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成龙的成功因素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整理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任命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后任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到兵部尚书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始终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大公无私,多行善政,以卓著的政绩、廉洁自律,深得民心,被称为“于青菜”、“于青天”,三次被举"卓异",被康熙帝赞誉。本文探究一下于成龙的大器晚成的因素。一、 生于忧患的入仕准备在四十五岁以前,誉满天下的清官廉吏于成龙曾是一位历经忧患、遭遇坎坷、怀才不遇的普通知识分子,中下层社会的忧患磨砺,铸就了一位不平凡的历史人物。1、“我生之后汉祚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时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龙。不久,田氏病逝,父亲继配李氏。汉末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写道:“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于成龙同样也是生不逢时,他出生的时候,明朝天下已经开始悄悄地走向了衰亡。于成龙的婴儿时期,是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这位皇帝最大的特点是不肯上朝,几十年不和朝廷大臣见面。就在皇帝不肯理政的这个年代,东北的女真族悄悄崛起了,多年后建立起了后金政权和大清政权。于成龙的童年时期,又赶上一位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这是一位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文盲皇帝,天性却喜欢做工匠,成天在宫里制作精巧的器物,根本不懂什么国家大事。皇帝的奶妈客氏,与大太监魏忠贤相勾结,把持了朝政,明朝天下进入了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于成龙的青少年时期,皇帝换成了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这位皇帝相对算是一位好皇帝,有一些才能,也有志于重兴明朝。但是他的运气却非常不好,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接连不断;朝廷的文官集团热衷于内讧,斗争十分激烈;东北的女真族后金政权,经常派兵入侵,骚扰边境,并且骚扰到内地;另外,老天爷也不肯帮忙,灾荒不断。天下已经大乱,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2、少年时代的学习趣事根据记载,于成龙少年时代的读书学习,主要是由父亲于时煌教导的,后世还流传了几则学习趣事,能反映出于成龙不平凡的心胸和才气。第一件事,于时煌要求于成龙兄弟大量读书,经史子集各种书都要读。终于有一天,于成龙读够了,不耐烦了,他把书一合,大声对父亲说:“经史子集千本万卷,无非四字而已!”于时煌吃了一惊,连忙问道:“是哪四个字?”于成龙胸有成竹一本正经地说:“仁义礼智!”于时煌本来是要责罚于成龙的,听了这四个字,反倒没了脾气,叹服不已。第二件事,于成龙有一次读李白的诗作《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不由地感慨万端,拍案而起:“学者要识得道理,从头做去,诵咏呻吟,有何用哉?”第三件事,于成龙曾经研习程朱理学的书籍,最后也总结了简单的四个字:天理良心。程朱理学的内容当然是十分复杂的,一代一代的理学家们刻苦学习研究,探索实践,不断发展,尚不能穷其究竟。于成龙把这些高深学问归纳为“天理良心”四个字,则反映出他驭繁于简的性格特点。3、常规的学习考试内容明朝读书人,都以科举做官为荣,谨遵朝廷法令。于成龙的读书学习,自然也要遵循当时的常规和习惯。在“社学”(小学)时期,要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主要目的是识字。再就是朱熹的《小学》,程端礼、程若庸的《性理字训》,这部分内容与程朱理学有关,也属于基础的启蒙读物。