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课件_第1页
明代文学史课件_第2页
明代文学史课件_第3页
明代文学史课件_第4页
明代文学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文学史一、概论(一)政治政治上巩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二)经济经济上鼓励垦荒,恢复农业生产。1、海禁。2、抑豪强,迁富家。(三)思想文化:1、大兴文字狱。

“是时文字之祸,起于一言。时帝意右文,诸勋臣不平。上语之曰:‘世乱用武,世治宜文,非偏也。’诸臣曰:‘但文人善讥讪,如张九四(张士诚)厚礼文儒,及请撰名,则曰:‘士诚’。上曰:‘此名亦美’。曰:‘《孟子》有‘士,诚小人也’,彼安知之’。上由此览天下章奏,动生疑忌,而文字祸起。”

解缙《大庖西封事》“陛下进人不择贤否,授职不量重轻。建不为君用之法,所谓取之尽锱铢,置朋奸倚法之条,所谓用之如泥沙”2、禁书“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图谶,应禁之书者,杖一百”3、以程朱理学作为指导思想编书注经。二、明文学分期(一)前期(立国1368―成化末1487)衰微冷落(二)中期(弘治1488―隆庆1572)衰微―生机―高潮1、文学集团出现:

a.吴中四才子

b.前七子

c.唐宋派

d后七子2、俗文学兴盛(三)后期(万历1573―崇祯1644)进入高潮,严重挫折文学特点(1) 理论自觉性

a.李贽“童心说”

b.袁宏道“性灵说”

c.晚明小品文。(2)思想斗争尖锐,A.李贽a. 反权威精神,尊重个性,反对偶像崇拜。b. 对物质生产相当重视;c.对妇女比较平等。B.达观禅师“狂禅”最大成就――通俗文学第一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三国演义》概况与罗贯中

1、作者 暂定罗贯中

2、成书时代 折中说法:元末明初

3、版本a.嘉靖刊刻《三》,240回,回目单句,7字。例如:祭天地桃园结义b.李卓吾评本,120回,回目双句。c.清初毛宗岗、毛纶作修改,最流行

4、成书过程二、思想倾向1、“拥刘反曹”PS明反曹,暗反刘刘备:“那人不甚乐读书,喜犬马,爱音乐,美衣服,少言语,礼下于人,喜怒不形于色。”后改成“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

15回“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安“乃杀妻食之……饱食了一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惊问……不胜伤感,洒泪上马。”吕大骂刘备“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焉”

2、极力宣扬忠义

3、展现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4、缺陷:a.对农民起义的偏见。例如把黄巾称为“盗贼”。b.神怪迷信色彩。三、悲剧精神1、刘备(1)理想行“仁道”,现实却“霸道”。(2)把“义”放在政治之上。2、诸葛亮:才德之间的矛盾。奉献与事业欲求。人事与天命。3.关羽(1)前期,在处理自己与曹操“亦敌亦友”的关系时,难免认敌为友,使他所倡的“义”陷入窘境。(2)后期,则在处理自己与孙权集团这个友军时,化友为敌,充分暴露性格缺陷。历史上的关羽和电视剧中的云长四、艺术成就1、虚实结合的辩证艺术。

“唯《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1)张冠李戴,移花接木。(2)妙手生花,善于铺叙。(3)于史无征,采用传说。(4)本末倒置,改变史实。(5)细心穿插,巧于构思。2、典型人物塑造方法用浓墨重彩、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2)善于写出人物的气质神韵。(3)先概况人物特点,用传奇性的细节和情节来塑造人物。(4)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5)是善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缺点(1)性格单一,缺少变化。“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摔儿子,刁买人心”“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2)上层人物如帝王将相比较成功,下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苍白无力。(3)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够,缺少生活气息。

写得最好的人物仍是曹操。○疑而杀人○梦中杀人○酒中杀人○借刀杀人○伺机杀人3、出色的战争描写(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2)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第一,它描写了这个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第二,它很有魄力地直接描写战争的总司令部第三,它的全景性还表现在既写战争又写政治;既写战争生活又写外交活动,(3)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A、是由于作者把写战争与写人物结合起来,特别是着重写统帅的不同性格。B、复杂性。C、作者还善于把紧张激烈的战斗与轻松闲适的场面结合起来写。4、宏伟的艺术结构复线交叉型,有条不紊地处理繁复头绪在历史记载地基础上高度地叙事技巧。如《赤壁之战》在《三国志》中非常简单,《三国演义》中整整扩成8回。

