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国公开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国公开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国公开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国公开课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全国公开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神农氏“教民农作”反映原始农业的出现。答案:C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宋朝时出现的利用水力推动的灌溉工具是()A.翻车 B.筒车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曹魏时期。B项是唐朝时期创制的,D项是明清时期出现的。答案:C3.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于()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都江堰是在公元前3世纪由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答案:B4.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从材料“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说明“庭院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庭院经济”多种经营,既有农业也有手工业。故本题应排除B项,选择C项。“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技术落后。故排除A、D两项。答案:C5.《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 B.春秋战国C.唐代 D.宋代解析:材料“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技术,根据所学,这一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B6.(2023·山东滕州一中段测)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解析:“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意思相差很远。答案:B7.(2023·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解析:由“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而且土地兼并也表现出贫富分化,故本题答案选C项。答案:C8.(2023·河南顶级名校联考)《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解析: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9.《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解析: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首都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答案:B10.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后来被打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B.汉朝、唐朝C.明朝、清朝 D.春秋战国时期、宋朝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食官”即“食于官”,就是工商业者由官府供养,体现了当时工商业主要为统治者服务。随着历史的发展,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答案:A11.唐代元稹在《估客乐》中写道:“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反映出()①古代商人的生活具有不稳定性②唐代的商旅往来频繁③古代商人为了转贩求利而奔波④唐朝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商人的奔波生活,并没有体现唐政府的商业政策。将含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A12.《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是指()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的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解析:北宋时期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东京的商业经济尤为繁荣,《清明上河图》就反映了这一状况。答案:B13.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戴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从而严重束缚了商业发展。答案:D14.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解析:材料中的规定,其目的在于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这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答案:D1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议止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的“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析:本题考查“海禁”政策。通过解读题中“因势利导”“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可知,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又依据“议止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等信息可知,政府是“有条件地开放”,故A项中“废止”与题意及史实不符;B项符合题意,正确;国家对外贸易的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D项内容,明初的郑和下西洋表明朝贡贸易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礼记·王制》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辙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逃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嘉兴府志》卷十五(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手工业的特点。(8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10分)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有效信息进行解读的能力。第(1)问“主要目的”可直接分析材料得出,即手工业生产基本被官府控制,故其目的当然也是为王室和奴隶主贵族服务。第(2)问从材料二“进一步的发展”“官吏管理”“官府控制”“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等关键信息,可以总结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第(3)问从材料三中油坊的生产规模以及“佣”“佣值”等信息,可以解读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要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出现等方面思考。答案:(1)为王室和奴隶主贵族服务。(2分)(2)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手工业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8分)(3)现象:以雇佣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原因:农业商品化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10分)17.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6分)(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来归纳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的信息可以看出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材料二第二段中“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信息可以看出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第二小问依据宋代市的发展演变可得出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