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2022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2022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2022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2022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陈廷一“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这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座右铭。总统府是一个简单普通的房间;总统服是经过他自己改造的“中山装”;餐桌上摆的没有大鱼大肉,没有山珍海味……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布衣总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中山先生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此房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中山先生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的这种衣服。有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又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山服”就是这样来的。孙中山的起居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水洗脸。每天早晨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他这样注意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孙中山饮食十分简朴节俭。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算是低水平,而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菜也很简单,常常是四菜一汤。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上了一套锡制的餐具,中山先生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他每天吃饭都是用的平常碗筷。一次,唐绍仪来访,一直谈到很晚,孙中山为留客,特意吩咐人到“趣乐居”买来一只卤水肥鸡待客。唐绍仪饿了,见到卤水鸡,很快将它吃得一干二净,还以为会有其他菜肴,就耐心地等待着下道菜来。孙中山见状,对唐绍仪说:“慢待,慢待,没有什么好的菜了。”他想了想,只好把厨房里仅有的咸鱼拿上来。唐绍仪说:“我大吃惯了,一只肥烧鹅,我一顿就能吃完,我家虽说只有几个人,可每餐菜金就得10元啊!”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还有一次,南北议和代表伍廷芳到总统府求见,到了用餐时间,孙中山无美味佳肴待客,照例摆上几碟普通小菜。搞得奢侈成性的伍廷芳无法下筷。拘于礼仪,又不好退席,只好勉强下咽。孙中山自己却吃得津津有味。(有删改)19.本文在介绍孙中山总统的饮食的时候,用了好几个具体的细节,请把它分条概括出来,并指明串联各细节的过渡性词语。(4分)20.请说说画线部分的作用。(5分)21.试析“布衣总统”孙中山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19.(1)细节:①退掉厨师摆上的锡制餐具,每天吃饭都用平常碗筷。②用卤水肥鸡和咸鱼招待唐绍仪。③用几碟普通小菜招待伍廷芳。(每点1分)(2)过渡性词语:有一次;一次;还有一次。(1分)20.①画线部分介绍孙中山用普通菜招待伍廷芳。伍廷芳无法下筷,孙中山自己却吃得津津有味。②文段采用了对比手法,③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不铺张、踏实、质朴的平民特性。(每点2分,总6分)21.孙中山非常朴实、朴素。①住非常简朴。住房不大,摆设简单、实用。②穿衣服也很朴素。把流行的学生装稍微改动就变成了总统服。③起居十分有条理,有规律。④饮食十分简朴节俭。菜金四角左右,招待人不铺张不浪费。文章从衣、食、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平民形象——朴实、朴素。(总说性文字2分;每点分析各1分)

略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北京的古塔东汉时期洛阳白马寺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佛塔,而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是隋朝幽州节制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不幸的是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木塔被火焚毁。北京的佛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是随着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塔的形式和结构也随之在不断变化。中国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建塔用的材料多为木材,塔的结构也多是木制结构。根据史料记载,北京早期的塔也为木塔,如法源寺就曾有一座隋朝的用来存放佛舍利的五层木塔。木质结构的塔虽然具有抗震力强和便于登临远眺的特点,但防火功能差,一旦遭受火焚,便无法扑救。用砖石作为建筑材料来建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砖石具有防火性好、不怕虫蛀等特点,从唐代以来使用砖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的塔就越来越多了。北京唐代石塔类型为密檐式和亭阁式两种。密檐式石塔由塔基、佛龛式塔檐和宝瓶式塔刹组成,北京唐代密檐式石塔的塔基非常简单,只有两层相叠的四方形石板组成,并且很矮小,很不显眼。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塔身为佛龛式,在龛门的两侧各雕刻一尊护法金刚力士像,在塔身外侧石壁上,镌刻着碑文题记,这是唐代石塔的一大特点。亭阁式的塔基和塔身比分与密檐式相同,塔顶部分为歇山庑殿式,顶上分为四条垂脊,并雕刻瓦垄、勾头、滴水等构件。塔檐下雕刻仿木式椽头、角梁等。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经幢式的石塔。在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石、木等材料混合建造。唐代砖石结构的塔几乎都是四方形,到了辽代由四方形发展到了六角形、八角形。元代从尼泊尔引进一种覆钵式塔,还建造了造型独特的塔门。随着藏传佛教的流行,覆钵式塔开始成为元代的主流。覆钵式塔身和塔基座上雕刻的装饰较少,主要有狮子、大象等。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主要用砖材建造,也有一部分用琉璃材料,外表十分美观。大多数塔表面都涂饰白灰,成为白塔。明清两代在建塔的形式上,在砖石砌成的楼阁式的基础上,在塔身外面贴以琉璃砖,建造成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八大处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建造的唯一一座佛塔。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修建的最早的佛塔是窦抗督建的悯忠寺的多宝木塔。B.唐代密檐式佛塔的塔身的龛门两侧各雕刻一尊金刚力士。C.辽金石塔的类型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四种。D.元代佛塔建筑形式的主流是有藏传佛教风格的覆钵式塔。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古塔形制的变化是随着统治者的爱好变化而改变的。B.中国唐代以前的佛塔多为抗震功能好且便于登临的木塔。C.从唐代开始中国佛塔由多木制发展为多使用砖石等材料。D.明清两代所建造的佛塔出现了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3.请根据上文中对不同时期佛塔特点的介绍,判断下面材料中的佛塔应该属于哪个时代,并简要说出你的依据。天宁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各层塔檐的角梁皆为木质。天宁寺塔建于一个方形砖砌的大平台上,平台上为八角形须弥座,下层基座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与龛之间雕缠枝莲,转角处浮雕金刚力士像;上层基座较小,每面也以短柱隔为五座壶门形龛,龛内浮雕坐佛,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塔顶的塔刹为砖制两层八角仰莲座上承宝珠。参考答案:1.C