罗贯中画像5、历史演义体的语言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如关羽出战华雄一节,没有简单说“战不几合”:操教骊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还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间英雄。二是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三是语言以开始注意个性化。四、影响1、文学(1)为历史演义小说积累丰富经验。P35,如忠奸模式。(2)对戏曲说唱文学的影响。2、社会生活。如民间对关羽的崇拜。仿结义方式进行反抗斗争。“异姓联昆弟之好,辄曰桃园;帷幄侈运用之才,动言诸葛”3、各国喜爱。如有研究三国的人才管理学。第二章《水浒传》

特点:a.由历史上“一时故事”生发开来,反映的社会生活十分广阔。b.描写市井生活中,又有较多的艺术创造和虚构。施耐庵画像一、概况和作者

1、作者施:a.托名说:二十年代胡适“大概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鲁迅b.宋末元初《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c.元末明初江苏白驹场人施彦端

2、版本简本:即“节本”繁本:a.《忠义水浒传》100卷;b.《李卓吾先生批评水浒传》120回;c.金圣叹腰斩本,百回本,较完整。3、成书过程P45(1)是民间文学与作家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思想艺术水平有一逐步提高过程。改动:a.将“乱自下生”改成“乱自上作”,描写出逼上梁山的典型环境。b.不仅选择、保留了许多优秀民间故事,而且作加工提高,使英雄人物更光彩夺目。c.从宣扬个人反抗到歌颂集体反抗。(2)成书过程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a思想内容极为复杂。b.艺术上的不平衡性。二、思想内容1、农民革命兴亡史(1)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不义之财,取之何碍”。阮小二、阮小五“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辄便害百姓。但一声下乡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2)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3)反映了农民革命星火燎原的历史进程。(4)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招安),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忠义)。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三种典型情况:a被封建统治者镇压b向封建统治者投降c领袖当皇帝,建立新王朝。宋江被药酒毒死前,仍表忠心。由于:a农民认识局限性。b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柴进庄上,宋江与武松分别时,也这样劝他:“如得朝廷招安,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日后青史留得一个好名”c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实行招抚政策的影响。d对方腊起义的态度。忠义的表现:首先是对方腊起义的态度。其次表现在对宋江受招安的态度上。再次是表现在作者对梁山泊义军结局的处理上。鲁迅曾指出:“至于宋江服毒的一层,乃明初加入的,明太祖统一天下后,疑忌功臣,横行杀戮,善终的很不多,人民对于被害之功臣表同情起见,就加上宋江服毒成神之事去。”一语道破了《水浒传》表现忠奸斗争的实质。2、市民阶层感情渗透(1)描写的不是广大农村而是一个市井社会。(2)众多人物没有农民的气质,而具有江湖豪杰的品格。(3)宣扬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a路见不平,拔刀相助。b仗义疏财。以宋江和柴进为代表。c勇武阳刚之气。三、艺术成就1、传奇式英雄形象的塑造。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第二类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第三类人物,或是出身大地主、大富豪之家,或是身居要职,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三国》和《水浒》的对比:(1)主人公发生了变化,以平民作为主人公。a《三》,“讲史”,写他们作为帝王将相的威严和神圣。《水》话本,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也平民化。b.比《三》丰富。c.《三》上层人物生动传神,平民百姓则苍白无力。与《三》相反,《水》写市井细民,江湖豪侠神采奕奕,而写上层人物性格却性格模糊。(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人物性格先天生成,而《水》英雄性格形成与环境密不可分。(3)人物性格不但是发展变化的,而且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a.发展变化:《三》太多一成不变,《水》有长足进步。b.复杂:《三》有绝对化毛病。鲁迅“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而《水》有些人物比较复杂。(4)人物个性更加鲜明。金圣叹“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c.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d.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变化。e.对比。2、叙事技巧的进步和自由3、单线发展的艺术结构a.继续“说话”表现手法。b.与成书过程有关,连缀许多短篇为一长篇,但有一主线。4、语言风格(1)口语化的,充满生活气息。(2)明快、洗练,富有表现力。(3)已达个性化高度。四、影响P551、对农民起义有鼓舞作用。2、文学创作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特点:(1)政治高压下,作家个性遭到扭曲和抑制,情感自然表现消亡;(2)“文道合一”重占上风,要求把一种政治、哲学思想当成整个社会的伦理思想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第一节高启与吴中诗风的转变高启(1336―1374)39岁“吴中四杰”之一,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1、自我人格袒露2、鲜明的时代特征袁宏道(吏部郎中)“少时望官如望仙,朝冰暮热,想不知有无限景光,一朝到手,滋味反乃俭于书生。……辟如婴儿见蜡糖人,啼哭不已,及一下口,唯恐唾之不尽。作官之味,亦若此耳”3、出现一系列主观鲜明的形象4、对朱明王朝抱有希望高启之死对明初文坛的恶劣作用:(1)明代文学以高启之死标志必然衰微,腰斩文人就等于腰斩文学,并在逐步形成自己个性时被杀(2)朱以高启之死发布警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节宋濂刘基一、宋濂典型文道合一。1、传记文有现实意义与文学性。《王冕传》抓住具体的细节和个性化的对话来刻画人物。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书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2、两面性。3、写景文简洁清秀,似欧阳修宋濂像二、刘基字伯温,23岁中进士,做过元朝小官,后归隐,50岁时复出辅佐朱,成为开国军师。1、仕明心态――忠臣与贰臣之际2、学术广泛,理学气息少(1)寓言故事(2)诗风质朴(3)散文《活水源记》

