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精品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精品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精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张艳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对作者及其创作要有所了解。2.能够把握议论性文章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应用于实践。3.引导学生懂得“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4.引导学生参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论说,增强艺术评论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这是一篇论说性的文章,在阅读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阅读。2.调动学生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3.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随笔。4.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2.逐渐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初次接触文艺评论,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有所准备,思维转变上可能存在难度。2.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实例,多谈谈自己的观点。3.“套板反应”是人们的通病,应该作为教读重点,启发学生改变那种不动脑筋、好用陈词滥调的不良习惯。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课时。五、课文概述《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这是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安排这个单元的。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这个单元的。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咬文嚼字》的作者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文章是一篇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文章的内容包含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一些重要的观点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实践;此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咀嚼,都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本着这个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这篇课文的讲解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结合学情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和知识点的补充。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光潜先生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第三次,是在30年代,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设计意图】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只展示朱光潜先生的三次座右铭并作简单的说明。朱光潜是有名的大家,从其做人到其做学问,都有学生借鉴的地方。对大师的介绍要“接地气”,就像他的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略)【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大体知道作者的生平,对作者要有历史性的认知。(三)文艺评论文学评论是运用一定的文艺理论来分析、评断文艺现象的文章。分析、评断就要有褒贬,有抑扬,文艺评论也称为文艺批评。文艺评论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怎样去认识和评价一定的文艺现象。从写作科学的角度看,文艺评论属于论说性文体,它既要解决“怎样去认识和评价”的问题,又要研究如何借助于一定的形式和技巧把“认识和评价”恰当地表达出来。【设计意图】首篇文艺评论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是最基础不过了,有关文艺评论的内容可以再翔实些,比如它的分类,写作上的要求等,在讲课中要提炼出要点。(四)论说性文章,阅读步骤指导第一,从头到尾阅读,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以便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慢慢阅读,直到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大意。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先理清总体思路,拟出全文纲要。然后理清局部思路,搞清各部分内容的顺序以及相互之间关系,找出重点部分,拟出各部分纲要。第三,透过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抓住课文的主旨。第四,对课文的观点和材料做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阅读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做笔记。(五)走进文本1.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参考: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前提是学生课前有预习。通读了文本,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及其整体性。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参考: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结构把握了之后要深入小的骨架,其中文中的特色写法是举例子,这就为下题的提出做了准备。3.文中举了很多的实例,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例说说你的看法吗?(参考略)【设计意图】注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力。4.从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套板反应”及其危害性。(参考略)【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5.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参考: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6.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分组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参考: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