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第二章)_第1页
中国地理(第二章)_第2页
中国地理(第二章)_第3页
中国地理(第二章)_第4页
中国地理(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及其评价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中国地理内容结构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天气系统气候演变基本特征开源潜力需求分析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结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特殊方面第二章自然结构

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绿水青山,而大致处在同一纬度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却是一片荒凉?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尤其是夏季有大量的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登陆,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形成了绿水青山的自然景观;而撒哈拉沙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因而终年高温干燥,呈现一片荒凉的沙漠景观。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一)季风特征

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行星风系图图2-1中国1月气压平均流场

图2-2中国7月气压平均流场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图2-3中国1月海平面气压和盛行风向频率图

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冷锋是冬季天气的控制系统,盛行偏北风。大陆上的冷高压一般于9月份形成,冬季风1月最盛。

冬夏盛行风向图2-4中国7月海平面气压和盛行风向频率图

夏季时,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地面为印度热低压盘踞,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使得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季风、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图2-5

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特点首先影响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东部南部的海洋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寒冷干燥暖热湿润北方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

冬夏季风的差异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图2-6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对我国的气候影响1.热力作用-形成高原季风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2.动力作用1)阻碍寒流-冬季从西伯利亚侵入我国的寒潮2)阻挡暖湿气流北上-夏半年(二)水热条件特点

东部季风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半部属于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属于干旱气候。

青藏高寒区:西南部为高度超过3000m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1.三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2.温度自南向北降低我国从赤道带,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3.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p27图2-7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相比,东北偏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上下。图2-8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

夏季全国气温普遍升高。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小于冬季。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均温偏高1.3~2.5℃。因此,我国夏季温度与同纬度地区的差值比冬季时要小得多。

图2-9中国气温年较差

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广大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我国气温的变化对工农业的影响p271.农业地带性差别变得复杂;2.冬夏天对工程的不利影响等。

4.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图2-10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

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方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3~4月准静止锋跃迁至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绵阴雨。6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梅雨。7月中旬以后,锋面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自此以后,雨带移至北方,具有过境锋性质,形成北方的夏末秋初雨季,不具有连阴雨特点。7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台风侵袭,降水相当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

5.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关系密切冷气流暖气流五月南部沿海地区冷气流冷气流冷气流五月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梅雨梅雨梅雨暖气流冷气流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伏旱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七·八月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九月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暖气流冷气流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结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5月6月7、8月9月10月夏季风的进退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北方雨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中国东部地区的雨带随着月份的变化作周期性移动

6.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

华北为“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及华南为“冬春旱夏秋雨型”,青藏高原西部为“夏雨集中型”,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为“全年多雨型”,东北东部地区为“夏秋雨型”,西北内陆为“全年干旱型”。

7.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季风气候的特点图2-10中国年降水量变率

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降水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降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图2-11中国干燥度等值线

8.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干燥度干燥度:<1,湿润1~1.25,半湿润1.25~4,半干旱>4,干旱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的比值二、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寒潮

梅雨

台风它们各自的形成、变化构成了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一)寒潮

1.概念

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

寒潮是冬半年危害较大的大规模天气现象。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地区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

2.寒潮降温标准(1)中国气象台:一般用日均温的过程总降温高于10℃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5℃,或者过程总降温高于7℃和温度负距平的绝对值高于3℃作为标准,根据寒潮影响地区的大小,分别定义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在冬季,大约平均10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爆发南下的过程。(2)广西气象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3天内)在10℃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降至4℃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或以下的均称之为寒潮。

为什么我国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

(1)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2)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3.寒潮发生的原因冬半年高纬度接受的太阳热量很少,地面大量冰雪覆盖,反射率强气温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冷空气团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冷空气活动寒潮

图2-12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

主要有4条:

