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崖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崖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崖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崖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崖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大崖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加强,导致这一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不包括()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C.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 D.第三世界崛起参考答案: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具体考查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答:A项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并不是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存在巨大分歧和矛盾且社会主义早在六七十年代早已名存实亡,是正确答案;B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是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日、西欧都是多极化里面的关键一极,排除;D项第三世界崛起,是影响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故选A.2.“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种“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的“方式”对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建立了资产阶级总统制C.建立了与英国完全一样的君主立宪制D.建立了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他采用铁血政策,强化专制集权,扩大力量,通过发动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和封建专制传统,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制约。故选D。ABC明显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名师点睛】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因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3.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参考答案:C4.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远古传说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当前中国很多省份的简称都是与西周时期分封制有关。山东省在西周时期属于鲁国和齐国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齐鲁大地,故本题选择B选项。A、C、D选项都不符合历史事实。5.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参考答案:B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不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A.更新观念,学习西方B.民族觉醒,一致对外C.兴办实业,挽救危亡D.崇尚理性,倡导民主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19世纪”和“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说明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故ACD符合题意,B不属于“重新评价”的表现,故选B。7.“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A.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B.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C.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D.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可知反映是电的发现和使用,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棉纺织业无关,A选项排除。蒸汽机的改进与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选项排除。材料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关,D选项排除。8.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意味着(

)A.专制政体的终结

B.工业革命的起点

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

D.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参考答案:C9.军机处设置以后,凡内容涉及告诫重臣、指授方略等机密事项,朝廷就不通过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地方高级官吏亲收。材料反映出当时A.兵部效率的提高B.君主专制的强化C.地方官吏的专权D.内阁职能的转型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的主旨不是兵部的效率问题,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皇帝的旨意、命令通过军机处直接传达到了地方各省官员的手中,而无需经过内阁等正式程序,这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的表现,故选B;清朝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官吏无法专权,排除C;清承明制,内阁作为顾问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职能没有转型,排除D。10.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A.战略反攻时期B.渡江战役时期C.平津战役时期D.淮海战役时期参考答案:D依据题文中的“华野(华东解放军)和黄维部”可以直接推导出该场景发生于淮海战役时期。淮海战役华东解放军在邓小平、陈毅等人领导下消灭了国民党黄维部。11.“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规定,如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而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空间好时间上的限制,不用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形成了商业街。城郊农村出现“市”。“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详解】题目中的城就是政府办公和人民居住的场所,市指商品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就是说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再分开了,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排除A项和B项,答案只能从C项和D项中选,D项虽也属于“城区即市区”但是不是较早期的情况,故不选D,由此正确答案为C。【点睛】汉代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南北朝时形成草市,有“草市尉”管理。唐代出现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12.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C.未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D.没有可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的是“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造成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苏联的严酷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实情所决定的,这是主要原因,所以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原因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在农村中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参考答案:C14.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如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参考答案: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反映的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分布,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诱导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两者均采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是在一战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A.15.2013年12月31日,山东威海与台北的空中直航首航成功。通航是海峡两岸实行的“三通”之一,除了通航,其他“两通”指的是A.通邮、通路

B.通邮、通电 C.通邮、通商

D.通信、通路参考答案:C16.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A.反对封建迷信B.土葬改为火葬C.春节禁放鞭炮

D.文娱活动增多参考答案:B略17.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B.《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是对罗马法的总结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D.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参考答案:B18.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18726%1032800057.3%1895~19134639081041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参考答案:C19.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8.9次/年A.明清中央集权弱化抗灾能力下降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时期政府抗灾机制比前代退步D.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参考答案:D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A错误;图表反映的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不能表明是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明清时期政府抗灾机制比前代退步,排除BC;从图表看出,明清时期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高于以前朝代,表明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正确。点睛:本题容易错选B,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频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是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20.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WTO的前身是A.欧佩克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贸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考答案:C21.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参考答案:B22.1924年至1927年爆发的国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的高潮是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主要成果是()A.沉重打击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D.中共开始探索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尝试参考答案:B【详解】国民革命属于人民的大革命,国民革命的主要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正确。A是太平天国运动影响。C是八一南昌起义影响。D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故ACD排除。23.“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八七会议参考答案:B24.“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能够反映二十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参考答案:C25.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参考答案:A略26.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而不是清政府,排除ABD项。27.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了返乡运动,印发了《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炷香。”这一趋势促成了(

)A.海峡两岸的“三通”

B.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九二共识”的达成参考答案:B28.1800年前后,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A.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B.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未得到认可C.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D.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说明传统经营方式仍有利可图,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机器生产不被人们接受,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认可的问题,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作坊可以弥补现代工业的缺陷,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的生产方式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9.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削弱了君主集权B.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C.加剧了冗官现象D.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参考答案:B材料讨论核心问题是宰相权力的扩展扩大。材料中的一官多职做法有利于权力的集中,既可以减少冗官现象,从而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故排除C,选B;宋代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增强,排除A;材料没有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牵制武官的做法,不能反映崇文的治国理念,排除D。30.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有人认为,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政治自由主义完成了从思想到法律,再从法律到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洛克、盂德斯鸠、卢梭等。根据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概括政治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5分)(2)用英、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重要史实,说明这三国的政治自由主义是怎样完成从思想到法律的转变的?(8分)参考答案:(1)原则:思想自由,如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财产自由,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治自由,国家必须实行法治,如政府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代议制,由公民自由选举立法机构等。(5分)(2)三国都首先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掌握了政权;通过资产阶级政权,颁布法律来确立政治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如英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1776年颁布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来实现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到法律的转变。(8分)

略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美等许多国家效法。

——《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下列种种才叫做自由权利: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又获得保证,你不会在半夜三更,……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搂,或驱入沙漠……。这些权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国的人。”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成熟的;……”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来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1)材料一中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的建立有哪几种类型?请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确立的标志性事件。(4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5分)

(3)为什么格莱斯顿把美国1787年宪法看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美妙的杰作?”(4分)

(4)综上所述,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3分)

参考答案:(1)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

事件: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2分)

(2)理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

2分)史实:光荣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政治;不断进行议会改革,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3分)(3)实行联邦制;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4分)(4)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实行任期制等。(3分)(答出其中3条可得满分)

略33.(1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