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十字镇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下文学理论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蛄果,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创作界认为文学理论不但没有提升其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反而误读了他们的作品,尤其是那种概念扎堆、生硬搬套西方批评理论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活动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范和判断标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总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文学理论说到底是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实践的产物。所以先有人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再有后来关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理论,正如先有《诗经》后有《诗品》,古今中外无不知此。所以文学作的实践活动是文学理论的活水源头,是原点。那么,现在文学理论为何敢抛弃源头,甚至患上理论自大症,完全摆脱文学作实践而自我扩张?其根本在于理论有一种自我生成的特性。一个概念可以派生出其他相关概念,一种范赙也可顺势推导出其他相似的范,比如从“意困”源生出“动机”,再顺势推出“移情”或者“童年记忆”等等。如此一来,理论的自我繁殖就容易使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创作实,在扩张中凌虚高路,最终导致文学理论与现实的文学倒作活动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对话关系。这正是当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悖离状态,也是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无论哪种文学理论,它们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它们是永恒的真理,而在于它们能够解释某个历史文化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导某一时代人们对文学的理解、思考以及实琙。以为理论的建构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地城、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学作品,其实是理论的迷途。这种理论的自大状态必须政变。怎么改变?首先,回到文学钠作、文学作品和文学事件所建构的文学现场,也就是使文学理论再次回到源头,使理论重新历史化、事件化、语境化,在文学创作实中捕提的文学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建构新的范和理论。文爭理论如果只在中西文论中左冲右突,是没有出路的。脱离文学的创作实,理论就失去了活水源头,就无法摆脱创断瓶颈和发最困境,就只能愈加贫乏而疆化。其次,传统文学理论不少已经落后于文学创作实践,特别是落后于与网介结盟的新文学。当今已然是一个全球开放多元实践的文学时代。这个文学时代有一个重要特征,如果只用一种文学理论,就无法有效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阐释。只有跨学科多知识的综合性理论才能有效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现在的文学创作、文学事件和文学现象,往往是多元的、错蜍复杂的文化语境的产物,只有动员和调集跨学科的理论资源才有可能与文学实践建构有效的对话关系,进而从事积极的文学阑释和比較研究。所以,当下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种大文学理论,是跨学科的、多元交叉的知识集合体,是文艺学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宽等众学科多元互动的合性理论。这对我们的总体视野和知识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荣《在文艺现场提炼文艺理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理论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先有文学创作,后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B.文学理论自大症的根源在于理论的自我繁殖,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则是脱离文学创作实践。C.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又高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可以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不发生对话关系。D.文学理论既要正本清源,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以适应全球开放多元实践的文学时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创作界对文学理论的误解、误读引发思考,逐层深人地阐明在文学现场构建文学理论的观点。B.文章针对当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饽离情况,从两个角度述了改变理论自大状态的可行办法。C.文章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法,辅以例证法和对比法,有理有据地述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问题。D.文章按照“摆现象、析原因、提办法”的逻辑,分析当下文艺理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学理论由于没有被创作界重视,缺失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结果患上理论自大症。B.文学理论虽是文学实践的产物,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时代、地域、民族的所有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C.如果单纯用文艺学理论来指导丰富文学创作实践,就无法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释。D.文学理论只要关注文学实践,不玩概念游戏,就可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脱离理论的贫乏而僵化。参考答案:1.C
2.A
