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国际商务概述
主讲:彭文华671410376@导论内容简介来源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核心内容第1章国际商务概述
1.1国际商务的基本形式1.2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1.3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1.4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1.5国际商务的限制因素1.1国际商务的基本形式1、国际商务:
是指跨越国界的交易活动,包括货物、服务、资本要素等形式的国际转移。2、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⑴国际贸易,包括货物与服务;⑵投资,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1.1.1国际贸易1.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2.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属于无形贸易,是指服务产品的交易。“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总协定》
1986年9月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举行了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进行一场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故命名为“乌拉圭回合”谈判。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贸易谈判,历时7年半,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结束。
《服务贸易总协定》1.过境交付2.过境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型
1、过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例如,国际金融中的电子清算与支付、国际电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卫星影视服务等。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在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本国病人到外国就医、外国人到本国旅游、本国学生到外国留学等。
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型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另一成员方境内的商业实体提供服务,它是4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例如,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开酒店、建零售商店和开办律师事务所等。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naturalpersons)。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自然人的实体在另一成员方境内的商业现场提供服务。进口方允许个人入境来本国提供服务。例如,外国教授、工程师或医生来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四类服务贸易(就是刚才说的那4类)!第一类:都不移动第二类:通过过境移动第三类:与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有关第四类:过境移动到其他缔约方境内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1)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具有无形性(2)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生产和消费同步性(3)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4)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1.1.2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生产要素,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1.国际投资的特点
(1)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2)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国际投资的类型
1.以时间长短为依据,国际投资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主要利用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具有投资风险小、变现能力强、收益率低等特点。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及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长期投资可以利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等形式进行,具有投资风险大、变现能力差、收益率高等特点。2.以投资经营权有无为依据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投资活动。2.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即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1)投资者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作为投资对象的外国企业,即对国外企业的有效控制权。
(2)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投资过程比国际间接投资复杂。
(3)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性质和风险不同。3.按资本来源及用途1.公共投资
一国政府或政府组织用于他国公共利益的投资,国际经济援助2.私人投资
私人完全以赢利为目的1.2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1.2.1国际货物贸易迅速增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物出口额不断增加(2)国际货物贸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1.2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1.2.2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1)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不断扩大(2)欧洲、北美和亚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3)发达地区在服务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1.2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1.2.3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1)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在动荡中增长(2)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3)国际直接投资流向以发达国家双向投资为主(4)近年来,国际直接投中的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增长1.3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1.3.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成名巨著: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思想产生的背景:
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了打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主要内容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自然优势,那么,该国就应该集中分工生产该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使得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和行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举例—难点或者叫数学模型学习方法:图、表分析结合综合运用先将表格拆开分析再结合图形联系线性代数综合分析2、举例:
假定,加纳和韩国生产大米和可可;两个国家资源都是200个单位:
加纳生产1个单位可可需10个单位资源,1个单位大米需20个单位资源。(10可可+20大米=200)韩国生产1个单位可可需40个单位资源,1个单位大米需10个单位资源。(40可可+10大米=200)都用一半资源内销可可大米资源产出量资源产出量加纳100101005韩国1002.510010合计20012.520015专业化分工--加纳只生产可可
韩国只生产大米专业化分工可可大米资源产出量资源产出量加纳2002000韩国0020020总产量10020>12.510020>15
加纳用6个单位可可和韩国交换6个单位大米可可大米加纳146韩国614分工贸易后导致消费增加可可大米加纳4=14-101=6-5韩国3.5=6-2.54=14-10图形的解释加纳(10可可+20大米=200)10y+20x=200韩国(40可可+10大米=200)40y+10x=200补充:简评--理论意义
①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宝贵贡献。斯密注重对生产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③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
成名巨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3.1比较优势理论
思想产生的背景:
李嘉图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思想依据时,李嘉图适时而出。主要内容:
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田忌赛马例题—难点图、表分析综合运用下页是总表先将表格拆开结合图形联系线性代数综合分析下面是p16表1-4后面要拆开一个一个讲解生产1个单位可可、大米需资源可可大米加纳108韩国2010没有国际贸易可可大米加纳1210韩国68总产量1818专业分工后可可大米加纳200韩国020总产量20201.3.1比较优势理论加纳(10可可+8大米=200)10y+8x=200韩国(20可可+10大米=200)20y+10x=200生产1个单位可可、大米需资源可可大米加纳108韩国2010A点(12,10)----加纳(10x12+8x10=200)B点(6,8)----韩国(20x6+10x8=200)专业分工:加纳均有决定优势,可可效率是2倍、大米只有1.25倍。各国只做最有优势的产品依然有利可图各国只做最有优势的产品依然有利可图
