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5讲 国家安全概述_第1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5讲 国家安全概述_第2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5讲 国家安全概述_第3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5讲 国家安全概述_第4页
军事理论系列讲座:第5讲 国家安全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国家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把握新《国家安全法》的亮点,认清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特征,把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扛起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担当,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内容:一、国家安全的内涵二、新《国家安全法》亮点解读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习主席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本专题,我们将围绕什么是国家安全?新《国家安全法》的亮点有哪些?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问题进行学习探讨。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全,国家的一切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一)什么是国家安全?对“国家安全”概念有着较为丰富的探讨,主要有三种界定形式。一是“国家安全状态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家安全是一种状态。如刘跃进教授认为,没有危险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安全是主体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因此,“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美国佩珀代因大学教授丹·考德威尔和罗伯特·威廉姆斯把国家安全界定为“一种不受威胁的情形或状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穆罕默德·阿约布认为:“安全或不安全指的是内部及外部的脆弱性,它们对国家结构、领土、制度和统治机制构成威胁,可能使之崩溃或者受到削弱”。根据他的观点,国家安全是一种免除威胁的客观状态。二是“国家安全能力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家安全是一种安全能力。有的学者(伊恩·贝拉米)认为:“安全本身是免于战争的相对自由,同时在任何战争中都能对立于不败之地抱有较高的期望”;有的学者(卢恰尼·吉亚科莫)认为,国家安全指的是抵御国外侵略的能力。三是“国家安全状态能力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家安全既是一种安全状态,也是一种安全能力,是安全状态和安全能力的有机结合体。无论是汉语中的“安全”,还是英文中的“security”,其基本含义就是指某一主体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但是,这只揭示了“安全”一个层面的含义,“安全”还具有某一主体免除危险、威胁的能力这一层面含义。2015年,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简称《国家安全法》)的颁布,我国官方通过法律形式对“国家安全”进行了界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可见,我们在借鉴“国家安全状态能力说”的基础上,把国家安全看作是中国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和保障这种安全状态的能力的总和,这样的概念界定既避免了僵化地审视安全状态,又避免了过分强调安全能力的弊端。(二)国家安全的内涵在不断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侧重于生存安全,更多体现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上,尤其是军事安全。一些西方国家在以往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甚至直接将“国家安全”等同于“国家军事安全”。从历史上看,资源的争夺主要是以战争这种极端的竞争方式进行的。战争造成国家灭亡,生灵涂炭,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和长期威胁。因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疆土不受侵犯,就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追求目标。由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军事安全似乎就等同于国家安全。不管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国家,都以加强军备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措施。一个组织良好的民族,只要骁勇善战,不仅对内可以自保,对外也可以进攻。纵观几千年来的人类史,军事因素虽是不少大国崛起的安全基础,但军事安全的“异化”则成为某些大国衰落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范围不断拓展,竞争的领域和手段也在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国家主体面临的威胁及实现安全的手段与途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国家安全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侧重点。可见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威胁国家安全的危险因素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随着维护国家利益方式的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国家政权的颠覆,已经不仅仅是因为外部的军事入侵。政治体制的腐朽、国家经济的崩溃、理想信念的丧失、价值取向的偏移、宗教种族的割裂、民族文化的泯灭等,都会在特定条件下威胁国家的安全稳定。还比如,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和风险不断加大,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家安全的内涵已由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拓展至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等广泛领域。资源的流动、争夺是非传统安全中一个斗争十分激烈的领域;环境与污染是涉及各国切身利益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处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关系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国际恐怖活动与有组织犯罪也成为各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之一。人们普遍注意到,只注意军事安全已非常不够,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军事问题,而且呈现出综合性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各种新的国家安全概念不断提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今天“国家安全”的概念已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且涵盖了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物安全等诸多方面。(三)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国家安全法》基于国家安全外延和内涵大大拓展的实际,突出国家安全的总体性特点,规定了各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以体现构建国家安全体系的要求。《国家安全法》明确了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外层空间及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基本覆盖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多个领域。《国家安全法》增加对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型领域的安全维护任务,增加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的规定;明确要求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明确要求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明确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防止核扩散,不断增强有效应对和防范核威胁、核攻击的能力;等等。同时,《国家安全法》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为将来可能变化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留出了必要空间,体现了动态性、开放性。