;(3)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2)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3)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4)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强度特征;(2)情绪稳定性特征;(3)情绪持久性特征;(4)主导心境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1)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二)人格发展的差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把人格发展描述成一个通道,在这个通道上有八个关键点(危机,即心理社会问题),每个关键点是一个面临两不同方向的岔路口,这些危机的解决方式决定了人格发展的方向,影响人格品质的形成。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这些危机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发展危机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意义,它对于个体而言,也具有正面的促动作用。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危机解决得好不好,将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发展。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时期年龄心理危机(发展关键)发展顺利发展障碍婴儿期0~1岁对人信赖←→对人不信赖(trustvs.mistrust)对人信赖,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焦虑不安婴儿后期2~3岁活泼自主←→羞愧怀疑(autonomyvs.shameanddoubt)能自我控制,行动有信心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幼儿期4~5岁自信←→退缩内疚(initiativevs.guilt)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儿童期6~11岁勤奋进取←→自贬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统合←→角色混乱(identityvs.confusion)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向肯定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成人前期18~25岁友爱亲密←→孤独疏离(intimacyvs.isolation)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成人中期26~60岁创造性←→停滞感(generativityvs.stagnation)热爱家庭,栽培后进自我恣纵,不顾未来成人后期60岁以上完美无憾←→悲观绝望(integrityvs.despair)随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旧事,徒呼负负(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这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能从父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如果,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2)自主对羞怯(2~3岁)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饭、行走、大小便等。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限制,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等。(3)主动性对内疚(4~5岁)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如果成人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创造精神。反之,成人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限制、讥笑,就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4)勤奋对自卑(6~11岁)第四阶段是学龄期。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对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即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与别人的异同,以及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联方式。如果在前四个阶段建立起信任、自主、主动、勤奋等,所想所做的符合自己的实际身份,就能获得或建立起同一性,可以顺利地进入成年期。相反,在前四个阶段形成过多的不信任、羞怯、内疚、自卑,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陷入无所适从。如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不一致,怀疑自己,尝试扮演各种角色但都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角色。由于没有建立起自我同一性,经常处于犹豫状态,缺乏自信,导致生活节奏缓慢,做事拖拉,没有活力,甚至极度孤僻。同一性危机解决不顺利的后果——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有的试图逃避危机,从而体验到早熟的障碍,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即缺乏主见,重视权威、缺少反思,很少焦虑,对传统的价值观很感兴趣)(同一性拒斥)有的无限制延长危机,从而使其处入不断的甚至无休止的冲突之中,怀疑同一性选择(即对自己持久的、无价值的判断,且投射到他人身上,成为偏见、犯罪和歧视的人格障碍)。有的采用一种“消极的同一性”,扮演着危机的或社会不能接受的角色——如嬉皮士之类,他们他们藐视他人,脱离社会,违背社会准则,故作惊人之举。(同一性扩散)有的性格孤僻,工作困难注意力分散,难以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无法实现渴望实现的社会角色。措施第一,避免向孩子提出过于雄心勃勃的目标和过度的要求,同时防止过早地重复告诫孩子不要做他们本来就没想到要做或不想做的事情。第二,不要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即把选择消极同一性作为一种对奋斗的对抗反应,也不要对他们的不端行为过于关注,而造成对这种行为的强化。第三,应鼓励孩子追求他们的兴趣。(6)亲密对孤独(18~30岁)第六阶段是青年晚期,成人初期,是形成亲密对孤独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人已走向社会,进入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之中。他们需要与伴侣、朋友、同事等建立爱情、友谊、团结与亲密的关系。如果发现自己不能与别人建立起友爱、亲密的关系,就会感到孤独,产生不愿与人接近的孤独感。(7)创造性对停滞感(25~55岁)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是形成创造感或自我专注(停滞感)的时期,。这一阶段正是成家立业之后,一方面自己承担着社会任务,有工作,有事业,要求为社会创造价值,发挥创造性;另一方面又有家庭,有孩子,需要照顾料理家务和孩子。如果能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为事业而发挥创造力,就可获得创造感,进一步创造、再创造。如果只关心个人的需要与舒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陷入自我专注状态,就会产生停滞感。