西北方路径为最多,约占60%;北方路径,约占19%;西方路径,约占14%;东北方路径,约占7%。我国平均每年出现寒潮的次数约6次,但各年差异很大,寒潮出现最多的年度达10次,出现最少的年度仅2次。11月出现寒潮的次数最多,秋末和初春由于西风带的活动和调整,寒潮出现次数也较多。4.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我国哪些地区不易受到寒潮影响或者受寒潮影响较弱?为什么?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势高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上、秦岭台湾、海南岛等距离较远

寒潮的侵袭,往往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

很多地区出现冻害和低温冷害,对农业常造成巨大损失;当寒潮伴有暴风雪时,还给牧区造成严重灾害;在黄河以南出现的冻雨,也会给交通、通讯和工业带来破坏。

5.寒潮的危害

路滑侧翻的卡车(二)梅雨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每年初夏,江淮地区有一段时期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称为“梅雨”或“霉雨”。初夏,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移到北纬20°附近。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加强,且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加强,但中纬度的冷空气仍常常南下,锋面发生波动而形成江淮气旋,造成江淮流域的降雨。图2-13中国梅雨分布图(三)台风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相当部分地区均直接或间接受台风影响而产生暴雨。沿海各省市最大雨量的影响系统是台风。

(1)台风的概念

在水温超过26℃的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超过12级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2.台风的形成2.台风形成●有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低压●合适的纬度和明显的地转偏向力时间:地点:条件:主要在夏秋。要集中于7—9月,这3个月台风登陆频率各占26%,占全年总数的78%。主要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低纬度广阔的高温洋面,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暖流流经区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大规模的空气上升运动3.台风的路径图2-14影响中国的台风路径示意图中国南海北部、台湾海峡、台湾及其东部沿海、东海西部和黄海均为台风通过的高频区。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各省份。台风“杜鹃”路径2015年第22号台风彩虹路径(编号1522)4.台风的危害强风:掀翻船只,拔树倒屋等。暴雨:江河决堤,水库溃崩,形成洪水灾害等。风暴潮:破坏海堤、港口、造成人员伤亡等。三、对我国气候的评价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地处温带地区的我国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太阳辐射的高值期重合,使这里的夏季具有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单季作物的种植线比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普遍偏北。例如,水稻生长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棉花种植可以达到新疆北纬45°,是世界水稻、棉花分布的最北位置。(一)

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二)

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形成著名的回归干旱带。在这一地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气候湿润,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0℃积温4

000~4

200℃为一熟带和二熟带的分界线;≥0℃积温5

900~6

100℃为二熟带与三熟带的分界线。(三)

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图2-15日平均温≥0℃的积温分布

图2-16日平均温≥10℃的积温分布

≥10℃积温3

600~4

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10℃积温5

000~5

500℃可成为双季稻三熟地区。(五)冬季气温偏低全国山地县约占68.7%,山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40%,山区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90%,山区草场占全国草场面积的54%。山区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东北北部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冬季气温偏低,不利于多年生作物越冬。我国气候年际间变化大,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因素。据估计,平均每年因气候灾害减产达150×108

kg以上,重灾年份甚至可达300×108

kg左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最大可能地防御、减轻气候灾害是重要的任务。(六)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四)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四、气候变化及演变趋势

(一)近5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图2-17中国5000年来的温度变化曲线(据竺可桢,1972)(二)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于1995年发表的评估报告,自19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大约上升了0.3~0.6℃,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cm。

从总体上说,中国在20世纪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10年代为持续低温期,20世纪20—40年代为持续高温期,20世纪50—70年代中期为又一低温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为第二个高温期。但是,中国在20世纪40—60年代的降温比北半球明显,而20世纪80年代增温不如北半球快。北半球百年最暖期在20世纪80年代,而中国百年最暖期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各地气温变化不尽相同。1951—1990年间,北方各地年平均气温呈增暖趋势,而西南地区则呈变冷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但夏季大部分地区为变冷趋势。

