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八台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缝山针非鱼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到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B.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5.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D
5.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照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6.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错误,“以小见大”一说错误,所谓“以小见大”是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且“充分……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主要写了年又春驻村扶贫的内容,揭示出只热衷于开采煤矿引领村民致富而忽视了环境惨遭毁坏而带来的后果,借以警示人们要记住以往的沉痛教训,抛弃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同时文章最后又昭示着高阳村将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的美好前景。选项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旨分析有误。故选D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找出三处对高阳村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分别分析其作用。第一处“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这里写的是高阳村春天的优美景致,槐花飘香,云朵起伏,香味弥漫,令人陶醉,这是年又春在扶贫之前看到的景象,也是促使年又春选择这里扶贫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此时的美丽景色与后文破坏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触目惊心。第二处,“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这是高阳村秋天的景致,柿子成熟,满山火红,这是年又春扶贫工作进行中看到的景象,表明扶贫工作已见成效,这反映出年又春内心的满足。第三处,“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写高阳村暮秋时节的景象,风狂石飞,环境恶劣,这是高阳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与开头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也为下文渲染了悲凄的氛围。考生从这些方面答题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可以从标题的含义、标题与情节的关联、与人物形象的关联、与主旨的关联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缝山针”的“缝”有“缝补”“弥补”之意,年又春给雕塑起名为“缝山针”包含了对自己做法的反思,在人物形象上,展示出人物勇于反思、敢于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的能力。从情节上来看,小说从一开始开发高阳山再到最后要“用针缝山”,这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主旨上来看,如果说一开始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环境的话,那么最后的“缝山针”就预示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说明人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也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如何得体地拜访他人、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如果是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提及;“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类似,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记载周代诸礼仪式的《仪礼》和记载理想国官制体系的《周礼》。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细读之就能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C.《礼记》一书以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D.《礼记》全书都主要采用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有助于读者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相应的要求。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他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C.《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虚心恭听,一定不能插嘴,先生有所询问,不可抢答,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D.《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继承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B.《礼记》教导我们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与尊长相处,如何得体拜访他人等。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堪称人生准则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可以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让人受益终生。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参考答案:1.D
2.C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结合文本内容“《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分析,“《礼记》全书都主要采用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分析可知,“一定不能插嘴”于文无据。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分析,原文说的是“有助于”。故选D。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汉代儒家,都积极肯定“现世”生活的正面价值,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格局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总的来说,此两阶段儒学关注的重心皆在社会的政治伦理方面,而非个人的心性修养方面。众所周知,源于印度的佛教本是一种“出世型”定教,其思想性格与儒学强烈的“入世”倾向是格格不入的。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在中国已很发达且根深蒂固,这使得佛教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性格调适”,否则很难在中国扎根立足。印度的大乘佛教本有中观、瑜伽行和如来藏三大学派,后来只有如来藏一系在中国生根并被发扬光大,正是因为如来藏强调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人皆可为尧舜”等说法较为接近。而由唐代高僧慧能创立的禅宗,宣扬“心即是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大乘佛教不舍世间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佛教的这种中国化,拉近了它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禅宗也因此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然而,佛教与儒学毕竟有着无法逾越的价值鸿沟:宋代的“尚文”政治,大大促进了士大夫经世精神的复苏;加之异族欺凌所激起的民族意识高涨,一批儒者举起唐朝曾上书《论佛骨表》的韩愈之“辟佛”旗帜,掀起了新一轮的排佛浪潮。文坛领袖欧阳修称佛教为“魔教”,呼吁儒者要“修其本而胜之”。儒家的批判使得一些禅门大师极力弥缝儒、释二教之异,为佛教辩诬。如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认为儒、佛二教皆出自“荃人之心”。他以佛教的“五戒”“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强调僧人必须对父母尽孝,力陈佛教符合“王道”,在“正人心”“兴善止恶”等方面可辅助儒教治理天下。诚如学者所言,《中庸》《大学》等著作之所以恰恰在宋代被“发掘”出来,并一跃成为承载“道德性命”奥义的儒家经典,主要不是新儒家“返之六经而后得之”的结果,而是契嵩等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的结果。“熙宁变法”之前,宋儒大体上还保持着内圣外王的义理格局。但到了南宋,新儒学已经逐步占据思想界的主流地位,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神面貌。这一变异的突出特征是儒家的“内圣”压倒了“外王”。尽管“得君行道”仍是后来大多数儒者高悬的人生理想,但从思想重心看,如何安顿身心性命则成了他们关切的焦点。这一变异,对于儒家道德人格的挺立、审美意境的提升、生命体验的深化,乃至“了生死”都有重大意义,但儒学原来强烈的经世致用品格反而因此有所减弱。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这一趋向更加明显,其修养工夫论尤其到了“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的地步。儒学至此,可算在思想战场上对禅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这一“胜利”,恰恰是以对禅宗心性智慧的深度吸纳为前提的。(摘编自孙海燕《儒学与禅宗的思想史“恩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和汉代两个阶段的儒学都特别关注社会的政治伦理,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B.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已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佛教要想跻身中国需要将“出世”转化为“入世”思想。C.如来藏强调的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学说思想相对接近,因而如来藏系得以在中国生根并发扬光大。D.慧能创立的禅宗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这样就拉近了佛教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因此能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社会崇尚文治,再加上受到异族的欺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大批儒者掀起了排佛浪潮。B.为了弥合儒佛二教之间的差别,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寻求儒佛二教之间的共同之处,认为佛教可帮助儒教治理天下。C.《中庸》《大学》等著作能够在宋代成为儒家经典,与这一时期一些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极力弥合佛教与儒学之间的鸿沟有密切关系。D.南宋时期,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修身齐家、安顿身心,并将之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与禅宗的渊源,是在排斥中又彼此吸纳的思想史。比如佛教吸收儒家的人间伦理,再如儒家开拓出“援禅入儒”的宋明新儒学。B.韩愈上书《论佛骨表》高举排佛旗帜,体现了儒学与佛教的价值鸿沟,这种排佛思想直到宋代仍被一些儒者所接续。C.到了南宋,由于儒学原来强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所减弱,所以,儒家将关注的思想重心转移到内在品德的自我提升上。D.宋代很多儒者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佛道心性理论而阐发出新儒学,这一过程也是宋代多种思想合流的一种体现。参考答案:1.B
