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_第1页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_第2页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_第3页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_第4页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目录一概述 1.1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1.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1.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 1.4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获得的益处

二ISO14001标准要求 2.1术语 2.2标准要求理解 2.3要素之间的关系2一概述1.1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1.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1.2.1预防与持续改进相结合1.2.2广泛适用性1.2.3灵活性1.2.4兼容性1.2.5自愿性

1.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

31.1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1、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2、ISO14000系列标准概念3、我国已等同转化的ISO14000系列标准41.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1.2.1预防与持续改进相结合1.2.2广泛适用性1.2.3灵活性1.2.4兼容性1.2.5自愿性

51.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必要性1.3.1我国面临非贸易壁垒的压力1.3.2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1.3.3我国大力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二ISO14001标准要求2.1范围2.2术语 2.3标准要求理解 2.4要素之间的关系7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82.1范围(续1)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3)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予以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92.1范围(续2)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102.2术语

1、环境(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术语解释

“组织”是术语的主体;

“运行活动”是指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活动;

“外部存在”是由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的各种因素总称,如:水、自然资源、空气、土地、人等等.这些因素共存于环境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保持动态平衡。本章采用GB/T24001-2004标准11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术语解释

“活动”:设计开发、生产、经营、销售的过程;

“产品”:过程的结果;

“服务”:供方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提供的活动;

“相互作用”:通过相互影响,使事物发生变化.

识别环境因素是为了明确组织环境管理的对象,控制环境影响.因此,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是因果关系,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应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相一致。12

3、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术语解释

环境影响:环境的变化案例: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13事实表述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名词+动词)环境影响某公司为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新建燃煤锅炉房和浴室,每日提供热水3-4小时.烧锅炉Ø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Ø

离子交换树脂废弃Ø

含酸废水排放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某餐厅举办食品节以扩大宣传,购置电冰箱5个,专门用于食品的保鲜.使用电冰箱氟里昂(CFC)的泄露臭氧层破坏某快递服务公司,有职工15人,面包车10辆,为客户提供物品、礼品和文件等递送服务.车辆运输车辆维护Ø

尾气排放Ø

洗车污水排放Ø含油棉纱、手套的废弃Ø

噪声排放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14

4、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术语解释

方针是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总的宗旨和行为准则,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正式发布,可为公众获取;

方针为组织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即目标指标的内容应与方针的承诺保持一致。15

5、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术语解释

目标是方针的具体表述,可行时应量化;

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到所识别的某一环境因素。16

6、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

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术语解释

指标是将所设立的目标进行分解,分阶段予以完成,并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岗位或人员;

指标是为完成目标而设立的,应尽可能量化,使之具有可测量性;案例: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17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节能降耗减少水的消耗,2009年全公司力争比去年节水10吨2009.1-4节约4吨,其中总部完成1.6吨,分公司2.4吨;2009.5-10节约4.5吨,其中总公司2吨,分公司2.5吨;2009.10-12节约1.5吨,其中总公司0.5吨,分公司1吨。18

7、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环境因素。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组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术语解释

组织的管理体系有多种,如: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EMS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体系相辅相成,但对象不同;

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4.2)、策划(4.3)、实施与运行(4.4)、检查与纠正措施(4.5)及管理评审(4.6)五个一级标准要素和若干二级要素组成;

环境管理体系是上述要素系统、有效地运行,循环往复,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98、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术语解释

环境绩效或环境行为;组织建立EMS的目的是实现环境方针、取得更好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业绩。209、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术语解释

“审核准则”是指环保的法律法规、GB24001标准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以审核准则为依据对体系的一个验证的过程;

“客观的”是指审核证据应以事实为依据;“文件化”是指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系统化”是指审核过程应符合有关程序的规定要求。21

10、相关方(interested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的个人或团体。术语解释

受组织环境影响的人或组织,如:社区居民、股东、业主、银行、记者、保险业、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2211、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术语解释

“单位的部分”是指分公司或下属单位;“结合体”是指连锁经营单位。2312、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