百年温度变化百年降水变化20世纪我国降水的趋势大致是从18、19世纪的较湿润时期转为较干燥的过渡时期。20世纪的10年代、50年代是多雨期,3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是少雨期,70年代后期雨水逐渐增加。20世纪厄尔尼诺活动已发生27次,共有46年在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面水温持续正距平超过0.5℃,而拉尼娜(同样地区海面水温持续负距平≤0.5℃)有18次(年)。厄尔尼诺与拉尼诺活动对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是造成降水异常,或产生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灾害。

中国各地区的多雨期和少雨期的变化,与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背景变化有密切关系。前些年频繁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使人们重视海气作用的研究。气候变化趋势预测大多数气候学家认为,全球气候日渐变暖。气候变暖除了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产生温室气体的人为因素外,太阳辐射变化、火山活动等自然因素也有很大作用。气候变暖是一个趋势,但气温仍会出现波动。图2-18用树轮指数表示到公元2070年我国寒暖变化的大趋势(虚线为CO2的增温趋势)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冰川大幅度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将导致海拔较低的陆地被淹,许多岛屿将消失的无影无踪。全球变暖:南极冰山在融化

马尔代夫是位于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其平均海拔只高于海平面2.1米,该岛风光优美,景色丽人,被誉为“人间最后的乐园”。然而,全球变暖正让这个天堂岛国面临沦为汪洋泽国的危机。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已经宣布,将设立基金,为其35万人口购买新的国土。

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使马尔代夫消失海平面上升66米后的世界版图中国东部消失尽管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所有冰雪消融还需要至少5000年的时间,但假如我们继续增加碳排放,可能让地球时隔3000万年再次出现一个没有冰雪的世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12度,海平面上升66米,各大洲海岸线改变,全球许多大城市将淹没。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描绘出一个“可怕”的新世界版图。2013年11月07日10:43腾讯科技亚洲:中国6亿人口居住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被海水淹没(辽东半岛、华北华东大部分、江浙一带);有着1.6亿人口的孟加拉国几乎全部沉入海水;目前的绝大部分印度沿海地区将消失;东南亚湄公河流域肆虐的洪水将使柬埔寨西南部绵延数百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豆蔻山脉变的只剩下一座“孤岛”。北美洲:墨西哥湾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在内的整个大西洋西海岸线将消失。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地区将变成群岛;美国西部的中央大峡谷将成为新的海湾;加利福利海湾的海水将一路北上侵入现在的圣迭戈地区(当然,圣迭戈不存在了)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头戴水下呼吸器,打着手势,召开了一次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凸显全球变暖对这个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国家的威胁。同时在水下签署文件,呼吁全世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导致内陆土地沙漠化,沿海土地盐渍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北极熊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致北极熊同类相残大熊猫持续北迁(4)极端气象灾害频发。◆云南出现百年不遇的干旱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010年3月新疆及华北地区的暴雪历史罕见

2011年6月湖南湖北特大洪灾(5)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1、2、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序号类型计算方式(单位:公斤)1家庭用电耗电度数×0.7852开小轿车油耗数×2.73家用天然气天然气使用数×0.194家用自来水自来水使用数×0.915短途飞机旅行公里数×0.2756中途飞机旅行55+0.105×(公里数-200)7长途飞机旅行公里数×0.139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家庭碳排放计算方法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一吨CO2的涵义:

在摄氏25度常温及标准气压下,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556立方米。一个奥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2500立方米。在英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吨/年,体积相当于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

低碳如何践行低碳生活?衣、食、住、行、用、其他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1)衣

1.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2.

减少住宿宾馆时的床单换洗次数3.

采用节能方式洗衣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使用强档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尽量手洗。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2)食1.

减少粮食浪费2.

减少畜产品浪费3.

饮酒适量

少喝一瓶啤酒减排二氧化碳0.2公斤

4.

减少吸烟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3)住

1.

节能装修2.

农村住宅使用节能砖节能砖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4)行

1.

每月少开一天车2.

