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优秀2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优秀2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优秀2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优秀2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优秀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3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已知在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预测第114号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ⅣA族 B.肯定是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 D.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第七周期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处于第18列,114号元素与118号元素同周期,原子序数相差4,所以所处列数也相差4,应处于第14列,为ⅣA元素,即114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ⅣA族,故A正确;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114号元素应为金属元素,故B错;114号元素位于第ⅣA族,则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C正确;114号元素位于第ⅣA族,则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B。2.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是支撑“鸟巢”的铁骨钢筋,除含有铁元素外,还含有Mn(锰)、Ti(钛)、Cr(铬)、Nb(铌)等合金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B族B.工业上利用热还原法冶炼金属Fe、Cr、Mn2246TiO、2248TiO24192Nb+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核外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及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故A错;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常用热还原法,如Fe、Cr、Mn等,故B正确;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而2246TiO2、2248TiO2、2250TiO2都是化合物,为同一种物质,故C错;4192Nb3+原子核的质子数是41,质量数为92,则中子数3.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及元素的性质。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非金属元素负化合价数值=族序数-8,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根据分析可知,L、Q属于第ⅡA族元素,L原子半径大于Q,所以L是Mg元素,Q是Be元素;M属于第ⅢA族元素,M原子半径大于Q,则M是Al元素;R、T最低负价是-2价,则二者属于第ⅥA族元素,R有正化合价,则R为S元素,T为O元素;A,L是Mg元素,R是S元素,L2+的核外电子数是10,R2+的核外电子数是18,所以二者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A错;B,M是Al元素,T是O元素,M与T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O>S,即T>R,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故C错;D,Q是Be元素,L是Mg元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速率越快,由于金属性L>Q,所以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故D错。正确选项为B。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剧烈,可用于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一水合氨为弱碱,与MgCl2、AlCl3反应都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沉淀,且沉淀都不溶解,不能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故B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测定相同浓度H2CO3、H2SO4两溶液的pH,可用于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铁为较活泼金属,可与盐酸反应,铜活泼性较弱,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通过Fe、Cu是否与盐酸反应,来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B。5.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可以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能量的转化形式。图1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图2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C错;化学反应时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D。6.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g·L-1,则对此混合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甲烷 B.一定没有乙烷C.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混合物分子式的确定。该混合烃的平均摩尔质量为g·L-1×L=26g/mol,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6的烷烃只有甲烷,其他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甲烷,故A错;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所以可能含有乙烷,也可能不含乙烷,故B错;常温下,甲烷与乙烷均为气体,且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所以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故C正确;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乙烷和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不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故D错。正确选项为C。7.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CH3CH3中含有C-C非极性键,C-H极性键,则为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则为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B错;NaCl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故C错;N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单质,故D错。正确选项为A。8.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试题以图象的形式呈现,意在考查考生从图象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盖斯定律分析处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的能力。因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②放出的热量比反应①吸收的热量多。选项A,图中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反应②为吸热反应,且总反应为吸热反应,错;选项B,图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吸热反应,错;选项C,图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错。9.已知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NH4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②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③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④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氯化铵NH4Cl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NH4Cl的结构相似,所以NH4H也是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①正确;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为NH3·H2O,所以溶液呈碱性,故②错;NH4H是由NH4+和H-组成的,NH4H与水反应生成NH3·H2O和H2,H-失去电子,所以NH4H做还原剂,故③错;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NH4H与水反应生成NH3·H2O和H2,NH3·H2O又释放出NH3,所以会放出两种气体,故④正确,所以②③错。正确选项为B。10.下列关于酒精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名称为乙醇 B.易挥发C.常用作有机溶剂 D.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酒精为乙醇的俗称,乙醇为化学名称,故A正确;酒精沸点低,所以易挥发,故B正确;常温下乙醇为液体,常用作溶剂,故C正确;乙醇含有-OH,具有还原性,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D错。正确选项为D。11.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的密度比水小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较多的黑烟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D.反应④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苯的化学性质。反应①为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大,故A错;反应②为苯在氧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带有较多的黑烟,故B正确;反应③为苯和硝酸发生硝化反应,为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但硝基苯中除了含有C、H外,还含有N和O,不属于烃,故C错;反应④1mol苯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但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D错。正确选项为B。12.近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mol电子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D.电池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O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在燃料电池中,燃料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反应,故A正确;根据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1mol乙醇被氧化时,转移12mol电子,故B错;在燃料电池的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C正确;在燃料电池中,O2在正极得到电子,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B。13.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断裂,如:R1CH=CHR2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的氧化产物有种 种 种 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C4H8有如下三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顺反异构):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根据题中信息,C4H8的双键被氧化断裂,可生成HCHO、CH3CH2CHO、CH3CHO,四种氧化产物,故氧化产物有4种,C正确,A、B、D错。正确选项为C。14.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R在同一周期 B.原子半径:W>R>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上述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由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故Z为Na元素,R为S元素,W为Cl元素。A,X为O元素,R为S元素,二者处于同一主族,故A错;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为S>Cl>O,故B错;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F>O,故C正确;X、Z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2,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D错。正确选项为C。15.镁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等特点。一般研究的镁燃料电池可分为镁空气燃料电池、镁海水燃料电池、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和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中,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燃料电池中镁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Mg(OH)2+Cl﹣C.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正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D.镁次氯酸盐燃料放电过程中OH﹣移向正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电源新型电池。镁燃料电池中镁均为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中,负极上Mg失去电子,正极上ClO-得到电子,所以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故B正确;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正极反应式为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H2O2+2H++2e﹣2H2O,故C正确;原电池原理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镁次氯酸盐燃料放电过程中OH﹣移向负极,故D错。正确选项为D。16.在乙烯、乙醛(C2H4O)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C2H4、C2H4O中,C、H原子数目之比均为1:2,所以C、H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6:1,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6=54%,故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4%-9%=37%,故B正确,A、C、D错。正确选项为B。17.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一定量的乙烷、丙烷等可燃性气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与丙烷互为同系物B.甲烷是烃类物质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C.甲烷、乙烷、丙烷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D.乙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与丙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甲烷中,C、H原子数目之比是1:4,是烃类物质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故B正确;甲烷中只有C-H键,是极性共价键,乙烷和丙烷中既有C-H键,又有C-C键,所以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乙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C。18.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673K、30MPa时,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v(H2)比图中d点的值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从a点到b点,H2的物质的量在逐渐减少,H2的物质的量浓度在逐渐减小,所以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在逐渐减小,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故A错;由图可知,c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仍在变化,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d点和e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即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一样,故C错;已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由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2)增大,所以v(H2)比图中d点的值大,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D。19.结构简式为

