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生物群落_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群落_第2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群落_第3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群落_第4页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第二节、生物群落一、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二、群落的基本特征(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农田中除种植的农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种植物及昆虫、青蛙、老鼠等多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是一个群落

这是何种群落?说出判断的理由。农作物占绝对优势。这是何种群落?说出判断的理由。该群落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稀有灌木,乔木极少。动物多为穴居、快速奔跑者。草原群落1、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优势种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罕见种2、组成种类的性质分析(二)群落的数量特征(三)、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外貌与季相群落的外貌群落的季相2、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等。同一地段,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动物则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垂直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原因: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2.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①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②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③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3、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强调:1.垂直结构是同一地段,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水平结构是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2.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镶嵌性分布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土质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3.同种生物的不同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如竹林高矮不一的竹子。3、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水平结构特点:由于地形的变化(起伏)、土壤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环境因素以及人和动物因素的影响。呈镶嵌性分布原因: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水平结构。

这种分带是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的。生物间关系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2.种内斗争三、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种内斗争意义:

优胜劣汰,使得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并将自身的优良基因遗传给后代,对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1)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这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叫~1.竞争2)变化曲线:生存能力不同生存能力相同讨论2:这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什么?2.捕食1)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这样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讨论3:雪兔和猞猁的种间关系是什么?讨论4:如果没有猞猁,雪兔的数量将会有什么变化,这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么?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可以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菟丝子菟丝子与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3.寄生:1)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其生活,这样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种群数量时间寄生者寄主2)变化曲线:特点:

★寄生者一般给寄主造成慢性伤害,不能立即杀死寄主。★如果分开,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更好。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这样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1)概念:2)实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人与大肠杆菌种群数量时间特点:如果彼此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3)变化曲线:4.互利共生:1.下列不属于池塘群落水平研究的主要问题()A.池塘中有多少个种群,哪些是优势种群B.各种群之间的关系及空间结构C.群落的演替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巩固练习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A.种群和群落B.种群和生态因素

C.群落和种群D.群落和生态因素DA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C4、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C5.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胜者,N2为竞争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互惠互利BN1N2种群数量1850187519001925年6、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D四、群落演替:生物群落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中,一些物种消失了,另一些物种代之而兴起,生物生存的环境也随着发生变化。像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经过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自我维持的、成熟的、群落,成为某一地区的优势种群,称为顶级群落。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或迁移。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群落演替的三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创造有利条件。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的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有效充分,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受水制约,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鸭子、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活动,而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