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知识构建+典例特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突破_第1页
第1讲 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知识构建+典例特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突破_第2页
第1讲 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知识构建+典例特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突破_第3页
第1讲 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知识构建+典例特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突破_第4页
第1讲 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知识构建+典例特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

内容考情——知考向内容要求1.说明内环境的组成及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3.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内环境稳态的机制4.实验:观看血液分层实验的视频,讨论血细胞与血浆的关系5.活动:以内环境的某种成分为例,讨论各系统是如何协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近几年考情2020·江苏卷,26、2019·江苏卷,272018·江苏卷,30核心素养——提考能生命观念建立内环境稳态与平衡观科学思维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式图,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通过“生物维持pH稳定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社会责任了解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课后·分层训练目录CONTENTS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1234/////////////////////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命题·规律探究考点·自主梳理重点·疑难突破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生物体内的液体体液(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提醒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拓展明确血液组成(3)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功能无机盐和蛋白质Na+和Cl-7.35~7.4537℃直接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4.内环境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器官、系统相对稳定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一定限度(3)稳态调节的实例: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H2CO3NaHCO3(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2)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

)(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消化道吸收②组织液回渗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3.明确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4.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1)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5.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

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7.35~7.45)的关键缓冲物质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考向1结合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2019·全国卷Ⅲ,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解析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D2.(2020·山东省等级考试一模,6)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解析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肠道是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泪腺分泌泪液到外环境,D错误。A3.(2021·扬州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①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D解析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①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②增多,A正确;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正确;①血浆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③淋巴或①血浆,D错误。

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考向2围绕内环境稳态及调节,考查科学思维能力4.(2021·1月八省联考江苏卷)水、无机盐等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呕吐、腹泻的病人,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 B.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需脱水治疗 C.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D.铁摄入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贫血,需适量补铁

解析

呕吐、腹泻会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葡萄糖盐水,A正确;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B错误;阳光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又是有效促进钙质吸收的关键物质。因此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以通过增强户外运动、合理膳食来补充钙,C正确;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之一,摄入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D正确。B5.(2021·1月八省联考湖北卷)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

解析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正

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B错误;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至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D正确。B

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考向3结合内环境的物质交换,考查物质和能量观6.(2014·全国卷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生成的组织液为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回流的组织液帮助细胞排走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回流的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A错误;组织液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其生成与回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正确;血浆中的氧气和葡萄糖等,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等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A7.(2021·常州第一次调研)下图为人体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端氧气浓度总是高于B端B.A端血糖浓度总是高于B端C.C可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D.肝细胞膜表面有多种激素的受体解析

A毛细血管动脉端氧气浓度总是高于B毛细血管静脉端,A正确;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因此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高于动脉端,B错误;C是组织液,能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肝细胞膜表面有多种激素的受体,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正确。B

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物质含量的变化(1)一般的组织器官中(除肺和消化器官外)O2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CO2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静脉端的含量。(2)常考特殊器官中物质含量变化分析①肺组织中O2、CO2含量的变化规律②肝脏组织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2命题·规律探究考点·自主梳理1.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与散热肝脏骨骼肌(2)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皮肤内脏器官下丘脑大脑皮层(3)体温调节的机制冷觉温觉垂体肾上腺收缩产热减少收缩散热增加舒张散热①体温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调节。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_____________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___________作用。提醒发高烧时,病人的体温继续升高时产热大于散热,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等于散热。神经—体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协同2.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的结构基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肾小管、集合管细胞(2)调节机制:___________调节机制。(3)调节过程神经—体液体内失水过多大脑皮层垂体产生渴觉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

)(2)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

)(5)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6)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1.(健康生活)寒冷环境中尿液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健康生活)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请写出其反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冷环境下出汗减少,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考向1水盐平衡调节及其意义,考查生命观念1.(2019·全国卷Ⅱ,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解析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D2.(2021·盐城东台质量检测)人体内环境中水、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维持着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B.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食用过咸食物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的过程属于反射 D.大量饮水,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解析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且减少尿量,A正确;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B正确;食用过咸食物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D正确。C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考向2结合体温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3.(2021·无锡期末)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B.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C.下丘脑能感受到人体体温的变化 D.呼气排尿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解析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

脏,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A正确;人体热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即呼吸作用,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C正确;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所以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D错误。D4.(2021·1月八省联考河北卷)一位30岁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理指标测定值正常值腋下体温(℃)38.936.0~37.4白细胞计数(L-1)13.5×109(4~10)×109血钠浓度(mmol·L-1)180140~160A.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发病期间患者会因为腹泻出现脱水,因此血钠浓度升高C.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D.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D解析

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钠浓度升高,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尿量减少,C正确;患者体温升高是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没有障碍,D错误。1.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调节中的耗氧量变化 (1)一定范围内,恒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呈反比。恒温动物要保持体

温,在寒冷环境中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2)一定范围内,变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呈正比。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酶活性下降,代谢能力减弱,耗氧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代谢快,耗氧量增加。2.(生产生活)正确认识“发烧” (1)“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不具传染性。 (2)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大于散热;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大于产热。但只要体温恒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 (3)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加盖棉被会影响热量的散失。考向3结合体温与水盐调节的实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5.(2018·全国卷Ⅰ,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葡萄糖(3)下丘脑解析

