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社会主义经济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分配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民收入的分配
教学要求: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概念;了解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正确把握积累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关系。教学重点: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积累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3本章结构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5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一)社会总产品及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和。6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价值形态7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社会各部门当年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即社会总产值,它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是当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它由三部分构成,即在生产过程中已消耗掉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者在为自己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v);劳动者在为社会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m)。社会总产值=c+v+m,其中,后两部分,即(v+m)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8社会总产值指标表明,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生产产品,提供产值。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矿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中的货运部分和商业中为生产提供服务的包装、保管、储运部分,除此之外其他一切国民经济部门都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值就是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总产值之和。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运输业总产值+商业总产值
9社会总产值从其构成看,包括生产物质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两部分。转移价值又由固定资产折旧即固定资本磨损部分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和中间消耗即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原材料、燃料等中间产品的价值两项组成,新增价值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产品价值,而剩余产品价值在初次分配中又可分解为利息租金与利润,社会总产值的构成则为:社会总产值=转移价值+新增价值=中间消耗+折旧+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社会总产值指标明显存在的四个问题:第一:包含了很多重复计算的产值。原因:受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受经济组织形式变化的影响很大。(社会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经济组织越多,重复计算就越多,生产规模夸大的成分就越大。
)表现:一种产品生产由两个阶段变为三个阶段,就要多一次重复计算;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由一个组织分成多个组织,一个大企业分成多个小企业,就会相应增加重复计算。
11第二、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时期物质生产的增长情况。
由于社会总产值包括生产资料的全部转移价值,所以转移价值越大,社会总产值越大;转移价值越小,社会总产值越小。一个时期社会总产值超过另一个时期,并不能表明产品数量或者实际的生产成果就一定超过另一个时期,因为这完全可能是转移价值超过另一个时期所致。第三、它不能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经济效益。
由于社会总产值包括转移价值,在产量和社会净产值没有任何增长,甚至在产量和社会净产值下降的情况下,社会总产值都会出现增长,因此使用社会总产值指标不能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经济效益。
第四、衡量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将五大部门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的生产性劳务计算在内。在实际中,除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外,还有其他许多部门是在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提供产前、产后甚至产中服务的。这些服务活动也是生产性的,也能使产品价值得到增加。例如,科技咨询与服务、地质普查、金融服务、城市公用事业等许多活动是为生产提供服务或者能使产品价值增加,把它们排除在外,难以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尤其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所谓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它们却被排除在社会总产值统计范围之外,应该说并不能正确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
(二)国民收入及其构成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的那一部分社会总产品就是国民收入。或者说,国民收入是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16国民收入也表现为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从实物形态看,它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所剩下的生产资料和当年新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费资料;从价值形态看,它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当年创造的全部新价值,等于从社会总产值(c+v+m)中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c)以后,剩余的那部分新价值,即(v+m)。即工资和剩余产品价值。剩余产品价值在初次分配中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利息、租金和利润。因此,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社会总产值—中间消耗—折旧17优点:国民收入指标不包含社会总产值中重复计算的部分,其数量的增减能够真正反映出一国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实力的增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缺点:国民收入指标衡量范围过于狭窄,同样没有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的生产性劳务计算在内,因而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外,国民收入也不能反映物质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因为它和社会总产值一样也是根据生产量,而不是根据销售量来计算的。(三)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生产的发展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增加投入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越多,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19(三)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投入同量的劳动比过去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何增加国民收入。第三、节约使用生产资料。节约生产资料,就能同样多的生产资料吸收更多的活劳动,就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增加国民收入。20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品实物形式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补偿以消耗的生产资料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已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劳动者必要劳动形成的价值(v)劳动者剩余劳动形成的价值(m)
价值形式社会总产值(c+v+m)净产品净产值(v+m)国民收入(四)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宏观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活动整体,要分析国民经济活动整体首先就涉及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accounting),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国民经济核算历时300多年,曾存在着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亦称两大核算体系。22一种叫做物质产品平衡体系(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简称为MPS体系,我国和原苏联、东欧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曾采用该体系,因此又称东方体系。这个体系的总量指标有社会总产值(TPS)、国民收入(NIM)等。另一种叫做国民账户体系(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简称为SNA体系,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这套体系,因此又称西方体系。
23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采用该体系。这个体系的总量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等。这两种核算体系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一样,各自适应于不同的经济条件,核算的范围、内容、方法也不相同。不但名称不同的指标(如MPS的社会总产值和SNA的国民生产总值),而且名称相同的指标(如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反映的经济内容也不同,不能直接对比。如果进行比较,必须经过适当的调整和换算。24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它将整个国民经济分成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只有生产性劳动者的劳动才能创造使用价值、价值和剩余价值,才能创造国民收入。非生产性劳动者的劳动不创造使用价值、价值和国民收入,他们的收入是生产性的劳动者创造和转让的,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这—体系中最基本的核算指标是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25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要素价值论,即承认生产中的各种稀缺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均可以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并且按照各自贡献率参与分配;第二,劳务价值论,即不仅承认有形的物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全部无形的劳务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像教育、医疗、法律、旅游和各种服务业,甚至政府官员、军队警察的活动、宗教的活动也创造价值。这一体系中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26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7把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需要注意下列几点:(1)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时限通常为一年。凡是当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应纳入它的计算范围;凡是往年生产的商品,即使转到当年来出售,也不能列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包括各种中间产品消耗的价值。因此,其价值构成为:国民生产总值=折旧+新增价值=折旧+工资+剩余产品价值=折旧+工资+利息租金+利润28(3)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国民原则来计算产值的,只要是本国居民生产的都要列入国民生产总值,至于在哪生产,成果到哪里去,都不加以考虑,能够真正反映一国国民的生产水平,但与国家贸易脱节。(4)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必然受到价格因素影响,生产同样的产品,当年价格高,则国民生产总值高,当年价格低,则国民生产总值低。因此必须剔除价格因素,以便真实反映当年的国民经济活动水平。29(5)
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着估算成分,如家务劳动收入、居住自有房屋的租金收入等都是估算出来的。由于估算数值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估、低估的情况,这样统计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出现要么夸大、要么低估的结果,并且由于家务劳动收入、居住自有房屋的租金收入等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市场程度的高度密切相关,估算标准的确定比较困难,这样势必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0
国民生产总值有何特点?
