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商业银行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与职能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三、商业银行的作用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一、商业银行的类型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负债业务三、资产业务四、其他业务五、当代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三、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五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创造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三、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四、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六节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一、政策性银行二、股份制银行三、投资银行四、其他银行(一)城市商业银行(二)邮政储蓄银行(三)信用合作机构(四)外资银行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及其特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方针,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基本概念:货币经营业务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商业银行
单一银行制度
总分行制度
银行持股公司制
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
表外业务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现率
超额准备金率重点问题:1、商业银行的概念、职能作用及特点;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3、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以及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第一节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银行是由货币经营业演变而来的,而历史上的货币经营业又是在货币兑换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货币经营业是银行的先驱。当信贷活动与货币经营的传统业务相结合,货币经营业就发展成为办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业。早期银行业经营中的最大特点是贷款带有高利贷性质。商业银行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二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起来;意大利是银行最早产生的发源地,我国早在十一世纪就出现了“银行”一词。1580年,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出现了近代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威尼斯银行。《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从17世纪开始,银行这一新型行业的金融机构开始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英国出现了金匠业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它的成立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标志。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不同,但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遵循两种传统:一是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英美等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至今仍以短期自偿性商业贷款为主。优:能够较好的保持银行的安全性和清偿力。缺:银行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二是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商业银行不仅提供短期商业性贷款,而且提供长期贷款,甚至可以投资于企业股票与债券,参与企业的决策与发展,为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提供财务咨询、财务支持等投资银行服务。至今,不仅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少数欧洲国家坚持这一传统,而且美国、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也有向综合银行发展的趋势。优:利于银行开展全面的业务经营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缺: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因而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按其在经济中的功能可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业务的银行,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专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一般有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政策性银行也可归到专业银行,但专业银行不一定是政策性银行。(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第一,商业银行是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获取最大利润不仅是商业银行产生的基本前提和商业银行的基本目标,也是商业银行的内在动力。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能够以其所拥有的巨额信贷资本和专业管理人才,获得来自于资本高杠杆率下的丰厚的特殊利益。第二,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其创造的是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信用货币。银行与客户之间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同时也面临着特殊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公信力风险和竞争风险等。第三,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首先,商业银行不同于中央银行。其次,商业银行也不同于中央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二)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充当将经济活动中的赤字单位与盈余单位联系起来的中介人的角色。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最能说明其经营特征的职能。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在不改变社会的货币供给的前提下,提供了扩大生产和就业的机会。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小额货币可以转化为巨额资本,把货币从消费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从而扩大投资,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信用中介职能,短期资本可以转化为长期资本,在价格规律作用下,资本由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2、支付中介。支付中介职能是指通过存款在不同账户之间的转移,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完成对贷款的支付和债务的清偿;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金,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了经济生活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中介职能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流通费用,并加速了资金的周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借助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通过客户活期存款账户的资金转移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存款转移等业务活动。3、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信用支付职能基础上的,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存款的增加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前提下,存款的反复贷放会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当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绝不是无限的,其限度受原始存款规模的大小、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自身的现金准备率、客户的存款提现率,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贷款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能够充分发挥货币对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作用。因为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增长对货币资金的客观需要,通过派生存款而提供相应的“银行货币”,以支付和促进企业单位的生产、流通与发展,形成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支撑力量。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的制约机制,又发挥着现代社会宏观经济调控的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变化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就能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从而有效控制全国的货币供应量,达到缓和和刺激经济发展、控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水平。这一宏观调控作用,对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4、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在国民经济中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的特殊地位和优势,利用其在发挥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融资代理、信托租赁、代收代付等各种金融服务。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本来属于企业的货币业务转交给商业银行,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也不断的开拓服务领域,从多个角度为企业提供服务。商业银行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个人不仅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的各种贷款服务,还可以得到咨询等各种中间性业务的服务。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独特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通过办理业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金融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商业银行的作用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一、商业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类型主要有职能分工型模式和全能型模式。职能分工型模式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集团银行制和连锁银行制。