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4章第2节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4章第2节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4章第2节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4章第2节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 第4章第2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二节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环境污染、生态破坏B.过度城市化、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D.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破坏2.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②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③适当控制旅游规模,使其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旅游部门制订相应的措施和规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对地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包括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及过度城市化造成的城市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绿色”旅游六要素等。答案:3.据了解,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门票,这说明了()A.市场距离远,旅游经济价值不高B.旅游地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D.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重视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态群落的关心与尊重解析: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的游客太多,景区为了保护旅游资源,采取了限制景区的旅游人数,使之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答案:C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据此回答4~5题。4.有关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是()A.每年的旅游环境容量不能突破2亿人B.每年的旅游合理容量是2亿人C.每年的旅游极限容量是2亿人D.随着旅游的合理开发建设,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5.为减轻环地中海地区旅游环境容量过大造成的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大力建设旅游新设施,以吸纳更多的游客B.提高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以限制游客人数C.对旅游景区实行分流管理,对易饱和区实行限流措施D.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游人入内解析:土壤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危害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实行景区分流和限流,是保护旅游环境的重要措施。答案:“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远离喧嚣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据此完成6~7题。6.倡导“绿色旅游”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关注()①污水处理②垃圾收集和处理③游客休憩地④新的旅游设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是()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解析:第6题,“绿色旅游”倡导在旅游的全过程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因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都是旅游开发中重点关注的。第7题,“绿色旅游”应尽量减少碳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方式。答案: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浙江东阳卢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卢宅”,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据此完成8~9题。8.卢宅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主要是()A.无度的观光旅游及不合理的保护方法致使古建筑物不断受到侵扰和破坏B.文化研究意义胜于故宫C.保护东阳木雕工艺,追寻古老民风D.提高东阳卢宅的知名度,借以增加旅游的收入9.保护卢宅应当()A.全新维修,加以革新突破B.注意排水、防火、防风化C.原地增设旅游设施,分散客流D.谢绝游客,封闭维护解析:第8题,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确立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因侵扰和破坏加剧而濒临毁灭的重要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第9题,东阳卢宅属古建筑群,应当依据原貌、风格修缮,并应做好防火、防洪水、防风化工作,以便更好、更持久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答案:颐和园全年空间容量虽然处于未饱和状态,并没有达到旅游环境容量,但在局部时间和地点上,超载现象严重。例如,2010年10月4日,颐和园园方说,在节前颐和园每天入园游客数量约为4万人次,但10月3日一天就达到了9万6千多人次,人数翻了一番。据统计,黄金周前四天,颐和园的游客量就达35万人次。据此完成10~11题。10.颐和园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若不注意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产生的最严重的旅游环境问题主要是()A.造成噪音污染 B.珍稀物种灭绝C.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D.对文物古迹的破坏11.针对材料中所述的情况,下列关于颐和园旅游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实行内部空间旅游分流管理B.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C.旅游淡季实行门票预定D.饱和区设置门票附加费解析:第10题,颐和园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若不注意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产生的最严重的旅游环境问题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第11题,为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应该在旅游旺季实行门票预定。答案:读下图,完成12~13题。12.这幅漫画说明()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13.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因此,植树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答案:二、综合题14.材料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假日旅游经济”快速兴起,每到假日期间,不少的热点景区人员爆满,数以吨计的垃圾不断产生,游客乱写乱画、乱折花木、随意攀登和践踏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自然保护区违规进行旅游开发……,这些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旅游的质量,威胁着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材料二2023年五一期间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拥挤的人群。(1)阅读材料一,说明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的行为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2)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结合材料二分析什么是环境容量?(3)请提出更好的办法解决四川乐山大佛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解析:第(1)题,通过阅读材料,回答即可。第(2)、(3)题,联系教材中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回答,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分析乐山大佛景区的保扩问题。答案:(1)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冲击。(2)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3)可以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开源”即实行分流,增加淡季的吸引度,同时和周边景区合作,做到客流的协调。“节流”是控制客流量,如在饱和状态下,可实行分批放客或限时游览,在旅游旺季可以实行门票预订等措施。15.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迷人的民族风情,孕育着贵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贵州向中外游客呈现的是一个“自然、健康、安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2010年12月18日,一条“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旅游示范公路横空出世,更好的促进了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1)生态旅游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旅游形式,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山东济南某中学生在2023年暑期旅游时,能在贵州生态旅游示范公路上看到的是()(3)贵州旅游资源丰富,从地质地貌上看__________独特,从气候上看位于__________气候区,植被类型多样,物种丰富。(4)为适应生态旅游,旅游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有人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也有人认为旅游业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解析:生态旅游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一种在享受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其保护负有一定责任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也就是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保护旅游区景观和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实现不同时代之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地貌类型多样,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物种丰富,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答案:(1)人与自然和谐把生态保护作为旅游既定前提(2)A(3)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季风(4)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性;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设施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