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童家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童家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童家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童家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童家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童家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粉丝不是万能的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是“急功近利”的,它使财富创造的节奏越来越快,又让耐心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稀缺。比尔?盖茨用了12年才获得他的第一笔十亿美元,而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则将这个时间缩减到了3年,而同样是3年时间,雷军甚至将小米做到了百亿美元的估值,它所引领的“粉丝营销”,也成为企业营销的圣经,被大量崇拜小米神话的企业家信徒奉为圭臬。粉丝当然是好东西,它看上去声势浩大且整齐划一,获取廉价又不求回报。但是另一方面,粉丝文化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品牌管理施以“快餐化”处理之后的产物,它抛掉了那些难啃的工作,比如对品牌资产进行可持续的扩张、建立品牌信誉的高效评估机制等内容,仅仅保留并极致浓缩了“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这一章节,本质上有着取巧成分。就像是考试前的划重点行为,如果考题恰好不在勾划范围之内,自作聪明的考生就会死得很难看。9月初,中国手机厂商魅族推出新一代产品魅族MX4,并改变了其一贯较为“高冷”的价格策略,将1799元作为产品销售的起步价,直接击中了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在“性价比”上有着极大自信的小米。随之而来的,是“1799”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暗号,汹涌的淹没了小米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导致小米历史上第一次关闭了微博评论,并暗示自己遭遇了水军攻击。但是另一方面,有媒体梳理出了那些通过“1799”刷屏的用户构成,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小米自家的用户在以起哄、调侃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于小米定价的不满——凭什么魅族的最新款手机可以卖到1799,但是小米却还是要1999?换而言之,是小米精心培养出来的粉丝,参与并掀起了这场令小米极其难堪的舆论风暴,这或许就是“粉丝营销”的致命短板:粉丝基于感性诱因而产生,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在那些处于顺风口的场景里,粉丝能够表现出高度驯化的言行,然而,一旦脱离这种舒适区,粉丝在价值观上的蜕变也毫无阻力,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不过,由于小米是“粉丝营销”的集大成者,所以它在很多时候也的确是被公众用放大镜观察,容易出现示范效应。除了小米之外,数量更多的企业连粉丝的运营都想偷懒,使劲把用户往微信公众帐号里导入,然后觉得这就给他们贴上了“粉丝”的标签,可以无所顾忌的灌注商业推广信息,还得意于“这比发手机短信要省钱多了”,这种心态,更是虚妄。今年夏天,在营销领域建树颇多、被誉为快消品行业“西点军校”的宝洁集团干脆宣布将其“市场部”改为“品牌管理部”,这被认为是数字营销的新趋势,即“一切皆品牌”的未来概念。一个更加直白的变化是,在天猫和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上,卖家对于流量的依赖开始降低,用户会以“三只松鼠”、“小狗电器”这样的品牌关键词实现消费路径中的搜索抵达,而不是以前的“开心果”、“吸尘器”等商品关键词,同时,限时秒杀、团购等活动对卖家的吸引力也不及往昔。这一方面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在品牌识别上,另一方面也说明,粉丝若是缺乏忠诚度,一切投入可能都会沦为过眼云烟,无法形成持续性的竞争力。苹果公司从来不做“粉丝营销”,但它却莫名成为各路奉行“粉丝营销”战略的企业的参照对象。苹果公司要求其零售店的店员将顾客视为尊敬的对象或是朋友,当顾客前来寻求服务时,要“给予一个当天就能解决的方案”,这与很多致力于让顾客滞留以接触更多的商业销售机会、以及将解决方案推卸到其他责任方(比如售后)的企业经营观念相比,显然是背道而驰的。8.下列对“粉丝营销”的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粉丝营销”由雷军引领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大量企业家奉为圭臬,成为企业营销的圣经。B.“粉丝营销”是企业借助粉丝,“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声势浩大,不求回报,本质上有取巧成分。C.“粉丝营销”就像是考试前划重点行为,如果考题恰好不在勾划范畴之内,自作聪明的考生就会死得很难看。这是因为粉丝高度驯化,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D.由于小米是“粉丝营销”的集大成者,所以它在很多时候也的确是被公众用放大镜观察,容易出现示范效应。数量更多的企业使劲把用户往微信公众帐号里导入,并灌注商业信息。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一项是(

