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雨前》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涵。

2、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

3、教育同学们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涵,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习难点】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一)字音辨识1幔2水门汀3咆哮4瞥5揩6焦躁7龌龊8龟裂【答案】1màn2tīng3páoxiào4piē5kāi6zào7wòchuò8jūn(二)字形辨认1热hōnghōng()()gǒng()手起hòng()2布màn()màn()长màn()草3ǒu()吐òu()麻ōu()歌4热làlà()()sǒng()然乖là()【答案】1烘烘拱哄2幔漫蔓3呕沤讴4辣竦剌(三)词语释义1水门汀:即水泥2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火烫着一样。3龌龊:不干净4龟裂:①.田地因天旱而裂开许多缝子。如:稻田龟裂。②.皲裂。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5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美,十足,彻底。二、主旨解读作品描写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寄寓着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各种社会势力的嘴脸进行揭露之意,则是自然而明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反对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昂扬斗志,对革命充满胜利的信心。闷热的天气----社会环境雷雨前苍蝇、蚊子----反动派及帮凶蝉儿----------口头革命者雷电风暴------革命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阅读课文,完成1——8题1、作者行文多用比喻修辞格,请写出下列喻体的本体①幔——②胶水——③快要干死的鱼——④巨人——【答案】①乌云②汗③人④雷电2、作者写景状物多用摩声修辞格,如写苍蝇的“嗡嗡嗡地”。请另外找出三处【答案】蚊子——“哼哼哼地”,蝉儿——“要死哟!要死哟!”,风——“胡——胡——”“霍!霍!霍!”,雷电——“轰隆隆,轰隆隆”。3、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明确】“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4、①作者希望“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那么,雷雨前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请同学们就“干净清凉”这个词寻找两个反义词。【明确】“雷雨前是个肮脏闷热、龌龊窒息的罪恶世界。”②提问:既然“雷雨前是个肮脏闷热、龌龊窒息的罪恶世界。”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画面的?分几个层次描写了自然界雷雨到来之前的情景?在文中找出作者在每一时间段内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提示: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描绘的。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并分析在这一时间段内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参考答案】分五个层次:昨天白天——没有一丝儿风;傍晚——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夜里——仍然极闷;今天清早——还是很热;上午——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写“清早”的氛围:闷热、无风,露宿的人、灰白的幔,河干、土硬还像在“吐”“热气”。这都是从视觉、触觉得来的实际感受。写“这一天上午”的氛围:幔外也许有风而幔纹丝不动所造成的“热辣辣的一股闷”,汗腻胶着皮肤像结成了一层壳,真实地再现了随时间推移,热闷增强、压抑郁闷的气氛也随之增浓的真切情景。写“午后三点钟光景”,到“人像快要干死的鱼”时,“天空那灰色的幔”才“裂了一条缝”!但这“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转瞬即逝,那幔和密云不雨的情势也极其顽固:“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把郁闷腻热的氛围渲染到极点。即从第一至第三个意段,写清早还在发热的石桥、被云遮住的太阳、龟裂的泥土,写午后三点钟对降温无济于事的电闪、雷鸣。这一幅幅关于天气景象的图画,表现了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因此作者渴望“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③从描写中你触摸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脉搏?【答案】从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中,从结尾处“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主旨句中,可以触摸到人类社会的脉搏,那就是,当时的社会如同雷雨前一样让人憋闷,需要一场革命的“大雷雨”才能真正地改变面貌。5、“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这句话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6、结合写作背景,揣摩所写的景物的含义。【明确】文中“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执刀巨人;大雷雨”各象征了什么?答案提示:灰色的幔:象征束缚人们的枷锁,即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苍蝇、蚊子、蝉儿:反动官僚、帮闲文人风雷闪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切革命力量执刀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雷雨: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的大决战7、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明确】象征的写法。8、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写法(1)主题:茅盾以自身的感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专制统治的高压下面的痛苦生活和打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强烈愿望。(2)写法:①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品借助自然事物用以象征某种社会力量。文中用闷热、干旱造成的灾害象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以灰色的幔象征束缚人们的枷锁,即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以苍蝇、蚊子、蝉儿象征反动官僚、帮闲文人;以风雷闪电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切革命力量;以执刀巨人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大雷雨象征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的大决战;以巨人同闷热、灰幔的斗争过程象征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进程,形象地反映了革命的规律。作品之所以运用象征手法,都有其相近的原因:一是为加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一是作为策略手段,防止敌人对作品的扼杀。②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是明显的。本文把象征社会现实黑暗郁闷的自然现象极力渲染,把巨人的形象置于极端严峻的背景中,给予描写刻画,衬托其伟大的力量;同时,又用在同样背景中的苍蝇、蚊子、蝉等的丑恶表演同巨人的英勇行为相对比,给予巨人更有力的讴歌。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雷雨前》写于(

