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界定:一是以题材分,指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二是以作家分,指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哪一种界定,少数民族文学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以少数民族为创作对象的文学。当然,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少数民族为写作题材,还在于它能够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介绍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②少数民族作家存在着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问题,其优点在于他们成长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然而,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都能够进行创作,也完全有可能产生好的文艺作品,例如雷振邦创作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如果少数民族文学成为一种作家的身份文学,那么,少数民族文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以身份和身份认同作为标志,也可能对作家的视野和思维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从而带来创作的局限性。③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处理好身份认同的平衡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必须要有自我身份认同,这样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从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应该淡化少数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去思考人类共同的关注和命运,写出一部民族心灵史的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共同的兴趣、心灵的共鸣和共同的关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认识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认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世界对话。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同时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满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数民族文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④要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迈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我们必须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关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维误区。事实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这样的结果是会被世人边缘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关于主流和非主流问题。少数民族文学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产生了长期的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究其原因是没有认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而没有认知度和认同度的文学,必然成为非主流,被边缘化,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一样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用少数民族文化去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用少数民族的声音去震撼人类共有的心灵,才是根本的繁荣之道。(摘编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就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而言,少数民族作家由于对本民族文化有更好的体验,自然能创作出比其他民族作家更深刻的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B.作家既要深入思考和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也要固守民族的立场,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学作品。C.反映本民族的心声和文化,促进各民族的理解交流和融合,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之所在;本民族文化资源、世界视野、人类的共同关注,是少数民族文学繁荣的根本。D.即使社会的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文化价值谈起,进而围绕如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展开论述。B.文章第二段举雷振邦的例子,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C.文章主体从作家身份认同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剖析优点和局限,指出解决之道,重在论述如何处理好平衡点。D.文章最后澄清了两个认识误区,指出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明确了主流与非主流的考量标准。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汉族作家迟子建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B.白族作家景宜的《茶马古道》描绘了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族儿女在民族存亡生死关头,化解民族恩怨,共同团结抗战的壮丽画卷,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C.藏族作家阿来早在1994年就创作了反映藏族地区文化风貌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可直到1997年,这一作品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D.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扛枪戍边的部队作家和地方的其他民族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作品,为当时文坛瞩目。参考答案:1.C

2.B

3.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少数民族作家由于对本民族文化有更好的体验,自然能创作出比其他民族作家更深刻的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绝对化,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②段,原文为“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优先于其他民族的体验,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学作品”,注意原文“有优先于其他民族”“这样使他们能够写出”的限定。B项,“也要固守民族的立场,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学作品”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④段,原文是“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没有走向世界,那么永远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场就可以成为世界的”“少数民族文学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具有世界的视野和人类共同的关注”;D项,“……少数民族文学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主流文学”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④段,原文是“认知度高、认同度大、阅读面广的文学作品必然成为主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一样的”。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作家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立场”说法错误,文章第②段以雷振邦为例,意在论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决定的。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论点论据,筛选信息能力。答题时注意通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此类题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重点考核为论据是否符合论点。C项,本项所说的事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1994年完成,1997年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能作本文观点的论据,本文论证的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困境,籍籍无名的作家即使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想要进入读者的视线也不容易。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它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注】本戏:是成本演出的戏曲,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不一定一次演完。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黄梅戏是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大别山采茶调,传入安庆并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剧种。B.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C.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D.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B.第二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和发展,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C.第三、四段指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会促进黄梅戏艺术的发展。D.纵观全文可知,如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突破演出地区范围的局限,做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权衡和博弈,那么黄梅戏剧团会走得更远。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D.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能够说明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参考答案:1.B

2.D

3.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内容,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本题中,A项,“黄梅戏是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大别山采茶调,传入安庆并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剧种”错误,这是黄梅戏的定义,选项答非所问,不是谈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C项,“黄梅戏剧目题材……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错误,选项转述不当。文章第二段说的是“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文中说的是“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而选项为“黄梅戏剧目题材”;文中说的是“很少演出”,选项说的是“较少涉及”。D项,“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错误,选项因果倒置,原文为“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故选B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做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权衡和博弈……”错误,从文中来看,需要搞好“权衡与博弈”的主体弄错了,文章最后一段中说的是“……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由此可知,“权衡和博弈”的主体应是“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选项属张冠李戴。故选D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错误,从文中来看,不是青阳腔、徽调吸收了黄梅戏,而是黄梅戏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开始演出“本戏”;“大别山采茶调”错,文中说的是“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B项,“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错误,“只要……就……”的说法太绝对。C项,“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错误,“已成为”,文中说的是“将会越来越成为”,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故选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來,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不如饮美洒,被服纨与素”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一一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畋、塑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中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己,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场)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上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件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寅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邰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的,是“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尊,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其间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期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积极内容。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节选自举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替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这种对人生短促及生死存亡的慨叹是魏晋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特点。B.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感慨在魏晋诗文中反复出现,这种对人生的群体性慨叹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心理的特点。C.怀疑论哲学思潮怀疑和否定的对象包括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繁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D.意识到死亡必然降临,意识到人生短促而且充满生死离别哀伤不幸,意味着人的觉醒,正是这种人的觉醒促成了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表面上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无耻享乐,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达的正是诗人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B.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但是内涵深刻,对人生短暂的伤感背后,表达的却是对人生的眷恋,内容上与后世的腐败之作有本质区别。C.魏晋诗篇当中对人生的咏叹是和时代背最分不开的。社会动荡、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凸显了人生易老、生命无常这一根本困境。D.“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都是自爱怀疑和否定旧奋传统标淮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发現、思索、把握与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安风骨的人生爱尚与其建功立亚“慷慨气多”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人生短暂易逝感叹,才有不负人生建功立业的慷慨。 B.《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哀伤,而在《兰亭诗》“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中,又表达了如何安顿自己人生的积极思考。C.以生命无常、人生易老为命题的魏晋济篇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颂,是因为他们对既定的传统、事物、学问、信仰的否定,对“人生行乐”的公开宣扬。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参考答案:1.D2.B3.C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因果倒置,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促成了人的觉醒。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B项“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于原文无据。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虽有共同特点,但“题材狭窄,千篇一律”言过其实。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项根据文本内容“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可知,对原文理解错误,魏晋诗篇的艺术魅力不是宣扬“人生行乐”,而是魏晋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把握。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21分)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日“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矜不伐