程度稍高一点后,要学习《孝经》《四书》等儒家经典,背诵抄写,识字练字,顺便灌输儒家的理念。还有一部分,属于明朝的特有教材,《大明律令》、《御制大诰》、《孝顺事实》及陈选所著的《小学集注》等书。另外,也要学习作诗,从对对子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考上秀才之后,要进入“儒学”学习,就是府、州、县设立的官方学校,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儒家五经:《诗经》《尚书》《三礼》《易经》《春秋》,要选择其中一种学习,将来科举时要考的,但只学一部经也就够了,不用全学。历史,要诵读《二十一史》和朱熹的《通鉴纲目》。法律,主要是学习《大明律》。诰,要学习明朝皇帝颁发的《大诰》、《大诰续编》与《大诰三编》,内容主要是朱元璋的办案纪录,警诫官民奉公守法的。另外,还有射箭、书法、算术等内容。秀才在“儒学”中,要应付的考试有月考、岁考、科考等几种,考试内容称为“举业”,内容其实很简单,两篇八股文。一篇是《四书》义,二百字以上;一篇是本《经》义,三百字以上。4、正统的儒学教育。于成龙的启蒙恩师邢济堂,也是他的岳父大人。邢济堂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不拘一格,他时刻教诲自己的每一个学子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于成龙有了远大的目标,终生的信仰。在永宁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因反抗喀尔齐圈地落难时,邢济堂以老迈之躯亲赴京师疏通自己的学生陈廷敬将万民折转呈御前,终使于成龙转危为安。史书记载,于成龙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过较正规的儒家教育。他十八岁左右结婚,娶妻邢氏。二十岁生长子于廷翼。二十三岁参加山西乡试,中副榜。看看这个年龄,这个成绩在当时算是天资过人的优等生,八股文水平还是很高的。二、清操廉节的文化积淀于成龙所居山西永宁之乡地处偏僻,明末盗贼常来袭扰,乡人欲筑堡防御,而最佳位置恰与于家祖坟相邻,碍于“伤风水”一说,更碍于其官宦之家的面子,筑堡计划难以施行。这时,于成龙坦然笑言:“我里千家保聚,独我家不利,害少而利多,堡当筑矣。”最终“堡成,卒无害”。虽为生活琐事,但足见于成龙年轻时代即已达成的修养,其秉公为民的思想自有端由。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44岁的于成龙得到了入仕机会,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知县职位。他当时要赴的任所乃僻远的广西罗城,长途跋涉,疠病横生,已足令人畏惧,更何况当时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这样出仕,众人多以为凶多吉少,避之惟恐不及,为此,于成龙也收到了许多人的善意劝告。于成龙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地良心'四字而已。”于成龙“典田卖屋”赴任,留下了“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名言。于成龙到罗城时,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他寄居于关帝庙中,同来的几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后来,于成龙在回忆罗城任上经历时说:“数年来一举一动,原非为功名富贵计„„”这道出了他不畏难辛步入仕途的真实心境。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举荐为广西唯一的“卓异”,升官调任。他离开罗城时,身上没有盘缠,出现了百姓“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场面。于成龙出仕十多年后,母亲在山西原籍去世,其时,他官至黄州知府、年已六旬,由于地方形势紧张,总督奏请朝廷让他“夺情视事”。于成龙不负重托,频有建树。几年后,他在觐见康熙皇帝时,哭奏自己国而忘家、对老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的歉疚,终使康熙皇帝特许了他回乡聊表孝节的请求。这次也是他出仕十多年来唯一的一次回乡。从此可以看出,于成龙为官多年,并未沾染功名至上的习气,而是葆有率真、纯粹的人格。于成龙守其节、存其真的人格境界,正是成就一世清廉的骨气所在。于成龙祖父与父亲都曾居官,他也沿袭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径。于成龙自幼诵读经典,深得儒学滋养,以明经为长。