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当时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排除A,选C;BD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排除。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 C.中央集权 D.议会至上参考答案: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选举“”任期制“.解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民主的原则,故A项正确;BC两项也是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但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国家权力中心是总统.故选A.3.马克思在谈到第二帝国统治时期的法国时说:“工商业扩展到极大的规模……民众的贫困同无耻的骄奢淫逸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意在说明法国A.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B.社会骄奢淫逸风气较为浓厚C.是当时工商业最强大的国家
D.具有一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参考答案:D材料中的“工商业扩展到极大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马克思强调的是阶级对立,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中的“对比”的错误理解。C项不符合史实,且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贫者与富者的巨大差别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D项正确。4.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的推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参考答案:C5.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不结盟 B.和平共处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参考答案: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需要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从材料中“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这表明中国不与超级大国结盟;“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中国也不接受别国主动与中国结盟,由此可知,体现出的是新中国初期在外交中主张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不结盟是新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新中国初期外交史实,应排除.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6.“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材料可能出自()A.《旧唐书》 B.?资治通鉴》C.《明史纪事本末》 D.《清史稿》参考答案:考点: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废丞相制度.这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也是高考的主要考点,学习是应注意其原因、措施和影响的学习.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朝,所以选C符合题意.故选C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是(
)
A.产生
B.较快发展
C.萧条
D.萎缩参考答案:B8.周恩来在谈及某一外交活动时评价道:“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这一外交活动你认为最有可能是A.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1972年中日建交参考答案:C9.“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A.顺治年间 B.雍正年间 C.乾隆年间 D.道光年间参考答案:考点:1T:清朝的军机处.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解答:“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雍正年间,奏章票拟、议政处、内阁都是雍正年间典型的政治机构和政治体制的特点,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参考答案:C11.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征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锻炼成长的重要历程。其主要依据是(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开始独立自主妥善处理自身问题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实现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参考答案:B1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参考答案:B13.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习惯法属于成文法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③公民法到万民法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参考答案:D习惯法以口头形式存在,不属于成文法,故①正确;《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故②正确;公民法到万民法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故③正确;罗马法也包含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D。14.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地圆学说
B、火药的发明
C、造船技术的传播
D、指南针的应用参考答案:D15.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这说明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是
A.工业生产蓬勃发展B.工人工资水平未获提高C.社会贫富差距过大D.生产远远超过消费能力参考答案:D【详解】从图中可知,1920-1929年美国生产指数明显高于工资指数,表明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是生产远远超过消费能力,故D正确。工业生产能力本身的提高不是诱发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排除A;工资指数反映的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并不唯一指向工人阶级,排除B;材料并未就不同社会阶层的财富进行分析,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点睛】本题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题本题一看文字信息,二对比两者的不同发展趋势。16.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23年青铜器牛尊的发现推翻了“汉代赵过始为牛耕”的记载,说明牛耕最晚出现于战国时期,可能更早,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牛耕,但无法得出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牛耕技术历史悠久,并非主要说明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D选项错误,文献史料也有历史价值,并非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7.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民主平等的观念
B.人际和谐的观念
C.自由博爱的观念
D.互助互济的观念参考答案:A
18.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此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参考答案:A考点:三大改造。依据所学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上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故选A。人民公社是1958年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推行是1978年;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进行的,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19.“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3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D.人民公社被乡镇体制取代参考答案:C由题干材料来看,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远远大于1980年,同时也比1953年至1378年平均增长率高,这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村土地经营权得到了调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故选C;AB不符合史实,D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D。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20.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D21.下列各项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人大届数一届人大二届人大三届人大四届人大五届人大任期1954~19581959~19631964~19751975~19771978~1982召开会议次数54115
A.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三届、四届人大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突破性发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曾遭到严重破坏D.第五届人大期间仍受“左”倾错误的干扰参考答案:C【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64-1977年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极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主要是受到“文革”的影响,民主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曾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一届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召开,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从人大会议召开的次数来看,三届、四届人大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没有突破性发展,排除B项;1978年后的第五届人大期间并没有受“左”倾错误的干扰,排除D项。22.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人类由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参考答案:答案:B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名师点睛】(1)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2)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使欧洲社会产生变革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4)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3.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说明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参考答案:D24.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是A.拥有发达的商业优势B.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C.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D.拥有强大的工业优势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荷兰和英国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是,拥有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C项正确;商业发达是荷兰的优势,A项错误;强大的军事和工业的优势仅适用于英国,BD项错误。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参考答案:B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26.某朝一官员通过贿赂企图任宰相,皇帝同意了某官员的请求,并下诏“某可任宰”。时任某部门的给事中行使职权,驳回诏书,依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明朝内阁B.宋朝参知政事C.唐朝门下省D.清朝军机大臣参考答案:C【详解】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没有实权,不能驳回皇帝诏书,排除AD;宋朝参知政事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不能驳回皇帝诏书,排除B;唐代的门下省具有审议的职能,皇帝的诏书需要得到门下省审核通过才能发到尚书省执行,所以给事中属于唐朝的门下省,故选C。27.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参考答案:A注意题中时间1992年,联系当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超过1000万人不同程度的“下海”经商,正是A项的反映,BCD三项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8.2003年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在某次研讨会上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文中的“原则”是指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D.“不结盟”原则参考答案:B【详解】从材料“2003年”“提出后的50年中”“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并结合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原则”是指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A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排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奉行的外交方针,故C项排除;D项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排除。【点睛】“2003年”“提出后的50年中”“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是关键信息。29.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B.分配方式的转变C.管理方式的转变D.审批方式的转变参考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BC项均非根本转变,D项市场经济审批减少,均排除;故选A。30.下列因素中,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是(
)A.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B.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共产国际的帮助
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一时间带来了新的民主气息。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带来了哪些“新的民主气息”。(5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3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3分)参考答案:(11分)(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政;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5分)略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第九章“社会主义与历史”中,他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曲”,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生物学与历史”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历史的教训》[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运用中外现代经济史史实,探讨学者杜兰特的理论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示例:理论观点:东(社会主义)西(资本主义)方社会相互借鉴,相向而行。探讨:历史上东方借鉴西方的文明,譬如:苏联借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新经济政策;新中国借鉴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上,西方也曾借鉴东方的成功经验,譬如: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借鉴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实施罗斯福新政,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开创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并在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推行。由此可见东西方社会相互借鉴,使人类经济模式呈现了市场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基本历史趋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首先明确杜兰特的理论观点——东西方是相互借鉴,相向而行的,然后结合东西方相互学习的事实进行相应的论述即可。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4分)(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2分)结果如何?(4分)(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8分)
参考答案:(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任答2点即可得4分)(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2分)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分)(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2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笨氯苯课程设计文献
- 游学课程设计培训总结
- 甜点面包烘焙 课程设计
-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 研学课程设计国风艺术
- 粽子酱的制作课程设计
- 中国田园犬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环保行业客户开发工作总结
- 塑料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影视娱乐行业的美工工作总结
- 教代会会场背景(红旗)图片课件
- 脑出血护理查房-中医院
-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实施方案细则
- 公众责任保险知识培训教育课件
- 深基坑事故案例
- 中国茶文化(中文版)
- 02J401钢梯安装图集
- 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 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