31学生思考并回答:
(1)GN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NP是一定时期生产而不是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GN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NP一般是市场活动的价值。32归纳:(二)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企业和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扣除了国外要素净收入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33(三)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1.区别:
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财产和服务收入,但不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财产和服务的收入。它是个收入的概念,表明原始收入的总规模,能全面反映一国国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34
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即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财产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它是一个生产的概念,表明一国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能较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35联系:
GNP和GDP都是反应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二者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来表示: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36(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外净要素收入>0,则该国是要素净输出国,如果不考虑劳动要素,则意味着该国是资本净输出国。(2)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外净要素收入<0,则该国是要素净输入国,如果不考虑劳动要素,则意味着该国是资本净输入国。
37(四)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耗费(即折旧)后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它是全社会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之和,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新创造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规模。
38(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1.核算范围不同;2.价值构成不同。39(六)采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意义1.有利于比较全面地反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部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2.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3.有利于搞好宏观经济管理;4.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5.有利于同其他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比较,扩大国际经济交流。40学生总结并回答:
国民生产总值有何缺陷?
41(1)GN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2)GN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3)GN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4)GN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
42解答: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43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
国民收入分配是指按照一定原则和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经济主体收入的过程。国民收入分配可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国民收入分解为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生产要素报酬的过程。44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部门和为物质生产部门直接服务的劳务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45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具体形式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中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
461.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交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472.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2)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3)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4)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483.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1)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现在已取消农业税)(2)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3)以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4)以个人收入形式留给农户。494.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2)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5.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2)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3)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506.“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收入;(2)按注册投资比例分配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3)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用于再生产;(4)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成为劳动者个人收入。51分配的社会性质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不同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分配关系就不相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V+MV
M产业利润工人的工资商业利润利息地租工人劳动力价值货币表现归各剥削集团占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承包制企业中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企业基金税金,上交国家股份制企业中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税金,上交国家公司提留按股分红职工劳动所得城镇集体制企业中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企业基金税金,上交国家合作事业基金上交主管部门(集资单位)
农村承包制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农民自己的。注:2006年,农民免交农业税。个体经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其余归个体自己私营经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税金上交国家雇工的劳动报酬企业主的利润税金上交国家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与国民收入的来源、生产和创造相关联的分配层次,即初次分配的收入承受者是国民收入的原始生产者和创造者。56上述分析可见,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涉及到国家、企业(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分配中必须采取各种正确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调节处理好三者的矛盾,以便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57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作为前提条件和出发点,国民收入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58(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原因)
第一、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第二、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第三、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第四、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第五、保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第六、保障满足援外基金的需要;第七、保证分配公平的需要。59(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预算再分配的途径劳务费用价格杠杆银行信贷国民收入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加强政府收入分配的调节只能,防止差距过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61
2.生活服务收费(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因而,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62
4、价格杠杆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63
4.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同时,通过差别利率,信贷机构获得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企业基金、支付职工工资。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由于差别利率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64学生思考并回答:
如果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关系?65解答:
“吃饭”就是指人民生活。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首先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饭”要吃好,但也不能吃得过好。“建设”就是指扩大再生产。如果将产品都吃光用光,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只有在吃饭之后国家还有余力搞建设,才会有希望。所以,“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66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
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二、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67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来看,是用于积累和消费两个方面,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68(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内涵
积累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69(二)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与用途国民收入积累基金消费基金扩大再生产(主要部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后备基金公共消费(社会消费)个人消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主要部分)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按最终用途二、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既统一又存在矛盾。统一性:由于社会主义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代表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而社会主义消费直接用于人民生活,代表劳动人民个人的当前利益,二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两者是统一的。71矛盾性: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既定总额中,如果积累基金的比重过大,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正常提高;反之,如果消费基金比重过大,又会影响生产发展速度。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这种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矛盾,这是在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所以,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正确处理和解决。
72三、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正确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托管装修合同模板
- 2024年技术成果转化与奖励合同
- 2024年度全球金融服务与合作合同
- 2024年搬运工伤害预防协议
- 2024年新式货物装卸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年式飞机舱天花板装修协议
- 2024年戏曲数字化保存与应用协议
- DB4117T 284-2020 强筋小麦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
- 2024年房产买卖合同书私人对私人
- 2024年新合同法:权益保障全解析
-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各种制度、流程汇编
- 邮储高级练习卷三(第12章-第17章)附有答案
- 重庆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军队文职聘用合同管理规定
-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2024-2029年中国儿童牙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新时代铁路发展面对面全文内容
- 人工智能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快递主管岗位职责
- 医疗差错、纠纷、事故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