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背景下历史选修备考分析(有用)_第1页
全国卷背景下历史选修备考分析(有用)_第2页
全国卷背景下历史选修备考分析(有用)_第3页
全国卷背景下历史选修备考分析(有用)_第4页
全国卷背景下历史选修备考分析(有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雷志伟———全国卷背景下历史选修备考分析2015年9月高三分科会选贤举能承万世修性养德炳千秋现行选修历史教材(人民版)全国卷考察的四本教材考试形式:选做题(四选一);分值:15分一、多样视角看国卷选修选修考点设问方式考核目标分值布局材料出处学术统计2012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主题内容王莽改革国民党训政、宪政凡尔赛和约道光皇帝关联考点无国民党训政、宪政凡尔赛和约无2013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主题内容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洋务派维新派办报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韩愈关联考点戊戌变法维新思想越南战争海湾战争无全国卷Ⅰ四年来选修考点统计2014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主题内容魏晋法律改革清末预备立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包拯关联考点无无《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无2015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主题内容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抗日三三制政权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光绪帝关联考点无解放区“三三制”政权无无全国卷Ⅰ四年来选修考点统计类型作用意义不同背景原因理由目的特点措施简评评析次数934521232012年—2015年设问方式:全国卷Ⅱ设问方式与考核目标数据统计2012—2015年考核目标与要求:共8问

时间类型201220132014获取和解读信息345调动和运用知识210描述和阐释事物000论证和探讨问题33320154004

20122013201445(1)(2)(1)(2)(1)(2)5分10分6分9分6分9分46(1)(2)(1)(2)(1)(2)6分9分10分5分8分7分47(1)(2)(1)(2)(1)(2)6分9分5分10分6分9分48(1)(2)(1)(2)(1)(2)9分6分6分9分8分7分2015(1)(2)8分7分(1)(2)6分9分(1)(2)5分10分(1)(2)6分9分全国卷选修分值布局数据统计“6+9”组合占9个;“5+10”组合占4个;“7+8”组合占3个,小问9分的评分标准:“答出1个给2分,答出2个给4分,答出3个给5分。”全国卷Ⅱ选修试题材料出处统计年份引文出处20124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46、《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47、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48、《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1829年、1838年)。20134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46、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47、何勤华《纽伦堡审判》;48、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201445、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46、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4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48、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01545、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46、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47、俄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48、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2007年至2013年各省区高考引用国内外专著数据统计近年来,把国内外学术专著引入历史高考试题中,使高考“学术味”越来越浓烈,当然也使高考离我们基础教育这个平台渐行渐远。俗话说“众口难调”,特别是全国卷的命题,更是不好把握。缺乏学术背景的历史高考,肯定会陷入孤立困境,视野受限,不利于高考人才的选拔。脱离基础教育背景的历史高考,又如“空中楼阁”,让师生倍感困惑,更加不符合基础教育目的与要求。我认为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以学术背景资料为教材知识考察的“切入点”,通过对这些学术背景资料的认识来提高考生对历史多角度,广范围的分析能力,把教材知识内容融入到学术背景的资料中,实现历史考察“小切口,大内涵”的定性要求。四年来国卷选修总体趋势和特点:1、全国卷选修命题与教材的关联性越来越小,选修材料简短新颖。(四年来选修材料字数平均值统计如下:45题325字;46题332字;47题296字;48题306字。)2、材料依据越来越强,设问方式趋于灵活,多集中在意义、作用、原因、背景、比较、简评、评析等方面。3、高考基本考核目标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导向性越来越明显。“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日益突出。4、分值布局多以“6+9”组合形式为主。5、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出现三次;大部分选修题材料末尾出处都有注明时间。二、从河北高考数据看国卷Ⅰ选修四年来选做率与平均分统计四年来选修得分率数据统计四年来河北省全国卷Ⅰ选做率和平均分数据2012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选做率46%11%4%39%平均分9.645.997.210.72013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选做率30%27%13%29%平均分7.216.524.799.232014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选做率29%6%17%49%平均分8.697.216.2510.352015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选做率71%8%11%10%平均分9.455.0810.087.25四年来河北省全国卷Ⅰ得分率数据统计45改革回眸46民主思想47战争和平48人物评说201265%40%48%71%201348%43%32%61%201458%48%41%69%201563%34%67%48%河北省选修备考两本书——改革史和人物评说合计平均58.5%41.2%47%62.5%河北全国卷高考数据的几点认识1、四年来,河北省历史高考选修部分的选做率和得分率较高的是人物评说和改革回眸。2、从平均分看试题难易情况,四年来,民主思想(6.2分)难度依旧较大;而人物评说(9.38分)依旧相对简单;改革回眸四年的平均分(8.74分)仅次于人物评说,整体较为平稳;战争与和平(7.2、4.79、6.25、10.08)难易度起伏较大。3、四年来,河北省选修备考导向与高考数据基本吻合,选上的两本教材得分率都相对较高。三、全国卷背景下教材处理问题教材基础知识的处理教材核心问题的处理教材研读与内化问题高考考核目标分解问题教材基础知识的处理高三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传统处理的方式与弊端:教辅资料基础梳理填空教师PPT展示学生课前或课堂上的自主阅读学生死扣字词,缺乏知识的整体观PPT基础知识讲解与展示重复啰嗦,造成学生课堂视觉疲劳学生自主阅读效率参差不齐,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高效的课堂是建构在基础知识实效的锤炼之上,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学后再测”“测后再讲”“讲后再练”基础摸底,知晓学情重视共性,凸出疑点循环过手,巩固达标高三基础知识复习的对策2、其次,教师课前5分钟小测所复习的基础知识(以近三年来全国各地学业水平试题为主)1、首先,课后布置新课复习的任务:完成自主预习和教辅资料基础梳理。3、再次,教师根据小测成绩来评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A、B、C三个等级),针对一些集中性的问题进行讲解。4、最后,教师把这些暴露出的问题以课堂定时训练或课后作业练习两种方式进行有效巩固。学测讲练教材核心问题的处理核心问题示意图:核心问题时空考纲专题课标选修二专题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课标内容:(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2)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考纲内容: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核心问题: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核心问题如何操作?核心问题课堂环节