)A.“粉丝营销”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施以“快餐化”处理之后的产物,它抛掉了那些难啃的工作,比如对品牌资产进行可持续的扩张、建立品牌信誉的高效评估机制等内容。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米精心培养出来的粉丝,参与并掀起了一场令小米极其难堪的舆论风暴,这就是“粉丝营销”的致命短板。C.卖家对于流量的依赖开始降低,限时秒杀、团购等活动对卖家的吸引力也不及往昔,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在培养粉丝上,因为粉丝若是缺乏忠诚度,一切投入可能都会沦为过眼云烟,无法形成持续性的竞争力。D.苹果公司对服务有极高的要求,当顾客前来寻求服务时,要“给予一个当天就能解决的方案”,这与很多试图搞“粉丝营销”的企业的经营观念相比,是完全不同的。10.根据文意,概括“粉丝营销”的优缺点。参考答案:8.C

9.D

10.(1)优点:在那些处于顺风口的场景里,粉丝能够表现出高度驯化的言行,声势浩大且整齐划一,获取廉价又不求回报;(2)缺点:粉丝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本质上有着取巧成分;一旦对企业失望,粉丝在价值观上的蜕变也毫无阻力,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或者粉丝若是缺乏忠诚度,一切投入可能都会沦为过眼云烟,无法形成持续性的竞争力。可见,粉丝营销有运气成分,有风险存在,可谓,成也粉丝,败也粉丝。【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粉丝营销’就像是考试前的划重点行为,如果考题恰好不在勾划范畴之内,自作聪明的考生就会死得很难看。这是因为粉丝高度驯化,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理解错误,“死得很难看”的原因是“粉丝高度驯化,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表述绝对;而且“粉丝高度驯化,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表述与原文也不一致,原文指出“粉丝的产生,是一种情绪化的价值认同,在那些处于顺风口的场景里,粉丝能够表现出高度驯化的言行,然而,一旦脱离这种舒适区,粉丝在价值观上的蜕变也毫无阻力”,可见选项杂糅信息,观点绝对。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A项说法与原文不符,“粉丝营销”原文为“粉丝文化”,“品牌”原文是“品牌管理”。B项,“这就是‘粉丝营销’的致命短板”说法错误,推测变肯定,太绝对,原文为“或许是”。C项,“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在培养粉丝上”说法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中为“这一方面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在品牌识别上,另一方面也说明,粉丝若是缺乏忠诚度,一切投入可能都会沦为过眼云烟,无法形成持续性的竞争力”,可见选项与原文意思相背离。D项分析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题目是“粉丝不是万能的”,很显然,是想论述“粉丝营销”中,“粉丝”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那些处于顺风口的场景里,粉丝能够表现出高度驯化的言行,声势浩大且整齐划一,获取廉价又不求回报。我们又必须清楚地看到,粉丝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本质上有着取巧成分。一旦对企业失望,粉丝在价值观上的蜕变也毫无阻力,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或者粉丝若是缺乏忠诚度,因而依靠“粉丝营销”最终一切投入可能都会沦为过眼云烟,无法形成持续性的竞争力。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渐渐消散的炊烟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慢慢的,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9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B.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C.小说写老木对瞎眼奶奶、童年伙伴及游戏的回忆,又写昔日伙伴或搬走,或离乡外出打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使今昔形成对比。D.老木不愿意和儿子媳妇一起出门是因为舍不下那几间土屋,舍不下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表现了老木对家园的眷恋。E.老木以为杮子树后升起的若隐若现、淡淡的白烟是炊烟,结果不是,这引发了老木对李家嫂子丧事的感叹,引起了老木对自己身后事的担忧。(2)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3)小说以“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4)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8分)

