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_第1页
鲁教版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_第2页
鲁教版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_第3页
鲁教版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_第4页
鲁教版必修3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1、什么叫区域?答: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特点有哪些?答: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什么?答:主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别,因地制宜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4、区域的类型有哪些?答:①均质区(如自然均质区—高原区、平原区和人文均质区—方言区、水田区)

②功能区(如城市经济区)5、区域的特征有哪些?答: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如“西气东输”、“经济全球化”)(注:“开放性”的表现是两区域间发生了联系)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答: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区域差异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差异?答: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差异?答: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差异?答: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5、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P11和P13的两个表格。6、中国可分为哪三大自然区?它们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重点)答:中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候”。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看课本P14“中国三大自然区”图)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原、丘陵为主内陆高原、盆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植被、土壤森林、耕作土草原、荒漠高寒草原、寒漠、冻土水文外流河为主,主要靠雨水补给内流河为主,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为外流区农业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河谷农业游牧业人口密集稀最稀城市多、密、大少、稀、小最少、最稀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1、区域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人地关系怎样?面临哪些问题?一、初期阶段特点: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单一人地关系:基本协调二、成长阶段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面临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重。三、转型阶段特点: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加剧。面临问题: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四、再生阶段①特点:区域经济开始复苏。②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走向协调。③改造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2、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课本p19)答: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是: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原因:此时期美国东北部出现了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情况;而西部和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而吸引大量人口从东北部迁移至西部和南部。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及不同理论的核心思想?①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②人类中心论:人类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③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地形成伙伴关系。2.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①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②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③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④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伙伴论)3、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种?

①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核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注: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口压力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5、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6、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哪个环境问题严重?为什么?答: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

①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经济、技术水平落后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7、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8、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答:(1)定义—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内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3)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③共同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④阶段性原则:◆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9、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从概念推向行动的文件是什么?答: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10、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中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11、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答: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人口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挖掘资源的潜力。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设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之一。稳定战略:中国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1、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什么地区?答:黄土高原。2、黄土高原的范围?答: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3、黄土高原的深厚黄土层的成因和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的成因分别是什么?答:黄土高原的深厚黄土层的成因是:风力的沉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成因:流水的侵蚀作用。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是黄河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答:自然原因:

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②土质疏松。

③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④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露天开矿、建窑洞、修路等。②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答: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治理②造林种草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④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补充: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1、分布: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2、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风蚀作用强)3、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樵采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4、治理措施:①制定合理的载畜量;②退耕还草;

③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世界上主要的传统工业区有哪些?答: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的辽中南工业区等。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答: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利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3、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答:传统产业的衰落、环境恶化。4、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答:①生产结构单一(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有哪些?答:①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②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6、20世纪60年代以前,鲁尔区的主导产业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措施之后其比重最大的产业是什么?答: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导产业以煤炭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后,比重最大的产业是第三产业。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答: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什么?答:夏秋季多,冬春季少。3、从供需矛盾看,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哪儿?原因是什么?答:华北地区。原因是: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社会经济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且污染和浪费严重。4、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是?答:(1)属于我国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流量稳定。(2)贯穿东西:流经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3、南水北调的三种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优点有京杭大运河可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可自流供水、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较差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供水量有限4、南水北调的影响有哪些?答:积极意义: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①大量抽水,海水上溯,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使航道淤塞。

③给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④沿线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⑤沿线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5、对于华北等地区的缺水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答:开源:①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沿海地区可海水淡化

节流:①发展节水农业②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6、西气东输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

答:一线工程:起点为新疆的轮南,终点为上海。二线工程:起点为霍尔果斯,终点为广州、上海。7、西气东输对输入地和输出地有何意义?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对输入地东部地区的意义: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提高环境改善。对输出地西部地区的意义: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一方面铺设管道会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当地生态环境。②另一方面天然气的开发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樵采,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8、对于东部等发达地区缺少能源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答:开源:①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③进口能源

节流:①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能意识。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地区;南部通道是将红水河水电和贵州、云南火电送往珠三角地区。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流域水系图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自然环境:地貌类型齐全,大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自然资源:①水资源居全国首位②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③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2、长江流域有哪几大经济区?答: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答: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4、长江上、中、下游的优势、面临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重点)答:上游地区优势: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上游河段落差大。)

主要问题: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整治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封山育林、育灌、育草。中游地区优势:重要的商品农业和制造业基地。(原因: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主要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问题:洪涝灾害。(自然原因:地势低平、降水集中。人为原因:过度伐木、陡坡开荒、围湖造田)

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湖②搞好分洪工程③营造中游防护林④修建水利工程

下游地区优势:发达的农业、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原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主要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

整治措施: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气候特点怎样?答:东北地区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形特征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呈半环状(看课本P89地图)。气候大部分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2、东北地区的主要植被是?答: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3、东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什么?答:主要是黑土和黑钙土。4、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哪些平原上?答: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5、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答:三江平原。6、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答:玉米、大豆。7、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哪种?答:商品谷物农业。8、东北在农业方面建成了哪些全国有影响的基地?答:建成了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9、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其林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哪儿?答: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10、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什么特点?答:地域性。11、东北地区的黑土开发面临的问题什么?采取的整治措施有哪些?答:面临的问题: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整治措施:①改良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以提高黑土的肥力。②通过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12、东北地区在林业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答:面临的问题:森林资源减少、林质下降、覆盖率减低。保护措施: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13、东北地区在湿地的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答:面临的问题:在开发过程中,许多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保护措施: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答:地理区位优越: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原广阔气候——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水源——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历史经济基础好,在外华侨多改革开放政策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体系有何特点?答: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