为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的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术语解释

“避免”是指没有污染;“减少”是指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降低环境影响;“控制”是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影响;

末端治理,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等;

污染预防,包括资源有效利用、材料替代等。2413、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术语解释

通过不间断的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改进环境绩的目的。PDCAPDCAPDCA25附录:环境管理体系模式见图2-1图2-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模式264.1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理解要点:建立:从无到有的过程,即组织从决定按ISO14001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始,到形成体系的过程;实施:即组织按体系文件的要求去执行;保持: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保持管理体系的连续性。持续改进: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2.3标准要求理解27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4.2环境方针28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4.3策划4.3.1环境因素29理解要点: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文件化),其目的是规范组织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1、确定(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1)范围:产品、活动(过程)、服务;(2)对象:可控制的、可施加影响的;可控制:组织可运用行政、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可望施加影响:供应商、合同方等相关方。(3)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4)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30(5)六个方面:大气排放:以粉尘、烟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因子形式排入大气,方式:点源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水体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产生和排放对天然水体的污染和破坏等;废物管理:工业废物,特别是危险和有害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生活、办公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土地污染:化学物质(农药、化肥)、有害废物、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浪费,特别是不可再生物质;社区问题和其它地方性环境问题:噪声、水资源短缺、沙尘暴等。31

2、判定(评价)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因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不同而异。因此,对影响程度予以量化,有助于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准确性。(1)对象:具有、可能具有;具有:已经客观存在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可能具有:将来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如:泄漏、爆炸、事故等。32(2)组织的环境方面:

环境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环境影响的频次和持续时间;

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3)组织的经营方面(在不违法情况下,从以下方面考虑优先解决项):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所需的费用;

改变环境影响对组织其他活动及操作程序的影响程度;

相关方所关注问题(顾客要求、居民投诉等);

对组织的公众形象的影响。33(4)组织应遵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强制规定,考虑非强制规定;(5)组织应考虑相关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可能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因素。3、为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适应性和充分性,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的信息.注意问题:1、针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均应转化为具体的环境管理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2、组织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自身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4.3.1和4.3.3的联系)。34某酒店环境因素清单序号产品/活动/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时态状态1餐厅/厨房用电煤气使用能源消耗煤气泄漏不可再生能源耗竭资源浪费现在将来正常紧急2总厨冷库、冰箱运行氟利昂泄漏噪声排放破坏臭氧层影响人体健康将来现在异常正常3清洗(餐具、蔬菜、肉类等)含油污水排放污染水体现在正常4食品加工油烟排放固废排放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水体现在正常5设备设施维修有害固废排放污染土地、水体现在异常35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4.3.2法律与其他要求36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37理解要点: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1、建立目标指标,及定期评价其完成情况和取得哪些环境绩效时,应考虑以下内容:已确定的适用于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4.3.2);组织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这是设立4.3.3的基础(4.3.1);组织的规模、可选择使用的技术方案、财力、运行活动和经营要求,确保目标指标的设立切实可行;相关方对组织的要求或建议。382、目标应描述具体、指标应予以量化,层层分解细化到部门每一有关的职能和层次,并落实到相关部门或责任人;3、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4、目标和指标的设立应符合环境方针(4.2)中承诺的要求,并强调其内容应包括预防污染的有关措施:

减少废物,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即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减少或消除向环境中释放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有害废弃物等;产品设计中应考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最终废弃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控制原材料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尽量减少新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39方案理解要点:

为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组织应编制一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目标指标的分解情况,管理方案的内容应具体、可操作,并落实到每一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明确其完成目标和指标的职责和权限。管理方案必须与目标指标的内容保持一致。2、方案应的内容包括:

有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责;

时间安排和完成期限;

具体措施描述;

