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谈中国诗》_第1页
上课用《谈中国诗》_第2页
上课用《谈中国诗》_第3页
上课用《谈中国诗》_第4页
上课用《谈中国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

刘德华黑头发那么欧洲人呢?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比较思维

钱钟书谈中国诗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作者生平简介:钱钟书,字默存(1910---1998)

著名学家、作家。江苏无锡人。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35年赴牛津大学研读英国文学,后来到法国研读法国文学,学成回国先后任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等。

钱钟书的治学特点是学贯中西,古今互通,探幽入微,钩玄提要,自成一家,被誉为文化大家。他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著作等身,为一代宗师。主要著作:《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围城》(长篇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谈艺录》(文论)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思考1:作者“谈中国诗”,归纳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一层,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8段)。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

思考1:作者“谈中国诗”,归纳了中国诗的哪些特点?⑴没有史诗(早熟)⑵简短

⑶富于暗示⑷笔力轻淡,词气安和⑸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诗的发展诗的篇幅诗的韵味诗的风格诗的内容对比类比比喻思考2: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点”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说方法?请举例。流毒无穷的聪明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印度愚人:造房子不许建底下二层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中国绘画:客观写真(无)-“印象派”中国逻辑:逻辑简陋-辩证法周到外国诗: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国诗: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早衰一、诗的发展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中国诗的诗篇二、诗的篇幅比喻中国诗---闪电战---轻鸢剪掠简短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悠远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诗歌有悠远的意味把诗歌写得短小富于暗示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只是静默。英雄的悲剧,个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比喻类比三、诗的韵味怀孕的静默—深秘的静默—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说出来的话—不说出来的话—说不出的话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艺术手法上,富于暗示,耐人寻味。内容上,表达了主人公由爱而生怨的深切情感。思考3: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诗中“不知”的妙处。怨情李白思考3: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诗中“不知”的妙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贾岛艺术手法上,富于暗示,耐人寻味。表现隐者远离尘世的超脱;表达作者寻隐者不遇的怅然。“怀孕的静默“引用了那些人的话?魏尔兰

空泛联接着确切。济慈

听不见的更美

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王士桢陶渊明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李白不知心恨谁思考4:作者在文中结尾部分说“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请归纳中国诗与西方诗的共同点。内容上无甚差别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不是简单的爱恋自然,而是物我交融的境界。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致大海

普希金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啊,是拿破仑熄灭在那里。

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象风暴之间驰过我们面前,/啊,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海啊,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他象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到处,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海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比较《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

观沧海

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比较《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⑴内容上:《致大海》是自由诗,《观沧海》是古体诗。⑵形式上:《致大海》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观沧海》把大海塑造成一个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作者通过写大海抒发自己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怀和壮志情怀。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提示: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再如结尾段中的比喻,有的诙谐中带有无恶意的轻微嘲讽:“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他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一句,先用狗做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然后紧承这个的比喻,用语幽默,倾向鲜明地对中西本位文化论表示反对。《围城》妙喻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围城》妙喻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围城》中的幽默语言“饭店周围浓烈的尿屎气,仿佛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义务”;“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一开头,讲轮船上的鲍小姐,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局部真理”。为什么叫局部真理呢?请说明,并谈谈你对钱氏幽默特点的认识。因为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穿得很少,几乎“赤裸裸”,所以称她“真理”,但她没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局部真理”:整个幽默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上的。钱氏幽默是透着学者智慧的幽默。鉴赏艺术(2)钱钟书在比喻方法论上有哪些突破?

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本文中他采用了如下手法:

①比喻的谜底

②博喻③曲喻④一喻多意⑤分喻⑥反喻

①比喻的谜底

钱先生说过:“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形见绌、空洞浮泛。在这里钱先生不仅把比喻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而且给我们亮出了创造佳譬妙喻的“谜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对这段白话钱先生还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诗“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予以提纲和浓缩,并说这“十八个字把比喻的构成和诱力综括无遗了”。②博喻博喻虽非钱先生首创,但却是经过他大大表彰,才为时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土比亚式比喻”,就是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容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笔下”。如苏东坡在《百步洪》里描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用七种常见的形象再现了洪水汹涌澎湃,飞流直下的情景。还有我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曾用“喷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见桅杆的航船”、“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三个形象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描写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极为形象生动,如果只设一喻,不仅不能表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没有气势和力量。③曲喻曲喻之目是钱先生从西方借来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创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谓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层曲折。如李贺《天上谣》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动”这一点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样有声可闻了。再如李商隐《天涯》中有“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莺啼好像人啼哭一样,因而有了眼泪,联络到了沾湿最高花。曲喻的特点是新奇而耐人寻味,意境丰富。④一喻多意这是钱钟书在《管锥编•太平广记卷四八八》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