从其一生表现来看,儒学对其影响至深的观念就是“善其身”和“济天下”。他在乡里耕读之际,适逢关外满人崛起,关内农民起义,烽火遍地,民不聊生,亲历了官吏对百姓的盘剥与压迫,感受到民间的灾难与痛苦,从而构建了为民担当的抱负。从于成龙的人格内涵与人生理想来看,其清廉品质有“抱朴守真”之美。是修养于心、内外通透的情与性。既然抱定“洁己爱民”,既然“事事发于至诚”,那就必然要坚守清操,必然要奉行廉节。他从来是这样的人,始终这样地做事。《于清端公政书》(外集)曾记时人对他的评论:“公之廉出于至诚,而不等于立名之。”史称:于成龙的个人生活,“志行修洁,固守清俭。„„日食二餐或者日食一餐,习以为常。罗城百姓怜其清苦,每日早晚环视问安,有时凑集少许银钱,供其购买盐米之用。成龙婉言谢绝:‘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一如我受。'”他自己也曾记述:“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才免饥寒足矣。”于成龙升职赴任湖北期间,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代粮,把节余口粮、薪俸救济灾民。为广行劝施,他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离湖北时,沿途竟以萝卜为干粮。最终成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后,僚属“入其寝室,见周身布被、袍一袭,靴、带各一,堂后瓦瓮数斛,盐豉数盎而已”。康熙对于成龙“殊属难得”的清廉品行多次赞扬勉励,在于成龙就任两江总督后,曾有人诬其“变更素行”,而待其病故,康熙再次查实“其始终廉洁,甚为百姓所称”的真相,感叹:“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综观“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一生,无论身处困顿还是位至尊荣,始终坚持清操廉节。三、“实干兴邦”的领导赏识在清代官场中,于成龙本人的任职条件很差。幸运的是,于成龙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廉能表现,而且遇上了几个好领导。金光祖、张朝珍等几位开明领导,对卓尔不群的于成龙高看一眼、厚爱十分,顺境中大力提携,逆境中全力保护,终使于成龙步步高升。1、金光祖力荐举卓异金光祖初识于成龙,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康熙二年广西乡试,于成龙被临时抽调去监考(外帘官)。在众多美服盛装的官员中,于成龙“敝衣破履”,被人嘲笑。布政使金光祖也感到好奇,就问他为什么穿得这样破旧。于成龙恳切地回答说:“卑职初任罗城,未及三年,既无功于国,又无德于民,若华衣美服,何异于盗哉!”这番话引起了善于识人的金光祖的注意,觉得这个老头子县令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抱负与气质。于是便多次与于成龙座谈,了解基层情况,征求理政建议。于成龙实事求是地向他汇报了治理罗城的工作,如实反映了民众疾苦,提出了严肃治吏、禁绝滥派、关心民众、发展生产、慎刑减负等施政主张,受到了金光祖的高度赞赏,认为于成龙所言切中时弊、直击要害。此后金光祖还专门到罗城县视察,详细地掌握了于成龙的廉政爱民事迹。已经升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认真审阅了关于于成龙的考核材料后,对考核组的评定结果很不满意。当即把新任布政使和按察使叫来说:“其他人的情况不大清楚,于成龙的卓越表现,我十分了解。你们的考核很不公道。如果你们不把于成龙保举上来,那我就专门写报告向朝廷举荐!”布政使和按察使惹不起金光祖,只好给于成龙重写了评语,把他美言了一番。随后,金光祖与两广总督卢兴祖共同上疏,称“罗城在深山间,民风顽悍。于成龙廉洁有为,建学馆、创养济院,任事练达,堪列卓异”。康熙六年,于成龙以“卓异”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临行时,金光祖又与于成龙促膝长谈:“我知你治罗有方,清廉卓绝,故上疏朝廷,全广西只荐你一人为卓异。当下国家正值用人之际,你且去吧。我也知你清贫,特为你备好了路费,并修书与四川总督、巡抚。望你切莫负我举荐之苦心。”知遇之恩,涌泉相报。于成龙把自己对治理广西的思考,写成《再对金抚台问地方事宜》的文章,敬献给可敬的老上级。2、张朝珍启用革职人康熙八年,于成龙由合州知州调任湖北黄州府同知(相当于副市长),认识了湖北巡抚张朝珍。张朝珍对于成龙非常器重,特别是于成龙因造桥之误被革职后,张朝珍顶着压力,竭尽全力保护并启用于成龙,帮助他很快走出了低谷。不幸的是,此后不久张朝珍就在任上病故了。