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题型主观题归纳_第1页
初中历史题型主观题归纳_第2页
初中历史题型主观题归纳_第3页
初中历史题型主观题归纳_第4页
初中历史题型主观题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启示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来检测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科技教育类1.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将来报效祖国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加大对教育投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4.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决策1.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依靠科技振兴农业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3.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4.制订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5.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6.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7.发展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趋利避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9.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人们法律意识,逐步实现依法治国原因类1.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2.党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的努力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民族精神类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b.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c.实事求是、讲求科学、不懈探索的求实精神d.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e,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深圳精神f.不畏艰险,不畏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外交类决定外交的基础(成就原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外交谋略中国尊重各国差异,努力协调各国关系,使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紧密团结合作;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避免让历史重演中美加强对话与磋商,增进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努力日本应该正视历史、反思过去、承认错误、珍爱和平外交原则: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照顾到每个国家的利益标语、口号 睦邻友好,国际合作;面向未来。和谐发展,求同存异,维护和平,世界会更美好科技对生产:为工业发展提高了强大的原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对生活: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举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战争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和平手段解决国际间冲突或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要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反对侵略战争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①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②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选拔人才经验或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研究历代监察制度有什么意义?研究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中国古代历次改革的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善于用人;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⑤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甚至是血腥的斗争改革必然触动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会有阻力和斗争1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①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反封建必须与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③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④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联合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发展;⑤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⑥和平来之不易;⑦人民是胜利之本;⑧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联合;⑨居安思危,防止悲剧重演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的改革的借鉴之处:①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扰;②从各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③发挥市场、计划等经济手段的作用;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群关系。中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的启示: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④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⑤要充分发挥人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⑥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由西、葡、荷、英扩张的历史得到的认识:扩张与掠夺只是一种不正当的手段,它不可能使一个国家永久强盛;对外贸易并不一定能引发工业革命,实现现代工业文明。只有立足本国实际,加快本国工业化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从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的创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①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②认识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科学终将战胜愚昧和迷信。③提醒我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要学会辩证看问题。④认识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⑤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就不会繁荣。古代税制改革对我国税费改革有什么借鉴?减轻农民负担;税收从繁到简;减少中间环节;改革坚决彻底。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进行外交;与各国保持平等团结,但坚决反击侵略;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必须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方针不同但效果相似,说明什么问题?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中共走向了成熟,能够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突发事件。对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演变有什么认识。①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统一②合作局面的出现是由于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③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今日海峡两岸的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56年—1966年我国在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和实践中可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经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建国后中共制订三条经济建设路线制订经济政策遵循的原则?制订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变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我国经济问题的教训一般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主要矛盾;经济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调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对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落伍有什么认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科教兴国;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民族要不断进取,改革开放,才能缩短差距,迎头赶上。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和英、法经济缓慢发展给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有哪些?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外资,扩大国内市场等。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断改革,不断进取;发生危机,共同面对,不能以邻为壑;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共同发展,实现持续繁荣。二战给人类哪些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人民是胜利之本;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联合;居安思危,防止悲剧重演等。苏联近七十年的发展史给我国什么启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民主和法制建设要不断完善。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刻提防和平演变,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的改革有何借鉴之处?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扰;从各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发挥市场、计划等经济手段的作用;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群关系。近代史上的美国和现代史上的德国都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分裂,概括美德分裂的主要原因,指出美国和德国最后走向统一的方式。谈谈你的认识。(1)主要原因:美国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矛盾激化的结果;德国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引起的,是国际矛盾激化的结果。(2)美国通过军事斗争,北方打败南方,实现统一。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政治方式实现了和平统一。(3)认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有利于国家统一,不论采取军事手段还是政治手段都是必要的、可行的。近代自然科学发明的过程给我们那些启示?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明都历经了长期、曲折复杂过程,是科学家们不断奋斗不懈努力结晶。2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3、自然科学的成就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革命、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4、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迷信的斗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2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特点及历程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个勇干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反思田史•中日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人员间交流.对话和协商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干斗争的革命精神。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诗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干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汨国完仝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间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不会得逞;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民族要想立足干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14、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入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卜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干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令,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睢一方法;人类不再战争,让世界充满爱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国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25、成为什么(瓷都)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26、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27、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⑴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谏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8、你对城市化的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二、专题知识(一)中国革命历程篇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6—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鸦片战争(1840.6—1842.8)国民大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建国初期或过渡时期(1949.9—1956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创业年代)(1956底一196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文革时期(1966—1976.1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二)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篇名称结果影响条约内容(简)失败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商、赔款、割地、关税权.