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唐时期指从代宗大历六年到文宗太和末年的60多年.“创新”与“求变”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中唐诗歌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李绅《悯农》诗二首元白诗派: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刘叉、卢仝、马异,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瘦硬,以至艰涩峻刻。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两句各有一“花”,“花”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如果理解“已”.从“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世事茫茫”的内涵.“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如何理解作者的“春愁”?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有人认为这两句意思都是思归田里,也有人认为这两句体现的是作者内心的矛盾,你的看法呢?两种理解都有道理.之一:自己年已衰老,身多疾病,因此思归田里。再说,自己身为一州之长,也没能替老百姓解除疾苦,使他们安居乐业,在自己的辖区,尚有无衣无食四处逃荒的穷人。徒拿俸钱,深感愧疚。从诗的结构上看,后一句是补充思归田里的原因。之二: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如何理解“望月几回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在得知友人又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月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问题研讨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范仲淹:“仁者之言”朱熹:“贤矣”黄彻:“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登柳州城楼
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一、关于作者柳宗元,祖籍河东解县,故世称“柳河东”。曾为柳州刺史,并卒于其在柳州的任所,所以人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作可分为论说、寓言、传记、游记、骚赋五类。论说如《天说》、《捕蛇者说》,寓言如《三戒》等,传记如《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游记则以“永州八记”为代表作,骚赋如《天对》、《吊屈原文》等。
二、写作背景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送(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说的“永贞革新”。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这次革新就遭到残酷的镇压。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纷纷被贬。过了十年,柳等才奉诏进京。但朝廷又受保守派的唆使,把他们分别贬往更荒凉的边远州郡。这首七律,就是这一年六月,柳宗元初到柳州时写的。三、解题唐人作诗,很讲究“制题”。“登柳州城楼”,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寄漳、汀、封、连四州”,则诗人眼望何处,心想何事,苍茫百感,不言而明。四、品读鉴赏1、诗中写了哪些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颔联、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写景?其中的“风”“雨”“芙蓉”“薜荔”“九回肠”等还有一定的寓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⑴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具有怎样的特点?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⑵抒发了怎样的哀情?愁.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芙蓉与薜荔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急雨骤的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纷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把自己的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遭谪贬的无限哀伤之情表达了出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作者简介
韩愈,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唐宪宗时,因直言谏书,反对迎奉佛骨,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卒后谥号文,史称“韩文公”。。
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等。其诗作也力求宏伟奇崛,继承杜甫艺术上刻意求新的精神,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二、写作背景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了“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这首名篇。
三、整体把握1、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对每一联的理解。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2、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理解。有英雄失路之悲;有忠不被察的怨愤;更有“为圣明除弊”的刚正不阿之气。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四、品读探讨:1、清人纪昀认为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说说你的看法。2、有人认为此诗近似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你同意吗?试说说理由。1、语含“凄切”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等。2、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1)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2)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有人认为此诗近似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你同意吗?试说说理由。该诗情感深沉抑郁,笔势纵横,开合动荡,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但能变化自成面目,表现出“以文为诗”的特点:(1)直叙的方法;(2)运用虚词。五、比较鉴赏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情感上的异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已是刑部侍郎,经过多年的历练,其仕途正是通达之时,而且是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西塞山怀古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做过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革新集团,在藩镇、宦官等势力的反扑下失败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被召回,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再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以后又先后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直到五十六岁,才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等闲散职务。后来又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终年七十一岁。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他的好友柳宗元、白居易对他的诗歌成就极为称赞,并常与之酬答和唱。著有《刘宾客集》。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怀古。诗人是如何怀古的?有什么特点?西晋咸宁五年(279),司马炎为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浚,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浚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浚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诗人把这场历时五个多月纷纭复杂的历史过程全部删去,只截取了王浚发兵和吴国灭亡这两个开始与结束的场面,便集中概括了历史的全部过程。请你品评“下”与“收”二字。这两个字连贯而成,相互呼应。前者表明王浚兵来之迅猛;后者写出东吴政权覆灭之命运,冠以“黯然”,更见惨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一联是承上联哪几个字?“黯然收”。一场浩大的战役,诗人只写“千寻铁锁”,有什么意义?选择典型材料写。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浚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浚的楼船。但王浚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吴主孙皓举“降幡”投降。从历史上看,当时的东吴,非兵不多,将不广,城不固,地不险。只因孙皓不修内政,荒淫误国,致使“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三国志·孙皓》),所以必然要导致“铁锁沉”“降幡出”的下场。这个历史教训是深刻的,不能不令人感慨深思。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如何理解“伤往事”,包括哪些“往事”?“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如何理解“几回”二字?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怎么理解“依旧”两个字?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哪里去了呢具有政治家头脑的刘禹锡,对这一点自然理解得很深,所以他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奋起改革时弊,力求挽救衰败的唐王朝。可是残酷的现实,使自己的愿望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使自己与集团其他诸人都屡遭迫害与打击。所以这里的“几回伤往事”,不仅有对前朝兴亡的感叹,也有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诉。一个“伤”字,确谓痛矣!“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最后一句景色萧瑟。如何理解诗人这样的结尾?最后一联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是根于今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今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但是几代皇帝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诗人认为,这种情势若继续维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败,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今逢四海为家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垒萧萧芦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塞山怀古》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真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自河南经乱……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军(治所在开封)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举兵叛乱。继之彰义军(治所在汝南)节度使吴少诚亦叛,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一部分地区)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整体感知本诗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问题研讨:
诗人是如何表达“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兄弟之情的?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天上谣诗歌从哪几个角度写天上的景物?天河玉宫(天庭)人间开头两句写天河。作者有什么特点?请用描述的文字表达出来。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呈现了想象的发生过程。作者写天庭,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饰的仙女,散步青洲,寻芳拾翠。四幅画面有没有联系?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悠闲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旨意所在。结尾两句写人间,有什么作用?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难能可贵。诗的首尾两句在视角上一致吗?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瞰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李贺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仙境?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颂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置,显得雄峻铿锵。梦天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人生的梦幻曲。古人所谓记梦,往往不是真梦,而是幻想,借“梦”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梦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由于梦无拘无束,具有无限的自由,所以一些喜欢幻想的诗人,经常运用记梦的方式,上天入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尽情表现郁结于心中的感情。《梦天》正是这样的作品。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天上无比美好神异的景象。请描述其中的景象。月宫中的兔子,由于得到了长生,不知它到底有多少年岁了,应该是一只很老很老的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酒店安保服务与旅游安全监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担保居间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砂石料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教育服务合同范本及学生权益保护条款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变压器安装与环保排放标准合同3篇
- 样板间装修工程2025版知识产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单位食堂餐饮服务设施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辣椒种植与加工一体化项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开发与推广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酒店会议室装修与设备安装服务合同3篇
- 新华健康体检报告查询
- 2024版智慧电力解决方案(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 公司SWOT分析表模板
- 小学预防流行性感冒应急预案
- 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 生物医药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第1篇
- 基于Android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冲锋舟驾驶培训课件
- 美术家协会会员申请表
- 聚合收款服务流程
- 中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中石化温州灵昆油库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