3.B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C项混淆是非。“文学理论可以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不发生对话关系”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理论的自我繁殖就容易使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创作实践……最终导致文学理论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对话关系。这……也是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张冠李戴,“创作界对文学理论的误解、误读”分析错误,应该说,当下的文学理论无视文学实践,误读文学作品,“患上理论自大症”,“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导致“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颠倒因果。据文意可知,由于传统文学理论患上理论自大症,且“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结果,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C项,遗漏信息。原文说的是“如果只用一种文学理论,就无法有效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阐释”,选项中漏掉限制词“有效”。D项,说法绝对。“只要关注文学实践,不玩概念游戏,就可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脱离理论的贫乏而僵化”错。据文意可知,“当下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种大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众学科多元互动的综合性理论”。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李河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得悉了战争结果。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范例。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送进博物馆。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更远。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它的理想是成为行走和道路的代理者。我是在北京长大的。这座古老都城是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典型代表:每一条通衢干道、每一座房屋的朝向都有明确的方向。在北京问路,你常会听人们回答说:先向南走,再向西一拐……。后来我到上海读书。又有机会到西方的现代城市游历,发现那些现代都市都很邪,城市道路迂回曲折,完全没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所以感到很不适应。或许由于对方向的敏感,当我在网络中穿梭几回后,首先发现这里完全没有空间方位坐标。当然,许多大型网络中都有类似于世界地图那样的查询数据库,但那里只有地址,没有方向,更没有经纬线坐标。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对我们来说,纽约和北京在网络上一样远或一样近。那些憧憬着网络社会未来的人们总是说:在未来时代,你不必出门就可以受教育、上班、购物、探亲访友。你甚至不必再出游,受那风餐露宿之苦,因为按照《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的说法:假如我在波士顿起居室的电子窗口(电脑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山,(2)听到牛铃的叮当声,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几乎身在瑞士了。毫无疑问,这种不需步行的社会将大大开拓人们生活的选择空间。一个公司的会计可以在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为公司理财,而某个大商场(如果那时还存在的话)的经理也可以在远离都市的黄山或峨眉山从事经营管理。家园的概念将成为陈迹,人从一个地域性的定居动物重新变成逐水草而居的流浪者。不必步行的前景固然美妙,但有时也使人迷惘。不久前我看到一幅题为“未来时代”的漫画:一群像海豹一样的未来人趴在电子化的沙滩上晒太阳!画中的意思是说,当那双长期进化而来的脚不再为生计而奔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像阑尾一样多余的器官,最起码也会退化成人体的摆设或装饰品。不过从生理上说,(3)人们的腿脚如果长期闲置,并不会立刻像阑尾那样退化,倒是可能发生萎缩性病变。于是在一次关于网络的神仙会上,有人一本正经地说:网络的出现只是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自由。如果你愿意,照样可以把工作地点放在离住处20里外的地方步行上下班。当然,你也可以把一台登山器(它肯定是将来最有市场的健身器械)搬到家里,一边抽动着鼻子嗅着从电子屏幕上发散出的野外的芬芳气息,一边体会登山的乐趣。虽然有这样的建议,但我总感到这样的步行连同一双脚已经别无选择地变得多余了。(选自《网络与文明的传说》,有删改)19.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请结合全文分析说明。(4分)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两句,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6分)21.本文重点讲述的对象是互联网,文章却用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你认为文章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5分)参考答案:19、“没有脚印的道路”是个比喻性说法,凸显了互联网“没有空间性的距离”而优于“传统代步工具”的特性;(2分)“没有脚印的道路”也是“互联网”和“传统代步工具”对比的联结点,这样标题就更好地呼应了文章要表述的内容。(2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20、(1)“敝车驽马”代指“传统的代步工具”,“送进博物馆”暗示“传统的代步工具”为时代所淘汰,(1分)这里化抽象为具体(1分),很好说明了“代步工具”的巨大变化(1分)。(2)这里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1分),极言“互联网世界”给人的身临其境的感受(1分),从而说明“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1分)。(3)这里使用了比喻性语言(1分),生动形象而又幽默(1分),很好地说明了互联网会使人的某些功能弱化(1分)。21、这样处理合适。虽然文章花了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但写传统代步工具的目的其实是与互联网作对比,传统的代步工具的特性描述得越充分,就越能凸显互联网的特性;在层层深入的比较中,清楚明了地说明互联网在信息获得与传递方面要比传统代步工具快得多。(观点1分,分析论证4分,大意正确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16期)6.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A.荒诞的谣谶B.历史上的谣谶
C.谣谶与政治