参考答案:(1)C3分,E2分,D1分(2)①老态龙钟。②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③都表现出了忠诚。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每点两分)解析:先审题干,“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说明是三点;通读全文,先分别概括“老木”和“阿黄”的特点,比如都很老,老木守着土地,阿黄守着老木等等;最后,找到相同点,完成答题。(3)①这一细节,表现了夜幕降临时老木和阿黄的黯然神情,表现了老木活着的状态,透露出人物对现实乡村荒凉的无奈之情。(内容、形象)②象征着乡村的未来命运,暗含作者内心的担忧。(主旨)③余味悠长,令人回味,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④照应开头的1.2段的描写,使文章结构完整(结构)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内容、形象、主旨、结构等角度答题,如,作为小说的结尾具有,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等作用。(4)①“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现在的生活。②“渐渐消散的炊烟”表明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渐渐离开了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③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朝代变迁的感叹。④引发读者的思考:农村到底该怎样发展。⑤增强形象性,给全文罩上了一层淡淡幽怨之色,更易感染读者。(答出任意4点给满分)(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A第2段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从小说开头“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可以看出,“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里坠”是把暮年的老木比喻为西坠的太阳,形象生动。B“写出老木人缘好”不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年村里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D还有对埋在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舍。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第三遍主要是核对选项是否准确。答题的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比对选项所说,辨别正误。【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就可以借助老木和阿黄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结尾有什么好处”解答此题,分析小说结尾的好处,可根据此段结尾的内容分析其对表现小说主旨、揭示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个性以及收束全文(或卒章显志、发人深省等)的作用。具体到此题,从内容和形象上看,结尾的细节,表现了夜幕降临时老木和阿黄的黯然神情,透露出老木对现实乡村荒凉的无奈之情。“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浑浊”“默默”“直到暮色合拢”体现出其神态的黯然,流露出内心的无奈。结构上照应了开头对老木的描写。从小说主旨看,此结尾象征着乡村的未来命运,暗含作者内心的担忧。从结构上看,此结尾余味悠长,令人回味,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小说阅读结尾题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本题既要回答“渐渐消散的炊烟”的含义,也要回答“渐渐消散的炊烟”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一般不要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而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回答标题隐含的深刻含义。例:《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理解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点:1.贯穿全文线索比如本文,就是以“伞”为线索展开文章的情节;2.关联主要情节、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3.交代文章主题、情感。4.蓄意含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6.交代写作顺序。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此外还有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的阅读兴趣等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走进文本,细细揣摩,问题就能迎刃而解。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D.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5.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A

5.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他担心我回到岸上去危险,让我在他的船中过一宵。②自食其力,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不论结冰,落雪,还是刮风,落雨,都要过湖“找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儿子被抓走,儿媳改嫁,孙子不认识自己,甚至死后也没人替自己做坟……但哭过以后,依然坚强面对生活。

6.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品味对话的作用,其中“我担心他谋财害命”的说法有些牵强。C项,分析人物行为的作用,其中“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不正确。D项,考查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不正确,渡夫并没忘记昨夜的事情,作者看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复。首先从渡夫与“我”之间直率的对话,并主动留“我”在船上住一宿,可看出他的坦诚热情和乐于助人;他也直接表达了“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其次从他不愿给北佬兵当苦力以及在风霜雨雪中坚持渡船等可以看出,他坚强不屈、不畏辛苦、自食其力的性格特征。再次从他尽管抱怨老天不公,但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从他唱的歌声中可以看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文章的结尾的作用,文章的结尾,属于情节的内容,小说的结尾主要有自然结尾,或意外结尾,此题属于后者,效果是耐人寻味,然后注意分析和人物以及主旨的关系,人物的特征是痛苦的现实和追求自由的信念,主旨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渡夫精神的赞扬。从这几点分析即可。本篇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以歌声作结,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点睛】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注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注】鞫,音jū,审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策,在中国古代科举中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C.除权,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在这里指让赵鼎暂时代理户部员外郎。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金人掳获徽钦二帝后,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拒绝书写文书,躲进太学。B.赵鼎正直敢言。他参加进士考试时批评章惇误国;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基本被采纳实行;皇上力排众议,把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D.赵鼎晚景凄凉。他被贬到吉阳之后,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参考答案:10.B

