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气候景观_第1页
气象与气候景观_第2页
气象与气候景观_第3页
气象与气候景观_第4页
气象与气候景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气象与气候景观

一、气象及气候景观

气象:是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包括云、雨、风、霜、雾、雪、雷、电、光、干、湿、冷、热等。这些现象在一定地区短时间的具体表现,我们将其称为天气;一个地区长时间(一般指30年或超过30年以上)天气状况的综合情况称为气候。大气层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与其他景观叠加在一起时,就会形成或美丽、或壮观、或奇特的奇妙现象,产生独具特色的美感,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气象景观。气象景观造型美、色彩美、动态美,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再加上其瞬息万变、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特点,更增添了几多魅力。峨眉雪、洞庭月、潇湘雨、金顶佛光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气象景观。二、气候环境与旅游开发

我国地域辽阔,兼具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开发各种气候类型的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气候地域的分异现象,正是引发旅游者出游动机形成的自然基础:北方游客向往椰风阵阵的海南;西北内陆的游人更陶醉于烟雨江南;港澳同胞愿意拥向那白雪皑皑的北国;江南水乡的游客却愿意领略草原大漠的风情。三、我国常见的气象景观

(一)云、雾、雨奇景在温暖湿润的江南、西南等地,常常出现云、雾、雨相伴的奇妙景观,有时似薄纱叠加在其他景物上,赋予大自然一种朦胧的意境美;有时似流云,或变化莫测,如曼妙轻舞,或气势磅礴,如万马奔腾。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山地均有规模不同的云海景观,其中黄山的云海最为著名。此外,巫峡云、庐山的云海也是诗人赞美的对象。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

黄山云海巫峡云“江南烟雨”、“潇湘夜雨”历来备受文人的称道。烟雨、夜雨多产生细雨霏霏、烟雾缭绕的景象,山水、植被、古建筑等笼罩在烟雨中,别有一番情趣。烟雨游漓江、雨后游西湖、雨雾穿三峡,都给人以烟雨迷离,景物朦胧,时隐时现的感觉,恰似那浓淡相宜的山水画。(二)冰、雪、雾凇奇观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冰雪覆盖大地的壮美与风景名胜地的雪景都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沈阳、哈尔滨的冰雕、滑雪、滑冰、冰球赛等多项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成为冬季旅游的热点地区.冰雕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冰雕塑与其他材质的雕塑一样,讲究工具使用、表面处理、刀痕刻迹,但由于它材质无色、透明,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故此雕刻出的形象立体感不强,形象不够鲜明。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观。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最著名的雾凇出现在吉林省松花江两岸,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沿江树上挂满雾凇,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吉林省松花江雾凇与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三)日出和日落景观日出的壮丽景观是指由于大气的折射作用,在太阳周边产生红色的、黄色的、硕大的椭圆形影像,以及太阳跃然而出瞬间的那种动态美的景观。这种景观只有在天地交界处的地平线或海平线才能看到,因此,最佳的观景点多在海滨和山巅。著名的日出观景点有泰山的日观峰、黄山东海的翠屏楼、庐山的汉阳峰和峨眉山的金顶等。泰山的日观峰观赏日落和晚霞,以庐山天池亭的景致最佳,还有陕西临潼的“骊山晚照”、泰山岱顶的“晚霞夕照”也令人心醉.“骊山晚照”泰山“晚霞夕照”(四)佛光和蜃景佛光,又称宝光,常常出现在水气丰富、山势高峻的地区。当山间出现层层云海时,人站在山上,光线从背后斜射而来,阳光照射至浩荡无际的云海上,深层云层把阳光反射回来,经过浅层云层云滴或雾滴的衍射作用,会在人前面的云幕上出现带有彩色光环的影像,而且“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好似佛像头上的彩色光圈,故名佛光.四川峨眉山金顶,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佛光出现次数较多,有时一天多达10余次,成为峨眉山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山西五台山、安徽黄山等地也常出现佛光现象。由于它虚无缥缈、扑朔迷离,更为这些地方的寺院古刹增添了许多的神秘之感。佛光指一种光的自然现象,当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经过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佛光的自然奇观。阳光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上,云彩中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蜃景,即人们常提到的“海市蜃楼”。当阳光穿过上下密度不同的空气层时,下层密度大的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