(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31.经典重组判断正误 (1)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2020·全国卷Ⅲ,5C)(

) (2)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2016·全国卷Ⅲ,3B)(

) (3)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2017·江苏卷,15C)(

) (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2015·海南卷,16B)(

) (5)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2015·海南卷,14B)(

)

提示

(1)√ (2)×肾小管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 (3)×

(4)√

(5)√2.(2019·全国卷Ⅲ,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解析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不符合题意。A3.(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解析

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肾小管内的液体等,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C、D错误。A4.(2020·江苏卷,26)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特异性)受体神经(或负反馈)

(2)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析

(1)神经递质在兴奋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只有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结合题图分析,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下降,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长跑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血管和心脏,使血压降低。血压降低后又会反过来影响神经调节过程,故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运动时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该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运动后,下丘脑中的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③(促甲状腺激素)和④(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减少产热。课后·分层训练4A2.(2021·无锡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C.发生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间仍可进行物质交换 D.剧烈运动后所产生的乳酸能使血浆pH明显下降

解析

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B错误;发生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间仍可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故剧烈运动后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D错误。C3.(多选)(2021·山东淄博期中)如图表示人体中体液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增多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解析

甲、乙、丙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A错误;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血浆液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乙液)会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T细胞和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血浆)和丙液(淋巴)中,C正确;甲液血浆和乙液组织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的多少,D错误。BC4.(2021·南京、盐城一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小白鼠做了如下实验,刺激小白鼠下丘脑前部,发现小白鼠有出汗现象;刺激小白鼠下丘脑后部,小白鼠出现寒战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存在冷觉感受器 B.下丘脑后部存在产热中枢 C.上述实验现象的发生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 D.刺激小白鼠下丘脑前部,可促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解析

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处,A错误;刺激下丘脑前部,出现出汗现象,说明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刺激下丘脑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说明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正确;题中所示过程没有说明下丘脑与大脑皮层关系,C错误;产热中枢存在下丘脑后部,刺激小白鼠下丘脑后部,可促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D错误。B5.(2020·盐城东台模拟)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解析

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产热,A正确;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机体散热减少,B正确;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减少,C错误;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还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温度,D正确。C6.某人在沙漠中迷路,长时间未能补充水分导致机体脱水。此时其体内的生理状态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

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C错误;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B7.(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D错误;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D8.(2021·四川绵阳诊断)炎炎夏日,空调可帮助我们摆脱酷热的煎熬。但人们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患“空调病”,主要表现为紧张、黏膜干燥、头痛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空调吹出的冷风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从体温调节角度分析,空调冷风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时间待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会隐性蒸发水分,________(填器官)释放的抗利尿激素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若“空调病”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可通过抽取血液检测其激素含量进行诊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体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2)垂体增加(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1)冷风吹到人身上后,人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人体毛孔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不能正常排汗。(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后储存在垂体后叶,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增加对水的重吸收。由题意可知,隐性蒸发水分后,体内水分含量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3)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可通过抽取血液检测激素含量诊断是否患“空调病”。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多选)(2021·南京三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在人体内环境中产生 B.组织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位于人体内环境 C.细胞呼吸的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下丘脑既能作为感受器,也能作为效应器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在细胞中产生的,A错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既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下丘脑可作为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也可以作为效应器分泌相关的激素,D正确。CD10.(2021·山东淄博期末)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高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转化。过程2、6受阻时,导致乙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所以乙(组织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淋巴细胞存在于丙(淋巴)中,会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因此淋巴细胞也存在于甲(血浆)中,C正确;如果丁是红细胞,红细胞中的O2浓度可能比血浆高,D错误。11.(2021·扬州期末)运动员进行马拉松运动时,下列有关其体内生理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C.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剧烈的运动使人体的水分丢失较

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各种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的pH值一般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D错误。B12.(多选)(2021·山东日照联考)研究人员检测尿液渗透压与人体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由轴突运输到垂体后保存B.图中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的原因是尿液渗透压增加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呈正相关D.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主要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细胞中选择性表达BC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A正确;图中尿液渗透压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B错误;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越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不是正相关,C错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产生相应受体识别抗利尿激素,D正确。13.(2021·太原市调研)如图为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解析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由图可知,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血浆,其自身代谢产生的水也可以进入内环境,B正确;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错误;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均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C14.(2021·四川绵阳诊断)某工人夏季中午在室外(温度为35℃)工作,此时他大量流汗并感到饥饿,于是饮用了一瓶500mL的冷冻葡萄糖盐水,渴感与饥饿感得到缓解。饮水前后,下列有关其体内生理变化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饮水前后机体的血浆pH不发生明显变化 B.饮水前机体分泌较多的胰岛素,饮水后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加快 C.饮水后汗液的分泌量多于饮水前的 D.饮水前血浆渗透压较高,饮水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A解析由于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故饮水前后机体的血浆pH不发生明显变化,A符合事实;饮水前感到饥饿,机体会分泌较多的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饮水后血糖含量增多,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加快,B不符合事实;饮水前大量流汗,汗液分泌量多,饮用冷冻葡萄糖盐水后,相当于受到轻度寒冷刺激,汗液的分泌量不可能增加,C不符合事实;大量流汗后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饮水后机体内水分得到补充,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D不符合事实。15.(2018·江苏卷,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