11.A

12.B

13.(1)王德在外统领军队,擅自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不进行治理,还有什么不能做呢(或:还有谁不敢做呢)?(得分点:“在外”后置,“总兵”、“而”、“孰”。)(2)君臣互相信任,古今没有第二,(张浚如今)却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得分点:“相信”“物议”“而”“窜逐”。)10.试题分析: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以及关键词判断。这句话中金帛是朝廷赏赐的,故不能与“所赍”断开,“除命甫下”是指对荐举的人的任命刚刚公布,也应与“荐举之人”连在一起。故选B。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了天文、科举官职等。A“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错,应改为“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1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B“王德擅杀韩世忠手下将领,他直接将其抓捕和审讯。”错,原文是“命鼎鞫德”,省略了主语“上”,他是在皇上命令下审讯王德的。1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总兵:统领军队,而:如果、假如,孰:谁。(2)相信:互相信任,物议:别人非议,而:却、可是,窜逐:被放逐。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相信”在此处这,不能用今天意思来理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总兵”“物议”“孰”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长到四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母亲樊氏教育他,(他)通晓儒家经典要旨和诸子百家的作品。崇宁五年考取进士,回答策问时斥责章淳误国。多次升迁后出任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担任开封士曹。金兵攻占太原,朝廷准备议和并割让三镇地给金人。赵鼎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不可以给别人,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带到北方。金人商量立张邦昌为皇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肯书写议状。高宗即位,任命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不久又提拔为右司谏。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将领,而韩世忠也率领部下夺取建康府衙。赵鼎说:“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不进行治理,什么不能做呢?”皇上命令赵鼎审讯王德。赵鼎又请求皇上下令严词斥责韩世忠,而且下令抓捕韩世忠的将领并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各位将领都肃然无声。皇上说:“肃宗复兴时在灵武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开始受到尊敬,现在我得到你,就没有什么愧对古人了。”中丞范宗尹说,旧例没有从司谏升为殿中侍御史的,高宗说:“赵鼎在担任谏官时非常尽职,他提出的四十件事,已经施行了三十六件。”不久迁为侍御史。赵鼎上疏说:“当年张浚出使川陕,国势比今天强盛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伟大的功劳,陛下有砺山带河永远不变的誓言。君臣互相信任,古今没有第二,(张浚现在)却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如今我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却担任了他的官职,(如果我)迅速远离朝廷,是不是就能避开别人的议论呢?”又说:“我请求带领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病残,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推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已经到来。我每天按皇上的心意行事,想要陈述我的观点还是很艰难,何况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呢?”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离去惋惜,御史台有人上谏留下他。这时刚好有边疆报告接连不断的送来,赵鼎多次陈述用兵的大计。等到他上朝辞行时,高宗说:“你怎么能离去呢?我将要任命你作宰相。”九月,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诏书一下,满朝大臣都来祝贺他。在吉阳三年,深居简出,门人和旧日同僚都不敢来往来问候。只有广西帅张宗元不时给他送米。秦桧知道这件事后,命令吉阳军每月开具存亡的报告。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降临到我们一家人身上。”留下遗言叫他的儿子把他送回家安葬,于是绝食而死。当时是绍兴十七年。天下人听说这件事都为他悲伤。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小题。(27分)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远定,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去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谕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戟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矜不伐

矜:怜悯,同情

B.世业农

业:以……为职业C.达薄其人

薄:看不起

D.子兴执孙德崖

执:捉拿、逮捕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

B.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

毅良久稍安,乃自获定C.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D.以故所向克捷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经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8.下列句子与“达尤长于谋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可赐以旧邸。