死后又受到了朱方旦文字狱的牵连,被剥夺了政治待遇。当时黄州的最大难题是匪盗猖獗,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抢劫百姓。于成龙花了很多的精力打匪治盗。他采取以盗治盗的办法,招抚了最大的土匪头子彭百龄,令其捕盗自赎,将功补过。他还假扮乞丐,深入虎穴,“尽得其平时行劫状”,然后寻机潜出,带领兵丁一举剿灭匪徒。于成龙常微服私访,掌握下情,断案有方,为民请命,深受拥戴。张朝珍对于成龙的优异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再一次举于成龙为“卓异”。康熙十三年,于成龙因“卓异”拟任福建建宁府知府,张朝珍上疏朝廷,请求将于成龙留任湖北武昌府知府,得到批准。为配合清军南下打击叛军,于成龙奉命造桥。适逢梅雨连绵,洪水泛滥,未及军到,桥即被毁。于成龙因此获罪被革职。年近六旬的于成龙心灰意冷,打点行装,准备回老家方山县本家为民了。在于成龙身处逆境的日子里,张朝珍特意将他安顿在府上住下,一有空就纵论天下,饮酒解忧,为他排遣郁闷,劝他振作起来,保持良好心态,给于成龙以极大的安慰。张朝珍坚决不同意于成龙回家为民,下决心为他创造条件,帮助他官复原职。他对于成龙说,大敌当前,这里需要你。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暂且留下,帮我处理杂务。我将尽最大努力,助你复职。于成龙不好意思不辞而别,只好留在张朝珍身边,接受了剿匪平叛任务,单枪匹马招抚了以刘君孚为首的叛军,接着又剿灭了久攻不下的黄金龙山寨,彻底平定了东山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张朝珍大喜,立即上疏朝廷,请复于成龙职,很快得到批准,于成龙被复用为黄州府知府。后来,张朝珍还将于成龙的廉能表现和临危不惧、招抚叛军的特殊贡献,专门向朝廷写了报告,于成龙由此给康熙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张朝珍的推荐下,湖广总督蔡毓荣也对于成龙大力褒奖,还特意赏赐了于成龙一套官服。张朝珍很欣赏于成龙的廉洁作风和卓越才能,将他视为知己,遇事常与于成龙商量,多次他的意见建议。如缓征税赋,安定人心,实行扶助贫困的优惠政策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3、康亲王核准平冤狱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后,为了民众利益,多次到康王府汇报工作,协调周旋,请求康亲王出面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第一件事是为“通海案”平反。于成龙发现,福建的监狱里关押着数千名普通百姓,主要罪名是“通海”。他调阅案卷后才知道,所谓的“通海”罪是指当地渔民与台湾人的正常往来,被判刑的多是无辜蒙冤的,他下决心为此案平反。但因涉及与前任的关系,重审此案面临诸多难题。于成龙就向康亲王反复汇报此事,“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并请康亲王到监狱里实地考察。康亲王久闻于成龙大名,知其清正廉洁,现在亲眼看到于成龙为了百姓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担责,为民请命,深受感动,“悉从其请”,破例批准于成龙重审“通海案”,为数千名蒙冤百姓彻底平反,释放回家。第二件事是数万清军长期在福建驻扎,要征调不少民夫为军队服务,耗费了大量民力。有的士兵纪律松弛,欺负百姓,干了不少扰民的坏事。如有不少民女被抢去当军官的奴婢,百姓怨声载道。于成龙为此非常痛心,但又惹不起清军,只好多方筹集银钱,赎买被劫民女回家。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民众负担骤增,清军扰民毫无收敛。于成龙忍无可忍,便放大胆子,直接找康亲王算账。康亲王听了于成龙的控诉,认为他小题大作,故意夸大事实。于成龙说,我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说得全部属实。王爷如若不信,可屈尊赴民间调查,我愿为王爷带路。康亲王经过周密的调查,发现征调民夫和清军扰民的现象,比于成龙说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越发佩服于成龙对下情的透彻了解,以及敢于为民请命的过人胆识。他没有责怪于成龙顶撞冒犯自己的行为,反而对其大加赞赏,认为有这样为国操心的官员是大清之幸事。不仅出面废除了无偿征调民夫的做法,还大张旗鼓地严惩了一批违法乱纪、祸害百姓的清军军官。这两件事使康亲王对于成龙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事后,他专门上疏举荐于成龙,回京后在皇上面前力荐于成龙为直隶巡抚。