矜:怜悯,同情

B.世业农

业:以……为职业C.达薄其人

薄:看不起

D.子兴执孙德崖

执:捉拿、逮捕5.以下四组话,分别直接表现徐达“刚毅武勇”和“中正无疵”的一组是(

)(3分)A.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②以达兼太子少傅B.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

②单车就舍C.①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②有布衣兄弟称D.①诸将奉持凛凛

②延礼儒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C.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7翻译下列句子(共12分)(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3分)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4分)

(3)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5分)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靠太祖,一见面感觉谈话很投机。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要率领二十四人过去,第一个被选上的就是徐达。不久,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接着又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没有被羁押。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队里冲在最前面的人。接着打败并活捉了元将陈登先。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徐迭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特别擅长谋略。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或间谍,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每年春季出征,冬末召还,形成规律。徐达回来就上交将印,被赐予假期,皇帝设宴接见痛饮,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经很平和自然地说:“徐兄的功劳很大,没有安定的居所,可以把旧邸赏赐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一天,皇帝和徐达到了旧邸,强行将他灌醉,又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的床上。徐达醒来后,惊慌地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皇帝看着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有司在旧邸前建造府第,在府第牌坊上写上“大功”两字。胡惟庸于是就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对皇帝说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皇帝的诏书前往慰问,不久被召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语简短思考缜密。在军中,号令一出决不更改。诸将在他面前保持畏惧的样子,而他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得像不会说话一样。善于抚慰人,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没有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以死报效的。因此所到之处都能取胜。约束部队十分严格,他平定大都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街巷市井和平安定,百姓不因战事受苦。回到朝廷的日子,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自夸,不为自己吹嘘,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无暇,如同日月一样皎洁明亮,只有大将军一个人而已。”5.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9分)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迁,今义可释为调动;重新任命。古文中“迁”即为贬官之意。

C.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D.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唐朝的开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译文:

(2)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译文:

参考答案:10.C(文言断句需要整体把握文意:“经宿复苏”指的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应在“复苏”后断句;“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句。)11.B(迁,古文中“迁”即为贬官之意错。应为升官)12.D(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13.(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得分点:从征、中眸、急、壮)(2)王汉忠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得分点:行师、诘旦、祝、贷)【参考译文】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羁,膂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知。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投降后,用他的部下安抚城中。班师回京后,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三次升迁为右班都虞候,兼涿州刺史。雍熙年间,改任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年,出任宾州团练使,历任冀、贝二州部署,迁任天雄军。端拱二年,入朝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兼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向南入侵,王汉忠会合诸军将其击败,杀敌甚多。真宗即位后,将他从中山召回朝廷。不久,又外放高阳关都部署,晋升为威塞军节度使。咸平三年,又任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掳掠中山,王汉忠率领诸将在郊外布阵迎击,契丹败逃,王汉忠领兵追杀,斩获很多,活捉其地位显要的将领。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保静军节度使。咸平五年,罢西面经略使,任命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担任钤辖,统率戍守边疆的士兵二万五千人,交付王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后召回京城,因为违抗诏令无功获罪,贬为左屯卫上将军,出任襄州知州,在基本俸禄之外每年增加供给钱二百万。尚未赴任,得暴病而死。追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王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王从政、王从益为左右侍禁。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因此他的部下从无偷盗抢劫之事发生。性格刚强果敢,不拘小节,轻视财物乐善好施。爱好读书,颇能作诗。喜欢儒士,对待幕宾佐吏有礼,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6.文言文阅读(19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

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7.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5分)

(2)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5分)

参考答案:

4.B(起用)5.D6.B(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7.(1)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2)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

附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

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赵悼襄王十年,廉颇逃亡到魏国去后,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过了七年,秦国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杀了十万(赵国兵士)。赵王就任命李牧做大将军,在宜安攻打秦军,大败秦军,赶跑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了三年,秦国攻打番吾,李牧打败秦军,向南拒敌韩、魏。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杀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并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齐将颜聚,最终灭亡了赵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16.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2分)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4分)说明:能突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字数虽无限制,但仍以简洁、明确为佳

评分参考: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8.仿写两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画线的句子一致。(2分)

潇洒是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一道美丽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凌寒独自开”是一种孤傲的潇洒;“沙场秋点兵”是一种豪放的潇洒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②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③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④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⑤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每写正确一个句子1分)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读懂所给的句子并能够划分句子成分,然后通过抽取句子主干,使修饰成分独立等办法分成几个不同的句子,同时注意句子顺序的排列。10.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母亲。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丙:用于会议讲话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甲:面对传媒的众多读者,句①一个中心词(母亲)带含多项内容的长定语,这种句式读来费力,不如句②改为几个说明性分句,使全句的节奏显得比较舒缓。乙:面对很少和文言文打交道的小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