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公里

3.

选购小排量汽车4.

选购混合动力汽车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5.

科学用车,注意保养

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开车出门购物要有购物计划,尽可能一次购足。多骑自行车,坐轻轨地铁,少开车。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5)用

1.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2.

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3.

尽量少用电梯4.

使用冰箱注意节能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5.

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

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6.

合理使用电视机7.

适时将电器断电8.

合理用水

双键的坐便9.

用太阳能烧水10.

采用节能方式做饭——泡米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6)其他1.

减少使用过度包装物

不买过度包装的物品

2.

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3.

夜间及时熄灭户外景观灯4.

在农村推广沼气5.

积极参加全民植树

有20%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因为森林面积减少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这是全世界所有车辆排放的两倍!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数字低碳:

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0.218kg的碳排放

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0.621kg的碳排放

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045kg的碳排放

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0.096kg的碳排放

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0.041kg的碳排放

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0.22kg的碳排放

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0.48kg的碳排放

少烧1kg纸钱,就减少1.46kg的碳排放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少烧1kg纸钱,就减少1.46kg的碳排放

少丢1kg垃圾,就减少2.06kg的碳排放

少吃1kg牛肉,就减少13kg的碳排放

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

省一度水,就减少0.194kg的碳排放

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的碳排放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少烧1kg纸钱,就减少1.46kg的碳排放

少丢1kg垃圾,就减少2.06kg的碳排放

少吃1kg牛肉,就减少13kg的碳排放

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

省一度水,就减少0.194kg的碳排放

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的碳排放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学会“算小账”。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土地

土地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占据着三维空间,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过程。表现为复杂的开放系统。

图2-19土地系统形成机制示意图(二)土地资源属性(1)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副产品并提供人类生息的空间场所。(2)土地资源具有稳定性和可更新性。(3)土地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有限性。(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5)土地资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任何部门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土地。(6)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第二章自然结构

(7)土地资源具有承载能力。土地生产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农作物的数量及人口容量)总是有限的。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土地辽阔,类型多样(二)山地多,平地少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104km2。南北长约5

500km,跨49个纬度,包括9个热量带,东西宽5

000余千米,跨62个经度,包括4个水分区。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发展。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山地是中国主要的林牧业生产基地,尤其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土地生产能力高,非常适宜于林木生长与土特产品的多种经营。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而且又是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在农业自然资源组成中和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第二章自然结构

(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四)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4位;天然草地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9.5%,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2位;有林地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0%,居世界第5位。人均耕地约0.13hm2/人,为世界人均的1/3强。森林覆盖率仅16.55%(1998年)。人均有林地0.11hm2/人,仅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草地稍多,人均0.34hm2/人,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无效土地资源多。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不超过70%;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土地退化严重,仅土壤侵蚀与沙化的土地就占国土总面积的22%;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

第二章自然结构

(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六)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中国土地划分为三大区域

东南季风区,水热丰富,雨热同季,土壤肥沃,生物多样,土地生产能力较高,集中了全国87%的生物生产量和92%左右的耕地、林地,95%左右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是中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而且也是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

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低。

青藏高原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m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能力低,而且不易被利用。三、土地资源结构:数量与质量评价第二章自然结构

表2-2全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面积统计表

类型

面积/

占中国大陆面积/%

资料来源

耕地有林地疏林地与灌木林地草地裸地内陆水域冰川居民点与工矿交通用地

133.33119.4747.73400.00185.2617.605.8726.40

1.331.190.484.001.850.180.0590.26

13.9412.494.9941.8219.371.840.622.77综合各种调查资料推算林业部1984—1988年清查林业部1984—1988年清查农业部畜牧总局草地调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农业部水产局—国家土地管理局

104km2108hm2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耕地资源我国大陆目前实有耕地面积在1.33×108hm2左右。在耕地结构中:水田占23.7%;水浇地占17.2%;雨养旱地约占59%;灌溉地占总耕地40.9%。图2-20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