在福建处理完役夫事件后,他的幕宾周先生和师爷柳晋阳都向他表示祝贺,并夸他智勇兼顾所为不俗时,于成龙没有喜形于色,更为自己的又一出色政绩流露出丝毫骄矜之态。他深深地感叹到:我哪有那样的能耐啊!要不是遇到了好巡抚好总督,要不是遇到了康亲王,我不知死多少回了,哪还谈什么政绩呀!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优秀官员的形成必有得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于成龙为官生涯虽历经波澜,却处处有惊无险,算得上仕途顺利。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条:一是他本人身上具有正统的儒家观念,并具有全面性与彻底性,绝不会因时因事因人而变;二是他心中时刻有天理国法与人情存在。天理他绝不违,国法他绝不越,人情他绝不滥。他孝敬父母,虔诚无比,一言一行,尽皆彰显;他对待朋友,以诚相待,从不矫情,从不变易;他对待子女,细心呵护,虽不能亲自呵护,也时刻牵挂心头;他对待权力,既赖其威严惩恶扬善,又拿捏尺度,不僭越半分;他对待上司,既不失官场礼仪,又表现出绝对尊重与服从,但从来不盲从、不阿谀、不奉迎、不讨好;他对待犯错之人甚至土匪,既毫不手软地予以揭发与惩治,又视其大节主流予以慰勉招抚,使其为朝廷所用。于成龙宦海沧桑二十多年,所遇到的上司,除了纳兰明珠私藏奸心对他频繁使坏之外,其他如金光祖、张朝珍、吴光祚、姚启圣、康亲王以至康熙皇帝,都对他关爱欣赏有加,并给予他至高的荣誉和相称的地位擢拔。4、康熙帝治吏树典型:在于成龙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推荐为“卓异”,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他的升迁不是靠溜须拍马,而是在任职之地口碑都非常好,因此受到康熙帝的赏识。”于成龙的仕途升迁,离不开康熙的破格重用。从金光祖、张朝珍、康亲王等人的汇报中,康熙发现了于成龙身上的闪光点,便毫不犹豫地大力培养,一再提拔重用,体现了他用人不疑的气魄和胆略。史料记载,康熙曾四次专门下旨提拔重用于成龙,并题词以资嘉勉。康熙二十年,康熙两次召见于成龙,说:“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为难得。闻尔昔在黄州,土贼啸聚,尔往招之,即时投顺解散,何以致之?”于成龙回答道:“臣惟宣布皇上威德,未有他能。”康熙听了心里非常舒坦,特给予重奖,“知你家什凉薄,特赐内帑银一千两,朕亲乘马一匹”,号召各级官员向他学习。奖励之后,还觉得力度不够,不过数日,又下旨提拔于成龙为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他在南京为官,每日粗茶淡饭,甚至有客人来访时,也仅以他在两江总督署里自己栽种的青菜和白饭招待,日子久了,手下人给他起了一个‘于青菜'的绰号。没有茶叶,于成龙就会去大院里摘龙爪槐的叶子代替,导致总督署内的龙爪槐经常光秃秃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当地“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十分悲痛、惋惜。于成龙病逝后,康熙十分伤感,特地赐祭葬、制御诗、撰碑文、谥“清端”,赠太子太保,准一子入国子监学习。清代康熙皇帝在于成龙逝世后,为其亲撰的碑文:‘朕读《周官》,六计弊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吏道厥唯廉重哉。'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在当时的从政环境里,遇到一个领导的开明和提携是任何有志之士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领导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奠定你一生的成功。除了康熙的青睐和欣赏,还有康亲王核准平冤案的理解和认可,同乡陈敬廷的推荐,金光祖的重视、张朝珍的保举等等,使于成龙总能在颠沛中化险为夷,最后畅通无阻,甚至三获"卓异"。四、清明的政治环境与良好的团队合作。读了近40年书的于成龙从小耳濡目染儒家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思想,释家积德行善、因果相报的信念,加之于成龙生长于国家社稷饱经动荡之时,深切忧患百姓离乱之苦,使其始终恪守“天理良心”这四个字的为官理念。于成龙改革盐务,修复城池,缉盗捕匪,平冤狱、免徭役、纳流民、开荒田,乃至创办养济院等作为,其为官的宗旨就是心系百姓,造福百姓,为民请命,面对权贵不卑不亢。