2.A

3.时代:辽金时期(辽代)。依据:八角形塔。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木等材料混合建造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辽金石塔的类型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四种”错误;文章第五段开头说“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经幢式的石塔”,文中说辽金两代“比较丰富”,除了这四种外,还有“经幢式的石塔”。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如本题的C项,选项说的是“辽金石塔的类型有……四种”,而文章第五段的表述是“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经幢式的石塔”,选项忽略了“丰富”“还有……”这两个内容。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是随着统治者的爱好变化而改变的”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是随着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塔的形式和结构也随之在不断变化”,且下文只是说到各个朝代古塔形制的变化,但没有说是因为统治者的爱好,选项妄加猜测。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上文中对不同时期佛塔特点的介绍,判断下面材料中的佛塔应该属于哪个时代,并简要说出你的依据”。解答本题,应先到文中圈出不同时期佛塔的特点,然后再分析材料中佛塔的特点,最后做出判断。材料中介绍的对象是“天宁寺塔”,其特点是“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木质”,回归文本,文章第五段“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经幢式的石塔。在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石、木等材料混合建造。……到了辽代由四方形发展到了六角形、八角形”,由此可以判断,材料中所说的天宁寺塔应属于辽金时代。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

吴志菲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苏步青却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拮据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流亡’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70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熊全志后来到美国成了著名教授,40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他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把我给骂醒了,否则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他的板书一笔一画,整齐美观,讲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枯燥的数字,一从他嘴里道出就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978年暑假的一天,苏步青当年创立的科学研讨班在停了十多年后在复旦大学开始恢复活动。可是一连几天暴雨不停,大水猛涨,复旦校园内齐膝的积水茫茫一片,到会的青年师生都为此发愁。有人说:“这回苏老不会来了。”有人说:“他即使来恐怕也不会准时了。”正在大伙七嘴八舌、观望焦虑之时,一位老人高挽裤管,脚穿凉鞋,撑着一把雨伞出现在大家面前,四座唏嘘不已。76岁的苏老抹去额头的雨水,向大家问了个好,看了看表正好8点,与开会时间不差分毫。几何寓真情,人生一卷诗。数学家苏步青,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生与诗结缘。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力求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是苏先生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抗日战争的八年离乱中,苏步青僻处西南小城,但他时时感慨的是:“画角声声催铁血,烽烟处处缺金瓯。”他念念不忘的是:“万里家乡隔战尘,江南烟雨梦归频。”苏步青是感情极为丰富之人,重亲情,重友谊,对周遭世界充满爱心。在他的诗词中,夫妻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渲染出一片温馨。(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苏步青放弃了日本安逸的生活以及辉煌的学术前程,不顾亲友的挽留回到中国,创办了浙江大学数学系。B.在浙大教学期间,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不仅穿着补丁衣服,还擅长于田间劳作,表现出他对朴素生活的追求。C.由于苏步青的严格要求和严谨教学,他的很多学生成就斐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熊全志就是其中的一个。D.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的感情也极为丰富,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从他创作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他重亲情、重友谊的品质。E.本文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苏步青人生的几个片段,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丰富人生和独特风采。(2)苏步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3)本文的标题为“‘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为什么说苏步青的人生是立体的?请简要分析(6分)(4)苏步青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你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进行探究。(8分)参考答案:(1)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选BC不给分。(A项不严密,放弃“日本安逸的生活”与原文也有出入。B项这一段生活所表现的是苏步青的坚毅品质。C项从文中看不出“很多学生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熊全志是数学家”等信息。)(2)①教学认真,即使是自己教了几十年的微分几何,他也认真备课、认真授课。②守时,冒着大雨,准时参加复旦科学研讨班的活动。(答出一点给3分)(3)①作为世界级的数学家:首创微分几何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的空白。因“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②作为数学教育家:他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严谨教学,授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③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感情丰富,一生与诗结缘。他的诗歌既关心国家命运又重亲情友谊。④他是一位充满爱国之心的学者: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漫长人生历程中以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为精神支柱。(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4)观点一: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他的严谨。①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熊全志的痛骂。②对自己要求更严。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非常守时,冒着大雨准时参加研讨活动。③正因为他的严谨,才可以在数学专业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观点二: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他的爱国。①漫长人生历程中以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为精神支柱,是他成功的动力。②祖国处于军阀混战时,他毅然回国,投身于浙大数学系的创办。③在抗战时期,条件恶劣,他依然坚持数学教学。(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能从文中找到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论据,并从“原因”与成就之间的关系展开,给4分,能结合自己的体验给2分。)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语段,完成6-10题。(15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7、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吾从而师之

B.天下云集响应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父利其然也8、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何以伐为?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

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0.将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参考答案:6、D(就);

7、B(云:名词作状语

A、C、D均为意动用法);8、D(D宾语前置,A判断句B定语后置C被动句);

9、D;10.答案: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3分,“句读”1分,“传其道解其惑”1分,句子大意1分)5.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8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造次:紧迫,仓促(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分)

(2)孔子如何看待利与欲?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1)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抛弃)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或: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每一小句1分)(2)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9、下列四句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此余之所得也!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参考答案:7.B(舍:筑舍定居。)8.A(以:均作连词,表因果,因为。B而:均作连词,上句表因果,因而;下句表修饰,可不译。C其:上句语气助词,不译;下句代词,他。D于:介词,上句表条件,在。下句表结果,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语子,与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6分)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