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失败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商、赔款、割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通商、赔款、割地、开设工厂八国联军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评述认识:1、落后就要挨打2、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篇所属阶层名称任务观点/目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反侵略(帝)反封建“师夷长技以制夷”改革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耕者有其田”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革派: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爱国官兵代表:邓世昌、左宗棠抗敌御辱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评述认识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原因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篇近代化特征: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地位探索之路结果原因经验中国近代史时期(1840——1949)艰难起步开始标志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一90年代)失败略①符合本国国情;②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探索建立民主制度戊戌变法(1898.6—9月)辛亥革命(1911.10.10)中国现代史时期(1949——)开始标志“一五计划”(1953—1957)超额完成略民主建设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五)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篇(三农问题)时期名称政策土地归属意义/评价1950年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新解放区)个人私有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1953-195过渡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府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以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体所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公社所有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1978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国家所有权人民使用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近期三农三农问题指农民、农业、农村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提倡种植绿色作物,农业产品市场化,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六)经济建设篇时期内容过渡时期(1949-1956)(P20-21)重要实践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目的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建设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原因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76)(P34-P40)重要实践1.八大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3.文革十年(全局失误)目的发展社会主义失误原因1.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对国情认识不清3.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4.急于求成教训1.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国情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3.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守客观规律4.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安定团结,为经济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P59)重要政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索重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经济改革开放P60农业P65建立市场经济(城市改革目标)P77文化文学、教育、体育P66法制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P76外交50、70、90年代、21世纪;及一国两制;重返联合国P47军事P42科技P43-P44(此处均为课本页码)经济建设成就取得给我们的启示启示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2.我们要热爱和拥护党的领导3.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5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七)科技、文化成就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篇(注意出现的时间年代)类别成就科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1号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6年3月,我们制定了高新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文化教育1898年废八股;1905年废科举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机构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科目齐全的教科书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社会生活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19世纪晚期照相技术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照片对学习历史的作用)P5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早期报纸中最著名的中文报纸1905年,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追求平等)(八)欧亚资产阶级革命篇国家原因时间开始标志结束标志英国封建专制统治16401688年光荣革命美国殖民统治1775来克星顿的枪声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奴隶制1861 -法国封建专制1789攻占巴士底狱1794年7月热月政变俄国农奴制1861—— 日本幕府统治民族危机1868国家文献时间评价/影响共同原因共同作用英国《权利法案》1689九上P17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宣言》1776.7.4九上P21—2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九上P80法国《人权宣言》1789九上P27—P28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1861九上P74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九上P86(九)20世纪人类三次浩劫(二次世界大战和一场经济危机)名称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战后/战中召开的相关国际性会议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9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巴黎会议华盛顿会议P107经济危机1929—1933年生产资料私有制――P19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联合国家宣言》1945.2雅尔塔会议P48两次世界大战中条约和中国有关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P12(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战)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P14(一战)重要战役/转折一战:凡尔登战役(转折)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重要事件: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中途岛海战等对战争看法/启示1、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2、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十)美国政策篇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贡献时期人物任务评价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实现民族独立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族政治的先河美国内战林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经济危机及二战罗斯福渡过经济危机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战胜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时间政策目的具体表现至美国强大一直到今天霸权主义政策称霸世界1.美苏争霸(冷战)2.侵略朝鲜和越南(热战)3.轰炸南联盟(中国驻南大使馆)4.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5.干涉别国内政和指责别国人权推动霸权主义原因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战后经济发展原因1.战时的资本积累2.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3.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特点1.以外向型经济为主;2.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3.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中国建设的启示重视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冷战政策(针对欧洲)名称冷战的概念具体内容/表现冷战政策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这就是所谓的“冷战”政策政治上:发表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美苏冷战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发表;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的解体(十一)科技革命篇类别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现在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社会转型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交通运输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使人类进入汽车时代主要发明火车、汽船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电子计算机、卫星等首发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新能源煤炭石油、电力原子能太阳能潮汐能动力机械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 技术进步依靠工人经验科学的推动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启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人才培养;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十二)无产阶级斗争篇类别内 容科学社会主义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与不公,贫富分化,人民生活困苦阶级基础:工人运动发展及力量壮大(1837年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时代呼唤: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空想社会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伟大尝试: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战歌:1871年,《英特纳雄耐尔》,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成为现实:1917.1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崛起1.建立:1917.1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巩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度过难关3.建设A.列宁: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特点/意义:P5支)B.斯大林目标:工业化强国措施:1928年,实施五年计划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结果: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社会主义……石、 1936年,苏联(1922—1991)颁布新宪法制度建立苏联建设模式 斯大林模式(评价:P9)反法西斯战争A.莫斯科保卫战(意义:P39)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意义:P45)斯大林贡献把苏联建设成工业化强国;带领苏联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调整A.赫鲁晓夫改革P72b.戈尔巴乔夫改革P975.解体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其他1.中华腾飞:见中国史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一一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内容、意义P74)(十三)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篇时期内容人物及成就古代文字最早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真正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史诗《荷马史诗》:西方最早史书,木马计出自其中《奥德赛》P123悲剧最能代表希腊文学成就;“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反映中古时期中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P125近代文化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P2—P6启蒙运动(17—18世纪)P113—P117科技三次科技革命(理论P119-123)见「一、科技革命篇”(十四)材料的处理类另具体内容材料种类图片资料、文字材料、实物、影视资料等材料处理获取历史途径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历史遗址(古墓葬)、历史遗迹(古建筑)、历史网站;询问长辈(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与亲历者)、图书馆、档案馆、历史影片等材料收集方法上网查询、图书查询、人物访谈、参观相关遗址材料展示方法(历史再现/搞活动)图片展示、影视多媒体展示、主题板报、观看纪实资料、表演历史居IJ、讲座/报告会、演讲比赛、参观遗址/历史博物馆学习历史方法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社会调查法、角色扮演法、参观访问、考古法、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法8

初中历史题型归纳之主观题收集和使用材料最基本要求确定主题和范围;注意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材料对学习作用1.图示法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2.图片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体验历史问题探究★步骤★目的1.收集材料保证结论的正确和全面2.使用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3.得出结论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社会调查形式标题关于 的调查报告.、乙>>刖言(时间、地点、对象、方法、人员组成)内容(背景、起因或目的、表现、认识)结尾结论或情感升华(总结或升华,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方法走访、查阅资料(图书、互联网)、问卷调查步骤明确调查主题;制订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搜集调查资料、交流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问题分层设计过程或表现1.日本政府不正视侵略历史有哪些表现?背景或原因2.日本政府为什么否认侵略战争史实?结论或感想3.谈谈你对日本政府不正视历史态度的看法?辩论会略(十五)专题中的专题项目内容/认识思想解放运动举例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维新变法认识.国家: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开放改革.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创新意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价值.群体: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例题科技革命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