D.谣谶的危害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先阐释谣谶有“谣”和“谶”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邹衍创立了“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只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C.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参考答案:6.B(A.并不都是“荒诞”的;C.内容不全是与政治有关;D.未涉及危害)7.C(A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对谣谶二字分别进行解释,而谣谶就是以谣为形式来表现谶。B项,偷换概念,②③两段重点分析的是童谣更容易成为谶谣的两点原因。D项,以偏概全,“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只涉及了人为因素中“人为作谣,以图成谶”的部分)8.A(B项,据第②段,除因童谣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C项,据第④段,并非根本原因,只是原因的一种。D项,据第⑤段,“用天事解释人事”“规劝、提醒当政者”是邹衍学说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光和元年,举郡上计①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②其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久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延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③忽然:指死亡。④熏:通“曛”,黄昏。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乃:于是,就B、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
以:而,并且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
临:俯视D、坐者皆属观
属:通“瞩”,注视7.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3分)①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②壹独长揖而已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⑤壹独柴车草屏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⑴.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6.答案:B.(B项的“以”是“表目的连词,来”的意思)7.答案:D.(第①句和③句所叙内容都是一般行为,没有反映出他倨傲特异的性格特征)8.答案:B.(A项“玩世不恭”不当,这不是他的性格特征,“无所作为”在文中也明确信息。
C项“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不当,写袁逢、羊陟是为了衬托传主赵壹。
D项中“故作倨傲“不当,这是他固有的性格特征,不是装出来的。)9.⑴.译文:(赵壹)依仗有才能而对人傲慢,被乡里人排斥。(恃,为,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⑵.译文: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定语前置,补出介词“在”,莫,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⑶.译文: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以,非……无足以,乃,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
折:改变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辟:征召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
衔:贬谪官职D.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明:表明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军还,言之高祖
②邪曲之害公也B.①因以讽谏
②相如因持壁却立C.①以为举得其人
②吾其还也D.①既无事役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参考答案:9.C
10.D
11.A
12.C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8.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9.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参考答案:8.B(B.墨:贪污,不廉洁。)9.D(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10.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上半部分版图部分为红色,不超过120字)参考答案:内容:华为公司LOGO,由上方的八瓣散开的花瓣图案和下方的HUAWEI拼音文字组成。寓意:散开的花瓣如光芒四射的太阳,寓意着光明、热情和希望,象征着华为公司蒸蒸日上;八瓣花瓣呈对称状,寓意和谐发展;花瓣向四周散开,寓意开放合作;整体标识图案饱满大方,寓意稳健发展。【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标志图,明确标志图的内涵,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图标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明连贯得体。通过题干得知,本图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即商标的外语缩写,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分析商标的内容要注意观察图形的构图要素,从整个图形看,华为公司的商标由两部分构成,即八瓣散开的花瓣图案和“HUAWEI”拼音文字。分析寓意要结合商标的名称分析,“HUAWEI”拼音文字,直接指向“华为”。而八瓣花瓣由聚拢到散开,像光芒四射的太阳,可以看作是寓意着华为发展事业上的兴盛。底部核心聚在一起,由““HUAWEI”拼音文字”托起,说明了华为的核心聚焦。花瓣慢慢开放,折射出了华为创新、稳健、和谐,寓意了华为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和谐商业环境、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公司的合同范本
- 全面提升游泳救生员资格的试题及答案
- 逐步提升的游泳救生员试题及答案学习法
- 攻克难关2024年农业植保员考试题目与答案
- 2024年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要掌握的试题及答案
- 裁判员与裁判组织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紧扣农业植保员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解析2024年游泳救生员考试挑战的试题及答案
- 植保员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植保员资格考试积极心态试题与答案
-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十四章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 35kv电缆敷设施工方案正式版
- GB/T 3098.26-2021紧固件机械性能平垫圈
- 四年级安全教育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 《岩石学》课件第二章结构构造
- 实验心理学讲解(思维)课件
- 国家基本药物培训培训课件
- 水生花卉资料课件
- 流动式起重机(固定)定期检验-自检记录
- 耳鼻咽喉科-咽肿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