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5章综合微评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5章综合微评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5章综合微评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5章综合微评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5章综合微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综合微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分×20=50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答案:A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与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答案:A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所以A是正确的。B选项,消费者的确都是异养型,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C选项,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D选项中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是直接联系,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费者间接联系。3.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答案:C解析:图中应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会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故鹰不会大量减少。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存在4条食物链B.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1+E2+E3)/EC.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E1/E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答案:D解析: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牲畜、昆虫、鼠属于第二营养级,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E1+E2+E3)/E;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第二营养级中牲畜的能量;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答案:D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6.下列四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答案:B解析:A项中,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项中,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C项中,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项中能体现出食物链,所以能用能量流动规律来解释。7.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答案:A8.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未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9.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已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消费者自身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这样通过细胞呼吸,碳就可以返回无机环境了,因此组成消费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不只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11.下图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莴苣、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信息,才能萌发;光属于物理信息,细胞中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信息。12.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答案:A解析: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扎得深、分布广,才能保持水分的正常吸收,抵抗外界恶劣的环境,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3.分析下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B.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图中缺少微生物,A错误;碳和氮在生物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1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15.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C.不利于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答案:D解析:从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林,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生物种类减少(尤其是鸟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从而破坏林木,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答案:D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属于化学信息。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17.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答案:D解析:图中没有反映出三种鸟类的食物关系;食物的种类决定领域的大小;根据能量的传递规律,同化效率一般都维持在10%~20%范围内,与鸟的食性无关;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传递到该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故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较大是为了获得较多的食物。18.如图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A19.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属于次级消费者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答案:C解析:由题目可知该甲虫营腐生生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植物之间不是捕食关系,不属于消费者,A、B错误;位于能量金字塔底部的是生产者,D错误。2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250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2分)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1)甲昆虫是__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为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据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昆虫数量减少,甲昆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中的生产者→甲→乙。22.(14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增长不变(5)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解析:(1)图甲显示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故A→E以CO2形式流动,D→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2)最多增加则按20%计算,B为最高营养级,即增重为10000×20%×20%×20%=80(kg)。(3)捕食关系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为对方提供有用信息,则信息传递的作用为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图乙显示,此曲线为种群“S”型增长曲线,t1时期增长速率最大,故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时期后,增长速率为零,则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5)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选择性地使抗药个体的抗药性逐年增加,其天敌大量减少。23.(14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图1图2(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103kJ/(m2·a)。(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5(4)CE(5)群落(或次生)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可以推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03=110×103kJ/(m2·a),输入的有机物能量[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补偿的能量之和,肉食动物需补偿的能量见(3)题解析]为7×103kJ/(m2·a),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4+9)]×103=×103kJ/(m2·a),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103=5×103kJ/(m2·a)。(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或次生)演替。24.(10分)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