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县月田黄岸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县月田黄岸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县月田黄岸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县月田黄岸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县月田黄岸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县月田黄岸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文本阅读阅读下文(15分)邓亚萍:有一群乔布斯这样的人,才能成功

“我们必须胸怀世界。”坐在宽敞的会议室里,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裁邓亚萍对《中国企业家》不容置疑地说出这句话时,当运动员时的那股霸气仿佛一下子挣脱了那身高级定制时装,这位38岁的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早就超越了“不知道穿什么就穿香奈儿”的阶段的束缚,又冲了出来。虽然即刻搜索(2011年6月底,人民搜索改名为即刻搜索)只不过是个成立仅仅16个月的国有企业,员工人数只有170人,国内市场占有率排不上号,总裁邓亚萍却坚持认为,即刻搜索应该替全世界人民着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也被邓亚萍用来解释乔布斯为什么会成功:“乔布斯是个英雄。我相信,他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或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他的心很大,所以他设计的产品,就能风行全球。”邓亚萍随后将自己总结的“乔布斯经验”责之中国:“中国人老是盯着中国人自己这点地儿。我们不能光盯着中国,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能够给人类,或者给互联网行业做出什么贡献?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应用上,还是在运作上推广上,Whatever,我们应该做一些这样的思考。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能只想13亿中国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国。”很多人认为邓亚萍不懂搜索引擎,但邓亚萍含蓄地指出,在英国的留学生涯,让她掌握了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可以一招打通所有的关节。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但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工作。”360公司总经理齐向东证实了这一点:“邓亚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要做一个成功的搜索引擎出来,首先要赢得用户。那就要进行市场宣传,邓亚萍特别会利用她的明星身份和个人的知名度,到处去宣传人民搜索。邓亚萍很会做。”她请来谷歌中国研究院原副院长刘骏担任人民搜索首席科学家,这在齐向东看来,“是一种创举”,是即刻搜索未来有可能成功的前提条件。请来刘骏后,邓亚萍又签下了刘骏在谷歌的同事王江。人民搜索确定了技术为先的方向,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新闻搜索升级为网页搜索,完成了数百亿的全文索引量,打造了一个一流的技术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首席科学家刘骏说,“无论是开发速度还是复杂程度,在世界互联网界算得上是小小的奇迹。”但这显然还不够,邓亚萍对目前团队的实力并不满意,“我们目前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微创新。互联网行业是引领整个时代或者说整个社会的。如果我们不敢想不敢干,还是踩着前人的路往前走,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太小了。”邓亚萍习惯性地拿体育来打比方:“团队越强,成功的可能性才越大。每个位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邓亚萍说:“我们必须有乔布斯这样的人。”邓亚萍想搞支乔布斯足球队,23人。她说:“有一群这样的人,才能成功。”业界大佬对邓亚萍和即刻搜索的评价相当不错。新浪CEO曹国伟说,在短短一年间,邓亚萍“能做出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网页搜索引擎,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齐向东的评价也很高:“即刻搜索作为一个商品或者说作为商业服务,应该说是合格的。”邓亚萍非凡的个人魅力,是即刻搜索没有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之一。协调人际关系,和他人沟通,这一直是邓亚萍的长项,当年在体育总局和国际奥委会,邓亚萍就非常善于发挥自己的这个长处,到了互联网行业,邓亚萍同样长袖善舞。邓亚萍的姿态放的非常低,能向业界大佬(如张朝阳、李开复、齐向东等)虚心求教。“在这个行业中,我是一个新人,即刻搜索是一个新公司,拜业内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为师,去学习各家所长,才可能让我们尽量少走弯路。”邓亚萍说,“所有业内成功者都是我的老师。可能在某些行业中,比如体育,我曾经成功过。但是只我一个人不可能成功,要有很多人帮助我才行。体育如此,更不要说跨行业了。你需要有一些很好的朋友来帮助你,来共同发展。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互联互通,本身后台就是连着的。互联网也是人与人的沟通。交朋友是自然的。”(节选自《中国企业家》2011年11月,作者:马钺)(1).根据文本,邓亚萍在她的人生新领域——互联网业中能取得成就与她自身的哪些优点有关?(4分)(2).文中多次引用邓亚萍和互联网业成功人士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3).本文以“邓亚萍:有一群乔布斯这样的人,才能成功”为题目,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邓亚萍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19.①胸怀世界;②有明星身份,个人的知名度高;③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④能虚心向业界大佬求教;⑤重视团队对成功的作用。(答对1点得1分;答对4点就得满分)20.①引用邓亚萍用“乔布斯经验”分析中国的话,正面表现了邓亚萍放眼全球的胸怀;而引用业界成功人士曹国伟、齐向东对邓亚萍评价的话则从侧面表现邓亚萍取得的成绩。(2分)②这些引用,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邓亚萍的处事风格和取得的成绩,丰富了邓亚萍的形象,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给人以可信感。(3分)21.①邓亚萍认为“乔布斯是个英雄”,她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来解释乔布斯为什么会成功。邓亚萍还将自己总结的“乔布斯经验”责之中国:“我们不能光盯着中国”,才能给人类和互联网业做出应有的贡献。(3分)②因此,邓亚萍的“有一群乔布斯这样的人,才能成功”这句话说明她认同乔布斯胸怀世界、放眼全球的创业理念,并认为要拥有一个由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组成的团队,才能在互联网业中取得成功。(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剪得秋光入卷来王清铭