二、新《国家安全法》亮点解读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对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对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家安全立法作出了重要部署。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正式生效。之所以称之为新《国家安全法》,是与1993年《国家安全法》相比较的。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新《国家安全法》。新《国家安全法》是针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法律,这部新法的出台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其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国家安全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存亡。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最根本的就是旗帜鲜明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这是确保国家安全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政治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国家安全法在第四条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第五条规定:“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在当代中国,如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社会主义制度,一切安全都无从谈起。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二是体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新《国家安全法》突出了一个亮点,即在多条条文中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如第三条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第七条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这些规定体现出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了立法为民的立法理念。三是立足全局、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新《国家安全法》增加对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型领域的安全维护任务,增加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的规定;明确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同时防止核扩散,不断增强有效应对和防范核威胁、核攻击的能力;明确要求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等等。新《国家安全法》还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从文化领域保障国家安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此外,新《国家安全法》第十一条、第四十条首次出现与港澳、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这些规定体现出国家在新时期对不同的领域在国家安全方面都做好了准备,也向各界显露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难题、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一)充分认清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内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使得中国社会保持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对外,中国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这使得中国国际环境持续改善,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然而,随着中国40多年快速发展和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内外形势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发展仍然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国家安全形势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从国内发展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中国前进道路上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各种矛盾和挑战、困难和问题叠加,交织共振风险越来越高,掌控和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前景光明,前进阻力和风险压力就越大。从世界演进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持续深化,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都更加突显。加上新技术革命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罕见,并与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变化相互呼应、相互作用,产生广泛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安全问题的内涵既远远超越了冷战时期对峙平衡的安全,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安全,还超越了一国一域的安全,变得愈加多样多变、错综交织。在中国快速发展与世界深刻变化这两大历史性进程的交织作用下,中国国家安全处于全面拓展期和深刻变化期,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联动效应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突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展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还将明显增多。越是在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刻,越是需要把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治党治国治军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越是需要把保障国家安全这个安邦定国的基础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牢抓好,越是需要提出国家安全的新理念,越是需要校准全面辩证分析国家安全的新视角,越是需要谋划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新思路,越是需要确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途径。唯有这样,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牢靠安全保障。(二)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特征我们先看一小段视频,看看何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根据习主席的相关论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是指:从国家安全的目的和宗旨来看,突出人民安全;从国家安全的根本来看,强调政治安全;从国家安全的基础来看,强调经济安全;从国家安全的保障来看,强调军事、文化、社会安全这三大支柱;从国家安全的依托来看,强调国际安全。这五大要素深刻揭示了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和内在逻辑,清晰勾勒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基本要求。五对关系是指: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这五对关系集中反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的辩证思维,构成了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框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安全观念体系,是顶层设计的“大安全观”,其鲜明特征体现在“总体性”,如何理解和把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国家安全领域的全面性《辞海》对于“安全”是这样解释的:“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可以看出,安全涵盖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客观上没有现实危险发生,而且主观上没有感受到威胁。当安全的主体成为国家的时候,就构成了“国家安全”,即国家的生存发展没有遭遇现实危险,不存在威胁挑战。谈到“国家安全”,同学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国土完整,国家统一,对吗?对。过去人们普遍将国家安全局限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安全”。但是,这个理解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相比还不够完整。习主席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生物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大安全”。