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粉尘浓度测定培训课件3_第1页
总粉尘浓度测定培训课件3_第2页
总粉尘浓度测定培训课件3_第3页
总粉尘浓度测定培训课件3_第4页
总粉尘浓度测定培训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ofdustintheairofworkplace—Part1:Totaldustconcentr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标准从2007年6月18日发布,自2007年12月30日起实施。

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主要修改内容有:—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同时废止。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测定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浓度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重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4所用仪器4.1滤膜: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空气中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37mm或40mm的滤膜;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4.2粉尘收集器:包括采样夹和采样器两部分,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GB/T170061的规定。4.2.1粉尘采样夹: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的滤膜,用于定点采样。不良的劳动条件4所用仪器4.2.2小型塑料采样夹:可安装直径≤37mm的滤膜,用于个体采样。4.2.3采样器: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采样器。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范围为1L/min-5L/min;用于定点采样时,流量范围为5L/min-80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研究职业性病损4所用仪器4.3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测定总粉尘浓度时,一般采用感量为0.1mg的分析天平;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时,一般采样感量为0.01mg的分析天平。4.4秒表或其它计时器。4.5干燥箱:内装变色硅胶。(SX-4-10箱式电阻炉0-1000℃、202-AO台式干燥箱0-250℃)。4.6镊子。4.7除静电器。5样品的采集方法5.1滤膜的准备5.1.1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5.1.2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将滤膜通过除静电器,先除去滤膜的静电,然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的质量m1。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采样夹上。5.1.3安装: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皱。用直径75mm的滤膜时,应做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夹。5.2采样: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并参照本部分附录A。5.2.1定点采样:根据粉尘检测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采用短时间采样或长时间采样。5.2.1.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放入采样器,在呼吸带高度以15-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5样品的采集方法5样品的采集方法5.2.1.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5.2.2个体采样:将装好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5样品的采集方法5.2.3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要求无论定点采样或个体采样,要根据现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使用采样夹的大小、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估算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滤膜上粉尘增量△m的要求与称量使用的分析天平感量和采样使用的测尘滤膜直径有关。采样时要通过调节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控制滤膜粉尘增量△m在下表要求的范围内。否则,有可能因过载造成粉尘脱落。采样过程中,若发现有过载可能,应及时更换采样夹。5样品的采集方法滤膜总粉尘的增量(△m)要求分析天平感量滤膜直径(mm)△m的要求(mg)0.1mg≤371≤△m≤5401≤△m≤1075△m≥1最大增量不限0.01mg≤370.1≤△m≤5400.1≤△m≤1075△m≥0.1最大增量不限6样品的运输与保存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与保存。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或污染。17样品的称量称量前,应先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箱内2h以上,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和粉尘的质量m2。8结果计算8.1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c-空气中总粉尘浓度,mg/m3;m2-采样后滤膜质量,mg;m1-采样前滤膜质量,mg;V-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8.2空气中总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GBZ159规定计算。9说明9.1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mg/m3(以感量为0.01mg天平,采集500L空气样品计)9.2适用的空气中粉尘浓度范围与使用的分析天平感量和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有关,下表为本法在个体采样条件下适用的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参考范围。9.3当过氯乙烯滤膜不适用时(如在高温情况下采样),可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9.4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天平。9.5测尘滤膜通常带有静电,因此,应在每次称量前除去静电。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参考范围一览表分析天平感量采样流量L/min采样时间min空气中粉尘浓度范围mg/m30.01mg24800.1-5.23.54800.06-30.1mg24801.0-5.23.54800.6-3煤矿井下作业粉尘定点采样点

和采样位置的确定根据GBZ/T192.1—2007(总粉尘浓度)附录A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中关于煤矿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将井下重点粉尘采样点确定如下:煤矿井下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采煤工作面1.采煤机割煤2.移架3.放顶煤4.风镐落煤、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5.工作面巷道钻机钻孔6.电煤钻钻眼7.回柱放顶、移刮板输送机8.薄煤层工作面风镐和手工落煤9.薄煤层刨煤机落煤10.刨煤机司机操作刨煤机.11.倒台阶工作面风镐落煤12.掩护支架工作面风镐落煤13.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14.采煤工作面放炮作业15.带式输送机作业16.工作面回风巷采煤机回风侧10—15m司机工作地点司机工作地点司机工作地点一人作业,在其回风侧3m处,多人作业,在最后一人回风侧3m处打钻地点回风侧3-5m处操作人员回风侧3-5m处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工作面作业人员回风侧3-6m处司机工作地点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回风巷内距工作面端头10-15m处炮后工人进入开始作业前在工人作业地点转载点回风侧5-10m距工作面端头15-20m煤矿井下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掘进工作面1.掘进机作业2.机械装(煤)岩3.人工装(煤)岩4.风(电煤)钻钻眼5.钻眼与装岩机同时作业6.砌碹7.抽出式通风8.切割联络眼作业9.刷帮、挑顶、拉底作业10.工作面放炮作业机组后4-5m处的回风侧司机工作地点在无风筒侧,距装岩机4-5m处的回风流中在无风筒侧,距矿车4-5m处的回风流中距作业点4-5m处回风侧巷道中部装岩机回风侧3-5m巷道中部在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在产尘点与除尘器捕尘罩之间粉尘均匀区的呼吸带范围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在距作业点回风侧4-5m处放炮后工人在工作面开始作业前的地点煤矿井下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锚喷1.钻眼作业2.打锚杆作业3.喷浆4.搅拌上料5.装卸料6.带式输送机作业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10m处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5-10m处煤矿井下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转载点1.刮板输送机2.带式输送机作业3.装煤(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