第三节台阁体与茶陵派一、台阁体影响绵延明初100多年,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官至大学士1、内容:较平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为颂圣德,歌太平。2、艺术:追求平正典丽3、原因:(1)生平遭际杨士奇“太平宰相风度”(2)统治集团“程朱理学”(3)学宋代,如欧阳修也有不少应酬的文章二、茶陵派台阁体的衰微改变,自李东阳始,茶领袖(1)复古主张学汉唐“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表达对宋诗不满,要求学唐诗,宗法杜甫。(2)重视诗歌语言的艺术,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等。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文学进步特点:(1)对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有力反拨,要求文学的独立。(2)否定文学是载道工具,开始解释文学是人的一种需求。(3)反对文学中的虚伪现象。第一节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弘治是他们最鼎盛时期,名字后来才起。文学主张:(1)宋“无诗”,因为“宋人主理”,根源在理学。(2)重视真情实感。(3)追求所谓“高格”。(4)重视“调”何景明(号大复)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于弘治间中进士,成为“前七子”的主脑人物之一。有《大复集》。1. 文学主张:(1)复古更偏激。(2)学古只是手段,目的在于独创,更俊逸秀丽。2. 内容:(1)揭露现实P82。(2)显示新的思考。(3)民歌更直率。第二节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明中期文学复兴在南方的主要代表。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苏州人。1、早期创作“颇崇六朝”。2.、佯狂玩世“狂诞”形象。唐寅书法

以《桃花庵歌》为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有《祝氏集略》。祝允明的诗文中具有一种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出自我觉醒的意识和向外拓张的强烈要求。1、追求纯真个性,反对理学。2、富有哲理思索,有一种理性的勇敢。3、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向外拓张的要求。《短长行》。文征明为别人写墓志铭,与商人关系不错。第三节后七子影响很大的文学流派,嘉靖中期―隆庆、万历。1. 总体主张:(1)复古主张继承前七子。(2)“古法”更趋精密、系统。王世贞《艺苑卮言》

文学批评著作,建立了一种以形式批评为中心的,具有系统性的理论,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艺学。2. 地位及影响第四节唐宋派与归有光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拔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王慎中、唐顺之、毛坤和归有光。王、唐:宗宋派,道学派,提倡宋代理学,毛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并举,文人气较重。在崇道基本意义之上,合称为唐宋派。王、唐:(1)维护道学。(2)感情的自然流露归有光江苏昆山人,,影响比王、唐稍迟。大量文章充斥迂腐说教气息。(1)为文主张根于六经,宣扬道德,即归于唐宋派的原因。(2)主张的道,依然是传统儒家的道,对宋代理学无大兴趣。与唐宋派区别。(3)散文酷似司马迁,对宋、元文也不排斥。(4)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第五节 徐渭能够站在全新立场上排斥复古思潮的人物――徐渭。字文长、文清,号青藤道人。多次自杀(1)诗文创作不专主哪一代哪几人,富有个人创造。(2)短文开晚明小品之先声。天才压抑,悲愤。如写抄代文章。艰难之中的幽默.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第一节明初戏曲

元代是最重要的戏曲发展时期,杂剧有200多种,杂剧朱有镦,南戏邱睿。一、朱有墩号诚斋,《诚斋乐府》,朱元璋之孙,谥号“宪”。作品内容大多为游玩、庆寿、神仙道化、歌舞升平(20种),另11宣扬官方道德思想。艺术精美,结构匀称,音律谐美,语言隽赏。二、朱权《太和正音谱》保存许多戏曲演员、作家资料三、贾仲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重要的戏曲文献,研究罗贯中可找出的唯一资料第二节明中期杂剧