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习主席提出要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什么是生物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安全与发展是相对应的,发展领域有多宽广,安全领域就有多宽广,发展是全面的,安全也应该是全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安全已经拓展到了一些过去想不到的范围领域。2019年4月,一段俄罗斯总统普京怒怼奥地利主持人的视频在中国网络上疯传。在第五届“国际北极论坛”上,普京提出:以平均购买力和经济规模计算,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才是(北极地区)最大经济体”。主持人弗莱尔突然打断并质疑到:“对不起,总统先生,您说中国也是北极国家吗?”会场上,普京总统用“无视”表达出了他对这个质疑的不屑。那同学们如何理解这个质疑?北极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2004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北极黄河站,“雪龙号”多次前往科考;2013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获得了部分治理北极的话语权;2015年7月1日公布实施的中国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要“维护我国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2018年初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再次声明: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毫无疑问,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极地安全同样属于我国国家安全范畴。不仅如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每一项国家安全领域之内,国家安全的含义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以国土安全为例,过去我们讲的国土安全大多指的是领陆安全,之后拓展至领海、领空和底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的活动边界不断拓展,国土安全的外延继续延伸,覆盖至领海之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此外,防空识别区、网络空间等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领土也逐步纳入到国土安全的领域中来。由此可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中,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国家安全边界就跟进到哪里。我们只有更全面地认知安全的领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安全的属性与特点,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2.国家安全布局的系统性当我们将安全工作从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到国家安全体系的每个领域,就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了吗?显然不是。习主席指出:安全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紧密相关,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这就是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国家安全不是多个领域安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张布满节点的大网,环环相扣,哪个环节、领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安全。事实表明,任何安全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北非国家突尼斯一直以出口和旅游为经济支柱,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经济安全问题凸显。2010年12月,一名因找不到工作而成为小商贩的突尼斯大学生不满当局暴力执法自焚死亡,这一突发事件引发民众不满,全国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骚乱与流血冲突,造成严重社会动荡。随着矛盾升级,国家政治安全急剧恶化,一个月后,执政长达23年本·阿里政权轰然倒台。突尼斯骚乱又引发了大范围连锁反应,埃及、约旦、苏丹、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暴力冲突和政治动荡。美国等西方国家趁机介入,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席卷西亚北非的声势浩大的颜色革命。正因为国家安全具有明显的传导效应和联动效应,我们应对国家安全问题绝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似单纯的安全问题,并不能简单对待,否则就可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举例来说,当前,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安全难题,其滋生和蔓延受到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单纯靠一种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对“三股势力”在我国新疆策划实施的一系列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首先,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等带动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基础;其次,有针对性地设立教育培训中心机构,开展教培工作,对受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人进行教育挽救,把防范风险和有效处置结合起来,防患于未然;再次,在维护境内安全的基础上,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双多边机制,主动塑造我国西北边疆的良好外部安全环境,把维护和塑造安全、内部和外部安全统一起来,掌握安全工作主动权。通过这些努力,新疆地区近三年没有发生一起暴恐事件,这也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问题提供了比较成功的范例。事实表明,只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国家安全问题,系统地统筹好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安全工作,才能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有效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3.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总体国家安全观追求全域安全、全局安全,也追求持久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了长治久安。国家安全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时间作为重要变量引入国家安全的思考范畴,从时空方位加以延伸,不仅着眼当前,更考虑未来,着重思考长远战略、长远布局,是构建长治久安的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如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会给国家安全埋下隐患,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如何实现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呢?习主席指出:“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发展与安全,犹如硬币的两面,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条件。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和不受侵犯,是发展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充分印证了,只有国际国内环境保持安全稳定,才能心无旁骛地推动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基础。综合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只有发展自己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不发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天鲸号”同学们都很熟悉,这艘排水量达到数万吨、业务能力全球领先的重型挖泥船,被称作“挖沙怪兽”。2013年以来,作为绝对主力帮助中国在南海进行了一系列岛礁建筑工程,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三岛还建成了机场,为我国维护南海安全筑牢了坚实的前哨。同学们是否了解,这些“神器”的造价动辄以“亿元”计,造岛的水泥动辄以“亿吨”计,总体吹填的花费动辄以“百亿”计,更不用说背后无法估量的科技价值和人工价值。