1934

)年,作者是现代作家(

茅盾

)。是一篇(

抒情

)散文,采用了(

象征

)的写作手法,它描写了(

郁闷窒息

)和(

密云不雨

)的天气景象,结尾句表达了作者(

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的信念.二、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辟邪/开辟缜密/嗔怒惊骇/骸骨淡泊/湖泊B.夙愿/住宿供养/口供奔跑/投奔 湛蓝/暂且C.着手/着陆联袂/昧心纤毫/翩跹累赘/连累D.炮制/炮烙呜咽/拖曳浩淼/渺茫处方/处境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随着广州亚残运会的火炬点燃,开幕式筹备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几经推敲、几经修改,一个老到的总体运行方案终于出台,但组织这么偌大的排练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亚运会相比,亚残运会有其特殊性,残疾人也有特殊需求。“细节决定成败,细微才见功夫。”在筹备开幕式过程中,各子团队负责人按照要求将工作时间精细到每一秒,空间精细到每一米,人员精细到每一岗,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无微不至、百不一爽。A.老到B.偌大C.无微不至D.百不一爽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从日美“利刃2023”演习的兵力和科目设置来看,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演练,也是一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联合演习。通过“利刃”演习,能使日本自卫队逐步掌握组织大规模联合战役的经验,重获进攻能力,这将会对东亚军事力量对比产生深远的影响。B.灰霾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不仅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还会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高发。C.余秋雨先生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D.60多名华夏中学的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5000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夕阳红”敬老院近200名老人的手中。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3年,在从6月27日到7,,。世界气象组织警告,如果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升温将使剧烈天气现象造成的伤亡同步攀升,人类生活环境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浩劫”,与之相比,目前困扰我们的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过是小巫见大巫。①全国17个省区71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极端强降水事件标准②全国有21个省市区152个站点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③这些枯燥的数据,再清楚不过地揭示出了气候恶化的程度和速度④与2023年相比,两种极端事件均有出现站点多、范围广、超历史极值的记录多等特点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5、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办公室的小王整天在忙这个事情,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真是日理万机啊。B.庆祝“十一”的联欢会场,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C.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吸取教训,提高技艺。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是巧夺天工。【答案】1.A(A.bì/pìzhěn/chēnhài/háibó/pōB.sù/sùɡōnɡ/ɡònɡbēn/bèn zhàn/zànC.zhuó/zhuómèi/mèixiān/xiānléi/lěiD.páo/páoyè/yèmiǎo/miǎochǔ/chǔ)2.D(A.“老到”指人办事老练周到。B.“偌大”意思是“这么大”,与前文的“这么”重复。C.“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的样子。D.“百不一爽”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3.D(A.成分残缺。省却“能使”,让“日本自卫队”为主语。B.搭配不当,“疾病”与“上升”不搭配。C.结构混乱,中途易辄)4.A(②句有“全国有”的“有”字,①句承前省略“有”字,故②句应在①前。④在③前,先现象“站点多、范围广、超历史极值的记录多”,后概括“程度和速度”。)