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叙事主题文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论文_第1页
中西叙事主题文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论文_第2页
中西叙事主题文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叙事主题文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论文内容摘要: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发展和深切进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着(中西叙事精神之比拟〕对设想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初步设想。本文关键词语:中西,叙事文学,比拟文学主题学,设想一、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现在状况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是比拟文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比拟文学基本原理研究中,中西叙事文学比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学界专门进行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的研究也产生了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为三类。一类是详细的中西叙事概念研究,如张一平的(中西叙事作品的时空表示出差异〕((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作者引用华而不实的一段作为论证材料的作品有(水浒传〕(安娜卡列尼娜〕(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击之怪现在状况〕(欧也妮葛朗台〕等等。例如,在论证西方小讲以心理描写见长时,作者截取了(安娜卡列尼娜〕里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安娜决心走向另一个世界时的心理描写:他在我身上寻找什么呢?与其讲是爱情,还不如讲是知足他的虚荣心。她回忆在他们结合的初期他的语言,他的脸上流露出那种使人联想到一只驯顺的猎狗的表情。如今一切都证实了她的看法。是的,他心上有一种虚荣心得到知足的胜利之感。当然,华而不实也有爱情;但是大部分是胜利的自豪感。他以我为夸耀。但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再也没有任何能够骄傲的了。没有能够骄傲的,反倒有使人惭愧的地方我的爱情愈来愈热烈,愈来愈自私,而他的却愈来愈减退,这便是使我们分离的原因。她继续想下去。而这是无法弥补的。在我,一切都以他为中心,我要求他愈来愈完全地献身于我。但是他却愈来愈想疏远我。我们没有结合以前,倒真是很接近的。但是如今我们却不可挽回地背道而驰了;这是无法改变的。[1]有些作品,如(左传〕(史记〕(水浒传〕(包法利夫人〕等等,作者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其进行整体概括或介绍。十分引人瞩目的是作者在阐述汉民族史诗的欠缺不代表中国古代史诗创作的薄弱时,不仅列出古代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儿〕、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为例证,而且还分别进行了内容概括或整体介绍。2.广泛的文史知识。为了使论证透彻全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学史和历史知识,还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等知识来考察中西神话、戏剧、小讲的渊源和观念。在探究中西神话的本质及渊源时,作者引用了(大英百科全书〕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中关于神话的定义,又参考了关于神话的观念,以为狭义神话是人类在原始公社时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想象与梦幻想象的产物,并通过语言艺术流传下来。神话中的神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作者综合(讲文解字〕(易传〕中关于神的解释,以为神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想象的产物,原始人逐步将神人格化,神由想象走向现实,成为初民们供奉的对象。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原始民族,穴居野外,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象神的生活、动作这便成为了神话[3]。这种造神运动正起始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它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阶段,在这些原始思维的背景下,不同的神话被创造出来,作者运用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对原始思维这几个阶段进行了阐释。在中国神话早于希腊这个观点上,作者以为中国狭义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经过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在商代中期便大体成熟,后来,就是后人将远古神话整理、记录得以保存流传时期;希腊神话出如今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早期。作者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知识生动而又准确地描绘叙述了中西方神话产生的时期: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时期,中国人类已经进入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河姆渡与半坡的原始居民则进入新石器时期,他们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而山东大汶口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则开场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抒情诗,如(诗经〕,而不是叙事性的史诗神话。为什么中国古代神话叙事因素没有流传下来成为戏剧文学的土壤呢?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分别代表了中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使世界文学呈现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态势,这能否成立?作者确定这并非正确,他以为我们不能因中国古代抒情文学到达无与伦比的高度,就否认其叙事文学的成就,事实上,拿它与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叙事文学相比,是毫不逊色的。中西文学比拟往往被误以为拿中国的与西方所有国家的或拿中国某一时期某种体裁与西方中这种体裁成就最高的国家进行比拟。中西叙事文学之比拟若就整个古代时期(至19世纪止)来讲,若拿中国叙事文学的各类体裁,与任一西方国家的创作情况做全面比拟,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成就毫不逊色。