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巫溪县上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巫溪县上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巫溪县上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巫溪县上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巫溪县上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重庆巫溪县上磺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3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21.你认为文段的叙述角度是“全知视角”还是“有限视角”?请简述运用这一视角进行叙述的表达效果。(3分)

22.画线句子充分表现了王熙凤的能说会道,前人评价说有“一石三鸟”的表达效果,请说出这三种表达效果。(3分)

23.文段在刻画王熙凤这一人物上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21.运用的是“有限视角”(1分)。读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去看贾府的环境和人物,觉得真实而有感染力,产生一种“亲历感”;同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急于了解林黛玉所见到的一切。(3分)22.一是夸赞林了黛玉,二是讨好了贾母,三是又不得罪其他姐妹。(每点1分)23.①外貌描写:彩绣辉煌的装扮,写出了她的张扬、美丽和泼辣,甚至有点俗气;②神态描写:多次写到她的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显示了她的特殊身份。③侧面描写:通过贾母的介绍,突出了她的得宠和泼辣;④语言描写:她对林黛玉的问话和回王夫人的话,都显示出了她的精明、机变和能干。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黄昏孙玉秀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几颗雨点砸下来,豆粒一般,落到尘土里,滚动了一下,晃了两晃,顿时粘住不动了。也有几颗落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半边天。她加快了脚步,将怀中的那捆柴送到仓房里,很快又折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将她团团围住。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食料出来,水舀子在塑料桶里摇晃。她将食料用力搅拌几下,分别倒入三个木槽里。那些鸡鸭鹅迅速围拢过来,迫不及待地吞咽起来。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好像被人扯住了四角的被子,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子,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她伸出右手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手的食指上。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将整座老房子都吞了进去,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厨房暖和了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看花了眼。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黄昏”为题既是写眼前黄昏天气景象,也是写李婶的人生黄昏季节。小说将两个黄昏景色相互交融,意境深远。B.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C.小说所写的柴火、鸡、鸭、鹅、灶膛等内容,既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鲜明地体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真实感强。D.小说结尾描绘了雨散天晴,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既与前面下雨形成对比,又真切体现了李婶轻松、心安的心情。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请分别简要概括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并说明此细节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4.B

5.①勤劳质朴。李婶拾柴,喂鸡、鸭、鹅,做饭,不停地做家务,熟练而又有序。②重情.一直惦记着住院十多天的老伴,想着鸡鸭鹅多产蛋,好留给老伴回家吃。

6.①第一次写李婶电话没有打通,她心境像天色一样阴暗,泪眼汪汪。第二次写儿子来电话,报告老伴在医院平安,李婶心里的阴霾随着天上的乌云一起散尽。②作品抓住这两个打电话的细节,将两者进行对比,通过环境气氛描写的烘托,把李婶对老伴的牵挂和儿子对老人的孝敬,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带来无尽的感动。【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形象、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B项,“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错误,应是前者为了衬托李婶因不知老伴病情时的忧虑,后者是体现其得知老伴病无大碍之后的心情。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就应该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通过阅读文本,划定答题区间,然后分析概括。如“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这些都能看出李婶勤劳质朴。“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这些能看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的重情重义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和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出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通过分析其内容、手法,然后明确其表达效果。这些细节描写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两次写到打电话的情节,第一次打电话“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电话没有打通,李婶我心情非常不安,内心极度沮丧。第二次“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这是儿子报告父亲在医院平安,“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李婶得知老伴儿情况后愁容散尽。抓住这两个情节进行对比,表现出李婶儿对老伴儿的关心。【点睛】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生动的细节描写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常常使描写对象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呼之欲出。其作用一般有:(1)细节描写揭示社会环境;(2)细节描写交代家境、地位;(3)细节描写暗示人物命运;(4)细节描写折射人物心理;(5)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014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材料二: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800分。”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定要重视。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长春广播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材料三: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得点赞。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材料四: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7.新闻材料就我国话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其关名家观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B.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C.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D.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E.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不同于美术课,借助视图“帮助”,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8.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AE