B.民不苦兵。

C.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D.寻召还。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宰相。B.太祖谕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C.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1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及太祖南略远定,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②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③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参考答案:6.A(矜:夸耀)7.C(A之: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乃:连词,于是;副词,才。C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D以:介词,因为;介词,用)8.D(例句:“于谋略”状语后置,倒装句;A、“以旧邸”状语后置,倒装句;B、“百姓不因战事受苦”,省略“于”,“(于)兵”状语后置,省略句、倒装句;C、“以恩义”状语后置,倒装句;D、“不久被召回”,被动句。)9.C(“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错误,是太祖做郭子兴的部下)10.①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首先参加了队伍。②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③皇帝为了这件事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娃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久之,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财费,不逾时告备,宰相乘间复徙之兵部。有建议罢教装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门下侍郎韩维罢,存言:“去一正人,天下失望,忠党沮气,谗邪之人争进矣。”又论杜纯不当罢侍御史,王巍不当罢谏官。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日:“故道已高,水性超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始,存之徙兵部,确力也。至是,为确罢,士大夫善其能损怨。岁余,加责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绍圣初,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B.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C.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D.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古文,文体名,区别于骈体文而言,与韩愈《师说》“好古文”中“古文”的含义相同。B.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属于文官,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也称“致政”、“乞骸骨”。D.保甲,是宋朝时期开始的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存不畏豪强,严格执法。有一豪门大户杀人,很久没人过问,王存到任后,严格审查案件,终于查清是州吏收受贿赂,最终罢免了受贿官员。B.王存为人耿介,敢于直言。他曾被宋神宗在便殿召见,多次上书指陈当时政事,虽涉及一些大臣权贵,但绝不依附,敢说别人难以说出的事情。C.王存独具慧眼,见解独到。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制度,他透彻分析,坚决反对:水官建议恢复黄河旧有的河道,王存据理力争,停止了工役。D.王存性情宽厚,不计前嫌。当年神宗去世后,因蔡确作梗,王存被移任兵部:后来蔡确获罪,王存却力争为蔡确减罪,自己也因此事被罢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2)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参考答案:10.B

11.C

12.A

13.(1)王存原来与王安石交情深厚,王安石当权,多次请(王存)和他议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辞谢不再前去。(2)王存性情宽厚,平素居处谦恭谨慎,不做欺诈过激事,至于他所坚守,则坚定不能强行改变。【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扬”“润”“水”“故相”“家”“冢”“邻里”“父老乡亲”“乡党”,然后根据语法关系和句意进行排除。“过家上冢”是“回家上坟”的意思,不应该断开,且“出”是“拿出”,主语为“王存”,“出”前面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召会”的宾语为“父老”故应在“父老”后断开,排除A项。句意:扬州、润州相距一条河,用以前宰相的旧例,王存得以在逢年过节时回家上坟,拿出皇帝赐给的钱分给邻里,又备办酒食召见父老,亲自与他们互相敬酒,家乡人传为美谈。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也称‘致政’‘乞骸骨’”错误,“致政”为归还权柄,辞去官职;“乞骸骨”应为主动要求退休,与“致仕”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罢免了受贿官员”错误,结合“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分析可知,应是“因豪族贿赂官员,王存反而被免职离去”,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故”,原来,过去;“厚”,交情深厚;“数”,多次;“引”,延请,“引”后省略代词“之”;“即谢不往”前面需要补充主语“王存”,“谢”,辞谢。(2)中,“性”,性情;“平居”,平素居住;“恂恂”,诚实谦恭的样子;“为”,动词,做;“诡”,欺诈;“其”,代词,他;“所守”,所字短语,所坚守的;“夺”,强行改变。【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善于读书,十二岁时,辞别父母在江西拜师,五年才回家。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王存惟独写古文几十篇,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自认为不如他。庆历六年(1046),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提升为上虞县令。豪门大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王存到任,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门大族于是贿赂其他官员变改其狱案,王存反而被免职离去。过了很长时间,王存被授予密州推官。王存洁身自重,被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道。王存原来与王安石交情深厚,王安石当权,多次请(王存)议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辞谢不再前去。皇帝曾在便殿召见他,连连上书指陈时政,涉及到大臣时,决不依附,说的都是当时人难以说出的事情。元丰元年,宋神宗了解到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元丰五年(1082),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升任枢密直学士,改任兵部尚书,转任户部。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永裕陵财政费用,没有超过时间即宣告备办,宰相乘机又把王存移至兵部任职。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王存说:“现在京师兵员越来越削弱,又废除保甲不予教练,这不是国家根本长久之计。何况先帝不畏艰难而为之,既然已经就绪,无故而废除它,这不行。”门下侍郎韩维被罢免,王存说:“除去一个正直的人,天下失望,忠臣丧气,谗言邪佞之人将争相进用了。”又论杜纯不应罢免侍御史,王觌不应罢免谏官的职务。黄河决口向北流已几十年,水官建议归回旧有的河道,王存争论说:“原有的河道已经增高,水性趋下,白白浪费财力,恐怕不会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一工役。蔡确以写诗怨恨毁谤获罪,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行,蔡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