资源保障,如:人力、物力和财力。403、如果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或某一项目涉及新的开发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将随之变化.因此,应及时对相关方案进行修订,使环境管理工作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确保方案的持续适用性。注意问题:1、管理方案应设立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或取得的环境绩效,作好检查记录;2、环境管理方案是动态的,应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指标的内容保持一致性。41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24.4.2能力、培训和意识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3某旅游景区环境培训计划某旅游景区环境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高层管理者(管理处主任、副主任)国家环保动态信息;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增强环保知识;了解重要环境因素、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内容2009.3-5各部门负责人理解环境方针清楚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普及环保知识;清楚与本部门有关的职责、环境因素和相应的程序文件规定.2009.4-6关键岗位人员理解环境方针;普及环保知识清楚与本岗位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要求;清楚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2009.4-5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理解环境方针清楚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掌握环保知识;通过EMS内审员培训考核.2009.22009.4工作人员新员工了解环境方针;清楚有关的环境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普及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2009.62009.9-10444.4.3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并回应。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454.4.4文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464.4.5文件控制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出于某种目的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74.4.6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8案例: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措施

以建筑企业为例,其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劳务分包方、工程分包方及其他提供服务的单位,常使用的几种方式如下:1、根据其产品或服务的内容,将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程序或管理办法或作业要求,以书面形式传递,让相关方了解有关规定。2、对供应商,可在采购合同提出要求,如: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或监测报告;有毒有害物品尽量回收(废油漆桶等);运输时,易产生扬尘的应苫布覆盖;装卸时,易产生噪声的,除轻拿轻放外,应遵守时间区段限制等。493、对固废清运商,可根据服务内容在合同中要求:提供准运证明,尤其对有毒有害固废的处理,应查验消纳资质;服务过程应符合组织EMS的相关要求,如:防止运输遗洒、扬尘等.4、对进入组织现场工作的劳务或工程分包方,可提供包含环境方针和相关要求的宣传册子;进入现场前,可派人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培训或放映录像;不定期地检查实际运作情况,通报所发现的问题,并要求限期纠正等……50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51

案例:应急准备和相应程序可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确定的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描述或清单,例如:化学品的泄露、自然灾害、爆炸等。2、组织对应急准备和相应的资源保证,例如:组建抢险小组,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作用和权限;配备充足的应急设备设施,例如:灭火器材、自动报警系统、喷淋装置、防毒面具和紧急救护设备等。3、应指定专人或部门定期对应急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持续有效。4、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如何报警及相应的联络方式,确保有关信息快速、有效传递,例如:火警电话、医疗急救电话、抢险小组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等。52

5、应急准备和相应的要求,例如:四懂四会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及对环境的影响,会报火警,尽量减少火灾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积极消除隐患,定期维护消防设施,使之处于有效状态。发生火灾时,会使用各种灭火设备;懂得各种有效的灭火方法,会补救初期火灾,将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火灾发生时,应熟悉应急处置措施,如:救火电话、救护电话等,懂得逃生的方法和路径,会组织人员及时疏散逃生。防止爆炸等其他紧急情况的连锁发生,造成更大的物品损失和人员伤亡。6、组织针对应急准备和相应人员的培训的内容和要求。7、抢险小组定期进行演习的计划和实施记录。8、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的情况报告,以便对本程序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534.5检查

4.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544.5.2合规性评价4.5.2.1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2.2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55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度发生;c)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564.5.4记录控制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574.5.5内部审核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的审核结果。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581.主控部门制定《年度内审工作计划》;2.主控部门选派经培训合格的内审员;3.管理者代表确定审核组长;4.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与受审核方确认;5.审核员依据计划,编写《检查记录表》。1.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目的、依据和范围等;2.现场审核,收集证据,确认不合格事实;3.审核组内部会议,编写《不合格项通知单》,讨论审核结论;4.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报告》;5.末次会议,通告不合格内容,宣布审核结论。1.责任部门对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2.审核组长跟踪验证整改的有效性;3.审核资料由主控部门归档。审核结果提交管理评审,寻求EMS变更需要和持续改进机会,达到不断完善EMS的目的。改进检查实施策划图2-2环境管理体系内审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程序图案例594.6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