三、课外拓展阅读茅盾散文,完成1——3题沙滩上的脚迹他,独自一个,在这黄昏的沙滩上彳亍。什么都看不分明了,仅可辨认,那白茫茫的知道是沙滩,那黑漆漆的是酝酿着暴风雨的海。远处有一点光明,知道是灯塔。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猛可地,天空气过了锯齿形的闪电。他看见不远的前面有黑簇簇的一团,呵呵,这是"夜的国"么,还是妖魔的堡寨?他又看见离身丈把路的沙上,是满满的纵横重叠的脚迹。哈哈,有了!赶快!他狂喜地跳着,想踏上那些该是过去人的脚迹。他浑身一使劲,迸出个更大些的心火来。他伛着腰,辨认那纵横重叠的脚迹,用他的微弱的心火的光焰。咄!但是他吃惊地叫了起来。这纵横重叠的,分明是禽兽的脚迹。大的,小的,新的,旧的,延展着,延展着,不知有几多远。而他,孤零零站在这兽迹的大海中间。他惘然站着,失却了本来的勇气;心头的火光更加微弱,黄苍苍地像一个毛月亮,更不能照他一步两步远。于是抱着头,他坐在沙上。他坐着,他想等到天亮;他相信:这纵横重叠的鸟兽的脚迹中,一定也有一些是人的脚迹,可以引上康庄大道,达到有光明温暖的人的处所的脚迹,只要耐守到天明,就可以辨认出来。他耐心地等着,抱着头,连远处的灯塔也不望它一眼。他相信,在恐怖的黑夜中,耐心等候是不错的。然而,然而--隆隆隆地,他听得了叫他汗毛直竖的怪响了。这不是雷鸣,也不是海啸,他猛一抬头,他看见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从海边的黑浪里涌出来,夜叉们一手是钢刀,一手是人的黑心炼成的金元宝,慌慌张张在找觅牺牲品。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媚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上,唱迷人的歌曲。他闭了眼,心里这才想到等候也不是办法;他跳了起来,用最后的一分力,把心火再旺起来,打算找路走。可是--那边黑簇簇的一团这时闪闪烁烁飞出几点光来,飞出的更多了!光点儿结成球了,结成线条了,终于青闪闪地排成了四个大字:光明之路!呵!哦!他得救地喊了一声。()这当儿,天空又撒下了锯齿形的闪电。是锯齿形!直要把这昏黑的天锯成了两半。在电光下,他看得明明白白,那边是一些七分像人的鬼怪,手里都有一根长家伙,怕就是人身上的什么骨头,尖端吐出青绿的鬼火,是这鬼火排成了好看的字。在电光下,他又分明看到地下重重叠叠的脚迹中确也有些人样的脚迹,有的已经被踏乱,有的却还清楚,像是新的。他的心一跳,心好像放大了一倍,从心里射出来的光也明亮得多了;他看见地下的脚迹中间还有些虽则外形颇像人类但确是什么只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而且他又看见旁边有小小的孩子们的脚印。有些天真的孩子上过当!然而他也在重重叠叠的兽迹和冒充人类的什么妖怪的足印下,发见了被埋藏的真的人的足迹。而这些脚迹向着同一的方向,愈去愈密。他觉得愈加有把握了,等天亮再走的念头打消得精光,靠着心火的照明,在纵横杂乱的脚迹中他小心地辨认着真的人的足印,坚定地前进!1、文中的“他”指的是什么?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2、指出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分别说明其象征意义。3、文中"人鱼"这一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向人们提出怎样的警示?【答案】1“他”指寻路者,即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2夜叉、人鱼、灯塔、光明之路、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黑暗势力、诱惑、坚强的意志、欺骗、奸诈3、肖像描写、行为描写;不受诱惑(或不上当受骗)。【相关资料】(一)茅盾谈散文关于小品文今年文坛上小品文大为流行。小品文的刊物一时风起云涌,于是“论战”就来了,有人戏称为“宇宙和苍蝇之争”,文献足征,此姑不赘。()小品身只是文学上一种体裁,小品文之利弊如何,全看人们用它来装载怎样的内容。飞机可以带了炸弹去轰炸乡下人,但也可以播种,可以杀蝗虫。小品文在“高人雅士”手里是一种小玩意儿,但在“志士”手里,未始不可以成为“标枪”,为“匕首”。小品文本身是不应该反对的。我们以为应该提倡小品文,积极批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发展到光明灿烂的大路。我们应该创造新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摆脱名士气味,成为新时代的工具;我们应该把“五四”时代开始的“随感录”、“杂感”一类的作为新小品文的基础,继续发展下去。要是我们不满于专论苍蝇之微的小品文,那么,我们就应该写出包括宇宙之大的小品文来跟它比赛,让读者来决定两者的命运。因为小品文的流行不是偶然的,有它的社会的要求,惟有创造新的小品文然后能使这社会的要求趋于光明。如果我们以为小品文将成为某些人的避世的桃源,那么我们就应该使这“避世桃源”变为热蓬蓬的铁工场,站在这“桃源”外边咒骂是无用的。我们也要写游记。我们要用满洲游记,长城游记,闸北战墟游记等等来振发读者的精神。我们要写铁工场、码头矿穴……的Sketch来照明“小品国”的每一个角落的幽秘。我们应该提倡小品文,创造新的小品文;让我们来喊一声:小品文万岁!(二)茅盾谈写作常常有些青年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也常常这样回答:多做习作,多读古典名著或向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学习。这个答复,没有错。可是接到这样答复的青年朋友常常表示不满意,认为“这是太原则了,不解决具体问题”。于是,常常有些青年朋友天真地又提出一个要求,这便是请老作家(有经验的作家)传授“窍门”。