(一)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也叫单元银行制,是指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这一体制主要集中在美国。(二)分支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又称总分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三)集团银行制集团制银行又称为持股公司制银行,是指由少数大企业或大财团设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家商业银行。(四)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又称联合制,其特点是:由某一个人或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达到控制这些银行的目的。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一、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由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共同组成。其中,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概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资产业务提供了银行创造利润的渠道。它表明银行资金的存在形式以及银行所拥有的对外债权,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1、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有流动性的部分,因为它能直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现金资产由库存资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和应收款项等组成。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库存现金是指银行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是商业银行用于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般存款两部分,后者主要用于清偿支付票据交换的差额。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准备金是收益最低的资产。因为多数国家(如美国)的中央银行都不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支付利息(中国除外)。至于银行的库存现金,更不会有利息收入。但是,准备金确是商业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须的。如果商业银行把所有的资金都贷放出去了,那么,当存款人要求提款时,它便会无力支付,从而陷入流动性危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各国的银行法一般都要求银行保持一个最低的准备金率(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即法定准备金率。一般来说,流动性越高的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准备金叫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可用于拆放给其他金融机构,亦可用于贷款或购买证券。同业存款是指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在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持存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同业之间结算收付及开展代理业务。由于金融机构之间所开立的存款账户都属于活期性质,可随时支付,因此,银行都将存放同业的资金视同现金资产,作为其营运资金的一部分。应收款项又称托收中现金,在途资金,是指支票清算过程中已记入商业银行的负债,但实际上商业银行还未收到那部分资金。例如,当存款人将一张由A银行开出的支票存入B银行时,B银行将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记上该存款人相应金额的存款。假定同时,这笔资金也迅速由A银行账户转到B银行账户上,那么,B银行只需在其资产方的准备金账户上增记相应金额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支票的清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在B银行实际收到这笔金额之前,其准备金并没有增加,因此,只能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应收款”一项中记下相应的余额,待收到资金,再将其转入现金账户。2、贷款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款行为。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银行贷款是传统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这种借款行为有贷款对象、条件、用途、期限、利率和方式等因素构成。而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贷款种类。贷款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按贷款的条件分: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2)按贷款的期限分: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3)按贷款的对象及用途分: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4)按还款方式分:一次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5)按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财务状况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偿还会发生任何问题。关注贷款是指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对其进行监控。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表明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这类贷款具备了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是程度更加严重。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这类贷款银行已经没有意义将其继续保留在资产账面上,应当在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之后,立即冲销。3、贴现贴现是以银行买进未到期票据借以获取利息收益的一种业务。它实际上是银行资金的贷出,是银行运用资金一种形式。不过它与银行一般的贷款还是有一定的不同。贷款一般是到期后收取利息,贴现则是在业务发生时即预扣利息;贷款的债务人即借款人,而贴现时的债务人不是来贴现的客户,而是票据的付款人;贴现的期限一般较短。4、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它是银行重要的资金运用手段,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证券投资业务最初主要是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除此,还能为银行增加投资收益,并能通过资产多元化和证券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有效的分散风险。为了保证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各国对商业银行开展的证券投资业务都予以规范。自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半个多世纪,除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少数实行全能银行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允许商业银行购买工商企业的股票,其投资对象主要是各种债券。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放松管制,对商业银行经营证券投资的范围有所放宽。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美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范围、对象不再受限制。但是,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仍以各类债券为主。(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自有资金占比例是很低的,银行主要是通过各种负债工具来筹措资金。主要的负债有:1、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项信用业务。存款负债约占银行资金来源的70-80%,为银行提供了绝大部分资金来源,并为实现银行各职能活动提供了基础。(1)活期存款。又称为支票存款,是存款人可随时开立支票对外支付的存款,是企业、政府机构、个人等利用银行进行支付结算的有效工具。由于支票可直接起到支付媒介的作用,所以这类存款在货币统计中一般被划入M1中。一般没有利息或利息很低。我国一般只有企事业单位才在商业银行开有活期存款账户,不付息,可开支票。日常所说“活期”实际上指的是居民不定期储蓄存款。(2)储蓄存款,主要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而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通常存款人凭存折可随时自由存取款项。我国的储蓄存款中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而西方国家的储蓄存款一般专指活期存款。(3)定期存款,其存款人与银行事先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才凭存单或存折支取。存款期限在美国最短为7天,在我国一般是3个月、6个月和1年、2年、3年不等。传统的定期存款不能转让。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出现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可以在货币市场上转让。2、其他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包括借入款及其他负债业务。其中借入款在其它负债业务中占据主要部分。商业银行的借款来源主要有中央银行、银行同业、国际金融市场等。对银行来说其他负债是主动型负债。(1)向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是一般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向中央银行借款,以维持资金周转。再贴现。直接借款。通常采用质押贷款的形式,即将所持有的合格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公债等有价证券作为质押品从央行取得贷款。从央行借款的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但由于央行是“最后贷款人”,其贷款受货币政策的牵制,条件较为苛刻。(2)同业拆借,即银行相互之间的短期借款,主要用于临时性调剂资金头寸的需要,支持商业银行日常性的资金周转。用于同业拆借是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的,实际上是超额准备金的调剂,因此又称中央银行基金,在美国则称为联邦基金。在同业拆借中,拆入资金的银行主要用以解决自身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要,拆出资金的银行主要是其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创造超额准备,因此拆借的期限一般很短,(3)国际金融市场借款。(4)以回购协议借款。(5)发行商业债券和金融债券。3、银行资本。即自有资本,包括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的股份资本(简称股本)、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其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防御风险能力大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在注册登记时所载明的银行经营规模的资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补充的资本金,如股份制银行通过发行股票增资扩股、国家银行通过由国家财政注入资金等。(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所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是传统的结算、代理、信息咨询等。而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即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也称为无风险业务),如结算、代理等,也包括对银行有风险的业务,如古老的票据承兑、信用证业务和贷款承诺,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备用信用证等。