(8)完善对绝望(约60岁以上)第八阶段是晚年期,是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趋于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当对自己的一生作肯定的评价,觉得没有虚度时光,未竟事业由下一代接替延续,对一生不存在奢望时,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相反,当回顾一生,觉得一事无成,走过的道路充满坎坷,后悔当初的选择,重新开始又为时已晚,于是就充满悔恨、悲哀、绝望。婴儿时期(0~1岁):希望;婴儿后期(2~3岁):意志;幼儿期(4~5岁):目的;儿童期(6~11岁):能力;青年期(12~18岁):忠诚;成人前期(18~25岁):情爱;成人中期(25~60岁):关切;成人后期(60岁以上):智慧;战胜发展危机后的成功结果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发展理论的启示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上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发展任务,以及需要解决的“危机”问题。这就是:婴儿期要培养信任,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幼儿前期要发展自主,大胆让孩子自己活动,避免产生羞怯、胆小;幼儿后期要进一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鼓励支持孩子的活动和建议,避免产生怀疑、内疚;学龄期要力促儿童学习成功,培养努力勤奋的品质,避免产生自卑;青年初期要帮助发展自我同一性,树立自信心,防止角色混乱;青年晚期发展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免产生孤独感;成年期或中年期在于努力发展创造性,防止自我专注的停滞产生;老年期在于发展满足感、完善感,避免绝望的产生。埃里克森认为,前一阶段任务完成得好坏,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而后一阶段如果条件好转,也可补偿前阶段的不足。(三)人格的类型差异1、荣格的两分类型说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差异,瑞士心理学家把人格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内倾型较多关注主体内部,看待事物的准则主要以主观因素为依据,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反应缓慢、不善于交际、感情不易外露等。外倾型关注外部的事物和事件,依据客观标准来看待一切,表现为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感情外露、心胸开阔、重视客观世界,适应能力强。荣格指出,这两种相反的倾向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的人格中,只有当外倾或内倾机制占优势时,才把一种行为模式称为外倾或内倾。2、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艾森克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特质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以一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它以人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的特点,使得对人格的描述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系统,也更加富有层次性。人格结构维度理论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PEN)(1)内外倾(E维度)内—外倾(introversion-extroversion)在内外倾这一维度上,具有典型外倾人格的人好交际、喜欢聚会,他们有许多朋友,需要与人交谈,不喜欢独自看书和学习。典型内倾的人则是安静的、不与人交往,只有少数知音。内倾者具有比外倾者更高的皮层唤醒水平,因而外倾者需要高强度的刺激以提高他们的唤醒水平;内倾者则需要寻求独处或没有刺激的环境,以防止进一步提高唤醒水平造成心神不定。当然,大多数人都位于两极之间,只不过每个人在某一特质上可能多些或者少些。(2)神经质(N维度)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在神经质这一维度上,不稳定的人常对微小的挫折和问题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事后又需要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他们更容易激动、发怒和沮丧。稳定的人在情感上很少有动摇不定的时候,他们也更容易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3)精神质(P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sm)精神质独立于神经质,但不是指精神病。在精神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是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酷的、缺乏同情的、冲动的、对他人不关心的,并且经常不关心别人的权力和福利。得分低的人则相反,表现为温柔、善良等特点。一个人的精神质表现程度明显,容易导致行为异常。

2、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艾森克根据人格的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粘液质稳定外倾型——多血质不稳定内倾型——抑郁质不稳定外倾型——胆汁质不稳定内倾外倾稳定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案例小龙是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从进大学以来,他都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都对他不满。三年来,几乎没有朋友,同学也鲜有来往,他很孤独,但从内心来讲他却很想交朋友。言谈中能感觉小龙并不是胆小怯懦害怕交往型,在咨询室和我面对面,他也能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小龙抱怨说现在的大学生思想特别不成熟,行为举止幼稚,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同学,俨然就是中学生的生活状态,这让他非常看不惯。有次上完某老师的课,室友回来纷纷抱怨该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枯燥无味,以后有机会就旷课,小龙打断大家,说“学习靠自己,你们这样是给自己懒惰找借口。”当时寝室空气都凝固了。去食堂打饭,小龙看见炒的蔬菜色泽不好,大声嚷嚷“这菜喂猪差不多”,刚巧同班两位女同学正在打这种菜,她俩回过头狠狠地丢下两个白眼。全班去郊游,班委提前商量方案,大家想去风景区,可小龙认为那个季节风景区确实没有风景,据理力争要把活动安排在附近儿童福利院,结果讨论会不欢而散,郊游还是去了风景区,大家却没有通知小龙。小龙一再表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大实话,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能理解呢?他还说,如果坚持真理就注定孤独的话,他要坚持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四)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社会生活适应良好的人格称为正常人格;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格称为不良人格或人格缺陷;与社会发生严重冲突的人格称为病态人格或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或精神障碍,但病人对自己的人格偏离缺乏自知,以致不能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行为。观察表明,人格障碍是部分人犯罪的重要内因。