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东明县教研室李世统引子:目前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音乐课程的“不到位”“(学生)学了9年音乐课,照样五音不全,仍然是音盲(不识谱)”。

“标准”破例地将“课程性质”的第一句话写为:“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

修课”。2、音乐课程的“不作为”(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历史、思辨)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象、创造、情感)(2)

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兴趣爱好的培养。)(3)

未建立健全科学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评价制度,3、音乐课堂的“不作为”(1)、不按教材教;(2)教学目的不清,教学内容非音乐因素太多,“脱离音乐教音乐”。(音乐要素:对自然和生活中声音的感受与体验;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与听辨;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3)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化。一、音乐是什么?

------《课标》

阐述了音乐的概念与功能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GZSJKY(一)音乐是文化

1、文化的定义:社会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2、文化内涵: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

的内容。3、文化的要素: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②语言和符号。

③规范体系。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⑤物质产品。4、文化的一般特征: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③文化是共有的。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二)、音乐是艺术

1、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以听觉为对象的声音的艺术,或叫听觉艺术。2、音乐主要是在时间中运动的一种时间艺术。3、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教育。

造型艺术是以直接再现外部现实生活为基本特征,而音乐艺术恰恰相反,音乐不是表现事物本身,而是直接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抒发人的内心情感,能以真挚生动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

《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所以声音最有传达人的情感的功能。(三)音乐是技艺1、什么是技能?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2、技能的获得靠训练。

“训”:就是教师的教、导;“练”就是学生的“习”。

“习”字解读3、音乐的特点二、音乐课程的价值功能(一)中国古代乐教思想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语)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荀子《乐论)

古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之“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二)外国的乐教思想

“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瓦格纳语)“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贝多芬语)“音乐能使人们沟通思想、联系感情、改进德行;它能把人们带到更高更美的境界!”(伍德语)“音乐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手段。”(列宁语)“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功能

1、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2、

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

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4、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音乐的课程性质

1.人文性

2.审美性

3.实践性1.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2.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3.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四、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十条“课程基本理念”整合为五条: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一)

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法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它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1、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教材: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和声美、音色美。

(歌曲:动听、耐唱;欣赏:体现经典文献性;器乐:编配简洁、洗练)2、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从感情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1)参与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应设计成音乐活动(欣赏、表现、创作)。“音乐课就是活动课”(2)情感性原则:罗丹:艺术就是感情。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3)愉悦性原则:“乐(音乐)就是乐(快乐)”要增强趣味化、游戏化。3、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听觉环境视觉环境(优美和谐)

关于“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志趣阶段(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1、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1)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感受与欣赏都离不开音乐实践;(2)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实践活动。2、音乐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创造贯穿于人类音乐行为的全过程(音乐的三度创作: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创造是一个新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创造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创造教学要与音乐教学的其它领域相结合;(如唱歌欣赏、器乐)(2)要注意采用即兴性(不作准备的临时性)的创编活动;(3)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4)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注重创作的“成果”;(出“好作品”不是教学的目的)(5)注意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创造效果。(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1、教学中要将“音乐本体因素放在第一位,这是音乐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独特担当。(核心目标)”

(“音乐本体”即音乐自身。泛指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文本(乐谱)或音乐作品的音响,可以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以及和声等等。),也可以是效理解;也可是以构成音乐作品、形成某种风格或表现特点的内在规律。)2、关注综合:综合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它有益于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1)音乐因素内部之间的综合;(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

(2)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综合;(舞蹈、戏剧、影视、美术)(3)音乐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综合;(语文、数学、历史、地理)(4)“五觉”的综合。

(听觉—接受音乐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

动觉—对音乐作出身体动作的反应;

视觉—乐谱使音乐更方便、更具体、更严密的认识和分析;

感觉—音乐对人所起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提高,是认知的前提。)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1、首先要弘扬民族音乐。(母语音乐文化)2、

了解外来文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教育学制以德奥为中心;音乐理论搬用欧洲理论;音乐创作以欧洲为楷模;价值取向以西否中------盲目崇洋的民族虚无主义。)(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音乐教学要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1、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以人为本2、教育方针的要求;(“两全”观念)五、音乐教育教学的任务与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兴趣爱好;发展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演唱

课程内

演奏

容的结

领域二: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演

构框架

识读乐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领域三:创造

即兴编创

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六、关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1、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2、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基本过程:

美的创造规律:立美-------审美

感知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

鉴赏美(欣赏评价)教学过程: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过程。

感知鉴赏美------感悟理解美------

表现创造美------欣赏评价美(一)音乐唱歌课教学1、存在的问题:“学校缺少歌声”、“青少年没有好歌唱”、“学生唱不好哥”、“中小学生缺乏合唱基本训练”2、国家指导性要求: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3、唱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

(2)要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歌唱技能的练习要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4)歌唱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合唱的教学;(5)歌唱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避免大声喊唱;唱歌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创境导入

激发兴趣;

二、基础练习

作好铺垫;

三、教学歌曲

强化体验;

1、聆听歌曲

整体感知;2、练读歌词学习旋律3、教唱歌曲解决难点4、分组练习唱好歌曲

四、创造创编综合表演;

五、小结评价

课外延展。

(积极倡导乐器进课堂------竖笛、口琴、口风琴、小木琴)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一)音乐欣赏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注意“倾听音乐”)2、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注意“通感”)3、要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创造力;4、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二)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过程1、整体性教学阶段:即初听阶段,是指欣赏作品进行相对完整的首次聆听,低年级:集中注意力(谈话、故事、图画、趣味、介绍主要内容提示想象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