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站镇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A(控制红花)对基因a(控制白花)为完全显性。现将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植株乙;再将植株乙产生的配子离体培养成幼苗丙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植株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培育乙的过程和乙培育丁的过程均为多倍体育种B.若将植株乙单独种植,则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36C.幼苗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可育的二倍体D.最终获得的植株丁有3种可能的基因型,且一定为纯合子参考答案:B【分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需要注意的是,与一倍体(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要区分开。绝大多数生物为二倍体生物,其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如果原物种本身为多倍体,那么它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一定多于一个。如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六倍体小麦的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多倍体: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虽然完成了正常的复制,但是此时如果受到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体内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纺锤体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了含有加倍了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当细胞进行下一次有丝分裂时,虽然染色体的复制及细胞的分裂都恢复了正常,但是这时的细胞分裂是在核内染色体已经加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分裂后产生的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子细胞。细胞分裂如此不断地进行下去,结果发育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组织或个体。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就可以获得多倍体。【详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二倍体幼苗甲成为四倍体乙的过程是多倍体育种,将乙的配子离体培养成幼苗丙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丁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A错误;B植株乙(AAaa)能产生AA,Aa,aa三种配子,比例为1:4:1,产生aa配子的概率为1/6.所以后代中白花植株(aaaa)占1/36,B正确;C幼苗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可育的.但其是由配子形成的单倍体,C错误;D植株乙产生的配子经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最终获得的植株丁基因型为AAAA或aaaa或AAaa.其中AAaa仍含有等位基因,故丁可能为杂合子,D错误;故选:B。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被32P标记的染色单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40、后期20和40
B.中期20和20、后期20和0
C.中期20和20、后期20和40
D.中期20和20、后期20和20参考答案:B3.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依次是(
)A.蛋白质和脂质
B.脂质和蛋白质
C.糖类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糖类参考答案:A4.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特定时期染色体与DNA比值的变化B.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时期DNA含量变化情况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参考答案:A【考点】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结
构时
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组数有丝分裂间期2n0→4n2n→4n2分裂期前、中期2n4n4n2后期2n→4n4n→04n2→4末期4n→2n04n→2n4→2减数分裂间期2n0→4n2n→4n2减Ⅰ前、中期2n4n4n2后期2n4n4n2末期2n→n4n→2n4n→2n2→1减Ⅱ前、中期n2n2n1后期n→2n2n→02n2末期2n→n02n→n2→1【解答】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与DNA比值会由1变成,再变成1,不能用图示曲线表示,A错误;B、该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含量变化情况,B正确;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C正确;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及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D.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参考答案:C6.关于???三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中生物都含有核酸,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b中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叶绿体和细胞壁D.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只存在于a和b生物中参考答案:A7.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B.赤霉素与生长素的间表现为协同作用C.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主动运输吸收获得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参考答案:答案:B8.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参考答案:B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C.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参考答案:D【详解】酶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所以反应后酶不会被降解,A项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催化效率更高,B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当蛋白质作为酶时,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当RNA起催化作用时,酶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项错误;酶既可以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失活,作为蛋白质可被胃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参考答案:B11.
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中,单体b种类有4种B.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C]的结构具有多样性C.人类的白化病基因起源于图中的[①]过程D.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参考答案:B12.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间期DNA复制,DNA含量加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一次;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减半一次。【详解】DNA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一次,故DNA加倍一次;DNA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两次,故DNA减半两次,即DNA加倍一次,减半两次。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DNA加倍的原因:DNA的复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DNA和染色体减半的原因均为细胞分裂。13.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实验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A.a
B.b
C.c
D.d参考答案:B14.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
A.X轴为外界蔗糖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不改变
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降低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提高参考答案:A15.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D.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参考答案:A【知识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解析:HIV病毒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说明病毒结构简单,A符合题意;病毒无细胞结构,要依赖细胞而生存,B支持;草履虫是单细胞食物,生命活动由1个细胞完成,C支持;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精子和卵细胞是生殖细胞,起到传递亲代遗传物质的作用,D支持。1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参考答案:C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生长素为最适宜浓度,优先生长,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受抑制,所含生长衮的浓度为抑制生长的高浓度。17.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将新鲜的红苋菜叶片放入蒸馏水中,水无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这些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原因是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D.色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于水参考答案: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变为红色与细胞壁无关,A错误;色素存在于液泡中,若盐酸如果只破坏了细胞膜,水还不能变红,B错误;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因此用盐酸处理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是由于液泡中的色素进入外界环境中,即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C正确;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但与溶不溶于盐酸无关,D错误。【考点定位】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名师点睛】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将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原因是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18.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参考答案:B19.棉花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对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的三组处理中,B组幼果的脱落率最低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放射性物质在果实中的含量的差异C.若本实验中所用激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则该激素可能是赤霉素D.由实验可推知幼果正常发育的植株中该激素含量比幼果脱落的植株中该激素含量高参考答案:D20.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酶能催化所有的酶水解,导致其活性丧失B.酶适合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条件下长期保存C.一分子ATP由两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组成D.细胞内发生的吸能反应都由ATP水解供能参考答案:C【考点】3C: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39:酶的特性.【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解答】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且酶具有专一性,因此蛋白酶不能催化所有的酶水解,A错误;B、酶适合在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B错误;C、一分子ATP由两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D、细胞内发生的吸能反应不都是由ATP水解供能,如光反应所需能量来自光能,D错误.故选:C.21.下列实验操作会达到预测实验目的是()A.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B.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D.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参考答案:A【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1、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解答】解:A、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可使细胞分离,这样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A正确;B、将酶与底物分别做不同保温处理,然后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B错误;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该先加NaOH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C错误;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2.丙氨酸的R基为—CH3,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在它们缩合成的二肽分子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分别为
A、9、21、4、3
B、9、19、4、3
C、9、19、3、3