分布数量第二章自然结构

我国无限制、质量好的一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1.33%;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4.55%;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0.47%;不宜农业耕种的耕地507×10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65%;中、下等耕地共约占58.67%。耕地质量不算好。质量受各种因素限制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9.6%。其中:以侵蚀为主要威胁的耕地占8.6%;坡度限制而有潜在侵蚀威胁的耕地占11.38%;受洪涝限制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19%;盐碱限制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土质过黏、过砂的限制占耕地总面积的10.07%;薄土层耕地占3.46%;裸岩出露的耕地约占0.36%。限制第二章自然结构

(二)后备耕地资源数量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后备耕地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开发历史短、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牧业比重大的地区。从热量条件看,后备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0°~50°的温带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62%。暖温带地区次之,占21%。从水分条件看,后备耕地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干燥度大于1.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为3

533×104hm2;尚有可供开垦农用的海涂资源约100×104hm2。分布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以东北地区、内蒙古、西北为集中,如果从黑龙江的兴凯湖经通辽至兰州划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斜线,在此线以北、以西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约2

867×104hm2,占全国后备耕地资源总量的81%。后备耕地资源的质量较差。属质量好的一等地只有313×104hm2,仅占全国总量的8.9%;属质量中等的二等地800×104hm2,占22.5%;质量差的三等地约2

410×104hm2,占68.6%。二、三等地占绝大多数。

第二章自然结构

需采取不同程度改造措施或保护措施才能开垦的土地占全国总量的91%。在限制因素中,需采取灌溉措施才能保证稳产的约占总量的64%;不灌溉就不能发展农业生产的约占总量的49%;要求排水疏干才能开发利用的沼泽化土地约占总量的16%;需要改良盐碱的约占总量的43%;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约占总量的32%。限制质量第二章自然结构

(三)林地资源数量分布有林地的90%以上分布在东半部,东北、西南、东南、华南地区的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内蒙古与西藏的中、西部地区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以及黄河、长江下游地区森林资源稀少。

我国林地资源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我国大陆有林地面积约1.87×108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质量一等林地面积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65%;二等林地面积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27%。后备后备林地资源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半部,其中南方地区包括西南、华南和江南的丘陵山区约占58%;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约占28%;黄土高原约占5%。第二章自然结构

(四)草地资源数量分布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干旱地区,部分零星分布在南部与中部地区。一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85%,以草甸草原与草原为主;二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38.93%,以荒漠草原类型为主;三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47.86%,以荒漠、沙生、盐生、沼泽和南方灌丛草地等类型为主。不宜牧草地约占0.36%。质量中下等草地合计占87.15%,我国天然草地质量不高。我国草地资源约4×108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约3.92×108hm2,可利用草地3.12×108hm2。我国草地资源面积大,类型多,但质量较低,主要集中于西半部。第二章自然结构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中国内陆水域总面积为2

660×104hm2。

其中:江河面积为1

200×104hm2,约占总水域面积的45%;湖泊面积为800×104hm2,约占总水域面积的30%;水渠池塘、水库面积为666×104hm2,约占淡水水域的25%。中国海洋水域面积为4.73×108hm2。其中水深小于200m的大陆架为1.5×108hm2,占海洋水域的31.7%,其中:海岸带面积1

400×104hm2;沿海滩涂面积130×104~200×104hm2;可养殖水面近5×104hm2。中国沼泽面积约1

000×104hm2。分布在东部地区为750×104hm2,其中东北地区约500×104hm2;分布在西部地区为250×104hm2,其中青藏高原约占80%,北疆山地约占20%。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一、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降水资源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

889×108m3;年平均降水量648mm,低于世界大陆平均水平(834mm);降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二)地表水资源中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

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

500多条。第二章自然结构

外流流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约占36%图2-21中国水系流域分布图第二章自然结构

从河流的分布看,长江、珠江、淮河、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8大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