作者的这个观点是符合事实的,早在公元前五六千年,中国古代神话就在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中完成,中国神话要比希腊神话早几千年。史诗方面中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等体制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虽比不上古希腊,但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高出一筹。中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80余人,最着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白朴、马致远、郑廷玉、武汉臣,等等,有记载为文字作品的有500多种,华而不实(赵氏孤儿〕18世纪传入法国;后来到元末出现了南戏,到明中叶出现了吴江派和临川派,此时,尤其着名的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到清代还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因而,中国古代戏剧文学足与古希腊戏剧、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戏剧构成三足鼎立之态势。中国古代小讲发展走了个马鞍形,由唐代的传奇,如(霍小玉〕(莺莺传〕等开场,到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另外,(好逑传〕被传到欧洲。到19世纪,西方小讲数量出现井喷现象,而此时,中国由于残酷的文字狱,小讲创作遭到阻碍,直到清中叶思想禁锢开场松动,方才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优秀作品横空出世。19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中国小讲又构成一个高潮,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击之怪现在状况〕(老残游记〕(孽海花〕等。至此,着者更正了一些人的误解即中国古代抒情文学是无与伦比的,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则逊色于西方。另外,中西戏剧文学比拟中,作者就有的学者以西方悲剧标准否认中国古代戏曲中有悲剧作品的存在进行有力地反驳:其一,古希腊悲剧一词的主要含义不是悲而是恐惧,而中国悲剧大多是代表正义或合理一方的在冲突中毁坏灭亡或沦入悲惨遭遇,进而具有引起人们同情、鼓舞正义壮举的作用。其二,所谓中国古代悲剧先悲后喜,并不改变其悲剧的基本属性,中国古代悲剧的团聚结尾只占全剧的很小分量,是在整个悲剧结尾时来一点象征性的亮色。当然,作者也注意到西方古代叙事文学独到的长处。例如,其叙事文学的土壤深切厚重,遭到前期神话史诗的滋养;其戏剧文学成熟早于中国,古希腊戏剧成就高于中国;中国神话表现出人与自然斗争的苦斗精神,但深入而富有智慧的哲学意蕴远没有希腊的丰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小讲与中国谴责小讲相比,其艺术技巧方面成熟了很多,它能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讲究构造严谨,主线突出,细节真实,作者的倾向性能在自然中流露。可见,这部着作在中西评价时保持着客观公允的态度。三、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初步设想在吴家荣教授的(中西叙事精神之比拟〕的启发下,根据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现在状况,在比拟文学整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拟出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初步设想,其框架大体如下:(一)建构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意义(二)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原则(三)中西各叙事文学文体的比拟研究(四)中西叙事文学类型形式研究(五)中西叙事理论比拟研究为什么要将叙事文学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叙事文学比拟占据比拟文学的比重大,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差异性导致叙事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比拟文学中的很多问题,有待于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突破来解决。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方式方法当然离不开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跨学科研究、跨异质文化研究,等等。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原则首先是比拟的有效性,作为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方法,比拟遭到学人的重视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比拟不能够被滥用、误用。在能够不用比拟就能够解决问题时,就尽量不用比拟,非用比拟不可时要注意在什么层面上的比拟,是在思想史、学术史、学科史还是在某一详细问题上的比拟。另外,中西比拟还存在一个理论旅行的问题,同一理论往往不能恰当地解决不同语境中详细问题[4]。交融和包涵是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重要原则。中西沟通融合是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最终目的,欲到达这个目的,包涵的原则是不可少的。只要既无妄自菲薄的崇洋,又无民族主义的狭隘,以客观公允的中西评价态度才能用平等的姿态与异质文化沟通融合。分文体比拟研究中西叙事文学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包括吴家荣教授的这部着作在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未具体表现出出对所有叙事文体都进行过比拟研究,例如,影视动漫文学、叙事诗等。叙事文学的类型形式比拟研究不仅能够为创作提供中西民族的不同经历体验,也揭示出异质文化的别样韵味。叙事文学的类型形式比拟研究主要指主题学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指题材、母题、人物典型、情境、意象、情节类型等跨国跨民族的变异情形,讨论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作品在不同的时代或国家流传演变情况和主题意义。中西叙事理论比拟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文学理论之间的比拟研究。详细研究中西民族异质文化背景的文学理论的体系、概念及其发展情况,是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总之,吴家荣教授的新着(中西叙事精神之比拟〕具有较强的构建研究体系的意识,将中西叙事文学各文体比拟研究与叙事理论比拟研究统一为中西叙事精神之比拟研究,具体表现出出着者明晰的跨异质文化意识和客观公允的中西评价态度,这些对设想叙事文学比拟研究的框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示范作用。在中西叙事文学比拟研究较为零散的现在状况下,我们尝试拟定这样一个研究的设想。以下为参考文献[1]吴家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