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综合测评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综合测评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综合测评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综合测评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综合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④若产生大量乳酸会引起①、②、③内pH的剧烈变化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解析】据图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是相对外界环境的,故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②血浆中;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会对④所产生的大量乳酸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血浆中的氧首先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中,而后经细胞膜进入内液中。【答案】D2.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结构会破坏进而影响代谢B.组织液渗透压的下降不会对细胞产生影响C.血浆pH值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环境无关D.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维持。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渗透压平衡打破,从而导致水分子过多地进入细胞,进而会影响到细胞代谢;外界环境也会影响到血浆pH的变化,如食物中的酸碱物质,缺氧环境等;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参与血糖调节,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故内环境的温度、血糖和渗透压的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答案】D3.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以是该农药抑制了()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无法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使兴奋持续传递,因此肌肉持续收缩。【答案】D4.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轴突膜的钠离子通道开放B.②→③过程,钾离子大量流入轴突膜内C.兴奋传到a处后,神经递质才能合成D.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解析】①→②过程为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受刺激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外流;②→③过程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而钾离子通道开放,大量钾离子外流,逐渐恢复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当兴奋传至a处时会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而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兴奋无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可简记为“内同外异”。【答案】A5.下列关于激素间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翻译激素的分泌C.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D.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能够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通过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故二者表现为协同;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升血糖的目的是利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故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答案】A6.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3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4过程加强C.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则C液量将会增加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解析】3过程为肝糖原的合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促进肝糖原的合成;4过程为肝糖原的分解,主要由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若其分泌量增加,会导致C尿液量减少;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机体血糖浓度过高,从而会出现糖尿。【答案】D7.“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根据题中信息,“胰岛素抵抗”侧重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确与靶细胞识别,进而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答案】B8.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解析】水的稳态是体内水的相对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个相对含量是以渗透压为衡量标志的。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所以A项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使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因此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答案】C9.下列关于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B.三者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C.神经递质需经组织液运输发挥作用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解析】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降解而失去活性,而酶发挥作用后并不失活;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后,经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需经体液传送才能作用于靶细胞。【答案】B10.下图表示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由图可知激素分子()A.被细胞膜上的酶A分解为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A结合后,借助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C.与细胞膜上的蛋白A结合,转化为分子B催化细胞内反应D.被细胞膜上的载体A运输到细胞内,分解为分子B参与细胞内反应【解析】考查激素作用的机理,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和酶等知识;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借助细胞内的信息分子引起细胞内的代谢变化。激素分子不参与代谢,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答案】B1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没有识别能力B.只要接触一次抗原,抗体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C.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周期将变长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有可能成为抗原【解析】吞噬细胞也可以识别抗原,但其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不能长期记住抗原的特征,有些抗体在体内不能长时间存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其细胞周期将变短;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也可成为抗原,如癌变的细胞或组织。【答案】D1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是()A.切除患者的胸腺根治重症肌无力B.利用药物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C.向体内注射大量的受体蛋白质基因D.服用雄性激素刺激肌肉生长【解析】自身免疫是指机体产生抗体对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起攻击,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切除胸腺,T细胞消失,可是抗原可通过直接刺激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故切除胸腺无法根治重症肌无力。切除胸腺还会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显著降低;重症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所致,免疫抑制药物减弱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注射受体蛋白基因可以增加受体蛋白数量,但是受体仍会被抗体所破坏,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雄性激素与治疗重症肌无力无关。【答案】B13.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免疫缺陷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A.艾滋病可以借助蚊蝇来传播,防不胜防B.艾滋病患者极力隐瞒病情,使健康人难以防范C.艾滋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且变异性强D.艾滋病毒主要侵染B淋巴细胞,使患者丧失体液免疫能力【解析】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机体的T细胞,进而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外界病原体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同时艾滋病病毒为RNA病毒,RNA为单链变异性很强。【答案】C14.校园里种植的树木,向光侧枝条繁茂,背光侧枝条稀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发育B.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了侧芽的发育C.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这一侧的茎生长缓慢D.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这一侧的茎生长迅速【解析】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背光侧浓度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时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要强于茎,因此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的发育,而促进茎的生长,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侧芽的发育,抑制茎的生长。【答案】B15.下列事例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不一致的是()A.移栽棉花比非移栽棉花的根系发达——生长素B.早春低温时溪水中浸泡后的水稻种子可早发芽——赤霉素C.自然生长的雪松保持塔型的树姿——生长素D.利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无籽西瓜——生长素【解析】根也存在顶端优势,主根存在会抑制侧根的发育,而在移栽过程中破坏了主根的顶端优势,侧根发育较快,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赤霉素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自身几乎不含赤霉素,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休眠,通过溪水浸泡种子,种子内脱落酸含量减少,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弱,可使种子提前萌发;雪松的塔形树冠与生长素作用有关;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无籽西瓜的形成需要生长素。【答案】B16.下图是某动物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A.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B.种内斗争加剧C.同化的能量减少 D.数量将呈“J”型增长【解析】根据图解可判断,老年个体明显多于幼年个体,则该种群应为衰退型,种群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即种群密度减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则种内斗争会减弱,种群所同化的能量会逐渐减少;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不会呈现“J”型增长。