王九思(P98-P100)《杜甫游春》(《曲江春》)《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人处,人生七十古来稀。有现实性《中山狼》康海《中山狼》创作题材热“你看世上那些负恩的,却不个个都是中山狼么?”吕天成《齐东绝倒》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冯惟敏《僧尼共犯》讽刺圣君第三节徐渭及其杂剧彻底摆脱封建说教的迂腐,闪耀新的思想光彩——徐渭《四声猿》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一、内容1、《狂鼓史渔阳三弄》一折最光彩夺目以历史上祢衡骂座为素材,(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衣架、饭囊、酒桶、肉袋。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汝不读诗书,是口浊也。汝不纳忠言,是耳浊也。汝不通古今,是身浊也。汝不容诸侯,是腹浊也。汝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庙堂之上,何太无礼?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何为而哭”“行于死柩之中,如何不哭?”“量鼠雀之辈,何足污刀。”“吾乃鼠雀之辈,尚有人性;汝等只可谓之蜾虫。”2、《玉禅师翠乡一梦》二折3、《雌木兰替父从军》三 4、《女状元辞凰得凤》五折二、艺术特点1.曲辞纯熟接近口语,词锋犀利,富于气势。 2.戏谑。第六章明代传奇的繁荣第一节明初传奇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南戏在明初叫“传奇”,不包括杂剧在内德明清长篇戏剧的总称。一、邱睿官至礼部尚书。理学名臣。二、邵璨第二节明代中期三大传奇一、李开先山东人,官至太常寺少卿,。《宝剑记》写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改动:

a.妻子受调戏本放在发配以后改成上书弹劾高俅、童贯时,具有政治斗争意义。

b.渲染林冲的士大夫色彩

c、宝剑在《水》只是误入白虎堂的线索,而剧本则以宝剑作为贯穿全剧始终的核心道具。唱辞偏向文雅工丽。结构松散。四大声腔。

〔腔〕构成戏曲调的艺术种类,有系统,有完善的曲牌曲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二、梁辰鱼《浣纱记》将昆山腔推上舞台,取材于《吴越春秋》,把勾践复仇灭吴的历史大事与范蠡、西施的爱情传说结合在一起写,结尾:赵王勾践论功行赏,范与西泛舟西湖。君臣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语言漂亮,研炼工丽,受“本色”曲评家指责。对后《桃花扇》以生旦爱情为写历史兴亡的方式有较大影响。三、《鸣凤记》

王世贞或门人作。反严嵩迫害忠良的政治剧。a.雕琢气味重,人物极端化;b.结构松散;c.语言骈俪化。三大戏剧:《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第三节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一、沈璟和吴江派 与汤发生争论,改《牡》为《同梦记》,形成汤沈之争。两种不同的戏曲理论态度的表现。吴江派出现,表明戏曲地位显著提高,士大夫普遍重视。但另一方面,这一派理论音律过于苛求,对戏曲创作易造成束缚,从而破坏自由活泼的生命二、临川派吴丙阮大铖孟称舜第四节 汤沈之争第七章汤显祖一、汤显祖及其文学思想

江西临川人,21岁中举人。思想复杂,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罗汝芳、李贽、达观和尚。1.文学思想:(1)尊情、抑理。(2)尚奇。二、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牡丹亭》“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1. 取材和主题提炼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2.内容通过杜、柳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3. 人物形象杜丽娘

《惊梦》[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杜宝夫妇。陈最良。柳梦梅。春香。艺术成就及影响(1)最大特色浪漫主义。A、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B、采用抒情诗手法,倾泻人物内心感情。(2)宾白绕有机趣,曲词兼有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婉转精丽的长处。严格说来,有些缺陷。三、“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1、《紫钗记》――希望的春天之梦 最早与朋友合写2、《南柯记》――秋天的失落之梦 3、《邯郸记》――冬天的冰之梦第八章《西游记》一、成书、作者和版本1. 成书过程(1)史实及记载,玄奘取经故事。(2)文学艺术作品(3)文物的佐证。2. 作者元代道士丘处机鲁迅,胡适认定为吴承恩。据《淮安府志》著录著作,有《西》,屡试不中,30多岁补上贡生,因家贫,长兴县丞,后辞归。再创作表现。(1)主题思想(2)人物处理(3)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4)讽刺、幽默的笔调。3. 版本最早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大字西游记》(世本),20卷,100回。还有杨致和本,朱鼎臣本,均为百回本的删节本。二、思想内容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1-7,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8-12,玄奘来历及取经缘起;13-末,取经路上遭遇艰难险阻及得正果经过,全书主体。主旨众说纷纭。a.清代学者从宗教角度解释“悟之者在儒可成圣,在释可成佛,在道可成仙”;b.20年代,鲁迅“出于游戏”,胡适“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不过有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c.建国后,当做政治小说。《西游记》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1.原型之一:桀骛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2.原型之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3.两大原型的深刻蕴含三、艺术特征(一)、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1.这里有对自然环境的美化,主要是对仙地佛境的描写。