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完全加成,加成产物的一溴代物有(不考虑—OH的取代)种 种 种 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同分异构体。如图所示,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完全加成,加成后的产物为,加成后得到饱和六元环,如图所示,其中溴可取代该加成产物上的5个位置上的原子,所以可得到5种一溴代物,故C正确,A、B、D错。正确选项为C。20.实验室里有200mLCH3COOCH2CH3,经检验,发现其中溶有少量CH3COOH。如果要除去这些CH3COOH,请选择下列中的有效方法A.蒸馏 B.水洗后分液C.用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NaCl溶液洗涤后分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乙酸乙酯的提纯。因酯和酸的沸点相近而不易蒸馏分离,故A错;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一部分溶解在水中,故B错;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而被吸收,然后通过分液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C正确;NaCl溶液不能除去混有的醋酸,故D错。正确选项为C。2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 B.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NH3)正=2v(CO2)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容器中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所以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A错;随着反应的进行,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在增加,当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证明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B正确;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V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m变化,即密度也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C正确;v(NH3)正=2v(CO2)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证明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A22.下列反应中能检验尿液中存在葡萄糖的是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煮沸,观察有无红色沉淀生成C.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看能否发生酯化反应D.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看是否分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检验。尿液中有水,也会与金属钠反应有氢气放出,所以不能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A错;葡萄糖中含有醛基,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煮沸,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所以可以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B正确;葡萄糖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能发生酯化反应,但是现象不明显,故不能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C错;葡萄糖也能溶解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故不能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D错。正确选项为B。23.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淡水供应早已出现危机,有些地区已到了水贵如油的地步。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在研究海水的淡化问题。若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行不通的是A.加入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以达到淡化目的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C.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其中所含的盐分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使海水淡化【答案】A【解析】显然选A项,加入明矾并不能使海水中的各种离子沉淀变为淡水。24.利用金属活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熔融)4Al+3O2↑ +3CO2Fe+3CO2+CuSO4FeSO4+Cu (水溶液)2K+Cl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Al很活泼,加入冰晶石降低Al2O3的熔点,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Al,故A正确;Fe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可用CO还原Fe2O3来冶炼Fe,故B正确;Fe比Cu活泼,能从Cu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u,故C正确;H+的氧化性比K+的强,在水溶液中电解KCl,H+放电,K+不放电,所以电解KCl水溶液得不到金属K,故D错。正确选项为D。25.取一支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用铁架台固定好。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下列对观察到的现象的描述及说明正确的是A.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B.试管中有少量白雾生成,这是氯化氢的小液滴C.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体,这是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溶液D.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体,这是CH3Cl小液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生成的产物均无色,所以试管中的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由于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与水蒸气结合,会形成氯化氢的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故B正确;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体,是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混合物,故C错;CH3Cl是气体,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体,是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混合物,故D错。正确选项为B。26.在塑料袋中放一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将袋口密封。两天后,发现青香蕉成熟了。导致青香蕉成熟的物质是成熟苹果释放出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化合物的用途。成熟的苹果可以产生乙烯,乙烯有催熟的作用,使青香蕉变成熟了,所以该物质是乙烯,故A正确,B、C、D错。正确选项为A。27.a、b、c、d、e为元素周期表前3周期中的部分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a、b、c、d、e为元素周期表前3周期中的部分元素,根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b、c、d、e分别是He、O、Si、Cl、P元素。B元素是O元素,O元素除0价外,还有-1价和-2价,故A错;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最稳定,所以五种元素中,a元素的性质最稳定,故B错;d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是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故C错;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3PO4,与NaOH可以得到Na3PO4、Na2HPO4、NaH2PO4三种盐,故D正确。正确选项为D。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其主要成分分别属于A.蛋白质、烃 B.烃、蛋白质 C.油脂、糖类 D.蛋白质、糖类【答案】A【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石蜡的主要成分是烃。29.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结构简式为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①与NaOH溶液反应②与石蕊试液作用变红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④一定条件下与乙酸酯化⑤一定条件下与乙醇酯化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苹果酸结构中既有羧基又有羟基。30.已知: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与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②1mol该氯代烷能与7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氯的氯代烷。该烃可能是=CH2 =CHCH=CH2 =CHCH3 =CH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推断。1mol某链烃最多能与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则该分子中含有1个C=C键,1mol该氯代烷能与7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氯的氯代烷,则氯代烷分子中含有7个H原子,其中1个H原子为链烃与HCl加成反应引入的,所以该链烃分子中含有6个H原子,则选项中只有CH3CH=CH2符合,故A正确,B、C、D错。正确选项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31.中学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填写下列空白。(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苯、溴和铁屑。导管b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导气,二是兼起________的作用。(2)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白雾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________遇水蒸气而形成的。(3)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入AgNO3溶液,有________生成。(4)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解了溴的粗溴苯,可选用试剂

