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山林岗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山林岗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山林岗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山林岗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山林岗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山林岗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③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C2.下面“好大的南瓜呀!”的漫画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

)A.“大跃进”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A3.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使集体农庄很快在全国广泛建立,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评述正确的是(

)A.苏共把农业放到优先地位

B.建立了农业国有经济C.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必要资金

D.促进了苏联农业特别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C4.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玩艺时,惊呼到“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玩意是()A.电报

B.电话

C.电影D.电视参考答案: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发展电报是一种沟通工具,与“过去”无关,故A项错误;电话也是一种沟通工具,与“过去”无关,故B项错误;电影诞生于1895年,能够把“过去”拍摄下来重现播映,所以“过去已经属于我们!”,故C项正确;电视诞生于1926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C5.《钏影楼回忆录》记载:“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下列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是A.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B.1906年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C.1924年有公共汽车运行D.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A项与设问不符,排除。1906年,在天津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B项不符合设问,所以选B。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C项与设问不符,排除。上海磁悬浮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D项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抓住设问要求“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运用近现代上海发展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6.下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参考答案:D考察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是西方的文明成果冲击了传统的中国文化。A、B说、C法不符合史实。故应选D。7.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参考答案:D8.“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A.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B.专制皇权强化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权力运作混乱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专制王权的强化。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享有决策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内阁一直为占主导地位可知,皇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帝和内阁的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权力高度集中,内个权力有限,但不涉及权力运作,故D项错误,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9.英国首相卡梅隆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卡梅隆的上述言辞不能体现的是

A.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

B.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C.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D.英国首相须接受下院监督参考答案:B10.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参考答案:D11.右图为出土文物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考古学家在方升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说明A.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B.秦王朝重新创制了度量衡标准C.统一量器标准有利于兼并诸侯D.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参考答案:D12.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A.阶级利益取得一致 B.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参考答案: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国共合作抗日的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B项符合题意,正确。国民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与此无关,排除。D项出现中194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13.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组合?▽:“太阳神沙马什命我摧毁罪恶。”○:“婆罗多族雄牛。这里有,别处有。”

:“冥世是尘世生活的延续。”☆:“上帝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人们,一切信他。”□:“安拉是真主,独一的主。”A.①-▽;②-○;③-

;④-□;⑤-☆

B.①-

;②-▽;③-□;④-☆;⑤-○C.①-▽;②-

;③-○;④-☆;⑤-□

D.①-□;②-

;③-▽;④-○;⑤-☆参考答案:C14.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参考答案:B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归纳法15.《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这是孟子性本善的体现,故A正确。BD与题干无关,C是王阳明的思想。1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材料大致叙述了从汉到清康熙诸帝对待起居注的不同态度,由不允许观看到随意观阅,最终停止编纂,这一状况从本质上反映出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A、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清初君主权力曾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C项不符合史实。17.读《汉到宋地方制度统计简表》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道、候国等资料出处西汉平帝(1~5年)———131031587《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后汉书志》卷二三《郡国志》南朝梁天监十年———233501022《隋书》卷二九《地理志》北周大象二年———2115081124隋人业五年————1901255唐贞观十三年10道358——1551《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唐开元二十八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26路288——1234《宋书》卷八五《地理志》可以看出A.汉朝郡国并行制结束于东汉后期