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②也许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相对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常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③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因为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下降而荡然无存了。④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淡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地挥手告别,有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⑤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而令他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却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⑥秋需要用心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而是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⑦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副聆听天籁的耳朵。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⑨“诗情也似剪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18.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19.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诗情也似剪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作者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条陈述这样说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8、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气时光流逝,心灵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共3分。)得分点:“萧索景象”、“时光流逝”、“感伤”、“诗情和美感”,意思对即可。19.①点明题旨,照应题目;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③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④以诗句入文,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或文采)。(4点4分)20、客观方面: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到大雁和鹤);②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主观方面: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②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③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细微的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主观因素2分,客观因素2分)(答对4点得满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①,故上表玄,下裳黄”。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②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汉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赞扬敬服。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女都分礼服与便服两种。隋文帝杨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衮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唐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宋代的服饰崇尚素雅,天子、后妃、诸臣、士庶之服都有一定之规。历代士大夫、思想家对服饰非常重视,他们或参与制定,或进行改革,作为其制礼工作的一部分。假如不按规定穿着,便被视为是逾僭和非礼的行为。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变化产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尽管这些特点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创造新的服饰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取舍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摘编自张立文《国服与民族人文精神》)【注】①文:色彩交错。②章:花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B.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等织品取代一些天然物品,并将这些丝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C.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用树叶、兽皮等遮蔽身体、抵御寒气,这些树叶、兽皮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D.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感,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还根据“天玄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B.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C.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服饰可以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特征。D.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对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周以后的中国古代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服饰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主要原因。B.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C.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这样中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D.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参考答案:1.D

2.B

3.B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它可以强化……,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有误;“强化”一词欠准确;“服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错。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选项曲解文意。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错,文章第三段只是说“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五色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等级。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缺乏依据,“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错。文章第三段只是说“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女都分礼服与便服两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B.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参考答案:4.C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原文标点: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5.B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6.B“没费一兵一卒”错7.(1)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5分,得分点“愿”“留壁”“具”“益”,语意1分)(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5分,得分点“绝”“还”“示”“固”,语意1分)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B.旦日视其书

旦日:第二天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B.常从人寄食饮

张良是时从沛公C.直堕其履圯下

吾其还也。亦去之。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6.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2)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参考答案:4.D

5.B

6.B

7.C

8.(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2)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学习诵读它。(3)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的意思是“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里在这时是个胆小鬼罢了”,所以“若”的意思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词语,特别是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为:介词,为,替,给/为:动词,准备,打点。B项,两个“从”都为动词,跟随,跟从。C项,其:代词,他的/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还是。D项,以:介词,用/以:动词,认为。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句式掌握判断能力况。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要求选出“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为判断句;A项,为判断句;B项,定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判断句。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说法错误,原文为“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意思是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老父”,指老人;“衣”,动词,穿;“衣褐”,穿着麻布衣服;“至”,到了;“所”,……的地方;“直”,径自;“履”,鞋子;“圯下”,指桥下;“直堕其履圯下”,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2)中的“因”,于是;“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常”,经常;“固”,坚持;“常习诵读之”,经常反复学习诵读它。(3)中的“若”,假如;“舍”,放弃;“常”,经常;“以为”,是“以之为”,把它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使者;“共”同“供”,供应;“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君亦无所害”,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张良很悠闲地信步走到下邳的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回头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子取来。”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年纪大的缘故,强忍着,下去取了鞋来。老人说:“为我穿上鞋。”张良已经为他取了鞋子,于是直着身子跪下为他穿上。老人用脚接受(张良为他穿鞋),笑着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用眼看着老父离去。老人离去一里左右,又返回来,说:“小子值得教育啊!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于是认为这很奇怪,跪下说:“好的。”五日后天亮时,张良前往,老人已经先行离去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了时间,却比老人后到,为什么?”就离去了。说:“五天后早上再来!”五天后,张良在夜还未过半时就去了,有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作为皇上的老师了!十年后,就能兴盛。十三年后,你来济北见我,谷城山下黄石就是我在的地方。”于是就离开了,没有其他的话,张良第二天不再见到他。看他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做好早饭后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衣物。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人,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里在这时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在这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元昊①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②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选自《宋史·张旨传》)【注】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式:勇武。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B.诏: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都以制式文书的形式或是大臣代替皇帝发布,称“诏书”或“诏令”。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D.转运使:也称中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长官。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5分)(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5分)

参考答案:7.D8.B9.C10.(1)(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得分点:各1分,句意2分)7.【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8.【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B项,“或是大臣代替皇帝发布”有误;大臣无权代替皇帝颁布诏令。【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旨矫诏赐守城卒”,“矫”的意思是“假托皇帝的命令”,可见应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来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里的表述是“旨矫诏赐守城卒”,意思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知”,担任知县;募,征召;输,缴纳;“以”,来。第二句中,垂,将要;就,完成,成功;“守以强弩”,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强弩守”。【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亲张延嘉,读书很多,不愿做官,州中将张延嘉的品行上报,(皇帝)赐给嵩山处士的岩号。张旨晋升为保定军司法参军,他上书转运使钟离瑾,希望补任一名县尉,抓捕大盗来证明自己。钟离瑾赞赏张旨的请求,替他奏请(朝廷)调任安平尉,前后抓捕盗贼二百多人。(张旨)曾与盗贼格斗,飞箭射中他的手臂,(他)不顾,仍然亲手杀盗贼几十人。提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遂城县知县,升任著作佐郎。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不久疏浚淬河三十里,引支流注入芍陂,制作闸门,灌溉田地几万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