【答案】C17.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1000只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C.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解析】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后,会围绕该值上下波动,数量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有图中数据可读出,K值为2000只,当绵羊数量为K值一半即1000只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并不最大;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而且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保持相对稳定,故此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如果种群数量无限增殖,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从而导致数量开始减少,这实际上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答案】D18.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各种群的密度进而会加剧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内的各种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群落内部的每一种生物都处在一个对它来说最适合的位置上即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占有的生态位不同,这就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群落内部,处在不同生态位上的生物利用的生态资源是不同的,因此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竞争而言,两种生物的生态需求越是一致,竞争就越是激烈,群落内部复杂的空间结构,使得不同的生物都能找到最适宜于它生存的生态位,生态需求较为一致的生物之间生态位也较为接近,但在群落复杂的空间结构中一般不会完全重叠,这样就缓和了种间竞争;维持群落内部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答案】C19.在容器中共同培养大小草履虫,小草履虫会把大草履虫淘汰掉。但是,在自然的河流、湖泊中大草履虫则会生存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大草履虫总是能够得到食物B.自然界物种多样,小草履虫的天敌制约它增长C.自然界环境复杂,有大草履虫存在的生活空间D.在自然界中,大小草履虫之间就不再是竞争关系【解析】无论容器中培养还是自然环境中大小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会改变。在容器中培养时没有其它生物,二者表现为竞争,小草履虫处于优势会淘汰大草履虫;而在自然环境中,除二者外还有众多生物,其中包括小草履虫的天敌,这样小草履虫的数量就会受到限制,进而不可能把大草履虫淘汰掉。【答案】B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鲤鱼身上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标志个体减少,故根据公式标记比例不变,所以求得的该种群生物总数变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的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导致酵母菌贴试管壁的个体被忽略,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比实际结果偏小;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开灯会导致捕获到的动物种类减少,最终使实际结果偏小;用样方法求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导致统计的个体数减少,故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小。【答案】A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不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中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各组分通过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可以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答案】A22.假设牧草固定的能量为×108kJ,牛羊体内的总能量为×107kJ。牧民为了增产,从外地引进了一种饲料。已知饲料的总能量为×108kJ,牛羊同化饲料的能量为×107kJ。那么草原生态系统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18% B.16%C.% D.%【解析】第一营养级为牧草,第二营养级为牛羊,牛羊体内的总能量来自两部分:一是同化饲料的,二是同化牧草的,根据题中数据可计算其所同化牧草的能量为×107-×107=×107kJ,则传递效率为eq\f×107,×108)×100%=16%。【答案】B23.(2023·广东高考)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故①正确;捕食之间存在反馈调节,即当捕食者数量增多时,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而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减少,即④正确,故D正确;降雨量的多少对土壤动物存活率有影响,但土镶动物的存活率对降雨量没有影响,故③错;运动强度的变化能影响汗腺的分泌,但汗腺分泌不能导致运动强度的改变,故②错。【答案】D24.下列叙述与右图所示走势相符的是()A.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可以代表胰岛素浓度B.若横轴代表细胞外液渗透压,则纵轴可以代表抗利尿激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则纵轴可以代表抵抗力稳定性大小D.若横轴代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则纵轴可以代表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含量较多,随血糖浓度的逐渐增加胰岛素浓度也应逐渐增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降低内环境的渗透压,因此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增加时,抗利尿激素浓度将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有关,而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丰富度有关,物种丰富度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的,即营养级越高所同化能量值越小。【答案】D25.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而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若想控制藻类过度繁殖,环保的处理方法是()A.向水体通O2 B.向水体通CO2C.喷洒化学杀藻剂 D.投放滤食藻类的鱼【解析】投放滤食藻类的鱼可以减少藻类的数量,控制藻类过度繁殖,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向水体通O2有利于藻类的呼吸作用,向水体通CO2有利于光合作用都会使藻类增加。喷洒化学杀藻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1分)下图甲表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乙是甲中③结构的放大,其中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甲乙(1)在进行膝跳反射时,兴奋的传递方向是①______②(填“←”或“→”);兴奋在①和②上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2)乙图涉及____________个细胞,⑥一般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_部分。(3)a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⑤,然后与[b]________结合,引起⑥________。(4)小王在做膝跳反射的实验时,有意识地把腿绷紧,膝跳反射不能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膝跳反射完成后,小王才产生了被敲击的感觉,从结构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1)由示意图可知,神经节存在于①上面,则①应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的方向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或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的。(2)乙图为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④、突触间隙⑤和突触后膜⑥组成,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不同的细胞,故突触涉及2个细胞;突触后膜一般为神经细胞的胞体或树突膜。(3)a为神经递质,其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神经递质借助胞吐或外排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而后扩散到突触后膜与b特定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4)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的支配。(5)膝跳反射完成受低级中枢脊髓支配,而被敲击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传至大脑皮层所经过的突触数目较多,而兴奋经过突触时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会有一定时间的延迟,经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兴奋传递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膝跳反射完成后才会产生被敲击的感觉。【答案】(1)→电信号(动作电位)(2)2胞体或树突(3)胞吐(外排)(神经递质的)受体兴奋或抑制(4)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5)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经过的突触数目较多(要从突触数目角度回答)27.(12分)下图是动物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若刺激某人下丘脑中的某区域,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则该区域是________中枢;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浆渗透压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释放。(2)为了解下丘脑和其他激素的关系,某科研小组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测定并记录实验前、后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二者的含量分别________________。(3)下丘脑内存在着中间神经元。若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若另一药物能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已知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上________的结合。(4)寒冷时激素B的分泌会________,产生冷觉的部位在________,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1)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之一,因此,该区域是体温调节中枢;出汗后,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垂体会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渗透压平衡。(2)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垂体减少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也会减少。(3)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因此,若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神经递质的数量没有变化,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4)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寒冷时其分泌量增多,可以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答案】(1)体温调节升高抗利尿激素(2)减少、减少(2分)(3)持续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4)增多大脑皮层神经一体液调节(几乎)全身的细胞28.(15分)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I、II、III),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________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3)若该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解析】(1)种群在“J”型增长过程中,t年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图示阴影部分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部分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