2.D
3.C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首先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需要将”出世转化为入世出思想”错,原文为佛教做出“性格调试”。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项“将修身齐家作为人生理想”理解错误。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由于儒学原来强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所减弱,所以,儒家将关注的思想重心转移到内在品德的自我提升上。”不是“到了南宋”,强加因果。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课内语段阅读。
(公孙丑问日)“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知:懂得
’
B.以直养而无害
害:坏处
C.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慊:通“惬”,满意
D.今日病矣
病:疲累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则塞于天地之间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非义袭而取之也B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任重而道远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以直养而无害,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B.在文中,孟子认为君子的“浩然之气”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要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不能一蹴而就或急于求成。C.对于所养之“气”具体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用简洁的语言作了清晰的表述,对浩然之气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养气”的危害,“助长”对“养气”不仅没有用,还有损害。参考答案:
6.B(损害)
7.C(A项:连词,就;连词,却。B项: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句中停顿。C项:取独。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
8.C(孟子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5.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山,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选自《容斋随笔》)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22.《容斋随笔》的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
。(限填人名)(2分)23.本文通过对李白之死的辨误,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2分)参考答案:21.答案: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6分)22.答案:洪迈(2分);
略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选自《古文观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B.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C.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D.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即年满十八岁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B.“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古代帝王的谦称还有孤、朕等。C.“元丰”,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D.“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这是根据月相来制定的。“壬戌之初,七月既望”,“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B.文章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在赤壁这个地方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②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参考答案:答案:(1)B(2)A(3)D(4)①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齐安,在靠近他住宅的西南面建了一个亭子,以用来欣赏江流上的景象。②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呢!”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谏的意味。【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
“张君”指人,作句子的主语,其后无需停顿,排除C;“以…为”就是“把…作为”,“患”为“为”的宾语,“患”后断句,排除A;“此”为代词,前面“间”,“中”的意思,因此“此”只能做下一句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2)A
“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时取字。(3)D
“联想到在赤壁这个地方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错,原文为“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楚王宋玉说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4)①即:靠近;以:连词,表目的,来;胜:景象。句子翻译为: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齐安,在靠近他住宅的西南面建了一个亭子,以用来欣赏江流上的景象。②此…耳,安…:这是…罢了,怎么…;讽:讽谏。句子翻译为: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呢!”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谏的意味。参考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仍以“年”为话题,使之与上下文形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4分)
小时候,年是一挂噼啪震响的爆竹,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个充满祝福的红包;
长大后,年是一张分量沉重的车票,
,
;
年老了,年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
,
。参考答案:示例:长大后,年是一张分量沉重的车票,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是一份孝老爱幼的责任;年老了,年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是一缕悠远绵长的回忆,是一种翘首渴盼的渴望。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苏泽广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是徒劳的,便
①
②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突然跳下椅子,合图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
③
④地上,抱住他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要是不回来,我管这个家!”
⑤
⑥
⑦
参考答案:略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议离婚的协议书范本10篇
- 2023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七篇
- 万能模板赔偿协议书范本10篇
- 机械基础 课件 模块六任务二 链传动
- 中医药基础专题知识宣教
- (立项备案申请模板)超薄金刚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安全生产)选矿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 (2024)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清明节缅怀先烈主题班会71
- 2023年薄板木船项目筹资方案
- 【基于抖音短视频的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2800字(论文)】
- 2021-2022学年度西城区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 《组织行为学》(本)形考任务1-4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 DB43-T 958.3-2023 实验用小型猪 第3部分:配合饲料
- 化肥购销合同范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 健康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外墙岩棉板施工方案
- 吊装葫芦施工方案
- 自动化设备调试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