B.魏晋南北朝行政机构设置过滥与分裂政局有关C.道一级行政区在唐代出现,后基本沿袭

D.路的出现与宋代商品经济活跃有关参考答案:B古代政治体制。A项明显错误,郡国并行制在西汉中期已经结束;B项正确,从表格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行政机构的设置非常多,反映了机构泛滥,人浮于事;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以看出,道这一级机构出现在唐代,但是宋代已经取消;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18.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参考答案:D中苏两国对市场的看法。列宁和邓小平都是实行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列宁认为利用资本主义的东西来发展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他认为商品市场关系是资本主义的范畴,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因此AC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正确,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项错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者应该相互结合。19.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特征。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强调“天下一家”,突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同”,将“心”即文化观念作为是否属于同一“天下”的标准,可见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以“文化认同”为区分的标准,故选C。A、B、D均不符材料的主旨,故排除。20.“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13次会议记录显示,为履行一项条约,“联军司令官决定把拆除临时政府管辖区以外的芦台炮台及山海关等炮台的工程交给临时政府负责并由它承担经费”。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相关史实,注意题干所给有效信息,通过“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联军司令官”“拆除……山海关等炮台”等,可判断这是《辛丑条约》,答案为D。其他选项才条约均没有涉及炮台设置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丑条约》【名师点睛】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21.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参考答案:D22.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

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D.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参考答案:C23.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参考答案:【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案解析】A解题时需要注意材料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联系已学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是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4.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Q1Q2O2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A解析:“造极于赵宋之世”说明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思想方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教义,发展为理学。文学艺术方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南宋科技、文化、经济、思想发展领先水平的史实的准确记忆。25.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府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A.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B.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中“传统观点”、后来的研究者以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东南互保”的认识研究角度不断扩大,认识也逐渐全面。故答案为C项。A项,后来的研究者对“东南互保”的认识是肯定的,排除;B项,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的表述不符合后来的研究者的观点,排除;D项,后来学者研究仍然带有主观性,不能说明其可信度的高低,排除。26.据统计,18世紀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A.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B.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工厂数量和工厂中雇佣人数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的规模增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工厂的地理位置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雇佣工人的数量,并没有体现工人的工作分工,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棉纺织业中的工厂数,并没有与其它行业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资本集中在哪一行业,故D项错误。27.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②宣扬性善论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

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这是一种知识迁移能力,需要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因此,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我们最后高考复习取胜的根本保障。答案:D28.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29.2012年3月28、29日,“金砖”(BRICS)五国(巴西、俄国、印度、中国、南非)在新德里举行峰会,西方传媒表面上轻视(有人甚至以“motleycrew”(杂牌军)相嘲),实际上关切,因为它代表新兴国家崛起,将与西方强国平分秋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参考答案:B30.下列古代文明成就的出现与右图同属一个时期的是A.灌钢法

B.曲辕犁

C.“钧紫”D.花楼机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摘自《焦裕禄》材料二、2014年3月17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18日上午,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摘自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面临的困难。(6分)(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现在我党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焦裕禄精神?(9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恶劣的自然条件;国家经济的严重困难;党的“左”倾错误;自身的严重疾病。(每点3分,任意2点即可,总分6分)

(2)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坚持群众路线;不怕困难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每点3分,3点即可,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试题分析:焦裕禄。(1)从材料“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相当的恶劣,同时当时左倾错误严重,再加上自身的疾病,使得焦裕禄工作困难重重。(2)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日前在此间表示,当今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他说,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一一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材料二

在谈到地区冲突时,普里马科夫认为,这种冲突现已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危险。他说,车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地的恐怖分手和分离主义者得到外部的支持——材料一、二均摘自新华社索非亚2000年4月24日电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一一布热津斯基《大棋局》回答:(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3分)(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2分)对待这一问题我国是怎样做的?(4分)(3)“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把握怎样的原则?(2分)参考答案:答案:(1)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企图称霸世界)(1分)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势力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联合东欧国家于1955年成立“华约”。(3分)(2)威胁: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2分)我国的做法:对地区冲突,一是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能够合理地解决做出积极的努力(如两伊战争,柬埔寨问题);二是重视维和领域的工作,派出维和部队。(2分)在上海峰会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2分)(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取代了苏联的地位;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建立;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日本也主动参入国际事务,加快谋求大国的政治地位的步伐;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4)积极参入;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参考答案:(1)经济思想: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异: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3)变化: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为贸易自由主义政策。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群众的支持。(4)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具体的国情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3)材料三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进出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材料四英国“废除《谷物法》,……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实行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