1、人格障碍类型2、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1)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以无主见、无独立性等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是:无主见、无独立性,有无助感、被遗弃感,过度容忍、害怕孤独、难以接受分离、易受伤害等。依赖型人格者通常在失去或面临失去所依赖的人时才会显露出来。(2)自我中心性人格障碍自我中心人格是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表现: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遇到冲突时,认为对的是自己而错的是他人。特别是那些自尊心强、优越感强、自信心高的大学生,比较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之中。案例:自我中心的天才少女(3)偏狭型人格障碍偏狭是人们常说的“小心眼”,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耿耿于怀,挑剔,嫉妒。偏狭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种的人格特征。多见于性格内向者。偏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偏狭型人格者容易进入管状思维。(4)回避型人格障碍又称为焦虑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指以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或无能应付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是:易受伤害、缺少知心朋友、不涉他人事务、行为退缩、自卑、敏感羞涩、惧怕困难等。案例:不愿参加教学实习的大学生

(5)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是指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临床表现是: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情感易变化、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高度的自我中心等。2、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其中不少因素是二者的交互作用。(1)遗传遗传可能与人格障碍有关,家庭中有人格障碍者则大学生发生人格障碍的可能性就较大。人格障碍的遗传素质使个体对家庭、社会、文化中的致病因素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增大了个体发生人格障碍的概率。不和谐的家庭及长期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也可能使个体产生人格障碍。(2)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活经历特别是那些意外事件对个体人格的影响是某些人或某类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五)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1、学生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掌握,而且是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特征的全面发展。2、对全体学生,教育工作者要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人格的特点,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以及措施促使大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3、对人格障碍和出现人格问题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及早发现,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适和治疗。上海交大就业中心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分析,其评价大学生五项标准是:专业知识位居第一,占32.5%的比例,人格素质(理想、素质、道德、修养)位居第二,占22.8%的比例,第三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占16.7%,第四是敬业精神,占9.1%,第五是团队精神,占6.6

%。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内在身心结构和外在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学生的任何行为都有其内在动因和心理条件,并且学生的学习是一能动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在学生心理上。教师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因此,提出适当要求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能力,避免出现“吃不饱”和“够不着”的情况。2、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能的主体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性。3、认知方式与学习及学习业绩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方式,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辅助,以促成高绩效的个性化学习。4、学生有不同的人格类型,教师应巧妙地根据学生的人格类型,在教学中既照顾全体学生同时又针对类型差异,因材施教,进行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和管理,通过满足学生的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案例:自我中心的天才少女2005年5月13日,星期六,南京某综合大学。19岁的女研究生徐某在宿舍里,将汽油浇到了身上,平静地用打火机将自己点燃……在追寻徐某成长的轨迹时发现:这位出生在苏北某偏僻小镇的女孩,天资聪颖。1994年9月,年仅13岁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某著名高校生物系,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年少的她笼罩在绚丽耀眼的光环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在大学,徐某凭着自己的睿智轻松学习,成绩优异。这让她既自信又自负,在校园获得“天才少女”的美名。一方面,学习优异掩盖了她人格的不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其心理年龄的成熟与学业的成长不同步,同学们因她年龄小而宽容她,使她心理的成熟脚步并没有因为进入大学而加速,反而更加迟滞。可以想象,一个13岁的孩子,其心智发展水平很难使她融入群体之中,徐某的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洗衣服、不会计划用钱,更不会与人相处。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妹妹,同寝室的姐妹们给予了她许多呵护和关爱。大学四年,她的衣服大都是由同学代洗的,凌乱的床铺和书桌也大多是同学们默默地帮助整理的。生活中的她同样表现出人格不成熟。连续剧《还珠格格》的播放,剧中的小燕子得到徐某的偏爱。一日,她在图书馆看书,管理员说自己不喜欢小燕子,她听后大发脾气,不许对方讲小燕的坏话,与管理员争得面红耳赤。1998年9月,17岁的徐某因成绩优异,成为免试研究生。早已习惯了众星捧月的感觉,读研后她感到孤独寂寞。入学后,院里对新生进行摸底考试,她的成绩竟不在前列。不久,她又感到了另一种压力。班里许多同学有电脑,她开始向家里要钱。起初,对于女儿的要求,徐父能尽力满足,但时间长了,他们也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便写信批评她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