对于这个天真的要求,只好作这样的解释:文学作品的写作或艺术品的创造,不同于操纵一部机器,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窍门”——经指点便解决了困难的“窍门”。这一个解释,也没有什么不对。然而青年的朋友依然不能满意。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说法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窍门”是有的,这就是先使得自己“眼高手低”。为什么不说先使得自己“眼高”起来,而要说“眼高手低”呢?难道“手低”不是已有的事实而还要“使得”么?这也要一点说明。据我所知(或者,照我自己的经验),“眼高”者不一定能够清清楚楚认识到自己的“手低”。如何而能“眼高”呢?博览群书。这是个现成的答案。可是要有一点补充,就是这个“览”字还包括研究分析(这是对于书的思想内容)反复咀嚼(这是对于书的艺术性)的功夫。“群书”这两个字也不单指各种流派的作品,也要包括前人的对于那些作品的研究和批评。必须这样下过一番苦工夫,才能达到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眼高”,而不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第二步功夫是要做到清清楚楚认识自己的“手低”——“低”在何处?看人家的东西,一看就看出了毛病,看自己的东西,却常常看不出毛病;这样的情况是常有的,每人都有亲身的经验。由此可知,“手低”而要能自知,还要清清楚楚认识到“低”在何处,实在是比“眼高”更深一步的功夫。“眼高手低”的第四层意义,我以为是这样的。(选自茅盾《从“眼高手低”说起》)(三)作者和背景茅盾,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中国现代进步文学的先驱,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童年丧父,母亲是他最初的启蒙老师。茅盾上小学前读过私塾,8岁入乌镇的小学读书。1909年,茅盾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开始其离乡求学的经历。1911年转入嘉兴中学堂。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茅盾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至中学毕业。1913年,茅盾考人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北大预科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茅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随后茅盾接手《小说月报》杂志编辑,着手对老牌的《小说月报》改革,使已处衰境的《小说月报》焕发出新生命,同时他也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1921年茅盾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了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时,茅盾来到广州,任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的毛泽东的秘书。1927年国共分裂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被迫流亡日本。这期间,他开始专心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并开始用茅盾作笔名,了《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等。“茅盾”是192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一起从事并指导进步文艺活动。这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也是茅盾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和丰产期。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于长沙、武汉、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以及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1938年茅盾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胜利后,茅盾离开重庆,回到上海,主编《文联》杂志。他积极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参加争取民主的活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茅盾被迫避居香港。期间,茅盾主编香港《文汇报·文艺周刊》。1949年茅盾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了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有散文集《茅盾散文集》、《话匣子》、《野蔷薇》、《见闻杂记》等。现有《茅盾全集》行世建国后,茅盾主编《人民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