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课件_第1页
《我的母亲》教学课件_第2页
《我的母亲》教学课件_第3页
《我的母亲》教学课件_第4页
《我的母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老舍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观赏图片,感受母爱(谈谈自己的感受)母爱无边大爱无声我的母亲——老舍1.整体感知阅读方法。总体把握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2.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目标解读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目标:

体味母爱感谢母爱抒写母爱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故居了解作者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著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写作背景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解文题

《我的母亲》是老舍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第一次详尽地回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降生,父亲的死亡,家庭在八国联军烧杀北京时所遭遇的不幸,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辛酸,终生的刚强与贫苦。题目朴实而又饱含深情。老舍的老照片殷勤揣在怀里撮土殷红揣摩一撮子挨打掂量廿三niàn挨家挨户惦念丧事丧胆

sàng

扫除字音yīnyānchuāichuǎicuōzuǒái

āidiāndiànsāng理清思路母亲出生、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母按时间顺序来记叙自学提示: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2段:母亲……第3~6段:母亲……第7~10段:母亲……第11~12段:母亲……

第13~14段:母亲……第15~16段:儿子……第17段:儿子……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文章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写母亲高尚的品德,一方面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德?母亲对我的影响又哪些?

探究一:从这些事情中体现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探究二: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问题探究学习:

作者有个什么样的母亲?坚忍\.善良2.待人热情4.勤俭3.感情内敛而深厚5.母亲探究一诵读课文完成下表:段落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行或性格891011121314洗衣、缝补或裁缝衣裳、收拾院子屋中、浇灌、爱护花勤劳认真诚实、爱干净、爱生活、接送三哥

做家务爱儿女、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款待客人、贺吊亲友热情好客、爱亲友、好客忍受姑母、帮助邻居、处理姑母的遗产忍耐爱亲人、助人为乐、爱邻里、干练、手巧、吃亏、软而硬

和平的态度

吃亏有一定的宗旨与原则母亲不软弱,保护儿女安全软而硬(坚强)、爱儿女、感情内敛而丰厚作了半个月的难,给我筹钱,送我上学、忍痛嫁女、除夕迎儿、送儿无私爱儿女、通情达理、慈爱同意小儿子的要求、生日时想念儿子而不说出口开明我的母亲母亲高尚的品德勤劳好客热情宽厚忍让助人坚强、软而硬的性格独立抚养子女长大和父亲的寡姐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头客人来了,无论手中怎么窘,也设法弄一点东西款待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可吃亏,不斗气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血光火焰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概括母亲的优秀品质①勤劳诚实,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②热情好客③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④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她与儿女之间语言交流不多(但之间的感情内敛而又深厚)怎样体现?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伏笔。

作者在文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思考讨论母亲对“我”的影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养成好客的习惯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给“我”生命的教育探究二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勤俭诚实、善良质朴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软而硬的性格习惯为人处世性格第13段从哪三件事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重点研读

叹——心中凄苦,无奈笑——惊喜愣——当头棒喝,愕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四段中表现作者对母亲深厚情意的语句。感激母亲回忆往事,悲伤难过深深的自责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

我廿七岁,我上了英国,给了母亲第二次打击。她七十岁大寿那天,我远在异地,后来听姐姐们说那天母亲只喝了一点酒便早睡了。她想念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逃出济南,北平被鬼子占领,母亲想念我,跑到西南来,母亲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对母亲深深的惦念担心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有母亲的人多少可以有些孩子气。失去了母亲就像插在瓶子里的花,虽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对母亲深深的惦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难过去年一年我没有得到关于母亲的消息。九月份我写信去希望有所消息但当接到回信时才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一年了。悲伤难过我的一切都是母亲赋予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铭记在心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

小结文章内容看,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是老舍通过对母亲一生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母亲的性格特征及对“我”的影响。“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认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软中硬”

二是通过重温和反思已经逝去的天伦往事,尽情抒发了儿子对母亲的爱。“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学习写法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细节描写复习导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以及内心的微妙活动或有关事物的细小环节等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作了半个月的难含泪把我送出门去一夜不曾合眼一串串的眼泪挣扎着咬着嘴唇看花轿徐徐的走去笑了愣住了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神态描写伟大、无私的母爱语言描写:伟大、无私的母爱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去吧,小子!”手扶着门框

递给我一些花生手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品味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例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学习写法: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这一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作者在描写时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又使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例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学习写法“旧”与“净”,“残”与“光”形成一种比较,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学习写法: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笑”——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愣”、“叹”、“递”——包含了母亲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令人感动。“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学习写法: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色,既表现出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生动传神;又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学习写法小结: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品味语言例1、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例2、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去了根的花草。例3、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品味语言:这些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抒情和议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以叙事为主,兼以议论、抒情。品味语言:语言特色之一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例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反复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品味语言语言特色之二请你想一想: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欣赏感悟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亲情的名句,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迁移延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