8.①语文是学习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借助语文的力量;②语文是交流的工具,人的思想要靠语言来表达;③学好语文是产生好的思考与创意的关键。【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B项,“是口头交际需要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错,不是“很大”,而是“一定”,见材料一第四段“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C项,“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错,见材料二第三段,美国高考考三科,分别是“数学、阅读、写作”;“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不是美国,是孙连成的观点;D项,“我们这次高考改革借鉴西方,特别是学习美国的一些教育方法”错,见材料二的第六段“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故选A、E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我们“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这四则新闻,找出关于“对语文教育报道的内容”,然后采用精读的方法,筛选出信息,然后结合材料归纳。先锁定区间,紧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关键点筛选,材料三为主要答题区间,整合材料四和材料二的信息。材料三:“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材料四:“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材料二:“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综合这些可得答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力倡以“君为臣纲”为首的三纲之说,忠君与尽孝乃是其核心要义。但是,假如君主背离为君之道,祸国殃民,臣子的忠诚义务是否仍然要恪守?这样的矛盾,先秦诸子以及汉代学者都有不少讨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对于这些观点有很精到而有趣的梳理和评论。钱先生的评论开始于汉景帝面前发生的那场著名的争论。据司马迁记载,争论发生在黄生和辕固生两位重量级学者之间,话题正是如何评价历史上有名的“汤武革命”。黄生的见解旗帜鲜明,认为商汤和武王讨伐君主的行为就是弑君。但是,辕固生显然是一个孟子主义者,坚持主张汤武乃受命于民,受命于天,征讨像桀纣那样的暴君是顺天命合民意的义举。争执不下时,黄生运用比喻,他把君主比做帽子,把臣子比做鞋子:“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应该抨击这比喻本身就不妥。帽子再破,也不至于残害人身,但是君主却大可成为独夫民贼。另外,假如臣子采取“正常途径”,正言匡过,反复谏言,但君主却一意孤行,变本加厉,那又该如何是好?这样层层逼近,就可以把讨论引向深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辕固生居然劈头盖脸地来了一个归谬法,把汉高祖刘邦搬出来抵挡:“必若所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耶?”景帝看到自家爷爷都涉嫌弑君了,连忙干预:“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司马迁感叹道:“是后学者莫敢言受命放杀者。”钱钟书先生称黄生的学说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如出一辙。《韩非子·忠孝》云:“汤、武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如此看来,先秦百家对于君主以及政治体制想象的差异似乎并没有一般思想史所界定的那么大。不过,饶有兴味的是,后世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种或许可以称之为“事后追认”的学说,那就是,姑且将推翻前朝君王的行为视为“弑”,不过,如果此后登堂入室的新君主能够延续自己的统治,那么就获得了一种正当性。钱先生追溯了这种名之为“逆取顺守”的学说演进过程:《商君书·开塞》:“武王逆取而贵顺,……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逆取”即“弑”尔。班固《东都赋》:“攻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后汉书·袁绍传》下刘表谏袁谭书曰:“昔三王、伍伯,下及战国,君臣相弑,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亲戚相灭,盖时有之。然或欲以定王业,或欲以定霸功,皆所谓‘逆取顺守’”。但是,这种完全以成败做解释确实有些“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意味。后世儒家如朱熹、欧阳修等都试图指出这里的矛盾,不过,还是钱先生的说法更加一针见血:“盖儒家既严树纲常名教,而复曲意回护‘汤、武革命’,说终难圆,义不免堕”。在我看来,儒家的这种困境跟中国古典社会结构有关。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形成一种足以制约君主权力的社会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秦始皇的“废封建,置郡县”带来的真正的地方权力无从形成以及科举考试导致的社会原子化,实在是决定中国两千年专制统治以及不断地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选自《观察家》,作者为贺为方,有删改)1.下列关于黄辕之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黄生认为商汤和武王讨伐君主的行为就是弑君,忠君是臣子应恪守的义务。B.辕固生主张像桀纣这样背离为君之道、祸国殃民的暴君,征讨他们是顺天命合民意的。C.黄生以鞋子和帽子为喻,说明君臣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离“君为臣纲”之道的。D.辕固生认为,君主若一意孤行、变本加厉,臣子也是应当正言匡过,反复谏言的。2.下列关于钱钟书对“君为臣纲”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忠君之道存在矛盾是不争的事实,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此有很精到而有趣的梳理和评论。B.黄生的忠君说和韩非子“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的观点,在钱钟书看来本质上是大同小异的。C.“逆取顺守”学说从秦至汉,都不断有人论证它的正当性,如果新君主能够延续自己的统治,那么就可接受。D.钱钟书并不认同“逆取顺守”学说,认为儒家在这个认识上自相矛盾,武断地以成败论英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君与尽孝是三纲之说的核心要义,而在整个封建社会儒家都没有办法调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B.司马迁面对黄辕之争感叹道:“是后学者莫敢言受命放杀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儒家思想的困境。C.尽管先秦诸子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君臣之义有不少的讨论,但是这些观点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一般思想史所界定的那么大。D.中国古典社会结构没有形成制约君主权力的社会力量,是决定中国两千年专制统治以及不断地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1.D.(此项变假设为肯定,且改变语意重点。见第四段:假如臣子采取“正常途径”,正言匡过,反复谏言,但君主却一意孤行,变本加厉,那又该如何是好?)2.A.(见文中第一段“这些观点”指的是先秦诸子以及汉代学者对君臣之道矛盾的各种讨论)3.C.(此项说法绝对,见文中倒数第四段,是“似乎”没有那么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B.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C.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D.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B.“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都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C.“卒”在古代指士大夫之死,朱然属于士大夫,所以,说他“赤乌十二年卒”。D.在《二十四史》中,《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合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他率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军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D.朱然深受赏识,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及朝臣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日而定。(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戳泰。参考答案:11.C