加纳7个可可与韩国10.5个大米交换可可大米加纳1310.5韩国79.5分工和贸易后导致消费增加可可大米加纳1=13-120.5=10.5-10韩国1=7-61.5=9.5-8补充: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理论意义①比较优势思想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②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揭示了比较利益原则,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③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理论局限性①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假设前提上。
②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1.3.3要素禀赋理论
1919年,赫克歇尔(瑞典)在纪念经济学家戴维的文集中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为俄林所接受。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深人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创立了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theory,简称H—O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proportionstheory)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不同是指世界各国在拥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方面非常不一致。
要素密集和要素比例劳动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产品要求劳动投入较多。技术密集型商品(TechnologyIntensive):产品要求高技术投入较多。资本密集型商品(CapitalIntensive):产品要求资本投入较多。要素禀赋论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有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应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补充:要素禀赋理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1.3.4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M.V.波斯纳(Michael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主要观点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在创新国(Innovation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启示1.创新国注重研发,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领先地位延长模仿滞后时间,技术垄断2.模仿国提高自身技术优势,加大研发投入1.3.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1.3.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
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
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1.3.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第二阶段:成长期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1.3.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第三阶段:成熟期
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1.3.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第四阶段:衰退期
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主要因素:
1.生产要素,2.需求因素,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5机遇,6.政府。
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需求因素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经营要通过合作、适时生产和信息交流与众多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如果这种接触是各方的主观愿望,那么产生的交互作用就是成功的。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各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有其不同的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竞争目标、管理模式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1.3.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机遇和政府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它突发事件。
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1.3.7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由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Stephan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的,由其导师金德尔伯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
1.垄断优势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回答一家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什么能够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竞争,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2.内部化理论
自1970年代中期,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Peter.J.Buckley)、卡森(Mark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建立了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2.内部化理论主要动因:1.防止技术优势丧失,2.节约交易成本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论,是由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JohnH•Dunning)于1977年提出。
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核心
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核心内部化特定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
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
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核心区位特定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1.4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1.4.1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具有分支机构,在一个统一决策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大型国际性企业。跨国公司三要素:
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
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
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跨国公司的特征(1)战略全球化凭借雄厚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优势,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以牟取最大的利润。
(2)内部一体化以母公司为中心跨国公司的特征(3)运作多样化灵活多样的运作安排。一般有集权管理,变为分权管理。(4)技术内部化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研发安排在母国1.4.2跨国公司的组织形态1.母公司母公司是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比例以上数量的股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股东一致行动人产业扶贫合作合同3篇
- 西藏农牧学院《食品加工类综合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仓储质押贷款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资金监管合同3篇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供应商履约与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标准劳务合作安全合同范本版B版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融资贷款定金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油气田开发井筒工程技术服务与地质风险及安全监控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虫害防治与生态农业园合作服务协议2篇
- 2024房地产委托销售合同
- 春季餐饮营销策划
- 文化冲突与民族认同建构-洞察分析
- 企业会计机构的职责(2篇)
- 《疥疮的防治及治疗》课件
- 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B read and write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5年MEMS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线控底盘技术》2024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设计)
- 学校对口帮扶计划
- 仓库仓储安全管理培训课件模板
- 风力发电场运行维护手册
- 河道旅游开发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