980×108m3,占全国年径流量的62.6%。中国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7

115×108m3,平均径流深为284mm图2-22中国多年平均径流深图第二章自然结构

流域名称

平均年径流深平均年径流量占全国百分比/%不同频率年径流量/108m3

/mm

/108m3

20%50%75%95%东北诸河132.416536.1205616171303909海河90.52881.1380268199130

淮河及山东半岛诸河25.174l2.71000689496296黄河83.26612.4768649569470长江526.0

9513

35.110559941786567610华南诸河806.9468517.35390464041303380东南诸河1066.325579.43069250720971611西南诸河687.5585321.66439585353804711内陆诸河34.511644.31250115910911000全国284.12711510029010271102549023590资料来源: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中国水资源利用.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中国河川径流分布不均表2-3中国河川径流分布第二章自然结构

冰川总面积约58

500km2,总储水量约51

000×108m3。冰川年融水径流量仅560×108m3,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2%。湖泊多与外流河相通,可互济水量冰川是西部河流的补给来源之一

省区

冰川

面积

冰川融水径流量

km2

占全国/%

108m3

占全国/%

占补给/%甘肃新疆青海西藏滇、川合计1595.025752.03404.727253.1517.058522.82.744.05.846.60.91009.46189.9122.44321.7316.35559.891.733.94.057.52.910013.124.23.615.0

表2-4西部省区山岳冰川融水径流分布湖泊总面积7

l787km2,占陆地总面积的0.8%左右;总储水量约7

090×108m3,其中淡水湖泊约占总储量的1/3,水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约有2

300个。第二章自然结构

(三)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类型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岩溶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广泛,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大。南方地区除东部沿海丘陵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外,其余地区均呈零星分布。

冻土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或纬度不高但地势特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看,我国浅层地下水以淡水为主,矿化度小于1g/L,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1~10g/L的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昆仑山—秦岭一线以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由东向西,矿化度逐渐增大,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钠质水向氯化物钠质水转化。在东部滨海平原地带,直接受海水影响,亦属氯化物钠质水。第二章自然结构

地下水分布山丘区计算面积679.1×104km2,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

762×108m3;平原区计算面积198.4×104km2,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

873.4×108m3,扣除重复计算量347.7×108m3以后,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

287.7×108m3。地下水数量图2-23中国地下水类型图第二章自然结构

(四)水资源总量平均产水模数为29.46×104m3/km2,其中北方5区平均产水模数为8.8×104m3/km2,相当全国平均值的约30%,南方4区平均产水模数为65.4×104m3/km2,为北方的7.4倍。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108m3,折合降水深648mm,其中:56%即3.4×108m3通过地表蒸发返回到大气中;44%即2.7×108m3通过江河注入海洋。全国多年平均年地表水资源量27

115×108m3;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8

288×108m3;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7

279×108m3。全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

124×108m3。第二章自然结构

分区名称

地表水资源量/(108m3)地下水资源量/(108m3)重复计算量/(108m3)水资源总量/(108m3)产水模数/(104m3·km-2)东北诸河1652.9624.9349.31928.515.45海河287.8265.2131.8421.213.24淮河和山东半岛诸河

741.3

393.0

173.4

960.9

29.19

黄河661.5405.8323.6743.79.36长江9513.02426.22363.99613.353.16华南诸河4685.01115.51092.44708.181.08东南诸河2557.0613.1578.42591.7108.08西南诸河5853.11543.81543.85853.168.75内陆诸河1163.7862.2722.01303.93.86北方五区4507.22551.11700.15358.28.83南方四区22608.15736.65578.522766.265.41全国27115.38287.77278.628124.429.46表2-5全国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第二章自然结构