除去。(5)写出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冷凝(2)HBr(3)淡黄色沉淀(或AgBr沉淀)(4)氢氧化钠溶液(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苯的性质。(1)实验室用苯和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的作用,冷凝使苯和液溴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故答案为:冷凝;(2)苯和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HBr极易溶于水,HBr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氢溴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答案为:HBr;(3)锥形瓶中吸收的是溴化氢,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故答案为:淡黄色沉淀(或AgBr沉淀);(4)液溴会溶解在溴苯中成褐色,除去杂质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静止后分液分离,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5)烧瓶a中,苯和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化学方程式为:。32.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1)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

。(2)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反应结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填“甲”、“乙”或“丙”)【答案】(1)①石灰乳或氧化钙

Mg(OH)2+2H+Mg2++2H2O②MgCl2(熔融)Cl2↑+Mg,(2)①坩埚②2H++2I﹣+H2O2I2+2H2O;③丙【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1)①工业上常用石灰乳或氧化钙沉淀Mg2+,CaO和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Mg2+反应生成Mg(OH)2,Mg(OH)2和盐酸反应得到MgCl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故答案为:石灰乳或氧化钙,

Mg(OH)2+2H+Mg2++2H2O;②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冶炼金属Mg,电解方程式为:MgCl2(熔融)Cl2↑+Mg;(2)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坩埚,所以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坩埚,故答案为:坩埚;②加入H+和H2O2的作用是将I-氧化为I2,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③振荡、静置分层操作合理,而分液时应该先分离下层液体后,再从上层倒出上层液体,则丙图不合理,故答案为:丙。三、推断题33.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并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H6O(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2CH3CH2OH+O22CH3CHO+2H2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推断。B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