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_第1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_第2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_第3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_第4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关知识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传记的真实性处处以作品为依据以杜解杜从杜甫的诗歌中还原出杜甫所处的时代、他的际遇、他的交游乃至他的家庭生活。文中不少充满细节的、文学性很强的文字,都不是纯粹凭借想象、虚构,而是从杜诗中寻绎出来从艺术的真实中还原出生活的真实“万方多难”中成就的-------冯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题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

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温故知新:回顾诗作体会情感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忧国忧民【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忧国忧民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早已不复存在,能不意绪黯然,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物故人非,对眼前景,思祠中人,再美的芳草也只是应和季节漠然映阶,无所期盼;再是动听的黄鹂的啼啭,也失去应有的和谐和惬意!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四)眷恋亲情、友情。

杜甫诗歌的典型情感

:(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爱国主义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的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冯至诗欣赏风从千万里外也会,掠来些他乡的叹息:

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仿佛鸟飞翔在空中,它随时都管领太空,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看这一队队的驮马>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鼠曲草>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蛇》

3.写作背景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是最艰难的战争时期,中国面临日寇的侵略,需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驱逐外辱。此时,作者对“万方多难”中崛起的“诗圣”杜甫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决定为其做传,这就是《杜甫传》。本文介绍杜甫的生平与经历,以及他伟大的爱国情怀,给人教谕启示。作品用忠于史实的手法,展现杜甫的人物形象,做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基础自主学案●词语积累整饬:_____________。颠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征暴敛: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内升平:______________。泾渭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庶:___________________。符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顿使有条理跌倒;比喻处境艰难困苦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天下太平无事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狷介:____________________。消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豁免:___________________。低声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烟瘴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兵黩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攀龙附凤: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直孤傲,洁身自好(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免除(捐税、劳役等)形容说话时态度卑微恭顺的样子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①引用,引证;②荐举,提拔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阅读指导(可分不同角度)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文中的三个选题部分对应了杜甫人生中的哪三个重要的阶段?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追求功名,希望能“承儒守官”,“致君尧舜”安史之乱,玄宗西窜,杜甫“走避三川”从追求功名转向关注人民,关心百姓疾苦。以“三吏”“三别”为代表。重点阅读“长安十年”部分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饮中八仙歌》唐·杜甫杜甫怀李白的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

考试受骗,失意流浪;2.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3.屡次献赋,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十年谋得,低微职务;6.

坎坷穷困,幼子饿死。生活经历: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几多诗篇,几多辛酸1.欲求取官职,一展抱负;2.

叙悲惨遭遇,抒悲愤之情;3.

反映民生疾苦,反对侵略战争;4.

揭露统治阶级腐败奢靡,穷兵黩武;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长安十年(746—755)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②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阅读“流亡”

流亡经历:一个忠君爱国人白水(756.6,潼关失守,开始流亡)羌村(756.6,历经艰辛,安家羌村)长安(756.8,投奔灵武,捉送长安)凤翔(757.4,回到凤翔,官左拾遗)羌村(757.8,失意放还,回到羌村)流亡诗歌:1.身陷囹圄,心盼王师;(《悲陈陶》)2.兵荒马乱倍思亲;(《月夜》)3.忧乱伤时;(《春望》)4.民生凋敝、国家混乱

。(《北征》)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流亡(755—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

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他在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主要生活经历1.长安收复,回到长安;(757.10)2.

最后留居长安,闲散官吏生活;(757.11-758.6)3.离开长安,华州做司功参军;(758.6)4.从华州到洛阳,然后返回。(758冬-759)诗歌创作1.侍奉皇帝,梦断左拾遗;(唱和诗、朝谒诗,毫无光彩)2.离开京师,走向人民;(从狭窄的天地中解放了出来,接近了战乱中的人民,认识到时代的苦难,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3.开拓写实传统,抒写人民疾苦。

(《三吏》《三别》《洗兵马》)“三吏”之二《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三别”之二《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三别”之一《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后又离开。《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

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

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总结“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一、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

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二、“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

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②“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补充介绍】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