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全国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全国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全国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全国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23·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23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3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8、(2023·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2023·福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0、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1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2、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1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2023•浙江)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2023•新课标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16、(2023•北京)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17、(2023·江苏)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8、(2023•海南)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19、(2023•海南)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日:“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很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各自成家”“各有一定之学术”“各有必至之事功”可判断A、B、D三项正确;李贽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而不是放弃儒学的价值取向,C项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从李贽所代表的的阶级属性和对儒学的态度入手即可。2、【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解析】【分析】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因此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D。3、【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①项明显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百家争鸣当中并未出现民主思潮;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是新旧思想激烈的碰撞的时期,阶级关系对比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新制度逐步的确立。因此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也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欧洲17--18世纪是启蒙运动时期,为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也是西方思想引进的时期,宣传西方政治文明探求救国之路。4、【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智者学派,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所以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即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先哲和学派的思想深刻理解掌握。5、【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高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深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賁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

【点评】本题以情景史料的方式命题角度比较新颖,突显了高考试题的人文化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高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加强在史料解读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解题的能力。6、【答案】C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藉,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寒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截了当考查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点评】本题继续延续浙江试卷自身的特点—历史第一题仍然是考查中外思想家的思想成果,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仍然是采取对比的方法,考查中外思想家的典型的思想观点,本题的难度是非常小的,重视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这就意味着考生们在以后的备考中一定要加强杰出思想家的“标志性的”思想观点的记忆、理解。7、【答案】A

【考点】宋明理学,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藉,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但是并不能说是“永远难有定论“历史真相的反映是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说“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的,其实B、C、D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点评】本题从命题角度来看是加强了对考生历史理论的考查,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考查,不但考查考生的“史实“只也考查考生们的“史论”命题也很新颖,也很能跟上热播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潮流,容易抓住考生们的心,让考生感觉到很熟悉,也能够迅速进入做题的状态,本题从备考角度来看,这一道题就告诫考生们在以后的备考中一定要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否则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却失去了分。8、【答案】C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阳明心学属于宋明理学,是宋到理学的新发展,故②错误;阳明心学不是对儒学的叛逆,而应该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④;朝鲜学者把阳明心学与宋明理学区别开来,是以程朱理学作为了评判的标准(即①所述“正宗”),同时也看到了二者观点的不同,故选C。

【点评】当今中国对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视,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而其中的很多内容可以后宋明理学中找到源头,所以这是在隐性考查社会执点问题,同时宋明理学是必修三中的一个知识难点,很多同学不真理解,所以还是易错易混知识点,提醒大家复习备考时要重点关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在最近几年的备考中都有必要多加关注。9、【答案】C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图表或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一是考生切忌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脱离材料本身,如看到“顾炎武”就想到是经世致用,错选A项;二是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BD项都是突出教化,但只是涉及材料的部分意思,从程度上看历史选择题往往是要选择一个最佳选项。10、【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成就,罗马法,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小国寡民,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老子希望回到原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古希腊雅典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促成民主政治的建立。屈原的美政、罗马法的基础都不是小国寡民,而是统一的大帝国。因此本题选D。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1、【答案】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思想相关内容。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及选项,解读题干信息,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秩序井然”,即体现西周的宗法制;“清新”,即体现战国时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丰满华丽”,即体现唐代的国家富强;“理性美”,即体现宋代理学的兴起。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12、【答案】C

【考点】宋明理学,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东方的“民贵君轻”情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东方“天人感应”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东方的理学家提出的“致良知”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符合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中国“独禁本能”要求的是C。故选C。

【点评】西文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13、【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智者学派,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故选A。智者学派主张以人与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与科学,反对迷信与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体现哲理思辨的倾向。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智者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百科全书派14、【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苏格拉底

【解析】【分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③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15、【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根植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16、【答案】B

【考点】主要经济政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了;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传播者;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本题是从东学西渐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外传对欧洲的影响。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文明的交流复习过程中除了知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西学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7、【答案】C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点评】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8、【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