(五)泥沙(六)天然水质平均每年从山地、丘陵挟带的泥沙约35×108t,其中:外流河的输沙量约33×108t,占全国总输沙量的94%;内陆河的输沙量约2×108t,占全国的6%。外流河的大部分泥沙(占56%)是由我国直接入海,12×108t(约占36%)沉积在中下游平原河道、湖泊水库和灌区内。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长江的输沙量达5×108t。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最大的是黄河,矿化度为300~500mg/L,总硬度一般为85~110mg/L。矿化度超过1

000mg/L的高矿化度河水分布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总硬度超过200mg/L的极硬河水分布面积也仅占全国的12%。高矿化水及极硬水均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全国河水属重碳酸盐类的面积约占全国的78%以上,氯化物和硫酸盐水占全国不到22%。大部分地区河水的总硬度不高,适于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第二章自然结构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Ⅰ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

600mm,径流深大于900mm。Ⅱ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

600mm,径流深200~900mm。Ⅲ过渡带:年降水量400~800mm,径流深50~200mm。Ⅳ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m,径流深10~50mm。Ⅴ缺水带: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径流深不足10mm。(一)地区分布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全国划分为五个不同地带图2-24中国径流地带区划示意图第二章自然结构

(二)径流时程分配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

分区

Km值

Cv值雨季/月雨季4个月占全年/%长江流域2~50.15~0.454~7、6~950~60黄河流域3~60.25~0.50

5~8、6~960~70珠江流域2~30.13~0.403~6、4~750~60海滦河流域5~70.50~0.706~980~90淮河流域4~60.50~0.605~880~90东北诸河3~50.20~0.306~960~70东南沿海诸河2~3

0.27~0.303~650~60西南国际诸河2~40.15~0.303~650~60西藏诸河2~30.13~0.36~980~90内陆及新疆诸河1~20.4~0.67~1070~80表2-6中国河川径流年际与年内分配

注:

Km值为年径流极值比,

Cv值为径流变差系数,数值愈大,表明年际变化愈大。第二章自然结构

河流降水补给条件,全国河川年径流季节分配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多水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1个月左右。

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呈双峰型。但春汛水量不大,多数河流占年径流量的5%左右,少数超过10%。

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山区降水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有春汛、夏汛出现。

除了北方少数由暴雨形成的季节性河流外,几乎所有河流都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补给。我国径流年内分配差别悬殊。每年6—9月或5—8月为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60%~80%,特别是7—8月,径流量往往占全年的40%左右。第二章自然结构

三、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一)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我国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

115×108m3,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5.8%。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低于印度尼西亚、日本、巴西、印度、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7位。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河川径流总量还是比较丰富的。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我国每公顷耕地占有径流量为28

3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平均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仅为2

260m3,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4。年径流量仅及我国1/5的日本,人均占有的径流量却是我国的2倍。可见,按人口和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量相当紧缺,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第二章自然结构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从各省区看,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每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108m3以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省、市、区,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8m3以下,以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为10×108m3。

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很大。径流量逐年变化存在明显的丰、平、枯水年交替出现及连续数年为丰水段或枯水段的现象,使我国不断发生旱涝及连旱连涝现象,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困难。我国南方月径流集中度一般为40%~50%,北方为60%~70%,最高的地区为山东和辽东半岛、东北内流区和新疆的阿尔泰山、昆仑山区,达70%以上。全国平均每年的水旱灾害面积约2

670×104hm2。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等7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第二章自然结构

(三)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片人均量的1/3。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点图2-25各省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第二章自然结构

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平均每公顷水量只有9

465m3;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平均每公顷水量为28695m3。每公顷耕地水量不足1

500m3的15个省区中,北方占13个。华北区耕地每公顷水量只有5

646m3,目前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达70%以上,水量不足是华北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的可耕后备荒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与西北区,其开垦主要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制约。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如果按照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华北地区约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仅占4.7%;江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42.6%,而矿产资源仅占全国的10.2%。第二章自然结构

四、中国水资源开源潜力图2-26区域水资源开源潜力关系图解要切实地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开源潜力,必须考虑气候、地点、时间、人口、区界和人类的干预能力。第二章自然结构