D、9、19、3、2参考答案:C23.研究性小组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除40℃组,另外两组均先呈现J型增长B.实验表明30℃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C.如图a点时10℃组和30℃组浑浊度相同D.培养至48h,不同温度组的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参考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在4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一直降低,72h后降为0;在10℃和3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都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据此分析。【详解】A.除40℃组,另外两组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都先增加后减少,不属于J型增长,A错误;B.据图中曲线可知,在10℃、30℃、40℃条件下,30℃更适合酵母菌生长,但不能说明30℃是酵母生长的最适温度,B错误;C.据图可知,在a点时,10℃组和30℃组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相同,浑浊度相同,C正确;D.据曲线可知,培养至48h,40℃组为衰退型,30℃组为稳定型,10℃组为增长型,D错误。
故选C。24.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参考答案:C【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反应过程是水光解产生好氧气和ATP,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极少.【解答】解: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光反应增强,产生的还原氢和ATP速率加快,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增加.如果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光,光反应减弱,产生的还原氢和ATP速率减慢,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A、如果改用红光,ATP会增加,A错误;B、如果改用红光,被还原的C3下降,B错误;C、如果改用绿光,由于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因此还原氢数量下降,C正确;D、如果改用绿光,由于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光反应不能进行产生还原氢和ATP,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五碳化合物受阻,而二氧化碳固定短时间内仍然进行,因此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C.25.右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I;I
B.II-1;I
C.II-1或I;I
D.II-1;II-1参考答案:C26.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
B.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图②时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C.图③表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
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参考答案:D2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含钙磷等无机物高,它的组织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无光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参考答案:B28.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脱氧核糖B.淀粉和脂肪的水解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参考答案:D.A、ATP含有核糖,但不含脱氧核糖,A错误;B、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它们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在细胞膜上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因此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正确.29.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红色B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吡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参考答案:A30.关于探究果胶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最适用量的实验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A.在最适温度下,通过设置pH梯度来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B.在最适pH下,通过设置温度梯度来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C.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通过设置酶用量的梯度来确定酶的最适用量D.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为已经设置了温度梯度或pH梯度,所以实验无对照参考答案:D【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温和性、专一性。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详解】探究最适pH时,应该在最适温度(无关变量)下,通过设置pH梯度来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A正确;探究最适温度时,应该在最适pH(无关变量)下,通过设置温度梯度来确定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B正确;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二者均为无关变量)下,通过设置酶用量的梯度(自变量)来确定酶的最适用量,C正确;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有相互对照,D错误。故选D。31.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产生的H20中的H和O分别来自一NH2和一COOHB.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C.③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根吸收无机盐离子D.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③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参考答案:D图中①表示脱水缩合过程,①产生的
H2O
中,H来自-NH2和-COOH,A错误;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反应产生的
ATP,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③处产生的[H]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阶段表示生理过程,重点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场所。3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参考答案:D【考点】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正确;D、共同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D.33.(08江苏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
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性状不同的蛋白质
D.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NaCl溶液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因此,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可以使其析出。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分离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层次。3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参考答案:A略35.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参考答案:C36.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C.牛奶被饮入胃中
D.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参考答案:B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中即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氧气进入红细胞是从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内坏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3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C1-和K+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组成成分与含量完全相同C.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乳酸和脂肪等物质D.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氧气含量小于组织液参考答案:C【分析】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和Cl-在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内环境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中的氧气、小分子营养物质、离子、水分、激素等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动脉端的血浆中氧气浓度高。【详解】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A错误;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组成成分与含量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错误;C.葡萄糖、乳酸和脂肪等物质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氧气含量高于组织液,D错误。38.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有性生殖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中的()亲本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配子F1.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④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解答】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初级性母细胞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的②过程.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有性生殖过程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要求考生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它们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39.下图表示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参考答案:B【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过程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其产物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正确;
B、①过程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错误。C、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正确;D、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正确;
故选B。【点睛】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40.下列化合物与性激素属于同一类的是A.脂肪
B.糖原
C.无机盐
D.核酸参考答案:A性激素属于脂质的固醇类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与固醇三大类,因此脂肪与性激素均属于脂质,而糖原、无机盐、核酸均不属于脂质。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马铃薯新品种,目前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请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马铃薯易患多种疾病,导致其产量不高.通过导入抗病基因并使其表达可以提高马钤薯产量,基因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抗病基因是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2)马铃薯是双子叶植物,常用(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受体细胞中.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基本结构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五部分.(3)科学家还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马铃薯,其设计方法: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其对除草剂(填“敏感”或“不敏感”),或使靶蛋白过量表达,植物吸收除草剂后仍能.(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参考答案:(1)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2)土壤农杆菌转化法
启动子
终止子
复制原点(3)不敏感
正常代谢(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常用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逆转录法、PCR技术扩增、化学合成法等.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常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之后,用DNA连接酶连接.一般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细胞常用的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碎石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合同模板3篇
- 2024货车租赁合同范文
- 2024年版汽车零部件生产与供应合同
- 2024建筑劳务给排水分包合同范本
- 2024建筑工地钢筋原材料采购与验收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销售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食堂食材采购与劳务承包合作协议3篇
- 2024饲料行业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校服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电网接入与转供电服务合同3篇
- 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庆铃国五新车型概况课件
-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 GB/T 7025.1-2023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Ⅰ、Ⅱ、Ⅲ、Ⅵ类电梯
- 建设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设计开发(更改)评审记录
- 2023年消费者咨询业务试题及答案
- 常用乐高零件清单36364
- 新誉杯(行车调度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恩华药业管理诊断报告书
- 2.2区间的概念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