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晋绥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晋绥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晋绥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晋绥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晋绥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晋绥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改善生态环境C.增加木材产量

D.发展畜牧业参考答案:B2.下面是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分子的识别序列和剪切位点图(箭头表示切点,切出的断面为粘性末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CCGC↓GG——;

限制酶3:——G↓GATCC——A.不同的限制酶有不同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限制酶2和3识别的序列都包含6个碱基对C.限制性酶1和酶3剪出的粘性末端相同D.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一小段核苷酸序列的酶只有限制酶2参考答案:D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参考答案:A4.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的是 A.C、H、O、N、P是核糖体、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B.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C.生物膜上可以发生能量转换D.细菌、酵母菌和HlV病毒都有核糖体、DNA、RNA参考答案:D5.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能表示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参考答案:C6.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D【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C、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

C.衣藻

D.菠菜参考答案:A8.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最初阶段所起的作用是A.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

C.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

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呈递

参考答案:A9.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B.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C.溶液Z的浓度最高D.溶液Y的浓度最低参考答案:D10.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①需要氧气和二氧化碳

②通常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

③无需添加氨基酸和无机盐

④温度以37℃左右为宜,pH为5.8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D11.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参考答案:C【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77: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逆转录法,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D、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要进行碱基互补培养,D正确.故选:C.

1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B.T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唯一免疫细胞C.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参考答案:ACD【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A正确;B.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此外也有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参与,B错误;C.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免疫球蛋白,C正确;D.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D正确。13.基因治疗是人类疾病治疗的一种崭新手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相对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效果较为可靠B.基因治疗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C.基因可以治愈所有的单基因遗传病D.基因治疗的靶细胞若是体细胞,则获得的性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参考答案:D【分析】基因治疗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详解】相对来说,体外基因治疗效果较为可靠,A错误;基因治疗是用正常基因替代缺陷基因,B错误;目前基因治疗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由于技术、伦理等因素的限制,基因治疗只能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C错误;基因治疗的靶细胞若是体细胞,则获得的性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因为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不变,D正确。故选D。14.已知豌豆和家蚕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分别是14和56,那么它们的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

DNA分子个数分别是

A.7、29

B.7、28

C.8、28

D.8、29参考答案:A15.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参考答案:A【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故选:A.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参考答案:A17.下列关于血糖平衡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B.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C.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D.在调节血糖平衡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参考答案:C18.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参考答案:D19.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B.培养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参考答案:A20.右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的图示,对这一图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B.结构④与⑤是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C.①处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⑥内溶液浓度D.结构②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相关参考答案:C21.AaBb与AaBB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则后代中有几种基因型

A.2种

B.3种

C.6种

D.8种参考答案:C22.为了验证口腔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37℃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②

B.实验①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参考答案:A2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来源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水稻的过程就是单倍体育种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参考答案:B【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B、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来源,B正确;C、单倍体育种包括a、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水稻,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子两个过程,C错误;D、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无籽性状能通过无性生殖(如植物组织培养)遗传给下一代,只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基因重组发生时期: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4.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因体外受精技术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体外受精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收集到的精子放到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培养是为了诱导精子获能B.受精过程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C.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时,培养液中除加入一些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应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D.一般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或原肠胚时,再进行胚胎移植参考答案:D将收集到的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培养是为了诱导精子获能,精子获能后才能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B正确;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所以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时,培养液中除加入一些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应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C正确;胚胎移植,一般选择发育至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D错误。2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参考答案:C26.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值,这种现象包括()A.种间竞争、种内互助 B.种间竞争、种内斗争C.共生、寄生 D.捕食、种内斗争参考答案:B【考点】种间关系.【分析】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解答】解:1、“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异种微生物和乳酸菌之间属于种间关系,所以属于种间竞争;2、根据“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到了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缺乏,导致种内发生斗争.故选:B.27.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参考答案:C28.森林覆盖率如今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倡植树造林。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许多地方总是同时选择并种植多种树种。这一过程遵循的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协调和平衡原理参考答案:A29.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参考答案:C30.吃的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下丘脑和上丘脑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上丘脑和下丘脑参考答案:A31.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5时间乙种群的出生率为0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参考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甲种群:在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t2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t2-t3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t3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乙种群:在t1-t4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t4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t4-t5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t5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详解】在t4时刻,乙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如乙为农作物害虫,则在t4时间点之前防治最好,A错误;t5时间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错误;在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因此其年龄组成类型是衰退型;而在t3-t5时间内,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因此乙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C正确;甲种群在在t1~t2时间内的增长速率大于0,且不断增加,因此其出生率不断增加,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错误。32.动物细胞培养的正确过程是()A.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 B.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系—细胞株C.传代培养—细胞系—原代培养—细胞株 D.原代培养—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系参考答案:A原代培养在先,传代培养在后;细胞传至50代前为细胞株,50代以后带有癌变特点的传代细胞为细胞系。33.右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参考答案:C34.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

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参考答案:B解析: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的单倍体苗高度不育且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原来植株的优良性状,可采用无性繁殖方法。35.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⑤参考答案:D3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增殖的细胞是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参考答案:A37.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身体感觉中枢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参考答案:D38.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是

A.T细胞数量——HIV浓度

B.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

C.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参考答案:C39.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000。他们迁移到一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0.2和0.3

B.0.3和0.3

C.0.2和0.5

D.0.3和0.5参考答案:B40.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必须含有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②都必须含有少量有机物③都不需要含有植物激素④溶液浓度都必须小于细胞液浓度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8分)右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参考答案:(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b、c、d、e、f(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直接(4)次生演替;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