2.有对险山恶水的夸张,这主要是设置在取经途中。

3.还有天宫、地府、龙宫,以及取经途中出现的种种幻景。(二)、神性、人性、动物性结合的人物形象1、神性2、动物性a.猴长尾巴、红屁股b.莲蓬嘴。C.蒲扇耳。3、人性:a孙,机智勇敢,骄傲自大。b猪。1.贪吃。2.好色。3.爱贪小便宜,4.意志不坚定,贪恋高老庄。5.呆(浑直憨厚);6.急中生智;7.自作聪明,偷懒说谎。(三)、以诙谐的笔调寄寓严肃的讽刺首先,从作品整体来看,便是宗教的题材包含着对宗教的嘲讽。其次,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丑恶现象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使读者在边看边笑中去体会它的真实涵义。(四)、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西游记》的结构可以称为线性结构,也就是短篇连缀的结构。单线发展的线型结构,短篇加短篇,81难,41个故事。(五)、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1)幽默诙谐的语言叙述故事。(2)人物对话个性化。(3)吸收方言、土语、格言和古话。四、地位和影响1.续书。2.开拓神魔小说新领域。3.开拓浪漫主义新境界。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第一节 《金瓶梅》概况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非世代积累。一、创作年代:万历初年至万历二十年间二、版本1、万历丁巳本。2、说教本。3、张评本(天下第一“奇书”)三、作者:兰陵笑笑生第二节 市井社会的风俗画书名暗含三人的名字: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故事由《水浒》中“武松杀嫂”演化。(1)西门庆发家史。(2)经济上发达导致政治上的得势。(3)乐极生悲,不得善终下场。(4)西死后其妻妾的结局。1. 描写的官商关系和金钱对封建政治的腐蚀2. 揭示西门庆这样的人物并没有机会被吸纳为国家机器中的核心分子,与封建政权的游离状态。3. 揭示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十分广泛而深刻。4. 大量描写那种时代中人性的普遍弱点和丑恶,尤其是金钱对人性的扭曲。(1)女性的悲剧A潘金莲B李瓶儿C庞春梅D李桂姐E吴月娘(2)陈经济(3)帮闲诸人A应伯爵B常时节(4)西门庆5.性描写――受批评最多第三节 《金》的艺术成就与地位一.题材的转变:历史、神话―当代现实社会二、从美到丑三、变单色调为杂色四、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五、从雅变俗第四节 《金》续书及其影响续书有五影响: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基础a. 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广泛反映社会现实的家庭小说。b. 色情小说。c. 狭邪小说。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冯梦龙的文学思想1.将李贽的“童心说”贯彻落实到文学领域,提出“尚‘真’主‘情’”。2.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即通俗易懂)的思想。3.提倡通俗文学的目的在于以此矫正世风时弊,希望以文学干预生活。二、三言的思想内容1.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1)肯定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2)全面讴歌纯真爱情的伟大与力量。(3)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高度。(4)轻视贞操而重视感情2.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对(1)展示经商活动的好处。(2)设身处地描绘经商活动的艰辛。(3)纠正“无商不奸”的偏见,商人形象往往正面。3. 揭露和抨击社会上各种黑暗现象。三、艺术特色1. 情节安排富有特色2. 人物塑造P193,尤其细节描写细节描绘《卖》热茶、锦被心理刻画丰富、细腻

今日见了这女娘,心下又欢喜、又气闷。a.世间有了这样美貌的女子,落于娼家,岂不可惜,b.若不落于娼家,我卖油郎怎生得见?c.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d.呸,我终日挑这油挑子,不过日进分文,怎么想这等非分之事!正是癞虾蟆在阴落里想着天鹅肉吃,如何到口。e.他相交的,都是公子王孙,我卖油纵有了银子,料他也不肯接我。f.我闻得做老鸨的,专要钱钞。就是个乞儿,有了银子,他也就肯接了,何况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若有了银子,怕他不接!只是那里来的这几两银子?语言雅俗共赏。第二节 凌蒙初与“二拍”一、作品内容与主题1. 对婚恋主题的突破婚恋自由,自主结合。歌颂真挚、坚贞的爱情。男女平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