12.B

13.D

14.(1)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2)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二年”是“寝疾”的时长,“渐增笃(逐渐加重)”是“后(后来的事)”,故“后”应划入下一句,排除AD;“昼与“夜”构成对偶句,写孙权的担忧,“自创业”是时间状语,修饰“功臣疾病”的情况,故“自创业”后不断句。排除B,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B项,“都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错。“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D项,“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1)“会”:恰逢,恰好碰到;“盛起”:兴盛作乱;“旬”,十天;“定”:平定;(2)“交通”:勾结,古今异义词;“谋”:谋划;“垂”:马上,立即;“事觉”:被发觉,被动句。【点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译文】朱然,字义封,曾与孙权一同读书,结下深厚友谊。及至孙权统掌国事,以朱然为余姚县县长。后升为山阴县县令,加授折冲校尉,督察五个县。孙权认为他有奇特才能,分丹杨郡另设临川郡,以朱然为郡太守。适逢山贼盛起,朱然带兵讨伐,十天就全部平定。建安二十四年,朱然随从孙权征讨关羽,与潘璋单独率军至临沮,生擒关羽,被升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他说:“您如病重不起,谁能接替?”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操守超越常人有余,我认为他可接任。”吕蒙去世,孙权赐朱然假节,镇守江陵。魏国派遣张郃等攻打江陵,张郃围攻,朱然里外的联系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兵卒大多患上浮肿病,能战之兵仅有五千人。张郃等在城外堆起土山,挖掘地道,建置楼架,面向城内射箭如雨一般密集,东吴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安然镇定毫无恐慌之意,尚在激励兵士,伺敌军间隙攻破了两座军营。江陵县县令姚泰带兵防备该城的北门,他见外面兵势强盛,而城中人少,粮食将尽,因此与敌军通信息,阴谋作敌军内应。将要行动,事情暴露,朱然将姚泰治罪杀死。张郃等不能取胜,于是撤围退军。自此朱然名声威震敌国,被改封为当阳侯。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10.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皆尊约束

约束:规约,规章

B.会编类礼书

会:恰逢C.鲁让曰:“袭帕误耳……”让:谦让

D.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其:大概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B.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C.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即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B.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D.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参考答案:10.C