课堂的核心问题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教材上的重难点问题只是核心问题的表象,而教师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操作以及让学生简易地理解才是核心问题的内涵。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把核心问题一直停留在“问”的层次上,要把“问”上升到“做”上来,核心问题不是教师依次点学生回答就能解决的,“满堂问”比“满堂灌”更可怕。现实问题:为了节省教学资源,追求教学进度,有些老师在处理教材大小核心问题时,依旧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直接抛出重难点问题,甚至在学生没有思考的前提下就公布问题答案。问做

核心问题应该有“问”更有“做”,侧重的是将核心问题根植于课堂情景或课堂活动中去,就是要找些独特的“物件”(教材或新鲜的材料)包裹着核心问题,让课堂的核心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史料一:这也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极为明显,同种和同等的人们既毫无差别地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英国〕洛克著《政府论》)实例分析选修2美国的《独立宣言》为例核心问题: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史料二:“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政治体也有同样的动力,我们在这里同样地可以区别力量与意志;后者叫作立法权力,前者叫作行政权力。没有这两者的结合,便不会或者不应该做出任何事情来。我们已经看到,只有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法国〕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史料三: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至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美国〕杰斐逊等《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议会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理论构建《独立宣言》法律实践启蒙运动教材研读与内化问题研读教材是将教材资源打散,信息归类,体系构建的过程。把教材读“薄”。内化教材是将教材资源整合,解读核心,内涵升华的过程。把教材读“厚”。一次生命二次生命知识层面的过手能力层面的提升实例分析以选修《商鞅变法》为例,教材研读与内化的过程如下:教材研读:

首先关注课前提示,(此处不单列举)课前提示是对课程内容的精要概括和全面总结。更是学生问题作答所需的科学和书面的术语。其次梳理教材:章节子目入手:“大变革时代”(变法客观背景)——“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变法主观背景)——“强国之术”(变法主要内容)——“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变法的政治影响)——“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变法的军事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变法的评价)。

最后教材编号,分类处理:将教材章节段落进行编号,以多种形式进行分类处理。1、史实史论史料类:史实①②史论③④史料⑤⑥背景①②内容③④影响⑤⑥评价⑦⑧2、基本要素类

将教材知识打散进行不同形式的重组,这是分类处理的形式之一。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去区分和辨别我们的历史特色,从特色入手,能更快更好更精准地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内涵。教材内化:

教材内化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力提升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体现在对教材大小核心问题的处理上。以选修《商鞅变法》为例:“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卫国国君后裔,本名公孙鞅,又名卫鞅,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又称商鞅。他是战国中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改革家、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时,又得以学习和研究李悝的《法经》。商鞅博学多才,兼习法、兵及杂家的学说,对社会及时局有特别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的才能却无法得到发挥。公叔座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却不肯用他。商鞅得知秦孝公正在求贤,就带着许多与政治、经济及军事有关的资料,离开魏国奔赴秦国,希望在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抱负。”(摘录人民版选修1《商鞅变法》)核心设问:1、商鞅早年求学经历与后期秦国变法有何内在关联性。2、商鞅治国之术的理论有何特点。3、和西周“分封制”相比,商鞅秦国获封有何特点。“获取解读信息”“辨析比较”“调动和运用”高考考核目标分解问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传统线性模式下,从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特征、性质、影响、评价、启示等内容出发,全面精细化各个考点,这样就能把教材的方方面面兼顾到,但这样的备考方式容易陷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中,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会死扣教材考点,达不到灵活处理教材的要求,更达不到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新型考核模式下,从高考考核的目标出发,将考核的目标分解到教材中去,灵活处理教材的各个环节,既熟悉了考点内容,又培养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能力。无论是近年的川卷还是全国卷,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新材料新情景的材料试题层出不穷,不管材料如何新奇陌生,都能体现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用“死”教材用“活”教材实例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以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为例:核心设问:《解负令》是如何实现平民在经济上的独立?有何历史影响?12人身解放法令保障3历史影响核心设问:

梭伦鼓励工商业发展有何特点和历史影响?1人才激励机制23法令保障依托国情4历史影响调动和运用知识:以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为例第四等级权力限制第三等级权力限制划分标准权利与义务统一请按照梭伦财产等级制度内容来判断以下情景(梭伦改革时期)是否符合史实:①雅典某公民土地年不足150麦斗,经常出入四百人议事会(不符合)(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②雅典某公民依靠贩卖手工艺品,大肆购买谷物年超300麦斗并跻身为“骑士级”。(不符合)(划分标准为“土地收入”不以“财产收入”)③雅典某公民年收入不足150麦斗,行军作战时除亲自参战外还需向国家提供大量军用辎重。(不符合)(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描述和阐释事物:以雅典陪审法庭为例核心设问:请依据教材内容请简要绘出雅典司法程序的示意图并概括雅典司法程序的基本特点。四、近年来全国卷选修部分实例分析与应对策略【2014·全国Ⅱ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①“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推动了山泽私有的合法化;(顺应形势,因势利导)②“按官阶等级设限”→→依等级确定山泽占有份额,维护了世家大族的经济利益;(兼顾主体)③“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缓和矛盾)④“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山泽多种形式经营,调动了南方山泽开发的积极性,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改革创新)①“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巨室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山泽之利。(社会矛盾)②北方战乱,人口南迁。(时代背景)【2015·全国Ⅱ卷】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①“普遍入不敷出”→→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现实问题)②“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以致引发民变”→→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矛盾)③“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政府力图整顿吏治。(现实目的)①“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将非法加征的税额合法化,以“养廉”的方式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利于抵制贪腐。(顺应形势,因势利导)②“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依等级确定加征税额,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兼顾主体,缓和矛盾)③将非法加征的税额合法化,以牺牲民众的利益来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总体认识)近三年选修全国卷Ⅱ改革试题的几点启示1、材料形式上:现实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社会矛盾引发改革方案。2013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2014年: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2015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2、问题设问上:突出背景和作用两大方面2013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2014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2015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3、改革特色上:改革的方式体现分级的特色,依据等级而定。4、改革策略上:顺应形势,因势利导,方法创新。46.【2013·全国Ⅱ卷】(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①议员选举和科举功名相联系②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③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④军国大政仍归君主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思想实践46.【2015·全国Ⅱ卷】(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②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要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思想实践对简评、评析和评述类试题的几点看法:1、无论是何种简评、评析和评述类试题,都是以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来呈现,所以学生在评和述的时候切忌偏离材料的主题。2、简评、评析和评述类试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学生作答此类试题时,要依据分值和材料的主题来作答,不能陷入“模式主义”。3、简评、评析和评述类试题作答一定要结合该材料的时代背景或阶段特征,注重启下,而不是承上。因为新的材料,新的情景,新的观点都是相对的。如陈独秀的“共和立宪”是对西式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反思与创新,我们应该关注该材料或该观点对后世的影响,而不是一味地与前者思想的比较。近三年选修全国卷Ⅱ民主思想试题的几点启示1、遵循先思想描述(概括),再思想实践(意义)的命题顺序。2、材料思想的内容和影响,都紧密依托于材料。3、材料主题和历史意义,都紧密体现时代背景。2013年:《新政论议》(1895年)——清末“新政”2014年:三三制政权——抗日战争2015年:陈独秀“立宪政治”——新文化运动选择题难在哪?

①题干可提供的信息量偏少,论证推理的思维能力较高;②四个答案选项与材料信息和设问节点都有不同程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