河川径流的2/3为洪水径流,通常不能利用。可供开源的水量主要是其余的1/3河川径流量,即稳定径流或基流。稳定径流是河流的持续低水流量,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形成。

水库调蓄洪水有助于增加稳定径流量。据估计,由于水库拦蓄洪水,天然基流量增加15%,可使河川径流中基流占年总径流量的比重提高到35%~40%。

地下水是河川基流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地下水的最大开源量应不超过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

跨流域调水是扩大可利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开源潜力的重要部分。区域水资源开源潜力类型区域水资源开源潜力估算中国水资源开源潜力约11

240.6×108~12

596.0×108m3,开发利用极限在12

000×108m3左右,约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43%。开发潜力的分布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如长江及其以南地的区超过8

000×108m3,而黄淮海地区仅1

000×108m3。实际开发利用中,应扣除约1

000×108m3的开发潜力,所以,中国实际水资源开源潜力为11

000×108m3。第二章自然结构

五、21世纪中国水资源需求分析区域水资源需求预计到2050年:

华北区耕地需水比现状用水增加400×108m3,工业取水量比现状增加270×108m3,生活需水是目前的10倍。21世纪上半叶的需水将比现状用水增长约900×108~1

000×108m3。

东北区灌溉需水比现在增加约170×108m3,工业需水量约是现状用水的8倍,生活需水比现状用水增加约65×108m3,21世纪上半叶需水量将比现状用水增加500×108m3。

东南区工业需水量比现状用水净增长约1

000×108m3。城镇生活用水是现状用水的10倍。灌溉面积增长不大,需水量仅比现状用水增长400×108m3。21世纪上半叶需水量将比现状用水增加1

800×108m3。

西南区需水量为974×108m3,工业需水量和生活需水量分别比现状增加约310×108m3、70×108m3。

西北5省区农业需水量比目前增加400×108m3,工业需水是现状的15倍,生活需水比现状用水增长50×108m3,总计将增长500×108m3。

第二章自然结构

表2-7全国水资源需求(单位:108m3)中国水资源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一方面需要开源,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河川径流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提倡节约用水,降低工业和农田灌溉的用水定额。此外,还需加强污水处理。2000年2010年2030年2050年农田灌溉需水量4

8165

0945

5296

044工业需水量9601

2122

1822

451生活需水量3505208301

000总需水量6

0676

8278

5419

504项目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一、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目前发现的矿藏有16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55种,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发现油气田440多处、固体矿产矿区1.6万个,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136种,我国有20余种矿产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二)成矿时空跨度大地质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性,岩浆活动是多期多幕的,内生矿藏的形成也具有多期多幕性。特别是几条巨大的构造带,多次的造山运动导致了多期的岩浆活动,产生多次的成矿过程。频繁的地壳运动,在褶皱隆起带两侧的低洼地区则产生多次的沉积旋回,形成多期的沉积矿藏。煤、铁、锰、磷、铝、铜、盐等沉积矿床的形成都是多期的。第二章自然结构

(三)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在矿床种类上,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主要矿产的重要矿床类型,而且有些矿床类型惟中国独有,带有明显中国地质特色。中国南方滇、黔、桂、湘、赣、粤6省区内,有居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矿产;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上罕有的矿产,仅探明工业储量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同类储量总和的5倍多。中国的铅锌矿,不仅类型多、储量丰富,而且具有特色。(四)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铁矿石95%以上的储量均为平均品位33%左右的中低品位矿。

铜矿品位大于1%的富矿仅占35%,加上伴生组分多,大大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费用。

铝土矿二氧化硅含量大,品位低,铝、硅比值大于7的富矿仅占27%,小于5的贫矿占38%,亦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成本。其他如磷矿、锰矿都有类似特点。在已探明的储量中,贫品位的磷占44%,贫、杂、难选的锰占94%。第二章自然结构

(五)矿产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