11.B

12.D

13.(1)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2)曾鲁写文章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明史?列传第二十四》,作者:张廷玉,朝代:清。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C项“鲁让曰:‘袭帕误耳’”的“让”,结合语境内容“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可知,译为责备。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定都南京(应天府)。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破格提升官职是后来的事。点睛: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以”译为因,“辞”译为推辞,“下阶”译为降一个品级,“持”译为坚持,“不之许”(宾语前置句)。(2)“属文”译为写文章,“间”译为偶尔。参考译文: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①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②,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趣:同“促”,督促,催促。②豨(xī):陈豨,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亟发兵,坑竖子耳

亟:赶紧B.窃为陛下危之

窃:私意C.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回复D.相国绐信曰

绐:劝说5.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

)(3分)①发使告诸侯会陈

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③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④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⑥从上所来,言豨已得A.②③④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⑤⑥6.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3分)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B.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C.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翻译下列句子(10分)7.(1)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5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参考答案:4.D5.A6.C7.(1)高祖认为陈平说得正确,就派使者去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考生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绐:欺骗。故选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属于韩信“称病”原因。①句是汉高祖派使者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不合乎要求。故排BD;⑤句是说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关了起来,不合乎要求,故排除CD;由此可得出答案为A。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为然:认为说的正确;使:使者;会:聚会;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三处并修改。(6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①

改为

改为

改为

参考答案:①“寄奉”改为“惠赐、惠赠、寄赠、寄来、寄送”等;②“过目”改为“拜读、阅读”等;③“些许”改为“莫大、很大、很多”等;④“惠存”改为“珍藏、珍存”等;⑤“光临”改为“前往、登”等。试题分析:书信属应用文体,要特别注意谦、敬辞的使用是否准确,语体是否得当。“寄奉”是敬辞,用于自己寄给别人东西,这里应使用一个别人给自己东西的敬辞。“些许”在这里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合适。“惠存”“光临”“过目”是用于请别人做事的敬辞。五处都是对象用错。【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此类题目需注意对象、场合;注意谦敬词的使用。适用对象不当,应对郑先生表示尊重,自己出语谦卑。“寄奉”“过目”“惠存”“光临”都表示对别人的尊敬;“些许”语气不恰当。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2015年亚洲杯预选赛,国足与伊拉克、沙特、印尼同组,球迷又开始担心了,国足可能又

,再次惨遭淘汰。(2)作为中国新兴互联网业态的代表,

的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受到热捧,成为中国企业的领跑者。(3)在第12届意大利伊斯其亚国际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从哪来,到哪去》

,斩获最佳摄影奖。A.深孚众望,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B.不负众望,不孚众望,深孚众望C.不孚众望,深孚众望,不负众望

D.不负众望,深孚众望,不孚众望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厚望,褒义词。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的厚望得以实现,贬义词。深孚众望:深深地令人信服,使众人的厚望得以实现。依据语境,答案为C项。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请从蔺相如、廉颇、苏武、李陵和张衡这几位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并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参考答案:他勇敢如虎,利舌如剑,完璧归赵;他挺拔如松,大义凛然,赢得尊严;他宽容如海,隐忍退让,将相和好。一代名臣蔺相如,千古英雄如星辰。【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微写作能力就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前先审题,看清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从蔺相如、廉颇、苏武、李陵和张衡这几位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并为他写一段评语。选人时,要选择自己相对熟悉了解的历史人物,要确保自己有话要说。为历史人物写评语,要抓住其经历的比较出名的大事,评价人物的品行或精神用语要准确恰当。题干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时语言要有文采,语意要通顺连贯。同时,要注意,字数不超100。如选择蔺相如,则要抓住完璧归赵一事来写,突出他的勇敢、大义凛然、宽容和隐忍。可写为:他勇敢如虎,利舌如剑,完璧归赵;他挺拔如松,大义凛然,赢得尊严;他宽容如海,隐忍退让,将相和好。一代名臣蔺相如,千古英雄如星辰。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