一句话,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就不会有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契机,不会有中国战机东海常态巡航,不会有中国战舰冲出“第一岛链”,不会有日益增长的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讲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为什么习主席强调:“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安全。形象地说,发展与安全就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要同步推进。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努力形成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的格局,只有这样,安全和发展才能长久持续。综上所述,习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全面、系统、可持续的安全观。(三)深刻把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安全是国家的命脉,安全观关乎国运兴衰。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时代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的新期待,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准确判断国家发展面临的安全形势,是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当口,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这样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2019年9月3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主席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突出表现为: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近期以来,一些激进分子以“反修例”为名,在香港制造了一系列极端暴力事件,他们冲击立法会大楼,肆意损坏立法会设施,涂污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撕毁并焚烧基本法,围堵香港中联办大楼,喷写侮辱国家和民族的字句、污损国徽,侮辱国旗……破坏了香港繁荣稳定的大局,触及“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这些违法暴力活动背后的推手主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安排高级官员会见“反中乱港”头面人物,为香港激进暴力分子的违法行为撑腰打气,对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和中央政府对港政策指手画脚,对“一国两制”进行别有用心的抹黑和信口雌黄的指责。其目的就是企图搞乱香港、损害中国良好的发展局面、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找准方向,抓住主要矛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而胜之,更好维护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或打断。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总体国家安全观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在新时代,人民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更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希望党和政府更加主动作为,更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希望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以食品药品安全为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追求的仅仅是吃饱肚子;今天随着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吃饱、吃好,还要吃的健康、吃的安全,人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有了更强烈更迫切的要求和期待。2018年发生的“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中,上百万支违法违规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和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流入市场,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再比如,非法集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也是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打着“投资”“理财”名义骗取钱财的非法集资活动猖獗,重特大案件频发,其中“‘e租宝’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762亿人民币,集资参与者达115万余人,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未兑付缺口380多亿。非法集资侵害对象涉及各年龄、收入和职业人群,包括许多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很多老年人,把“养老钱”“救命钱”投入其中,却血本无归,社会危害巨大。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安全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人民有了安全感,获得感才有保障,幸福感才会持久。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习主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新西兰是一个南太平洋岛国,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相对稳定,被称为远离世界纷争的“世外桃源”。从2016年到2018年,新西兰连续三年位被国际智库评为全球最安全的国家前三名。然而在2019的3月15日,来自澳大利亚的极端分子持枪横扫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清真寺,造成50死、50伤的惨剧。惨案发生后,举世震惊,新西兰总理形容“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人们在悲伤和愤慨的同时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是新西兰?从表面看,凶手来自澳大利亚,他的极端思想来自在欧洲游历时看到大量增加的穆斯林,他选择新西兰没有特定理由,似乎只是一个意外。然而从深层次看,这恰恰说明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他国的威胁随时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当前,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安全问题早已超越了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各国安危与共、唇齿相依,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思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实现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相统一,提倡世界各国秉承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不仅为维护和塑造中国国家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世界各国解决共同安全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主席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和升华,也是新时代指导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那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扛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呢?下面来探讨最后一个大问题。(四)切实扛起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担当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新时代大学生使命特殊、责任重大,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中,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锤炼能力素质。请大家观看《汇聚人民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专题片。专题片内容涉及网络勾联、境外胁迫策反,以及生物安全、海上技术窃密等领域的几个典型案例。一个个案例都在告诉我们,间谍以及想要危害我们国家安全的人无处不在,甚至有可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威胁迫害我国公民,以此达到他们窃取我国机密情报的目的。国家安全不是遥远的“谍战片”,它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人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1.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精神特质。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习主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