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水源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水源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水源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水源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水源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水源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中心是A.西欧B.北美C.非洲D.亚洲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欧洲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那时还没发展,故排除。D项不是题干的内容,故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影响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放归也“,宋代孟元老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参考答案:B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下列革命团体直接与武昌起义爆发相关的是①共进会②华兴会③中国同盟会④文学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参考答案:B武昌起义准备的组织是共进会和文学社,故①④正确;选择B项;华兴会和同盟会均是武昌起义之前,故②③排除。4.由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到清初设军机处,其本质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B.官僚体制的创新C.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加强

D.中央机构的精简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发明推动了东汉冶铁技术的进步

参考答案:A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C.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D.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参考答案:D7.有学者认为,世界上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国家,如果没有人管他们,这个世界就是无政府的世界,肯定会一团糟。所以要有个东西来管,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这种看法A.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为霸权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持C.符合广大中小国家发展的共同愿望D.对霸权主义国家的企图提出警告参考答案:B【详解】“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意思是说强大国家拥有霸权属于合法行为,显然是为霸权主义提供理论支持,B正确;这种理论属于霸权主义者理论,显然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错误;这种理论符合发达国家霸权主义者愿望,C错误。材料是为霸权主义者提供理论支撑。D错误。8.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参考答案:C古代的地方政治体制。主要是比较这两种制度的区别。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联系的,强调血缘宗族,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独立性,享有很大的权力,诸侯王可世袭,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反郡县制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有任期,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选C。ABD项都和分封制不符。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代的首席将军是()A.梭伦 B.伯利克里 C.亚历山大 D.屋大维参考答案:考点: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解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代的首席将军是伯利克里.故选B.10.西周时期,一位诸侯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其妾接连为他生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后来,其妻又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他职位的继承者应是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参考答案:D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12年1月2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注:即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而民间还继续沿用着农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用国号纪年取代帝王年号纪年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沿用旧历有利于安排农事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C.上述材料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存、中西共融”的特点

D.上述材料的这种作法没有受到西俗东渐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参考答案:D12.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B.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C.废除宰相制不断强化皇权D.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大臣认为设立宰相管理国家是自古以来的制度,但中书省、枢密院和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和财政的设置不利于管理国家,所以该大臣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建立一省制,故排除A项,故选D项;根据“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可知该大臣并不是主张实行行政、军事、财政的三权分立,故排除B项;根据“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可知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故排除C项。1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经济实力膨胀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参考答案:C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寻求政治大国地位,C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且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的重要原因应该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故A错误;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后的政治表现,不是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故B错误;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是谋求“政治大国”的目的,故D错误。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参考答案:C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15.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参考答案:D16.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是(

)A、集体耕作

B、简单协作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庄园经济参考答案:C17.“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现象始于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参考答案:B1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9.“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B.国共合作道路C.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D.城市中心道路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走相反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就是毛泽东所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有别于俄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具体实践,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C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是俄国的革命道路模式,与材料主旨相悖。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0.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参考答案:B21.下表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存在的问题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怠慢神和蛊惑青年①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雅典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③表决方式过于简单,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④容易导致道德败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2.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A.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B.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C.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D.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帝退位诏书》和英国的光荣革命均推翻了专制统治,也均重新建立了政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不适合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仍然保留了帝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适合中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中英两国革命的异同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一定要知道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仍然是君主制、帝制。23.《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中哪一项基本原则:

A.同态复仇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D.遵守契约原则参考答案:C2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参考答案:A材料中“一个国家内部问题”可知是用“一国两制”的问题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故A正确;B属于经济改革问题;C和D均不符合国家统一的问题。25.17世纪,荷兰从葡萄牙手里夺取的殖民地是(

)A.马六甲

B.锡兰

C.好望角

D.台湾参考答案:C26.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①竹简隶书一牛挽犁素纱禅衣水排②心学文人画《萍洲可谈》商业街柳词③雕版印刷《玄秘塔碑》釉下彩绘“夜市”海上丝绸之路④微子郑国渠《小雅》“妇功”“非乐”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参考答案:D【详解】①,一牛挽犁在东汉出现,素纱禅衣是汉马王堆出土的,水排是东汉太守杜诗发明的,所以是汉朝的信息;②,文人画兴盛于宋,《平洲可谈》是宋代的著作,从商业街柳词联想到宋朝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作品被随处传唱,是宋的信息;③,雕版印刷、釉下彩绘、“夜市”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唐朝的信息;④,由战国时的郑国渠,西周的《诗经》中的《小雅》,夏朝时期出现“妇功”,“非乐”是战国时墨子主张,可总结出是先秦的信息。综上:①汉②宋③唐④先秦,根据时间顺序为④①③②,正确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反映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28.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参考答案:B【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变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诸侯国统治者为在兼并战争中胜利纷纷变法图强,以称霸天下,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D项不是直接原因,A项是根本动力。29.“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C.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D.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提出的参考答案:C【详解】“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反对凯恩斯主义,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货币主义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建立混合经济,选项C正确,选项B排除;选项A不符合史实,自由市场经济不等于自由放任,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货币主义理论创立时间20世纪50年代,选项D排除。30.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致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1)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己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引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2)结合材料二说明孙中山倡民生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什么不足?材料三: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3)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是什么?材料四: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4)材料四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2)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2月推翻封建帝制。

(4)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32.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在这场全球性经济发展角逐中,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平等”参与,却由于自身综合实力的薄弱得不到平等回报,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于是,不堪忍受的经济处境迫使他们高举经济民族主义大旗,尽管有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极不合拍的。——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材料三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弱(如伊拉克),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不断深化向前”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推进“第二波全球化”的主要经济组织。(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分析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关系。(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本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协定组织(2)发展中国家实力落后。经济民族主义旗帜。关系: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3)观点: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承担风险。中国应对:积极参与全球化,努力承担国际责任,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和交往。【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不断深化向前的主要原因有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等。经济组织:根据材料一中“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结合所学可以列举出推进“第二波全球化”的三大经济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协定组织。(2)不合理因素:根据材料二所说“发展中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平等’参与,却由于自身综合实力的薄弱得不到平等回报,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可知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是发展中国家实力落后,即便平等参与,也得不到平等回报。关系:根据材料二“不堪忍受的经济处境迫使他们高举经济民族主义大旗,尽管有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极不合拍的”可知,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经济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3)观点:根据材料三“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可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同担风险。应对:结合本世纪以来的史实,可知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是积极参与,努力承担国际责任,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和交往的。3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