我国所指的中间业务则是广义的表外业务。二、当代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主要表现为:(一)负债种类与方式多元化。(二)资产业务创新与资产证券化。(三)其他业务创新与扩展服务领域。三、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一)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一国政府之所以要对银行业实施监管,其原因在于:一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二是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三是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另外,当今世界各国的银行业正在向综合化、全能化的方向发展,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混业经营使商业银行的概念不断延伸,同时,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又使得银行国际化进程加快。这些都对政府实施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二)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原则—CAMELS原则C—Capital。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本形式因产权组织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形式是股本。A—Asset。商业银行资产的品质是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一个问题,监管人员通过检查资产规模、结果和银行的工作程序等,获得对该银行的总体评价。M—Management。用以评价银行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的品质和业绩。在相同条件下经营的银行,其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E—Earning。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来衡量,重要的是这两个指标要进行同行的比较才有意义。L—Liquidity。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政府监管主要是评价银行当前的清偿能力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S—Sensitivitytomarketrisk。用来衡量银行管理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1)银行业的准入。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监管是各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最初手段,目的是防止银行业的过度集中、限制社会资本过度流入银行业而降低经济运行效率。(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3)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清偿能力监管包括资本和负债两个方面。从负债方面,要考虑负债的异常变动,利率变动对负债的影响,银行筹集和调配资金的能力等;从资产方面,主要是检查资产的流动性状况。(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混业与分业经营的问题。(5)贷款的集中程度。对贷款的集中程度监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从技术操作上来说,就是规定个别贷款对银行资本的最高比例。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经营中应尽量减少资产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行必要保障。银行资产来源中有90%以上是负债和借款,而其资金运用则绝大部分是贷款和投资,贷款和投资不仅存在利息不能支付的风险,还存在本金不能收回的风险。流动性:是指银行经营中应能及时满足存款人随时支取的要求。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要保持流动性,一方面在安排资金运用时要保持流动性,另一方面银行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使自己在必要时能获得足够的融资。盈利性:是指银行经营中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银行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银行开办哪些项目,首先要看这些项目能否为银行创造盈利。第四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二)“三性原则”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商业银行只能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一)资产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前。它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办法,其重点是流动性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较宽松,资金来源充裕且稳定,以商业银行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二)负债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这一转变与当时金融市场的环境,尤其与美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当时西方国家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当时,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大多实行较严格的利率管理,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一般不受利率管制的约束,因而对资金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资金不通过商业银行直接进入金融市场,出现了“脱媒”的现象,对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业务构成很大的冲击。负债管理的思想来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即通过“购买”资金来实施。如果负债管理卓有成效,则不必储备过多的、低收益的流动性资产,可将资金投入到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提高银行的收益率。不足: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资金来源比重过大,增加了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三)资产负债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资产负债综合管理。70年代后,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波动加剧,银行倒闭现象增加,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经营管理策略,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转变。基本思想:根据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务状况的变化,综合管理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规模与风险结构,在分析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策略地确定负债方或资产方的调整项目。
第五节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存款货币的创造是在商业银行组织的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发达的银行制度下,客户之间的支付普遍采取转账结算的方式,通过存款货币的转移完成支付,而不再使用现金。与此相适应,银行向客户发放的贷款也首先形成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然后客户再用这部分存款去进行支付,使得其他客户的存款增加,这样,银行贷款增加,引起客户存款增加,存款货币也就被创造出来了。三、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存款。(二)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本章小结:本章专门分析说明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主体——商业银行,分析说明了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分析说明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概况;分析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与方式,分析说明了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监督的重要内容;重点分析说明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和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思考题:1、何谓商业银行?其职能和作用有哪些?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3、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什么?4、商业银行是怎样创造存款货币的?第六节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一、政策性银行(一)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与特征(二)政策性银行的种类(三)我国政策性银行及其主要业务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概述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而来;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三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在90年代末改革而来,如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构成1、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中国建设银行(ChinaConstructionBank)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2)中国银行(BankOfChina)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起改称大清银行,负责整顿币制、发行货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改组而来。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3)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CommercialB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表格式教案
- 酶解法制备高效环保洗涤剂配方
- 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 2024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感应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中语文精读课文一第2课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6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学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58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5高考数学考二轮题型专项练3客观题8+3+3标准练(C)-专项训练【含答案】
- 农村开荒土地承包权转让协议书
- 牙科门诊病历
- 2023年小学科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5篇)
- 三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政治画像品德操守自我评价3篇
- 奶茶督导述职报告
- 山东莱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白熊效应(修订版)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
- 立项报告盖章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