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_第1页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_第2页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_第3页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_第4页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摘要: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目前,我国化疗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却没有完善的防护制度出台,护理人员自......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目前,我国化疗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却没有完善的防护制度出台,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1职业危害因素出现职业危害的原因应用中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界限。尤其是环磷酰胺,操作者在配置过程中,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11。也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用生物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药物护士的尿液中可检测出甲氨蝶吟、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及铂类[2]。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白细胞的下降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特别是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等均有中、重度抑制骨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受到1不同程度的影响。脱发脱发是抗肿瘤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毛囊上皮生长迅速,对化疗药物敏感[3],抗肿瘤药物侵入人体后使毛发根部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细胞不能更新发生萎缩脱落。月经异常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均可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有

文献报道,随着护士在肿瘤科工作时间的延长,月经异常和脱发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其他抗肿瘤药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使得护士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姊妹染色体交换频率增大,DNA断裂增多[5]。另外,抗肿瘤药物也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窘迫,初步调查表明,孕期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生殖机能有不良影响[6]。影响防护的因素虽然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但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教育滞后使得防护制度不健全,措施难以付诸实际,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肿瘤专科护理起步晚肿瘤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化疗是肿瘤治疗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我国肿瘤专科护理起步较晚,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及监控措施初成雏形抗肿瘤药物专用安全操作台虽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因其价格高,很少购买使用另一方面,有关领导对防护不够重视,防护措施跟不上。专科理论基础差大部分从事肿瘤专科护理人员上岗前未经过专科学习,对肿瘤药物的毒性认识不深刻。加之对护理人员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宣传少肿瘤患者及家属缺少使用抗肿瘤药物后的粪便及分泌物具有毒性应避免直接接触的知识,认为护理人员戴手套和口罩处理患者的排泄物是嫌弃他们,影响了护理人员防护措施的实施。2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1)抗癌药物的准备过程、针剂安甑瓶破碎、稀释时的振荡、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的药液喷洒,这些均可能导致药物外溢而使之造成危害。(2)抗癌药物的使用过程,静脉注射前排气、排气时针头衔接不紧、输液时从输液管衔接处外溢的药液等,均可造成危害。(3)抗癌药物使用后的处理过程、抗癌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4)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中含有低浓度的抗癌药物,其污染被服后处理不当,也可能使护士接触到抗癌药物,从而危害护士的健康。

3对策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肿瘤专科护士,长期接触多种抗肿瘤药物,容易造成职业危害。要减少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必须制定一整套包括组织、技术及医学措施的防护方案,护士的健康体检和管理也应受到高度重视。基础防护措施(1)增强身体素质。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充分调动人体抵御有害剌激的能力。定期做好健康体检,每隔6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等,发现问题及时调离和治疗。(2)增强防护知识。要学习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护知识,了解病区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情况。岗前培训中增设化疗的防护课程,使新护士及时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7]。工作时要牢记一个观念严格执行卫生工作制度就是很好的保护自己[8],一丝不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3)搞好健康教育。认真做好本科人员、肿瘤患者及陪护家属的宣教指导工作,普及健康和防护知识,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做到的目的。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措施(1)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诱变及刺激性,怀孕及哺乳期妇女要避免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9]。医务人之工作过程中应遵循两个原则:①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防止药物由任何途径进入人体。②尽量减少抗肿瘤药物污染环境。配药时,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应尽量建立生物安全柜,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酒已制西林瓶的化疗药物时,要避免强正压或强负压操作,以免产生药物气雾;安甑在打开前应轻轻敲击其颈部和顶部,以保证没有药液或粉末留于该处,打开安甑时要用一块无菌纱布包绕安甑颈,溶解药物时,应将溶媒沿安甑壁慢慢地加入,避免药物粉末的散出。(2)护士配药时合理地使用手套、口罩和防护衣裤,手套每隔30min更换1次[5]。(3)配药操作完毕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操作柜内部和台面,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或流水彻底注壬!洗手。3.3配制后废弃物的处理配制完成后的药物空瓶,用密封的塑料袋封好后连同配制好的药液放于治疗车上,再次核对,正确后将配药的一次性注射器、安甑及空瓶弃于带盖防漏的专用垃圾桶内,由专人做毁形焚烧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不要被针头、玻璃碎片等锐利物刺伤。