于成龙的担当诠释了“廉政”一词的深刻涵义,他的“廉”不仅是自律,更是冒着丢官甚至被杀头的风险千方百计地为老百姓干事,这是有责任担当的廉,是坚信邪不压正的廉,他的廉与为官贪者、与为官“只廉不政”的明哲保身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时势造英雄,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出现离不开当时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正是康熙开明治国的良好政治氛围,廉吏才能脱颖而出且被重用。拥有良师益友是于成龙能够不贪不腐、清廉为官的重要因素。这里要说的良师益友主要有三个:邢济堂、周瑞和以及柳晋阳。邢济堂作为其的启蒙恩师,教会了于成龙的为人处世做官之道,这是他日后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思想的奠基者。邢济堂的著名学生不止于成龙一个人,还有陈廷敬(清代著名的陈相,与索额图索相、纳兰明珠明相处在同一时代),章吉仁(官至布政使,二品大员)。周瑞和也是其先生,是和于成龙生死一块走过来的好友,这真可谓亦师亦友。周瑞和、柳晋阳、雷翠亭、骆小妹、石玉兰、石玉林等,每次遇到困难,他们都能同心协力,化险为夷。周瑞和、柳晋阳为其出谋划策,雷翠亭武艺高强,骆小妹、石玉兰、石玉林等的用心伺候,才成就了于成龙。五、永留清白的责任担当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于成龙在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曾经参加过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为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直到45岁才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康熙:“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康熙破例亲自撰碑文并题写“高行清粹”匾额给予褒扬。乾隆:乾隆数次遣官祭于成龙之祠,并御书“清风是式”四字。戴震:在追述于成龙生平时说道:“成龙清严忠直,勤劳治事,官吏无不敬畏,归于廉慎。”李中素:古人得一节,足以传之无穷,公则萃于一身,无往而不备矣。范鄗鼎:余读《明史》,而叹廉吏之难。其人也,三百年来首轩輗,輗之后有吾阳城杨继宗,厥后有布政张黼、副使刘俊、岳州知府张举与吾邑洪洞卫英数人,前辈石公瑶言之彰彰哉!余观数人,廉也而或短于才,才矣而或疏于学或馁于气。才、学、气备矣,而或不得于君,不获于上,政事止及于一时一隅之间。君子惜其用廉之未尽善也。本朝养士四十余年,得于先生,先生之廉可不谓其尽善乎!廉则心清,心清则理明,理明则才全,理明则学优而气壮。武祗遹:其刚毅自矢,不畏强御,则包孝肃也;其精白一心,可对天地,则赵清献也;其安上利下,扶危定倾,则司马温公也;易箦之日,仅余竹篓败笥,污衣旧靴,银钱毫无,则海忠介之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运输合同模板参考
- 2024年智能玩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4年木薯淀粉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室内装修合同范本简单版
- 水力喷播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男式牛皮包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全日制劳动合同
- 2025办公场所租赁合同
- 办公室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2025融资租赁合同全
- 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无纸笔测试题
- 小学科学实验图片和文字
- 项目总监简历模板
- 拉萨硫氧镁净化板施工方案
- 施工单位自查自纠记录表
- 产品合格证出厂合格证A4打印模板
- IEC60287中文翻译版本第一部分课件
-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D70-2010 )【可编辑】
- 东南大学高数实验报告
-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章程范本
- 化工企业隐患排查与治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