参考文献1吴云.化疗科医务人员的防护.河南肿瘤学杂志,1994,4(7):303.2陈振东.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4-309.3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00.4贾晓燕,李荣香,许蕴林,等.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因数调查.护理研究,2001,15(2):74.5薛岚,徐波,谢金辉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损伤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60.6王秋枫.职业接触抗癌药的发育毒性作用研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14(6):327-330.7杨方英,刘丽华,周慧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5.8韩锐.肿瘤化疗预防及药物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707-710.9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38-444.[摘要]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本文主要探讨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探讨配置化疗药物的防护对策。根据临床工作中职业危害的途径和种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掌握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和预防对策,提高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并建立可行的防范措施,持续改进和操作完善流程,不断

总结方法和经验。只要遵循化疗的防护原则,认真执行自我防护的具体内容,可以将化疗药物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关键词]护士;肿瘤;化疗药物;防护对策[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1(a)-165-02由于肿瘤患病率的升高及越来越多化疗药物的使用,使肿瘤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职业性危害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临床应用,使肿瘤科护士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用药为主要途径,它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目前,我国癌症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的机会越来越多,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近期和远期毒性,这类药物的靶器官是脱氧核糖核酸①NA),而且其中的某些药物已被证实在治疗剂量下有致突变作用,甚至致癌作用[1],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对化疗药物的配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其重要,介绍如下:【摘要】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使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但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目前,我国化疗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却没有完善的防护制度出台,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关键词】化疗危害防护职业危害因素出现职业危害的原因: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界限。尤其是环磷酰胺,操作者在配置过程中,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1]。也有研究结果显示,用生物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药物护士的尿液中可检测出甲氨蝶呤、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及伯类[2]。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①白细胞下降: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②脱发:脱发是抗肿瘤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毛囊上皮生长迅速,对化疗药物敏感3]。

③月经异常: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均可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④其他:抗肿瘤药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使得护士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突变影响防护的因素:虽然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但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教育滞后使得防护制度不健全,措施难以付诸实际,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肿瘤专科护理起步晚。②专科理论基础差。③防护知识宣传少。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抗癌药物的准备过程、针剂安甑破碎、稀释时的振荡、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的药液喷洒,这些均可能导致药物外溢而造成危害。抗癌药物的使用过程,静脉注射前排气、排气时针头衔接不紧、输液时从输液管衔接处外溢的药液等,均可造成危害。抗癌药物使用后的处理过程、抗癌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或其他污染物。患者的呕吐物、汗液、尿液中含有低浓度的抗癌药物,其污染被服后处理不当,也可能使护士接触到抗癌药物,从而危害护士的键康。对策基础防护措施:①增强身体素质。②增强防护知识。③搞好健康教育。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措施:①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诱发及刺激性,怀孕及哺乳期妇女要避免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②合理地使用手套、口罩和防护衣裤,手套每隔30分更换1次。③配制完毕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操作柜内部和台面,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或流水彻底洗手。配制后废弃物的处理:配制完成后的药物空瓶,用密封的塑料袋封好后连同配制好的药液放于治疗车上,再次核对正确后将配药的一次性注射器、安甑及空瓶弃于带盖防漏的专用垃圾桶内,由专人做毁形焚烧处理。在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不要被针头、玻璃碎片等锐利物刺伤。化疗药物的非正常侵入途径:化疗药物在使用时常形成肉眼看不到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职业危害的种类:①对骨髓的抑制。②对生殖系统的影响。③致癌作用。④过敏反应。对化疗药物危害的防范:①强化教育,提升防护意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②完善防护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